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工廠4.0 迎接工業4.0的未來挑戰

2020-08-29 德國工業智庫

學習工廠4.0(德語:Lernfabrik 4.0)是一種模型生產工廠,其結構和設備與工業4.0時代的實際生產工廠相似。這類模型工廠結合了自動化生產系統和最新的信息和通訊技術。旨在應對數位化轉型勞動力需求所帶來的變化,學生和中小企業的員工可以在這裡了解並學習到跟工業4.0相關的自動化以及信息通訊技術。近幾年,德國巴登符德堡州興建了15所新型學習工廠。


隨著「工業4.0」的不斷發展以及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湧現並投入使用,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隨之改變,知識型技能勞動者將成為主流,員工在生產製造中的角色將由傳統的服務者、操作者逐漸轉變為具有整體工作過程意識的規劃者、協調者、評估者、決策者、高智能設備和系統的維護者。德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顯著特徵之一是緊跟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如何能讓學生滿足未來的職業需求,讓企業工人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的挑戰和變化,成為當前職業教育與培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設立這樣的學習工廠,能夠讓需要培訓的人真實的感受到現實工作當中那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實際的研究和模擬。在這樣的一個模擬環境中,學員們不需要百分之百的保證最後交付一個多麼高的質量,或者是效率,反而更加注重的是在這個以問題為導向的環境當中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接受完培訓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就能夠發現自己其實在解決問題方面提升了很多。

另外一方面,專業對口的概念逐步被淡化,企業對從業人員的通用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為廣泛的要求。傳統的企業各部門分立嚴重,各部門欠缺合作精神,各自為政。因此,新型的學習工廠除了在技術、設備上的「新」,培訓理念上的轉變也值得關注。接受培訓的人員將在指導下更多地從流程性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關注組織和流程目標,而不單單是自己的目標,從而讓他們更加了解到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對於整個公司和流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一點是當前德國職業培訓和教育當中比較欠缺的。

「沒有教育4.0就沒有工業4.0」,這是當前德國教育領域中出現的一種觀點。 由工業4.0所引發的以信息化、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為特徵的生活方式,使得全社會都在向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 等等的新生活狀態發展,職業教育4.0成為德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聯邦職教所(BIBB)的 Reinhold Weiss 教授專門撰寫以「職業教育與培訓4.0(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 4.0)」為題名的論文,呼籲建立屬於職業教育與培訓自己的4.0觀念。聯邦職教所(BIBB)也將參與起草如何能夠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獲得滿足 4.0 的建議,以便使員工獲得資格、能夠融入到實現工業4.0的過程中,以職業教育4.0支撐工業4.0。

以信息化素養為首的跨領域複合素質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素質的新要求。因此,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系統圍繞信息化不斷更新。 一是針對職業信息化需求的專業更新。 受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委託,聯邦職教所(BIBB)對四個雙元制信息技術職業進行優化更新,分別是:信息技術(IT)專員、IT 系統電子工程師、IT系統銷售員和信息技術銷售員。聯邦職教所(BIBB)主席Esser先生說:「隨著職業領域的數位化進展,IT職業的地位和IT人才的重要性得到迅速提升。 工業4.0將沿著整個價值鏈改變現有的生產模式,也對IT技術從業者提出新的技能要求。 我們要通過對現有職業的調整更新,將這一成功故事續寫下去。 」二是教育培訓內容強化信息化內容。 如技術型企業博世公司為迎接工業4.0 的挑戰,結合數位化議題開展更多培訓。 公司培訓總監克措柯(Siegfried Czock)表示,博世公司將就平板電腦、網絡以及無線電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三是加強數位化學習方式與環境的建設。聯邦職教所(BIBB)主席Esser先生明確指出,數位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4.0能力的發展,培訓機構、職業學校、企業培訓中心應有相應的數位化設備。

「我們必須讓所有人都能共享數位化世界的生活,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4.0,而教育是達到此目標的最好途徑」。 德國僱主協會總會主席Kramer說道。

相關焦點

  • 工業4.0:讓工廠直接與消費需求對接
    以德國工業4.0的樣板工廠西門子安貝格電子製造廠為例,經工業4.0改造後,需要人工處理的工作量減少了75%,工廠每年生產元件30億個,生產一個產品只要一秒鐘,產能較以前提高了8倍。宛如一道彩虹,「工業4.0」把德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裝備製造業大國緊密相連。去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中德兩國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
  • 香港大學SAPCE中國商業學院「德國工業4.0」遊學將出發
    2017年,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簡稱:港大ICB)的「環球遊學」將以「德國工業4.0」為主題,走進位於歐洲中心地帶的德國與波蘭。曾經歷了二十世紀連綿戰火的兩個國家,帶著各自的「戰爭記憶」發展至今,保留並呈現出精彩紛呈的歷史文化特色。
  • 對標工業4.0 雲南白藥建成牙膏智慧工廠
    近日,雲南白藥牙膏智慧工廠順利竣工,並試生產了第一批牙膏。這是雲南白藥以國家推進「中國製造2025」為契機,對標工業4.0,率先在國內建成的牙膏智慧工廠。為主動迎接大健康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017年,白藥集團決定建設牙膏智慧工廠,推動產品製造轉型升級,搶佔產業發展先機。白藥集團將牙膏智慧工廠定位為:集產品體驗、客戶定製化研發、數位化智能化生產、現代物流和參觀接待為一體的綠色、環保標杆示範園區,達到全球一流的製造水平。
  • 什麼是「工業4.0」,我國實現工業4.0的優劣勢各在哪裡?
    什麼是「工業4.0」?「工業4.0」一詞最早出現在德國2011年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第二年10月上旬,全球汽車零部件製造巨頭博世公司向德國聯邦政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工業4.0」發展建議。並於2013年4月份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中提交了最終報告,正式向全世界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根據德國專家的定義:「工業4.0」是指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各革命性的工業生產方法。通俗的講,「工業4.0」就是將以往的生產模式轉變為智能化生產,生產車間不再有人,而是一臺臺機器人,機器人之間能夠相互溝通等。
  • 揭秘「工業4.0」背景下的智能工廠發展趨勢
    中國製造2025與工業4.0的異同   2013年,專精先進位造業的德國,率先提出了「工業4.0」計劃。而製造業規模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中國也不甘人後,在2015年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   一時間,風起雲湧,沸沸揚揚,整個工業界乃至經濟界,直到普通媒體,都在熱議這兩個名詞。
  • 工業4.0時代下工業自動化控制的未來發展前景
    1760-1860年工業1.0時代,主要標誌是水力和蒸汽機,實現了機械化;1861年-1950年工業2.0時代,主要標誌是電力和電動機,實現了電氣化;1951-2010年這段時間工業3.0時代,主要標誌是電子和計算機,實現了自動化;而如今智能化、信息化、個性化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4.0時代,自動化技術在國內的蓬勃發展。
  • 德國工業4.0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去德國工業4.0學習,是當前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動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方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企業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兩化深度融合的首選借鑑之路。這次學習使我開闊了眼界、更新了思維,對德國工業4.0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為企業今後如何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進一步理清了思路。
  • 有些工廠2.0都沒有做好,談什麼工業4.0?
    "有些工廠甚至連工業2.0都沒有做好,談什麼工業4.0?""產業政策給各種各樣的項目創造了條件,官商勾結,騙取國家補貼。"「名詞不前衛,不足以顯示水平,就不足以高深。我們看到的產業規劃全都是高大上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製造,工業4.0...。」「如果我們那些關鍵的零部件不能夠解決,中國的製造是上不去的。」
  • 走進費斯託工業4.0工廠 生產線全自動化
    日前,智東西作為國內唯一受邀智能行業媒體,前往德國工業4.0代表性工廠—-費斯託(Festo)Scharnhausen技術工廠參觀。這個新工廠於2015年建成,位於德國工業中心地帶,主要生產閥、閥島和電氣產品,總投資超過7000萬歐元。
  • 從工業1.0、2.0到3.0、4.0,我們的工業強國之路還有多遠要走?
    但是我們的實力也並非是可以傲視群雄,中國是工業大國,但是還不能稱之為工業強國!現如今,中國的「世界工廠」面臨雙重挑戰:(一)美、德、英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以信息網絡技術、數位化製造技術應用為重點,旨在依靠科技創新,搶佔製造業新的制高點的「再工業化」戰略;(二)東協國家、印度和拉美國家擁有更低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
  • 看德國和韓國的「工業4.0」,我們該借鑑啥?
    我們在學習借鑑技術的同時,更要學習德國協同創新、互相不拆臺的合作文化,應該拋棄浮躁心理和投機心理,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而我們的鄰國,韓國的「工業4.0」之路亦有值得借鑑之處。21世紀以來,製造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全新機遇和挑戰。作為後金融危機時期的新出路,製造業被重新重視起來。
  • 錯過了這些領域,你將會失去十年【工業4.0篇】
    通過對81家入圍企業的調研,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令人尊敬的企業,往往能及時把握時代熱點,不斷地創新進步,從而引領未來行業發展浪潮。在入圍2016-2017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初選榜單的81家企業中,有33家企業涉及並關注工業4.0,涵蓋了汽車工業、能源工業、材料化工、機械鋼鐵、高科技工業等領域。
  • 解構工業4.0路線圖——專訪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產品數據...
    作為德國工程院院士、工業4.0及數字工廠和計算機輔助設計領域的頂尖專家、德國工業4.0組織的重要顧問,安德爾教授接受了《中國汽車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權威解析了實現工業4.0的路線圖。  零部件要成為信息的載體  《中國汽車報》:德國工業4.0的概念已經席捲中國,但很多人對此不太清楚,作為工業4.0方面的頂級專家,請概述一下到底什麼是工業4.0。
  • 新拓三維盧崗:工業4.0背景下的智能檢測技術與挑戰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工業4.0和智能製造等製造業轉型的方向明確,傳統的大批量生產模式將被淘汰,多品種,小批量,精益生產,快速交付,將成為製造業穩固和拓展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 工業4.0將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革命,中國製造,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工業4.0是由德國率先提出。金融危機後,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經濟都萎靡不振,但德國依靠製造業,不但失業率低且經濟增長迅速,這讓德國政府意識到製造業是維持德國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頂梁柱」。於是,2013年4月,德國政府推出《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
  • 拼工業4.0!工廠體驗學習助培養AI人才
    AI是全球發展趨勢,不過放眼世界各地,產業發展最大的限制就是缺人才,為了解決這個狀況,桃園縣府不只設立青創基地,吸引人才,科技部也和桃園各大專院校合作,要打造「產學小聯盟」,另外在民間,則有業者建立AI觀光工廠,希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更多人來這參與
  • 加強與德國工業4.0等領域合作
    三天時間,許勤圍繞德國工業4.0、職業教育、醫療、文化、會展等重點內容,先後訪問了德國的漢諾瓦、紐倫堡和慕尼黑三座城市,進一步加強與德國城市間的交流合作,為推進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希望雙方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等重大戰略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全面加強在工業4.0、職業教育、高新技術產業、文化藝術、會展旅遊、醫療等領域合作,為鞏固和深化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作出積極貢獻。 學習借鑑德國工業4.0經驗 德國是全球製造業強國,學習借鑑德國在工業4.0等方面經驗做法,加強與德國在工業等領域合作是深圳代表團訪問德國的一個重點。
  • 智慧化方案:工業4.0智慧製造安控新思維
    德國專注於創新工業科技產品的研發製造,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製造工業、複雜工業管理過程,在嵌入式系統及自動化工程方面也有專業技術,奠定德國在工業製造上的領導地位。在工業4.0時代,未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將以解決客戶問題為主,讓生產過程更智能化與彈性化,縮短生產流程,透過生產自動化、數位化來達到工業4.0的雛形。
  • 【名詞解釋】工業4.0:德國欲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
    現在,德國政府提出了高技術戰略「工業4.0」(Industry 4.0),並開始推進這個產官學一體項目。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個概念,那就是「互聯工廠」。就是通過網際網路等通信網絡將工廠與工廠內外的事物和服務連接起來,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構建新的商業模式,甚至還能解決很多社會問題。
  • 德國工業4.0大獎:海爾智家首輪獲獎發揮互聯工廠基地引領作用
    那麼在工業4.0時代,企業該如何升級用戶體驗呢?  9月18日,由德國ROI與EFESO聯合頒發的德國工業4.0大獎首輪獲獎企業揭曉。憑藉大規模定製模式及4大互聯工廠形成的基地引領作用,青島海爾中德智慧園區獲獎,成為首個獲得德國工業4.0大獎的中國企業,為構建「燈塔基地」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