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F:「SCHREMS II」——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失效對大西洋...

2020-12-15 全球技術地圖

2020年12月3日,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布報告《「SCHREMS II」——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失效對大西洋貿易和創新的影響》(『Schrems II』: What Invalidating the EU-U.S. Privacy Shield Means for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novation)。報告就歐洲法院(ECJ)於2020年7月對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裁決無效事件作出分析,認為隱私盾協議的失效將影響所有公司,尤其會對中小企業的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整體來看,它將阻礙美國和歐盟組織的跨境運營,並破壞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

關鍵摘要

● 跨大西洋數據流使得各行各業從中獲益,加強貿易往來並增加消費者對數據和數位化服務的訪問權。

● 對於眾多中小型企業而言,隱私盾是兩個不同數據保護機制之間的關鍵橋梁。考慮到替代方案的成本和複雜性,隱私盾的失效將極大地影響這些中小企業。

● 未來的政治挑戰在於調和歐盟與美國以及歐盟成員國之間不同的政府監視系統。私營部門不能獨自解決這個問題。

● 跨大西洋數據流和數據保護的影響及其重要性將不斷增加。決策者需要加強合作並通過新的數據傳輸機制來支持跨大西洋數據流。

● 歐洲和美國在多方面具備相似之處,兩國斷斷續續的數字貿易關係將因全球數字經濟的碎片化而受損。

介紹

歐洲法院(ECJ)於2020年7月作出的決定,使歐盟-美國隱私盾無效,這將對數以千計賴以生存的數據跨境公司受到長期影響。數據傳輸是全球數字經濟中貿易和創新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如果沒有替代方案,那麼大西洋兩岸各行各業的公司將遭受打擊,就像COVID-19加速了我們的社會和經濟數位化轉型一樣。

「SCHREMS II」和歐盟-美國隱私盾:切斷關鍵連接

在Schrems II中,歐洲法院發現美國的數據監管法律和對數據處理者的合規性要求無法確保數據一旦轉移,在美國的個人數據將獲得與歐盟同等程度的保護。具體來說,《外國情報監視法》(FISA)第702條和第12333號行政命令允許美國情報機構收集有關外國國民的數據,這與《歐盟憲章》所保障的權利不符。

美國政府對歐洲法院的裁決提出異議,認為法院沒有考慮許多監督職能, 此外,美國也嚴重質疑歐洲法院的裁決依據。事實上適用歐盟-美國隱私盾的絕大多數公司都沒有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數據,並且不太可能受到FISA約束。儘管大多數人認為這可能是不切實際的考慮,但受歐盟-美國隱私盾保護的所有參與者都已失去了傳輸數據的合法性依據。

歐盟-美國隱私盾:各種數據保護機制之間的橋梁

歐盟和美國使用的數據傳輸機制(首先是安全港,最近是隱私盾)雖然對數據保護的方式大不相同,但都意識到數據傳輸對於貿易和創新的重要性。美國採用基於風險和問責制的方法,公司無論在何處傳輸和存儲數據,都依法承擔管理數據的法律責任;歐盟則採用更嚴格、基於合規性的方法,將國際數據傳輸限制在少數國家/地區。

2000年建立的歐盟-美國安全港框架提供了數據傳輸的初始橋梁。在Schrems I裁決後,歐洲法院使安全港失效,美國和歐盟於2016年協商了隱私盾框架。隱私盾的開發旨在提供一種更強大的互操作性機制,以管理美國與歐盟之間的歐盟個人數據傳輸。

隱私盾是歐美兩種數據保護制度之間的關鍵橋梁,為歐盟個人數據傳輸到美國提供了保護措施。隱私盾要求具有數據傳輸需求的公司需要向美國商務部進行自證,以表明公司已遵循相關原則。雖然自證是自願的,但是原則具有法律約束力,FTC將監管數據傳輸的合規性,並有權對虛假聲明「隱私盾」合規的公司採取法律行動。

隱私盾對大西洋貿易和創新公司的數據隱私保護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導致許多新成立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需要付出更多的合規成本,但是隱私盾在改善商業數據隱私以及數字貿易方面整體取得了積極效果。

無論採用何種法律技術,數據傳輸對於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都是必要且有利的

在雲計算和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下,組織數位化轉型加速,數據成為貿易和商業輸入的關鍵要素,數據影響著7.1萬億美元的跨大西洋貿易與創新。

歐盟有機會在下一波數位化轉型中取得重大進展,尤其是在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例如智能製造和基於技術的商業服務。但是,這將要求歐盟和美國制定正確的政策,以支持互利的數據流通和使用。

涉及消費者的國際貿易必須在不跨境收集和發送個人數據(例如姓名、地址、帳單信息等)的情況下進行。雖然,現代創新通常需要傳輸個人數據,例如用於臨床試驗。但是,個人數據只是廣泛數據流和數據使用的一部分。組織很大程度依賴數據監視生產系統,管理全球勞動力,監視供應鏈以及實時支持產品研發。

個人信息通常與非個人數據交織在一起。因此,對個人數據的限制影響了非個人數據的使用和傳輸。在特定數據中以及在全球雲存儲和數據分析系統中區分不同類別的信息並非易事。

如果沒有隱私盾,對於組織來說,制定必要的保護措施將變得更加昂貴和複雜。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額外的法律合規和IT系統運營變更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可能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從而改變跨大西洋貿易的成本/收益比,導致其業務終止。

誰使用了隱私盾,如果沒有數據傳輸框架,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隱私盾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尋求歐美數據傳輸並從事數字貿易最受歡迎的法律機制之一。據2019年IAPP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60%的隱私專家表示其公司使用隱私盾作為合規性保障,據美國商務部報告顯示,使用隱私盾的公司70%以上是中小型企業。

圖1 按收入劃分的隱私盾參與者(5000多家公司,2019)

隱私護盾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被使用,對於在美國和歐洲支持貿易和創新的許多數據驅動型公司而言,隱私盾至關重要。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2,597家公司)是隱私盾最大的用戶,其次是商業和專業服務行業(751)。數位化對經濟各個部門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著,圖2排除了ICT行業,更好地展示使用隱私盾的行業的多樣性。

圖2 按行業劃分隱私盾參與者

另外,醫療服務、醫療設備和生命科學研究是通過傳輸和使用數據進行貿易和創新的最大參與者和最明確的受益者。數據越來越多地推動藥物開發和更好的健康分析。

隱私盾的消亡:對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的不確定以及潛在影響

隱私盾失效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人們對跨大西洋數據流中公司法律義務的普遍不確定性。

· 隱私盾的失效影響所有公司,但對中小企業的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對於許多大公司而言,因隱私盾失效而承擔的成本在歐洲法院判決之前已經預付。標準合同條款(SCC)已經成為大公司履行合規義務的一種流行方式。在安全港終止後,許多公司轉向了SCC,在歐洲法院最近的這一裁定之前,同樣有許多其他公司也轉向了SCC。但是,隱私盾失效的最終成本和影響尚不明了,因為Schrems II裁決還使SCC處於不穩定狀態。

大西洋兩岸的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是隱私盾用戶)將不成比例地受到影響,因為他們沒有資源和專業知識來管理複雜的國際法律合規業務。

不能將數據傳輸到美國的中小企業將受到兩種明顯的影響。首先,數據傳輸和使用的困難程度和昂貴的成本將減少他們從事貿易的可能性、規模和程度。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下降將影響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能力,甚至可能影響其生存問題,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商品和服務貿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其次,由於中小企業從事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的難度和成本更高,因此其競爭力將下降。兩種影響都直接破壞了網際網路和數字貿易的核心利益:減少地理位置對貿易的影響,並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更多個人和公司開放貿易。

· 對創新的影響

隱私盾的失效將破壞跨大西洋的創新。企業通過數據分析來增強研發,開發新產品和服務,創建新的生產或交付流程,各種規模的公司正在共享數據創新帶來的好處。2014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數據分析對於員工人數在50人以下的60%的美國和歐洲企業至關重要。

隱私盾的失效可能會阻止數據作為尖端診斷服務的一部分進行傳輸,從而增加醫療保健成本和對醫生的時間要求。它可能會阻止生物製藥公司匯總遍布美國和歐洲的臨床試驗數據來推動研究進展,尤其是在罕見病方面。

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參與更多的國際合作,包括圍繞COVID-19的合作,那麼他們就需要諸如隱私盾之類的法律框架來管理健康數據傳輸。

數據驅動下的創新,例如數據分析的使用,並不意味著對個人數據可以無限制使用。跨境數據傳輸不允許公司放棄其根據當地數據保護法處理數據的責任。經驗表明,美國和歐盟可以共同開發新的更好的框架,以確保公司對他們如何收集、管理、使用和轉移歐盟個人數據承擔責任。這種跨大西洋的創新是互惠互利的,因為它使歐美在日益增長的全球數字經濟中更具競爭力。無法修復或更換隱私盾將減緩跨大西洋的協作和創新。

結論

未來的主要挑戰在於調和美國與歐盟之間以及歐盟成員國之間不同的政府監視系統的衝突。私營部門不能獨自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極不可能對自己的監視法進行修改,以完全符合歐盟的要求,歐盟也不應指望美國做出這種改變。但是,可能存在提高透明度以及對相應監視過程進行監督的方法。

此外,歐洲應認識到,它已成為美國監視實踐的重要受益者。當歐盟根據自身利益提供服務時,很少批評美國的情報能力。

互操作性的隱私機制對於跨大西洋經濟關係至關重要。隱私盾和之前的安全港使兩種不同的個人數據保護機制兼容。儘管美國和歐盟當局都表示正在進行討論,以探討建立新框架以實現與「安全港」和「隱私盾」相同的功能,但目前從事跨大西洋數據流通的公司似乎沒有直接可替代隱私盾的法律依據。

這種不確定性將阻礙美國和歐盟組織的跨境運營,並破壞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此外,除非歐盟和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將中小企業排除在全球數字經濟之外,否則就需要有一個清晰、合理、可訪問的機制來解決數據保護問題。建立新的跨大西洋數據傳輸機制應該是新的拜登政府的當務之急。

斷斷續續的跨大西洋數字互動與合作將加速全球數字經濟的碎片化,這反映了兩個主要參與者之間的根本分歧,跨大西洋數據流通是其相關國內工作的重要國際擴展,用以幫助其員工,公司和行業使用數據和數字工具來提高生產力和創新性。跨大西洋數據保護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會日漸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賽博研究院,由賽博研究院實習研究員李顧元編譯。本公眾號轉載僅為分享、傳達不同觀點,如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我們!

轉自丨 賽博研究院

編譯丨 李顧元

選自丨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

編輯丨 劉瑾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相關焦點

  • 「報告」ITIF:「SCHREMS II」——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失效對...
    【編者按】2020年12月3日,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布報告《「SCHREMS II」——歐盟-美國「隱私盾協議」失效對大西洋貿易和創新的影響》(『Schrems II』: What Invalidating the EU-U.S.
  • 歐盟擬在5年內取消美國龍蝦進口關稅
    美聯社報導,上周四歐盟議會通過了一項對美貿易協議的補充協議,旨在五年內將美國出口歐盟的龍蝦產品關稅降為零。   目前,美國波士頓龍蝦銷往歐盟27國需徵收8%進口關稅。2017年,歐美龍蝦貿易規模達到歷史巔峰,交易額超過1.1億美元。
  • 歐盟對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感到「震驚」和「憂慮」
    多年來,歐美共同合作確保彼此和平繁榮,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歐美之間唯有更緊密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應對恐怖主義、地區衝突、氣候變化、非法移民等嚴峻挑戰。    賀信強調,歐盟相信美國將繼續秉承民主理想,致力於加強同戰略夥伴與盟友之間的關係,確保世界和平穩定。圖斯克與容克還藉機邀請川普在合適的時候訪問歐盟並出席歐美峰會,共同勾畫未來4年的歐美關係藍圖。
  • 歐盟個人數據跨境轉移法律合規與英國脫歐的影響
    首先,無論數據的處理實際上是否在歐盟境內進行,在歐盟境內設有商業機構的數據處理責任者或其分包商都需要遵守個人數據保護條例。這意味著,如果中國企業在歐盟設有分支機構,無論個人數據是由其歐盟分支機構自己處理,還是轉移給歐盟外的分包商,中國企業的歐盟分支機構都受歐盟個人數據保護條例管轄。
  • TPP談成了,美國和歐盟的TTIP還差什麼沒談攏?
    2015年10月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民眾帶著歐盟主席容克的面具抗議TTIP。國慶節假期中,「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了基本協議。其實,美國與歐盟原本預期在2015年底完成關於TTIP的全部談判,但目前歐盟內部的深刻分歧,再加上美歐之間的其他爭議,要完成這一目標變得愈加困難。TTIP談判旨在消除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將大西洋兩岸之間的經濟一體化提升到新的水準。
  • 若未達成協議就脫歐 護照有效期不足半年的英國人將被歐盟拒籤
    據《每日郵報》報導,政府文件顯示,如果英國沒有達成協議就退出歐盟,成千上萬的英國度假者可能被禁止前往歐洲大陸旅遊。據稱,從明年3月底開始,護照上不足6個月的英國人將被歐洲國家的邊境拒之門外,有關方面擔心籤證續籤申請的潛在需求供過於求可能會讓護照辦公部門忙亂不堪。
  • 發布美歐關係新日程,歐盟為何頻頻向拜登釋放善意?
    雖然距離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就任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已迫不及待地制定「跨大西洋關係」新方案,試圖向美方釋放善意。 歐委會日前發布《全球變化下的新美歐關係日程》提案,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貿易、氣候變化和安全等領域加強美歐雙邊合作。
  • 歐盟向外部15個國家開放邊境,「歡迎中國人但不要美國人!」
    報導稱,歐盟27國代表於周二達成協議,將自7月1日起對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烏拉圭、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盧安達、塞爾維亞、黑山、泰國、日本、韓國共14國開放邊界。在滿足一定條件情況下,中國將成為歐盟開放的第15個國家。
  • 外媒:面對中國挑戰,歐盟欲與美國建立後川普時代新聯盟
    該媒體稱,其看到歐盟委員會準備的一份計劃草案,提出了從數字監管到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再到打擊森林砍伐等所有領域的新合作,旨在振興「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草案宣稱,如果「民主世界」要在「威權國家」和「大佔我們開放性便宜的封閉經濟體」前維護自己的利益,那麼歐美夥伴關係就需要「維護和更新」。
  • 歐盟與英國達成脫歐協議!外貿人要注意這些問題
    但是,也有冷靜之士提醒投資者,先別急著狂歡,事情沒那麼簡單,如果英國下議院議員在本周六開會時拒絕通過這項新的脫歐協議,英鎊下周一必將出現暴跌。 北京時間10月17日下午17:35分左右,歐盟委員會總統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在推特上宣布,歐盟和英國已經達成了「公平和平衡的協議」。
  • 堅持走中美歐三角關係 歐盟拒絕與美國結成反華聯盟
    據英國《衛報》14日報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當天在歐盟官方網站發文,排除了與美國構建對抗中國的跨大西洋聯盟,呼籲制定「中歐合作的重大積極議程」,並淡化了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的說法。15日,博雷利與歐盟27國外長將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視頻會議。
  • 封禁華為,英國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圖在美國和歐盟之間扮演特殊角色...
    此番英國政府態度的急轉,很顯然與安全無關,而是在美國政治脅迫下的無奈之舉。如果華為真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何要等到7年後才移除全部現有華為設備?同樣可以想見,如果英國心甘情願和美國同進退,那麼就不會有年初以來的跌宕起伏和今天的結實打臉。
  • 二名女性擔任歐盟下屆領導層「最重要職務」
    歐盟各國領袖經過馬拉松會談後,於當地時間2日針對歐盟機構新領導人達成共識,原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將出任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原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則將擔任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綜合外電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已就歐盟機構未來領導階層達成協議。」
  • 廉航難「跨」大西洋?
    就增加的座位數而言,挪威航空也僅次於美國航空。不過,過去一年,挪威航空的跨大西洋航線數量在減少。根據Cirium今年6月的航班數據,與一年前相比,挪威航空雖然新開通了9條跨大西洋航線,但停飛了12條。該公司努力優化航線網絡,試圖將歐洲大陸與美國大型機場連接起來,以期通過服務更多樞紐機場來提高收益。其新開航線要麼飛行班次更多,要麼採用了更大型的客機,從而提高了載客量。
  • 歐盟:美國應永久、無條件豁免歐盟金屬關稅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周三表示,在與美國談判的過程中,歐盟不會接受威脅,以換取永久豁免美國對其徵收鋼鐵和鋁關稅。   歐盟官員表示,不清楚美國政府想要什麼。此前,美國總統川普已將歐盟的臨時關稅豁免延長到了6月1日。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 穩歐盟、更親美、重振大英國協
    脫歐後英國如何處理歐盟、美國以及其他有影響力國家關係,脫歐後的英國如何在全球定位將是詹森政府所面臨的關鍵挑戰。 首先,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另一方面歐盟如果與英國無法達成包括貿易協議在內的一系列協議,雙方在貨物運輸、人員流動、資金跨境方面都會受到影響,這對目前處於經濟調整階段的歐盟主要大國無異於雪上加霜,歐盟因此也有意願與英國達成一系列保持雙方緊密關係的協議。脫歐後的英國不會疏遠歐洲,相反雙方會找到一個保持以往緊密聯繫的新模式。 其次,英國與美國的關係。
  • 拜登還未正式上臺,歐盟就在對華醞釀壞招,向美國獻「大禮」
    今年的美國大選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發生了很多事情。隨著權力交接的啟動,拜登即將成為美國新一屆美國總統。回看川普執政的這四年,美國發生的變化還是巨大的,特別是與中國外交方面的變化最為明顯。美國不斷給中國施壓,破壞中美關係,讓兩國的關係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
  • 維珍大西洋航空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全球快訊
    水草 2020-08-05 14:00 導語 創頭條編譯  維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ways)在美國根據該國《破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