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狄克大學教授Peter B.Luh解析:工業4.0時代的狀況與挑戰 |...

2020-12-16 雷鋒網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ICRA 全稱為「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是機器人技術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ICRA 2017 於 5 月 29 日至 6月 3 日舉行,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從新加坡帶來一線報導。該會議舉辦期間,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圍繞會議議程及獲獎論文展開系列專題報導,敬請期待。

本文為康乃狄克大學教授Peter B.Luh在ICRA 2017上進行的工業4.0主題演講。Peter B. Luh教授是國際著名生產製造調度專家、IEEE Fellow、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何毓琦講席教授組首席教授。Peter教授1973年獲得國立臺灣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學士學位,1977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與航天專業碩士學位,1980年獲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學位。1980年至今任教於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2006年至2009年曾擔任系主任。

雷鋒網 AI 評論原文整理,有刪節。

謝謝。很榮幸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工業4.0 - 自動化與機器人,我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工業4.0 。那麼工業4.0是指什麼呢?

第四次工業革命

我們都知道,一共有4次工業革命,第一次是1784年開始的工業革命,由蒸汽機的發明推動,協助了機械化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家都知道是電推動的,它催生了福特汽車的組裝線。第三次工業革命來自計算力,標誌性的事件是1969年發明的PLC。

第四次工業革命呢?是網絡的力量,來自計算力以及溝通,它們一起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從幾年前德國政府做智能製造的研究開始。它是否成為了事實,它只是個名字,或者是企業想要在兩年後達成的目標?我們今天就可以討論一下,它是否是一個熱潮,它會發展成什麼樣,它對自動化和機器人的影響如何。

我會講下面幾部分,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工業4.0的設計準則,歷史中的經驗教訓,簡單介紹幾個關鍵技術,包括3D列印、機器人、虛擬計量學和優化理論。然後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和日本的工業4.0狀況。

背景

工業4.0的背景在於需求推動進步。客戶需求高質量、多功能,並且想以合理的價格定製產品和服務;並且全球的企業之間也有激烈的競爭。供給側的進步動力來自於科技進步,就是網絡的力量。我們看看摩爾定律,大家都知道摩爾定律,每18個月電晶體的數量就會翻倍。從1965年摩爾提出的這個預測以來已經50年,準確地說是52年了,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它改變不只是電晶體的數量,它帶動了所有事情的進步,從半導體工業到手機、PLC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在它們的推動下,現在兩個實體間的聯繫和互動已經非常普及,人、機器、更多別的東西都是,數位化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混合在一起。我們也看到了新興的顛覆性技術。

所以,伴隨著所有這些進步、這些聯繫、這些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混合、這些新興的顛覆性技術,未來的製造業會怎樣變化?身邊的事物可以連接到一個中心伺服器,或者連接到車上,對你來說是隨時可以用的,而且去中心化了。那它們未來會怎麼樣?

設計規範

所以工業4.0的原始設計規範表述出來是這樣的,包括以下六點內容:

  • 第一點是互通性,網絡物理系統或者人可以互相連接和通訊,通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或者服務網(Internet of Services);

  • 其次是虛擬化,對所有連接到物理系統的東西做備份;

  • 相比於把所有東西用層次網絡連成一個中心化的層次網絡,我們更希望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網絡物理系統或者人可以獨立做出決定;

  • 再者,實時性也不可少,我遇到一個問題以後思考了好幾個小時還不給出反饋是不行的,需要實時;

  • 此外,要面向服務,通過服務網絡提供服務;

  • 我們還需要模塊化,聯網的東西需要能夠靈活適配,跟上變化的需求。

根據以上這些,就可以達到自我優化、自我配置、自我診斷,對工作者進行識別和智能支持。一切都齊了,這不僅很好,而且不是沒可能實現。

歷史中的經驗教訓

80年代的自動化工廠是不開燈的,黑漆漆的。你可能會問,人看不清怎麼辦?但其實已經不需要人看見了。這算是成功了嗎?我們都有聽聞,自動化應該用在產生效用的地方。

我自己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把自動化用在人類做起來太枯燥、太危險的事情上。另一個例子是數據分析,我們需要獲得大量的數據,然後用自動化幫忙我們分析,找到其中的規律。把關鍵的事情用自動化解決,而不是所有的事情。

20年來,許多公司倒閉了,但是也有很多公司不僅僅是出現了,而且發展得很壯大,比如亞馬遜、ebay、谷歌、阿里巴巴,它們改變了我們生活和思考的方式。

為了成功達到目的,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在幹什麼、想要去哪裡、想要做什麼。在討論這些之前,我們先看看有哪些關鍵技術。

關鍵技術

討論關鍵技術的話:

  • 首先,我們會想到物聯網、想到通訊、想到感知、想到集成。這些是物聯網的核心技術。

  • 具體包括感知和通訊技術、雲計算和本地計算、伺服器和物理設備安全,還有大數據分析。還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列在裡面。

  • 還有集成化。垂直集成、水平集成,在生命期內從頭到尾、從產業鏈頂端到底端的集成。還有網絡、物理設備、人之間的集成。

  • 現在還有新興的顛覆性技術,在這兒介紹幾個。包括 3D列印、機器人、虛擬計量學和優化理論。

3D列印

大家都聽說過3D列印,這已經不是什麼新技術了。如果在1980年的時候聽說它,是什麼感覺呢?不怎麼樣呀,用的是塑料,但是做的東西很小,又很慢,使用場合很受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使用場合多多了。碰到加工複雜度非常高的東西,比如右上角的複雜幾何體,以及這個飛機發動機葉片,用傳統工藝想要做得很輕的話,設計和製造都非常繁瑣,製造起來會花很多時間,工序也非常多。3D列印直接就把加工複雜度的問題解決掉了,再也沒有加工起來複雜的東西了。

在設計的時候,傳統設計並沒有發揮出設計的全部潛力,因為沒辦法設計得很複雜,要考慮如何組裝起來。現在有了3D列印,一次成形,設計人員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來發揮出設計的全部潛能。

對於庫存和供應鏈來說,用空間站舉例吧,很多零件都有可能出故障,那空間站就需要很多庫存、很多備用零件。這樣好嗎?還是乾脆配備一臺3D印表機,隨時做需要的零件。舉了空間站的例子,但是對於類似這樣的高價、高度定製化的使用場合,我們需要很多庫存嗎?還是一臺多功能的3D印表機就夠了。所以這樣一來,供應鏈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要簡單、扁平得多。

對公司來講,啟動門檻也要低很多。做這樣的飛機葉片,傳統上需要很多工序,但是有了3D列印以後就有更多的人可以把它設計、製造出來。很多初創企業就有了機會。

這其中的關鍵點是,管理數字財產的版權。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走到那一步,但是這其中的挑戰是非常多的。比如在線監控和反饋,多數的3D列印設備還是老式的、沒有這些功能的。

產品的質量也是挑戰,外型、結構、物體特性比如尺寸,雖然解決了加工複雜度的問題,但是質量方面還有很大挑戰。還有一些挑戰來自不同材料的選擇、加工產品的大小和加工速度的選擇。

3D列印不僅可以連接到物聯網,而且可以從物聯網得到真正的幫助。它可以從物聯網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感知、更多的溝通、更多的反饋。它也會是一項關鍵的生產加工技術。

機器人

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機器人專家,比我懂的多得多了,很多情況你們都知道。那麼基於工業4.0、基於物聯網的機器人會是什麼樣的呢?對於工業機器人和智慧機器人都有過很多討論了,仍然有很多關注在反饋控制、組裝上。但是如果想想機器人是基於工業4.0的會怎樣呢?每個機器人都有擁有智能,擁有機器學習的能力,而且有實時的數據計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機器人的性能和靈活性。

重要的進展有這樣幾個,雲機器人、機器人網絡,協作機器人,還有無人機。許多許多公司都在無人機開發方面做出了各種突破性進展,這令人很激動,它們在重要的事情上拓展了人類的能力。

挑戰也有不少。這次會議上就會討論到其中的一些技術問題;物聯網要如何驅動機器人,反之亦然;以及倫理,明天會有一場單獨的關於倫理的討論,討論技術帶來的失業和機器人武器。弄清了這些以後才稱得上專業的工程師。

虛擬計量學

這方面的目標就是,產品零缺陷。但是100%的產品檢驗總的來說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在工業4.0中,虛擬分析和實體設備結合以後產生的新能力,可以把實際測量變成虛擬測量。把它和感知、統計、預測、計量、因果關係、自動化技術結合起來。現在這種方法已經在一些領域得到了應用,半導體工業、液晶顯示、太陽能電池、機械工具、自動化以及航天工業中。所以,虛擬測量的可以工業4.0中的質量控制帶來更好的保證。

為了達到零缺陷的目標,Fan-Tien Cheng博士把這個稱作工業4.1,在工業4.0的基礎上再前進一步。這對3D列印的質量提高也可能帶來啟發。

工業4.0的好處

普華永道做了一個關於工業4.0的調查,看看工業界對工業4.0抱有的期望是什麼樣的。這份調查是2016年的,他們覺得在優化商業規劃和控制、更好的生產與操作規劃、提升客戶關係、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等等方面都會帶來提升,這是他們對工業4.0的期待。我們能看到什麼呢?優化和提升效率是其中最關鍵的。這裡也就有了去中心化,帶有自我優化能力的去中心化。

優化

優化問題的解決非常關鍵,但是對離散的多變量做優化很難,因為它非常混亂,沒有梯度下降這樣的處理方法。所以隨著變量池增大,解決問題的難度也急劇增大。所以我們做了近似最優優化方案,它通過基於價格的分解和協調,有著可量化的性質,而且執行起來很快。

我們的近期進展有一項「代拉格朗日釋放法」能夠解決傳統拉格朗日釋放法計算困難的問題。當計算複雜度急劇上升的時候,我們能怎麼辦呢,我們對它進行分解,問題複雜度也就大幅度下降。傳統的方法有很多的問題,我們把它們都克服了,我們採用分支和切割的方法,利用了分離性和線性。我們還有加速銜接,有緊湊的子問題方程,有分布式的異步算法,可以實時解決很多問題,對工業4.0需要的狀態協調、自主優化等等都能起到幫助。

美國的工業4.0

最後我想講講工業4.0在美國和日本的現狀。

在美國,有一個高級製造合作夥伴計劃,是在歐巴馬政府領導下2011年籤署的的,在這樣三個領域內給出了16條建議:鼓勵創新;讓人才培養機制更牢固,主要是教育方面;改善商業環境,比如改善政策、更多基礎設施投入。還有14個製造創新的全國網絡,是基於不同的工業類型的,有紡織、集成光學、3D列印、高級工業機器人。機器人方面的關注點在於多功機器人系統,要有靈活性;還有機器人的快速部署和功能更換,更換機器人所從事的工序的時候可以很快;以及低成本的方案。這部分內容還比較新穎,不久之前才得到批准。

它影響到的有生物技術;有清潔能源智能製造,做高級感知、控制和建模,嘗試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消耗;有數碼生產和設計,是集約型的、輕量的;有多功能的混合電子;有生物製藥;有碳化矽和氮化鎵;有原子級別的加工;還有重複使用、拆解、重新加工、重複使用和恢復。可以看到每個類型都有多種,公司參與在其中,政府也拿出了有140萬到200萬美元的預算。

你可能會說,這是歐巴馬政府下的事情了,川普政府如何呢,他可反對了很多前任政府的政策。但是他說他要讓美國再變得偉大一次(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加強工業、創造工作機會,所以他沒有改變這方面的預算。

日本的工業4.0

日本的工業4.0有三個主要推動力,機器人優先倡議、工業價值鏈倡議和物聯網加速財團。機器人優先倡議關注的重點是生產製造中的物聯網、知識共享和物聯網應用的優點,會涉及到傳感器、人工智慧、數碼和網絡技術的方面。有超過200家企業和超過90個組織機構共同引領著這個方面。工業價值鏈倡議方面,有一個論壇,對應的是德國的工業4.0組織;有19個工作組在這邊。IAC注重的是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和演示。

日本就是這樣進行工業4.0的。拿出來對比一下話,感受如何呢?他們在物聯網中投入很多的溝通和多樣性,這樣的數碼化和多樣性全日本的各個層次都能看到,不只是加工行業中,而是整個工業中。

結論

不管如何稱呼它們,工業4.0的一部分都已經永久落地了。摩爾定律已經52年了,推動著每18個月翻倍的計算力,然後推動的不只是計算機,它推動了社會中一切事物的發展,不只是加工製造,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80和90年代的時候我們有子整體的推動力和一些概念,現在在工業4.0的階段我們把它們又發展了一大步,更先進的技術會永久落地。我們要更好地理解這種現代化的發展,我們不僅參與這個革命,而且要熱烈擁抱它。

謝謝大家!

AI科技評論招業界記者啦!

在這裡,你可以密切關注海外會議的大牛演講;可以採訪國內巨頭實驗室的技術專家;對人工智慧的動態了如指掌;更能深入剖析AI前沿的技術與未來!

如果你:

*對人工智慧有一定的興趣或了解

 * 求知慾強,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

 * 有AI業界報導或者媒體經驗優先

簡歷投遞:

lizongren@leiphone.com

相關文章:

ICRA前沿速報:製造業重新關注機械控制,AI融合仍任重道遠|ICRA 2017

實例揭秘:ICRA上的學術界和工業界是怎樣殊途同歸的?| ICRA 2017

吃貨必來的 ICRA 2017:「論文與體重齊飛,大牛共美食一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未來大學教育如何應對工業4.0的發展?陳金樑教授談未來大學之道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化技術給學習和教育帶來不少的幫助,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未來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應該如何應對各種教育和學習模式的變化以及工業4.0的發展?12月5日上午,第七屆名校名師公益課堂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承辦,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陳金樑擔任主講嘉賓,給大家帶來主題為《大學之道4.0》的精彩演講,講座以線上線下同時開展的形式吸引了2400餘名觀眾參與。
  • 未來大學教育如何應對工業4.0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陳金樑教授談...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化技術給學習和教育帶來不少的幫助,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未來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應該如何應對各種教育和學習模式的變化以及工業4.0的發展?12月5日上午,第七屆名校名師公益課堂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承辦,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陳金樑擔任主講嘉賓,給大家帶來主題為《大學之道4.0》的精彩演講,講座以線上線下同時開展的形式吸引了2400餘名觀眾參與。
  •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李傑:工業4.0的中心將會在中國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李傑:工業4.0的中心將會在中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5-09-30 19:12 來源:澎湃新聞
  • 解構工業4.0路線圖——專訪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產品數據...
    在德國工業4.0之旅中,最令考察團成員盼望的環節是拜訪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以下簡稱達姆工大)機械工程系產品數據處理研究所的海納·安德爾教授。  作為德國工程院院士、工業4.0及數字工廠和計算機輔助設計領域的頂尖專家、德國工業4.0組織的重要顧問,安德爾教授接受了《中國汽車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權威解析了實現工業4.0的路線圖。  零部件要成為信息的載體  《中國汽車報》:德國工業4.0的概念已經席捲中國,但很多人對此不太清楚,作為工業4.0方面的頂級專家,請概述一下到底什麼是工業4.0。
  • 工業4.0的時代的營銷思路是什麼?
    全球經濟和科技新時代的跨越式發展,將以更快的速度淘汰那些不願改變、不懂如何改變或改變緩慢的企業。當全世界幾乎把目光都放在工業4.0的升級換代中時,工業4.0簇擁著全球化經濟體已呼嘯而來,技術被不斷創新、行業被不斷細分、產業鏈被不斷解構,市場和環境每天都高速更迭,企業面臨的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
  • 學習工廠4.0 迎接工業4.0的未來挑戰
    工業4.0時代的實際生產工廠相似。旨在應對數位化轉型勞動力需求所帶來的變化,學生和中小企業的員工可以在這裡了解並學習到跟工業4.0相關的自動化以及信息通訊技術。近幾年,德國巴登符德堡州興建了15所新型學習工廠。
  • 什麼是工業4.0?刀具行業如何邁入工業4.0時代?
    2020年我國的產業發展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加速了升級,而工業的第四輪產業轉移可能加速進入了下半場,如果你對工業4.0還不是很了解,今天諾諾就從大背景下一起來聊聊:什麼是工業4.0?刀具行業如何邁入工業4.0時代?
  • 德國勞動科學家《工業4.0實踐手冊》講解如何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
    【基本信息】書名:工業4.0實踐手冊書號:9787568209823作者:(德)迪特·斯帕特主編 周軍譯定價:89元開本1996年至2001年,擔任德國研究基金會特別研究資助委員會委員;2002年,擔任斯圖加特大學技術管理和勞動經濟教授,同時為弗勞恩霍夫勞動經濟和組織研究所所長與勞動經濟和技術管理研究所所長;2003年,被選入德國工程院擔任院士。曾發表了眾多關於未來勞動世界挑戰和知識管理的論文;2008年獲得德國聯邦十字大勳章。
  • 漢堡大學張建偉:工業4.0是多種技術的融合
    網易科技訊 3月22日,2015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開幕式的主題論壇中,德國漢堡大學張建偉教授表示,工業4.0知道的人還不是特別多。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2.0是流水線時代,3.0是可編程的生產單元。
  • 澳大利亞首個-沉浸式工業4.0大學
    是一所享譽國際的知名研究型大學,在科學、技術、商科、設計以及創新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工業4.0是什麼?1. 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2. 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3. 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4. 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 康乃狄克大學
    在學術上,康乃狄克大學看重 「創新和探索」。學校認為學習和學術是探索自身感興趣的事情,隨著知識的增長,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學校目前共有 14 個學院,可為本科生提供超過 110 個專業,其中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專業有商科、管理、教育學、社會學,生物、生物醫學以及工程。在本科生可選的 9 個學院當中,最大以及最多元化的是文理學院。
  • 工業4.0時代下工業自動化控制的未來發展前景
    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英國的工業革命的興起,一種新的動力機器--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1760-1860年工業1.0時代,主要標誌是水力和蒸汽機,實現了機械化;1861年-1950年工業2.0時代,主要標誌是電力和電動機,實現了電氣化;1951-2010年這段時間工業3.0時代,主要標誌是電子和計算機,實現了自動化;而如今智能化、信息化、個性化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4.0時代,自動化技術在國內的蓬勃發展。
  • 康乃狄克大學:我有我的精彩
    它以科學研究見長,各學院下有將近 300 個研究中心,獲得的聯邦研究資金超過新澤西州其他所有大學的資金之和,你還記得這是哪所學校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所美國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該校被連續11年評選為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是卡耐基基金會指定的美國一級研究型公立大學,它就是康乃狄克大學。
  • 工業4.0 產學研專家縱論工業網際網路
    工業網際網路沙龍旨在通過一系列活動,確立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內涵、外延、核心內容以及指標體系。通過邀請業內專家及有實戰經驗的工業信息化專業人士分享經驗,工業網際網路沙龍致力於幫助企業確立工業網際網路路線圖,通過樹立樣板項目,讓企業體會到工業網際網路的價值。
  • 同濟曼海姆EMBA 與你一起探索德國工業4.0
    —— Michael Schaefer博士,德國駐華大使,同濟-曼海姆EMBA董事會成員「 德國工業4.0時代,網際網路與大數據環境下的高端裝備製造涉及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檢測技術、控制技術、設計技術、製造技術等等很多領域,但是能夠發揮統領作用的還是管理技術。」
  • 育聯網黃志如:教育信息化4.0時代
    國家的教育信息化1.0時代把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跟我們的教育結合起來,白板改成了互動tv,做了語音教室、智能教室、同步課堂等一大批硬體工程,但沒有效果,最後達到的目標和結果就只是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2.0時代,就是盤活1.0所投入的這些資源,實際的狀況,人臉識別一卡通、安防系統、閱卷系統、考勤系統、評課系統,還有其他的資產管理系統等。
  • 一文讀懂工業4.0
    今天早上樂視網的好友問我,工業4.0到底是個啥,本來答應給他單獨講一遍,後來一想,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一塊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談談這個神秘的工業4.0吧。先聲明,兔哥只是個知識的搬運工,我說的不一定對,不過是看了很多材料後消化理解的結果而已。事實上,工業4.0就沒有標準答案,連德國人自己都沒有。
  • 康乃狄克大學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學生情況教育專業第21位,其中初級教育專業排第18名,特殊教育專業排第20康乃狄克大學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學生的滿意度很高。新生一年以後的繼續入讀率也很高,2005年入學的新生92%都繼續在讀,這一比例在美國公立大學中排第25。校友畢業以後向學校捐助的比率在全美大學中排第七。
  • 呱呱墜地的CS75 PLUS 開啟長安工業4.0時代
    8月2日,在位於合肥的長安智慧工廠裡,我們感同身受地目睹了,長安工業4.0時代的首款產品落地。隨著CS75 PLUS緩緩下線,也標誌著長安智慧工廠正式投產。明日座駕在總裝車間,一臺臺白車身從頭頂略過,飛向自己的裝配工位。車間內的地板一塵不染,很難想像,這是四大製造工藝中人工密集度最高的總裝生產線。就在繁忙的車間一角,所有人翹首以待。
  • TUV萊茵工業4.0評估中心在上海掛牌成立
    這成為TUV萊茵繼發布《工業4.0貼近度評估體系》後在工業4.0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   近年來,工業4.0的概念在中國盛行,中國製造企業紛紛投入轉型升級行列。在不久前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TUV萊茵正式發布了《工業4.0貼近度評估體系》,德國工業4.0專家在現場對「企業工業4.0貼近度的評估理論及方法」進行了解讀,以專業、可借鑑的體系助力規範這一迅速成長的轉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