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楊靜茹赴埃及求學,在亞歷山大大學文學院語言中心學習阿拉伯語。在學習過程中,她既提升了語言能力,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初識埃及 不斷適應
楊靜茹雖然在國內已經學了兩年阿拉伯語,但是到埃及後,語言交流還是有障礙。初到埃及,看到周圍全是陌生面孔,她哪裡都不敢去,什麼也不敢說。楊靜茹說:「剛到埃及的時候,當地的同學多講方言。我聽不懂,也不敢和同學交流。當地的飲食偏甜,我是北方人,因而在飲食上也不太習慣。總之,初到埃及遇到很多挑戰,需要自己調整心態,不斷適應。」
到埃及留學是楊靜茹第一次出國,對埃及的環境不熟悉,正常的食住行都遇到困難。但她努力克服困難,慢慢開始嘗試用阿拉伯語和同學交流,當地同學也很熱心地幫她指路,還告訴她去金字塔、尼羅河等景點的路線。她說:「當地有一句話叫做『喝了尼羅河的水,還會再回來的』,我不僅喝了尼羅河的水,還暢遊了尼羅河。我想以後回國了,也一定會再回到埃及這個可愛的地方。」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來埃及之前,我沒想到會因為學習一門語言而到另外一個國度,看到當地標誌性的建築,感受別樣的異域風情,結識了很多新朋友……這些都令我興奮不已。雖然剛開始有很多不適應,但是埃及帶給了我太多的驚喜。」楊靜茹說。
學習語言 貴在堅持
據說阿拉伯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但是到埃及後,楊靜茹卻說:「雖然阿拉伯語很難學,但到埃及後,我體會到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之一。每一門語言都有它的魅力,阿拉伯語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我。在同學的幫助下,我的口語表達已經到達可以和當地人正常交流的水平。當地人能聽懂我講的話,這讓我特別激動。」
語言學習需要每天積累。楊靜茹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練習發音和書寫。她說:「阿拉伯語有一些特別的發音,比如顫舌音、深喉音等,只聽這些名稱就已經很拗口了,此外還有一些語法和寫法,和英語完全不同,需要不斷地重複練習。」
在學習之餘,楊靜茹還參加了中國駐埃及大使館組織的一些活動。她說:「通過參加活動,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也認識了很多當地的華人,感到很親切,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與自豪感。」除此之外,她還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在運動會上,她抓住機會向當地同學請教有關體育的口語,邊學邊用,效果很好。
感受文化 努力前行
「我在埃及每天吃完飯都會漫步地中海,這是我很喜歡的事情。在語言等級考試前,我和同學一起堅持學習到很晚,雖然很累但是感覺很充實。語言中心的老師認真負責,我在他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楊靜茹說。
談及自己選擇的阿拉伯語專業時,楊靜茹表示,在國內學習阿拉伯語時,曾一度懷疑自己能不能學好這門語言。但是現在她則很堅定地說:「阿拉伯語就是我最熱愛的專業,我有信心學好它。」
「身在遠方,更加想念自己的祖國和親人,平時我經常和家裡聯繫。我覺得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意義,留學埃及的經歷,帶給了我前行的信心和勇氣。」楊靜茹如是說。
(責編:蔡雪斌(實習生)、樊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