關稅施壓再加碼 互信基礎遭蠶食 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構性倒退...

2020-12-25 經濟日報

近來,歐美經貿協調持續遇阻,雙方在多項議題中的結構性矛盾不斷加深。儘管歐盟曾借疫情復甦向美拋出緩和雙方關係的橄欖枝,但美方仍繼續秉持「美國優先」的單邊思維,不斷加大對昔日盟友的施壓力度,甚至威脅將採取「旋轉木馬」策略,意圖將美關稅打擊覆蓋到更多歐洲部門和區域,使得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構性倒退凸顯,雙方關係裂痕已「慾壑難填」。

近期,美方再次借歐16間長達十六年的航空爭端對歐發難,威脅將改變對歐關稅制裁策略,包括更新制裁產品清單、提升現有關稅水平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表示,由於歐洲給予空客補貼引發的公平性問題,美方考慮再對價值高達31億美元的歐洲商品加徵關稅。同時,美方還威脅對歐洲實行「旋轉木馬」式打擊,即通過美國法律授權每5個月輪換加徵關稅的進口產品清單,將美方關稅壓力充分釋放到更多部門與區域,目的是為其單邊保護主義行為輔以「加強版」關稅打擊手段。據了解,美方本輪關稅打擊將繼續重點圍繞法、德、西、英等四大空客核心國輸美產品,涉及橄欖、啤酒、杜松子酒、酸奶及卡車等系列商品,歐洲民用航空產品將受到更大制裁。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美方將就此啟動一項為期30天的公眾諮詢程序,並在必要時修改自去年以來已經實施的關稅報復產品清單。此前,世貿組織曾於2019年圍繞美方對歐盟多年為空客提供「不公正」關稅援助的訴訟批准美方對75億美元歐洲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歐洲民用飛機、義大利奶酪、法國葡萄酒等都在美「定點打擊」的制裁名單中。

面對美方加碼又一輪關稅威脅,歐方態度強硬。歐委會發言人表示,美方提議的措施「非常具有破壞性」,將對大西洋兩岸企業與製造業造成極大不確定性,並引發不必要的經濟損害,特別是在雙方企業目前正積極應對疫情衝擊情況下,將加劇雙方的經濟困境。英國政府也於近期敦促美方謹慎行事,並警告「針鋒相對」的措施最終會造成「雙輸」後果。據了解,歐盟此前也曾針對美政府對波音的違規補貼在世貿框架下聲索,並威脅將待結果出臺後對美實行關稅報復,但世貿最終裁決已被推遲到今年秋季。同時,面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歐方也曾向美釋放積極信號,歐盟貿易專員霍根曾於4月份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強調「共同的疫情危機是讓雙方緩和緊張關係的重要契機」,但換回的卻是川普政府「美國優先」單邊思維下又一次無情冷落,甚至是變本加厲的關稅施壓,不得不使歐洲對這個往日的跨大西洋盟友「摒棄天真,不抱幻想」。

有法國媒體曾評論,歐洲是時候正視歐美關係結構性倒退的既成事實,並以團結統一姿態重塑歐洲自主權。更有法國媒體認為:「即使沒有此次疫情,歐美關係也無法擺脫倒退的命運,疫情只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歐洲真正認清了川普政府治下『美國優先』思維的真實面孔。」另有法國經濟學家評論說,歐美間的結構性分歧早已存在,並在疫情危機下日益延伸至政治、經貿、安全等各個領域。從歐美經貿談判停滯不前、摩擦不斷,到美單方面退出經合組織「數字稅」談判、揚言對向美企徵收「數字稅」國家實行制裁;從G7框架下協調不暢、美疫情危機下執意舉行「面對面」峰會遭盟友冷遇,到美方突然撤出部分駐德美軍等,都在一步步蠶食著歐美間僅剩的互信基礎,使本應在疫情關鍵時刻坦誠合作的盟友不斷走向制裁與反制裁的「雙輸陷阱」。該經濟學家特別評論,在歐美跨大西洋夥伴互信陷入低谷、雙方政治經濟裂痕不斷加深的情況下,美持續以單邊主義加碼關稅的伎倆,將會招致歐洲盟友進一步「不信任感」與「雙輸式」的關稅反制,其背後顯示的正是歐美間全球化背景下在發展理念、治理模式等領域存在「不可調和」矛盾,以及傳統歐美關係協調模式與當下國際地緣政治演變及全球治理升級脫節,歐方需要認清這一現實,並重新掌控歐美協調的主動權,以團結統一姿態重塑自身發展戰略的自主權。

相關焦點

  • 告別「偉大」的歐美邊緣人英國,今只能探尋「二流國家」生存模式
    二戰後跨大西洋合作平臺的歷史由來所謂的跨大西洋合作,是由邱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刻畫基礎,再由裡根和他的政治「靈魂伴侶」柴契爾聯同初步整合成功的歐洲共同體所勾勒出,包含美國、英國和歐洲的所謂「西方世界」。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 拜登當選後的歐美關係將何去何從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剛一宣布勝選,歐洲領導人便紛紛表示祝賀,期待與美新政府共同修復跨大西洋關係。可是,近日歐盟內部卻開始了「拜登當選總統,歐洲主權還有必要嗎」的爭論。那麼,被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喚醒了的歐洲主權建設能否繼續下去呢?
  • 社科評論|籤署RCEP:從自由貿易協定到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籤署,也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不僅充分肯定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的劃時代意義,而且為加快實施我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指明了具體方向。  11月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RCEP正式籤署。
  • 陳九霖:權衡利弊 適時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來源:華夏時報陳九霖:權衡利弊 適時加入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陳九霖2018年12月30日,取代TPP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正式生效。一個佔據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13%、擁有超5億人口、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貿協定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體系初步形成。
  • 美威脅加徵關稅,中方強勢回應:不接受任何極限施壓,重大原則問題...
    昨日晚間,新華社連續發布兩篇題為《美又施關稅威脅背離正軌更解決不了問題》和《「極限施壓」的老把戲對中國無效》的時評文章。如果美方加徵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一切後果全部由美方承擔。  發言人表示,美方升級貿易摩擦加徵關稅不符合中美兩國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將對世界經濟產生衰退性影響。中方始終認為貿易戰沒有贏家,不想打、不怕打,但必要時不得不打。希望美方及時糾正錯誤,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回到正確軌道上來。
  • 廉航難「跨」大西洋?
    跨大西洋航線一直是全球最繁忙、利潤最高的航線,低成本航企也紛紛「試水」。然而,越來越多有關跨大西洋市場的壞消息傳來。有人還未來得及體驗低成本航企提供的跨大西洋航班服務,一些航線就已停運。過去一年,來自財務方面的挑戰使同為低成本航企的冰島Wow航空和丹麥Primera航空先後倒閉,而該領域的「領頭羊」挪威航空財務情況也急需改善。
  • 貿易戰陰影籠罩美歐 美徵高關稅損人害己
    美國要徵高關稅 川普:樂見貿易戰爭美國總統川普8日籤署公告,將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徵收10%的關稅。關稅措施將在15天後正式生效。此外,鑑於目前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正在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川普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將暫時被豁免相關關稅。
  • ...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拜登時代美歐關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
    近期,法國和德國的外交部部長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共同署名文章,向拜登及其團隊主動示好,表示:「歐美間需要跨大西洋『新政(New Deal)』,以使我們的夥伴關係適應全球各種動蕩,這一新政也會同我們之間的紐帶、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保持一致。」他們還寫道:「法德兩國將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以及當選副總統哈裡斯一道努力。」
  • 歐盟擬在5年內取消美國龍蝦進口關稅
    美聯社報導,上周四歐盟議會通過了一項對美貿易協議的補充協議,旨在五年內將美國出口歐盟的龍蝦產品關稅降為零。   目前,美國波士頓龍蝦銷往歐盟27國需徵收8%進口關稅。2017年,歐美龍蝦貿易規模達到歷史巔峰,交易額超過1.1億美元。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克里斯多福·希爾 2019-04-03 13:22
  • 英國經濟下滑,法國「落井下石」在脫歐談判中施壓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法國已經發出信號,將利用冠狀病毒對英國經濟的巨大打擊,在脫歐談判中對鮑裡斯·詹森施壓。英國金融諮詢集團deVere集團創始人和CEO納基爾-格林認為,由於此次疫情,英國正經歷30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倒退。另外,全球股市都在這次疫情中受創,英鎊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就這樣,英鎊疲軟影響了進出口,連帶著汽車,航空等行業也遭了殃。
  • 波蘭波茲南經濟與商業大學教授:加強跨文化互信互諒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波蘭波茲南經濟與商業大學教授卡塔日娜·納夫羅特:加強跨文化互信和互諒波蘭波茲南經濟與商業大學教授卡塔日娜·納夫羅特在過去20年中一直關注中國經濟發展以波蘭為例,在中東歐國家中,波蘭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但中國與波蘭存在貿易不平衡現象,這種狀況需要得到改善。加強跨文化的互信和互諒是巨大挑戰。納夫羅特認為,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應該倡導建立一個全範圍、更加透明、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夠被納入的治理結構,在這個結構下共同解決包括世界貿易、全球金融、全球資本流動性、技術和知識轉移、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
  • 愛德華·希思對大西洋聯盟政策的調整與英美關係重構
    內容提要:20世紀70年代前期,英國首相希思對英國的大西洋聯盟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他試圖以英美「天然關係」取代英美「特殊關係」,以利英國加入歐共體,並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歐共體發展為獨立實體,通過建構平衡的歐美關係令英國「兩頭受益」。
  • 歐洲駐美外交官:2021年無論誰入主白宮,美歐關係都難回正軌
    歐洲外交官對跨大西洋關係將在川普第一任期的剩餘時間裡顯著改善表示懷疑,但認為繼續與川普政府接觸是有必要的。新一屆歐盟領導人表示有意在2020年專注於改善跨大西洋關係,不過沒有幾位駐華盛頓大使認為這一目標會實現。如果川普連任,歐洲人抱有什麼期待?
  • 川普貿易代表建議拜登:關稅極限施壓制服中國
    自從川普上臺以後,其就開始對華發起貿易戰,實際上川普不僅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並且也對其它盟友揮起「關稅大棒」,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得全球化也受到了一定影響,而拜登當選以後,國際社會都期望其能夠重新擁抱多邊主義以及全球化。
  • 崔洪建:疫情衝擊下,歐美試圖「改造」經濟全球化
    但一段時間以來,歐美國家的主流政策是對經濟全球化進行「有效管理」,主要手段是通過提高對外談判要價、加強雙方在規則和標準領域合作來削弱競爭對手並維持自身核心地位,歐美曾試圖達成的「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關係(TTIP)」談判是這期間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