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航難「跨」大西洋?

2020-12-23 中國民航網

近年來,有關低成本航空公司能否玩轉遠程市場的討論愈演愈烈,很多航空公司對此持謹慎態度。

跨大西洋航線一直是全球最繁忙、利潤最高的航線,低成本航企也紛紛「試水」。然而,越來越多有關跨大西洋市場的壞消息傳來。有人還未來得及體驗低成本航企提供的跨大西洋航班服務,一些航線就已停運。

過去一年,來自財務方面的挑戰使同為低成本航企的冰島Wow航空和丹麥Primera航空先後倒閉,而該領域的「領頭羊」挪威航空財務情況也急需改善。

在跨大西洋市場上,有的低成本航企退出,有的重組,有的新入場。低成本航企運營跨大西洋航班能否盈利引發業界關注。到底誰能笑到最後?

低成本航企運力減少

更換了發動機的窄體飛機,無論是在經濟性上還是性能上均有所提升,使得跨大西洋航班即使載客不多也有利可圖。但是,正是這些飛機的投用使得航空公司的財務問題變得更加複雜。Primera航空聲稱使用CFM公司LEAP發動機的空客A321neo客機去年交付延遲,使原本經營情況岌岌可危的公司雪上加霜。波音737Max客機的停飛則對挪威航空和加拿大西捷航空等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今年6月,在跨大西洋航線總座位數同比增加的背景下,低成本航企和休閒航企的運力減少了6%。如果單獨計算低成本航企的運力,減少幅度會更加明顯。這主要歸因於Wow航空和Primera航空的倒閉。Wow航空是在與冰島航空合併失敗、籌資失敗後,於今年3月下旬宣布停止運營並取消所有航班的。

挪威航空決定自9月15日起,停飛愛爾蘭始發的所有跨大西洋航線。在其執行長比約恩·科約斯的領導下,挪威航空已將其低成本運營模式推廣到整個大西洋沿岸,但事實證明該公司難以實現預期的利潤目標。

在美國和加拿大,Wow航空曾經營著16條從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出發的航線。在其倒閉前的兩個月,16個目的地被減到6個,分別是美國巴爾的摩、波士頓、底特律、紐瓦克和加拿大蒙特婁、多倫多。在去年夏季的航班密集時段,Wow航空在跨大西洋航線上的月座位數達到近20萬個。

與Wow航空相比,Primera航空倒閉給跨大西洋市場帶來的影響則較小。去年夏季,該公司每月提供約5萬個座位。由於其跨大西洋業務剛起步,主要服務的是英國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和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原計劃運營飛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德國柏林、法蘭克福和西班牙馬德裡的航班,也隨著公司去年10月倒閉成為泡影。

挪威航空戰略調整

總體而言,跨大西洋市場仍由網絡型航企主導——儘管其中許多航企對業務模式作出了調整,如英國航空為吸引高端休閒旅客開通了從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始發的航線,美國航企為吸引對價格敏感、無託運行李的旅客推出了基本經濟艙產品。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Cirium今年6月的航班數據,在跨大西洋市場上提供座位數最多的10家航企中,只有挪威航空是低成本航企。挪威航空排名第8,休閒運輸公司AirTransat則排名第10。

儘管挪威航空近年來採用了更保守的做法,將戰略重點從增加市場份額轉向實現盈利,但今年6月,其在跨大西洋市場上的運力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是10家航企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就增加的座位數而言,挪威航空也僅次於美國航空。

不過,過去一年,挪威航空的跨大西洋航線數量在減少。根據Cirium今年6月的航班數據,與一年前相比,挪威航空雖然新開通了9條跨大西洋航線,但停飛了12條。該公司努力優化航線網絡,試圖將歐洲大陸與美國大型機場連接起來,以期通過服務更多樞紐機場來提高收益。其新開航線要麼飛行班次更多,要麼採用了更大型的客機,從而提高了載客量。

同時,挪威航空在其他航線上增加的座位數比其在一些航線上減少的座位數更多。例如,該公司大幅減少了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始發航班的運力,增加了從歐洲大陸尤其是巴黎戴高樂機場始發航班的運力。

除北美之外,挪威航空還開通了英國倫敦蓋特威克—巴西裡約熱內盧航線,從而擴展了其拉丁美洲航線網絡。但是在亞洲,挪威航空僅堅持一年多就停飛了剛起步的新加坡航線。

市場競爭持續加劇

作為加拿大第二大航空公司,西捷航空在跨大西洋市場上發展迅猛,增長速度位居前列。但是就座位數而言,該公司依然排名靠後,沒有進入前20強。

西捷航空在今年首次使用波音787客機執飛跨大西洋航線。其歐洲航線的第一站是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如今在歐洲已投入更多運力,開通了從加拿大飛往西班牙巴塞隆納、愛爾蘭都柏林和法國巴黎的多條航線。其中,加拿大卡爾加裡至都柏林、巴黎的新航線均由波音787客機執飛。自今年4月底起,該公司在卡爾加裡—倫敦蓋特威克航線上也開始使用波音787客機。

美國低成本航企捷藍航空同樣對跨大西洋市場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將訂單中的13架空客A321neo客機轉換成空客A321LR客機,並將於2021年首次運營跨大西洋航班。捷藍航空計劃開通英國倫敦至美國波士頓、紐約甘迺迪航線。其首席商務官馬蒂·聖喬治表示,捷藍航空有信心進駐倫敦多個機場。

數據顯示,在歐洲,倫敦蓋特威克機場是低成本航企運營至北美航班的最大機場;而在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是低成本航企運營至歐洲航班的最大機場。即使沒有捷藍航空的加入,市場競爭也會持續加劇。

無疑,倫敦—紐約航線是跨大西洋市場的焦點。美國達美航空和英國維珍大西洋航空將於明年夏季開通英國倫敦蓋特威克至美國波士頓、紐約航線,與英航和挪威航空同臺競爭。

去年,法航—荷航集團、達美航空和維珍大西洋航空籤署協議,以進一步加強跨大西洋聯營合作。今年2月,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批准了其聯營計劃。達美航空持有49%的維珍大西洋航空股份,雙方計劃於明年在倫敦蓋特威克和波士頓、紐約之間提供每日18架次航班服務。此舉標誌著達美航空在中斷8年後將再次進駐倫敦蓋特威克機場。

捷藍航空對其2014年推出的名為「薄荷」的商務艙充滿信心。其計劃專門為跨大西洋航線設計新的薄荷商務艙,其中包括更多的平躺座椅和其他新功能。聖喬治認為,薄荷商務艙對公司業務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捷藍航空一直宣揚該產品在美國跨大陸航線上的成功,理由是其服務品質高但票價相對較低,且能提高公司利潤率。

捷藍航空現在希望在跨大西洋航線上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儘管跨大西洋航線的經濟艙票價「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非常低」,但聖喬治認為仍有高端差異化產品的盈利空間。他表示要靠優質服務破局,「憑藉曾經取得驕人成績的薄荷商務艙,我們非常有信心在時機成熟時在高端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延伸

直面廉航挑戰國際航空集團打出「組合拳」

在競爭激烈的跨大西洋市場上,雖然挪威航空作為低成本航企登上了座位數最多的10家航企榜單,但傳統的網絡運營商依然佔據著主導地位。面對低成本航企帶來的挑戰,許多傳統航企對在跨大西洋市場上提供的服務進行了調整,其中要數英國航空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動作最大。

2017年,IAG推出了名為「萊沃」的遠程低成本航空品牌。同時,為強調差異化服務,IAG增強了英航在休閒市場上的競爭力。據稱,這也是導致IAG最終放棄收購挪威航空的原因之一。IAG於今年初退出了對挪威航空的競標,宣稱後者的報價過高。

今年3月,IAG執行長威利·沃爾什在歐洲航空運輸協會峰會上發表講話,讚揚了挪威航空執行長比約恩·科約斯在探索低成本航企如何經營遠程航線上所做的工作。「也許他做的工作並不能說明一切,但至少對我們而言,已經證明了遠程低成本市場存在,以及旅客歡迎這種商業模式」。他認為,遠程低成本業務有利可圖,萊沃航空目前經營情況良好,IAG將努力擴大其業務範圍。

儘管去年冬季萊沃航空停飛了西班牙至美國洛杉磯的航線,但今年夏季其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投入了第4架空客A330客機,開通了至美國紐約甘迺迪和聖地牙哥的航線。萊沃航空近期還新開通了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奧地利維也納始發的短途航線。

同時,英航通過增強跨大西洋航線競爭力來應對挪威航空的威脅。2017年,英航開通了倫敦蓋特威克至美國勞德代爾堡、奧克蘭的航線,直接與挪威航空爭奪市場。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在遠程航線上主打高端服務牌,英航在這些航線上投入了更多波音777客機。

去年冬季,英航暫停了倫敦蓋特威克—奧克蘭航線,將更多精力放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至美國舊金山和聖何塞航線上。該公司將服務美國南佛羅裡達州的業務重點放在邁阿密附近,其合作夥伴美國航空也將在此增加投入。

今年4月,英航執行長亞歷克斯·克魯茲在倫敦舉辦的SkiftEurope論壇上發表講話,稱低成本運營商的加入使倫敦—紐約航線的旅客人數增加,這表明市場還有拓展的空間。但是,他將這些旅客描述為「對價格非常敏感」的人,認為是否能通過為這部分旅客提供服務實現盈利仍然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特約撰稿人董晨晨)

相關焦點

  • 幾十年的平價機票之後,廉航也開始賣更多超級經濟艙
    美國廉航 Jetblue 正在考慮開通跨大西洋航線上開通類似的艙位,「跨太平洋航班的利潤率很高,這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機會。」 Jetblue 的商務和計劃執行副總裁 Marty St. George 說道。
  • 維珍大西洋航空如何與低成本航空競爭?
    維珍大西洋航空曾經很認真地考慮過成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但隨後考慮到這種做法可能會造成品牌稀釋的現象,所以放棄了這一計劃。維珍大西洋航空的CEO Craig Kreeger將在年底退休,商務高管Shai Weiss將接替其職。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 歐洲廉航市場遭寒冬 3年間至少12家廉航停業
    資料圖:冰島沃奧(WOW)航空公司飛機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冰島廉航沃奧航空(WOW Air)28日突然宣布倒閉,過去3年間歐洲至少有12家廉航因為倒閉或合併而消失。有分析指出,歐洲航空業入場門坎低,大量競爭者湧現引起激烈價格戰,大大壓縮廉航生存空間,加上油價上升和歐元下跌等外圍因素影響,未來或再傳出廉航倒閉的消息。歐洲廉航業界過去兩年壞消息不斷,單是2018年已有接近10家廉航倒閉、賣盤或合併。這種情況在今年未有改善,每年乘客量達400萬的德國日耳曼尼亞航空於2月,宣布申請破產並停止運作,在冰島市場佔有率逾1/3的沃奧航空28日也宣布結業。
  • 【火腿快新聞】跨大西洋小功率短波無線電通聯走過99周年
    跨大西洋小功率短波無線電通聯走過99周年 1921年12月11日,當在蘇格蘭的Ardrossan聽到來自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的業餘電臺1BCG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克里斯多福·希爾 2019-04-03 13:22
  • 酷航加入港廉航戰團
    繼香港快運將於10月正式轉型廉航後,新加坡廉航Scoot(酷航)亦宣布進軍香港,將開設新加坡來往香港航線,並於下周公布發展大計,隨?廉航競爭轉趨激烈,加上捷星香港等候成立,港人未來出遊相信亦「越來越平」。
  • 自從搶到了第一張廉航機票,人生就改變了!
    當時的我就有著一個願望,那就是,在家門口坐上白菜價的廉航航班。歐洲之旅,我活著完成了。從此,我的出國自助遊生活的序幕也被拉開了。回來後,我開始泡各種旅行論壇,偶爾寫一些攻略和教程文章。自然而然地,亞洲航空,這個現在的亞洲廉航老大出現了。
  • 不做沉沒的孤島,廉航也想活下去
    【品橙旅遊】6月27日,泰國廉航酷鳥航空公司宣布其董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案,決定關閉該公司,425名員工已被裁減。同日,在大洋彼岸的加勒比群島,區域航司LIAT宣布將停止運營並進行破產清算,組建新的實體之後再為加勒比島國們提供至關重要的聯繫。
  • 北美省錢大法——美國加拿大廉航全攻略
    北美廉航的發展較為純熟,所以其中的條條框框對於亞洲人特別是不怎麼解除廉航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有許多雷需要排除的。比如,機票最多包含兩個總重不超過7KG的手提行李,並且有嚴格的尺寸限制,其餘託運行李必須另外購買。北美廉航大部分的餐食、小食都需要另外掏錢,不過航班上空姐空少的服務質量滿意度巨高!不得不說北美廉航的性價比很高。
  • 關稅施壓再加碼 互信基礎遭蠶食 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構性倒退...
    儘管歐盟曾借疫情復甦向美拋出緩和雙方關係的橄欖枝,但美方仍繼續秉持「美國優先」的單邊思維,不斷加大對昔日盟友的施壓力度,甚至威脅將採取「旋轉木馬」策略,意圖將美關稅打擊覆蓋到更多歐洲部門和區域,使得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構性倒退凸顯,雙方關係裂痕已「慾壑難填」。
  • 廉航日子不好過:WOW Air突然宣布停運 數千名旅客陷入困境
    該報預計,受本次倒閉事件的影響,約有 5000 名旅客被擱在了大西洋的一個角落。部分歐洲旅客被困在了北美,也有一些北美旅客被困在了歐洲。據悉,廉航 WOW Air 的債務負擔一直很沉重。儘管試圖在今早獲得額外的運營資金,但受制於與潛在投資者達成的協議,該航司最終還是宣布了結束運營、並取消所有航班。
  • ITIF:「SCHREMS II」——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失效對大西洋...
    整體來看,它將阻礙美國和歐盟組織的跨境運營,並破壞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關鍵摘要● 跨大西洋數據流使得各行各業從中獲益,加強貿易往來並增加消費者對數據和數位化服務的訪問權。● 跨大西洋數據流和數據保護的影響及其重要性將不斷增加。決策者需要加強合作並通過新的數據傳輸機制來支持跨大西洋數據流。● 歐洲和美國在多方面具備相似之處,兩國斷斷續續的數字貿易關係將因全球數字經濟的碎片化而受損。
  • 乘客起訴廉航索賠7000多元
    廉航行李額「打折」,是「情非得已」還是「生財有道」?昨天下午,江寧區人民法院的法庭裡,盧女士及代理人與廉價航空公司代表展開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爭論。去年9月,盧女士跟朋友到海南遊玩,回程時由家人幫忙購買了一家廉價航空公司的機票,從海口美蘭機場至南京祿口機場,單張機票價格為239元。
  • 科普丨讓我們來聊一聊廉航
    今天和大家一起好好聊聊廉航一、什麼是廉航?
  • 廉航機票為何便宜? 臺旅遊業者透露靠這些地方省錢
    不過,相比普通航空公司的票價,廉航機票等於大打5到7折優惠,頻頻祭出低價促銷吸客;明明都是航空公司,廉航公司的便宜票價究竟要如何賺錢? 有臺灣旅行社業者、航運管理學系教授接受採訪指出,廉航公司幕後省錢方法多,像是精簡人力,從地勤、櫃檯、到內部行政人員都是節省開銷一環;還有減少基地大樓的空間裝潢布置、大規模購入單一機型、針對特定機種飛機受訓機組和維修人員等。
  • 航空業倡延長豁免遵守著陸權條款,廉航表示反對
    不過,廉航反對有關延長建議。根據報導,IATA與主要機場經營者組成的ACI,以及由著陸權協調組織WWACG洽商發表聯合聲明,希望各國航空監管機構延長現時豁免遵守著陸權的安排,直至明年10月。現時,豁免遵守著陸權條款的期限為明年3月底。
  • 泰國廉航泰鳥航空上市 期望銷售額增長四成
    泰國第2大廉航(LCC)泰鳥航空於6月20日在泰國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據稱,該公司通過上市募集到資金32.5億泰銖,將用於購買新機,增加運力,擴大市場份額,力爭銷售額增長40%。
  • 中國聯航怎麼成了中國廉航?
    筆者第一次坐廉價航空(前年的春秋航空首航高雄不是作為真的廉航乘客),發現中國聯航五一之後正式轉型為中國廉價航空。南苑機場到處都是託運付費的提示性標語,面對旅客們提出的「我們出票時間可是五一之前啊」,中聯航值機工作人員的態度極不耐煩,可能是每天面對旅客質疑太多了。
  • 以後買廉航機票要長心眼了
    注意了:捷星航空是廉航!筆者查詢了該航空公司今年4月從上海飛往東京的單程機票價格,最低價僅600多元,明顯低於同時期大多數普通航空公司經濟艙票價。在「價廉物美」方面,航空業實在沒有什麼發言權。主打低價的廉航更是把價格槓桿運用到了極致——沒有餐食甚至沒有水,沒有行李託運,延誤不賠償,是很多廉航機票的限制性條件。這恰恰是航空業市場化發展多年所形成的慣例。坐飛機出行,有人只追求以最小的支出抵達目的地,有人則習慣於享受精緻、周到的服務,廉價航空公司滿足的正是前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