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上癮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克服呢?
有沒有發現,在痛苦的時候,我們總會容易沉迷於某些東西,比如遊戲或者小說,猶記得高考前一段時間,極端的心理壓力讓我總是在小說中尋求解脫,結果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越看越上癮,耽誤了學習。當時不懂那叫行為上癮,後來看才懂,但是悔之晚矣。行為上癮總會在我們痛苦的時候找上我們並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那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俗話說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於行為上癮,我們首先要找到其原因。其實,認真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讓人上癮的行為總是存在著某個誘人的點,比如在遊戲中,你每完成一個任務,系統就會給你一個獎勵,於是你總會追求下一個獎勵,獎勵成為了你不斷玩遊戲的一個誘惑點,漸漸因此成癮。
其次是目標性,這些讓人成癮的行為在操作的過程中,總會人為地設定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最為明顯的當屬闖關遊戲。但是接連不斷的目標意味著接連的失敗,連續的失敗讓人痛苦,痛苦了就想解脫,解脫的途徑就是繼續遊戲,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賭博也是如此,賭徒們希望自己每一局都能贏,但局勢總是不明朗,甚至有種差一點點就可以翻本的錯覺,這種只差一點點的錯覺不斷地擾亂著他們的理智,最終越賭越大,輸得體無完膚。
有人說玩的對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鬱與無聊,深以為然。這些讓人上癮的行為總會不時給人刺激,有人說點讚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古柯鹼。別人對我們發布的信息的反饋,成為了人們無聊生活的一副調味劑。而點讚的不確定也成為了人們快樂的源泉之一。曾經參與過口碑平臺的籤到送券活動,初始以為每周都有,就不怎麼樂意參與了,後來知道原來不是每周都有,就分外重視了。人心有的時候就是容易犯賤,這也印正了一個研究:人性就是喜歡一層又一層的挑戰。在生活種,我們會發現,當一個團體遇到外部困難的時候,大家會格外團結。但是外部危險解除之後,就會開始內鬥了。因此古代君主為了轉移內部矛盾,有時會選擇主動發起對外戰爭。
同時,一個行為做得多了,人就容易形成慣性,尤其是遊戲上癮的人,每到那個時間點就會不自覺地打開遊戲,要是沒打開就會渾身不自在。既然是一種慣性,那要解決就很簡單了,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好習慣取代這種壞習慣,而養成好習慣也不難,只要能連續堅持21天就容易養成。
至於那些停不下來的成癮,比如小說或者電視劇上癮,我們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終止信號,比如在小說的時候,某一章看了開頭一小部分之後就停止,從而終止腦中「我看完這一章就不看」的信號,因為「我看完這一章就不看」往往是無止境看小說的開始。
此外,沉迷於一種行為的人,往往視野比較狹窄,這時候可以多出去走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或者多參與社會活動,明白我們完全可以追求更遠大更廣闊的東西。
而且,行為成癮的人容易得過且過,自暴自棄,這時候要學會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意識到自己還可以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有人就很好地把對遊戲的沉迷轉移到對慈善事業的沉迷中去。
在成癮行為中人們可以毫不費力的脫離痛苦,獲得快樂,這是因為他們總可以毫不費力地進步,比如現在一些軟體的籤到領現金活動,只要輕輕一點就可以獲得資金。對於此種原因的上癮,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在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及時地看到自己的進步並給予肯定,就容易獲得動力。
此外我們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不要一直壓抑自己,因為動不動就動用意志力去解決問題的人很容易失敗,也很容易痛苦,而研究表明:痛苦是行為上癮的主要源頭。不壓抑自己的一種方法就是改變語言方式,把不能改為不。"不能"給予你的是一種被束縛的感覺,而"不"給予你的是主動的感覺,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會擁有一種主人翁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