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七...

2020-12-18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七):風範長存 高山仰止

2020-07-29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蔣德均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大地之子

——記侯光炯院士

蔣德均

七、風範長存 高山仰止

(一)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1996年9月以來,侯光炯院士病情日漸加重。由於怕耽誤工作,他堅決不肯就醫,就是請醫生來診治他也不肯,心心念念的只有工作,只有他的自然免耕所。

1996年10月初,侯光炯院士還同免耕所全體同志共同擬定了1997年「旱地自然免耕機理研究」等6個科研課題計劃,其中5個都是他任第一主研。可是誰能想到,不久後,侯光炯那堅強的意志再也無法支撐他那被病魔吞噬的虛弱軀體,他病倒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也沒人能說服他放下工作,回校治病。1996年10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農業大學校長向仲懷前往長寧,以國家要為「兩院」院士體檢身體為由,才將他接了學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侯光炯院士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侯光炯院士生病住院期間,省、市和學校黨政非常重視,張德鄰、蒲海清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學校各級領導、師生代表、社會人士絡繹不絕前往醫院看望。西南醫院還專門成立醫療小組為侯光炯精心醫治,但侯光炯年事已高,終因醫治無效而走完了他偉大的一生,永遠安息在大地母親的懷抱。

在數十年人生歲月中,侯光炯院士以振興祖國為己任,走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兢兢業業,勇於探索,大膽實踐,不斷進取,努力攀登科學高峰。他杏壇育人、勸課農桑、服務農業、以農為本、以農為榮、以農為樂,為發展現代化農業而忘我工作,不求索取,不圖享受,像土壤一樣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為創建和發展土壤科學理論,為土壤科學轉化為生產力,為糧食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光輝的榜樣,永遠的豐碑

侯光炯院士的一生可以說是中國農業土壤學發展史上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從一個側面記錄了中國農業土壤學開拓和發展的風雲。侯光炯的卓越不僅在於他的科學研究成果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具有的深遠意義,而且在於他的學術思想和自強自立精神,已經並將長期給予後輩深刻的啟迪和教育。

侯光炯院士去世後,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在中國土壤科學研究及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的科學家、教育家。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等中央以及各省市新聞媒體紛紛連續報導宣傳其優秀事跡,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1997年,中共四川省委、中共重慶市委、中共宜賓地委和西南農業大學先後作出向侯光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西南農業大學和宜賓地區,掀起了學習侯光炯同志的高潮。餘德莊等人編撰出版了《世紀情結—侯光炯的人生道路》一書,西南農業大學拍攝了電視劇——《大地之子——侯光炯》,編印了《光輝的榜樣 永遠的懷念——緬懷侯光炯教授文集》,四川省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整理出版了《農業土壤學——侯光炯在宜賓應用研究17年論文選集》等書,先後建立了侯光炯院士展覽室、侯光炯院士紀念館,還在科技廣場設立了侯光炯院士塑像,以此來紀念侯光炯院士、宣傳侯光炯院士的優秀事跡。此外,西南農業大學還根據侯光炯院士生前願望,將其一生的積蓄用來設立了侯光炯獎勵基金,獎勵那些有志於農業科學事業、學習成績優異、具有創新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及在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侯光炯院士兢兢業業、孜孜不倦、艱苦奮鬥、勇於探索、努力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敬業精神,他尊重實踐、紮根農村、服務農業、一心一意幫助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達小康的實幹精神,艱苦樸素、不求索取、不圖享受、不計名利、扶持後輩、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來人。這些精神在精準扶貧的決勝之年的今天,對我們來說,既是鞭策更是動力!

(全文完)

主要參考文獻

1.大地之子——侯光炯學術思想研究【M】.謝德體 申麗娟 丁恩俊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

2.世紀情緣——侯光炯的人生道路【M】.餘德莊著.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版

3.農業土壤學——侯光炯在宜賓應用研究17年論文選集【C】.侯光炯著.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2000年版

4.侯光炯畫傳【M】.張曉華、郭蘭、劉潤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5.院士長寧情——侯光炯院士在長寧17年工作事跡梗概【A】.胡懷洲著.四川: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

作者簡介

蔣德均,1966年生,筆名文生,研究員、教授(三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詩百年100位最具實力詩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天府人才計劃」文化領軍人才候選人,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宜賓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大型文化叢書《李莊文叢》主編,書劍創意寫作坊主人。侯光炯院士紀念館文字撰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寫作學、地方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

主持或主研市廳級、省部級、國家級課題12個,負責多個大型文化文學寫作項目。已出版《詩歌語言藝術論》《文學再思錄》等學術著作5部,文化隨筆集9部,《文生抒情哲理詩選》《與名人為伴》《一江春水》《另一種天問》等詩集24部,其中大量作品選作985、211和「雙一流」工程大學通識博雅教材。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高校文科教材5部9冊。

往期回顧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蔣德均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七):風範長存 高山仰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三...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蔣德均三、嚴謹治學 成果豐碩1主要科研論文1 侯光炯.土壤之鹽基代換作用.科學,1927,12(9)2 侯光炯.中國農業界施用肥料之實況與磷肥荒之補救.自然界33(4)) 橡膠宜林地的調查規劃1982年獲國家科委科技發明一等獎 四川省農業區劃1986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田自然免耕技術的推廣應用 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未完待續)主要參考文獻1.大地之子
  • 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四):精心教書 誠心育人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蔣德均四、精心教書 誠心育人1 執教川大與西農早在1942年,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的侯光炯就曾兼任四川大學和原中央大學的土壤學教授1946年,侯光炯離開了地質調查所。在摯友陳朝玉引薦下,侯光炯應聘到四川省農業改進所任技正兼土壤肥料系主任,同時兼任四川大學農學院土壤肥料系和銘賢學院土壤學教授。侯光炯在四川大學講授《土壤學》《土壤肥科學》和《農業地理》等課程。從此,侯光炯走上了研究與教學相結合,土壤學與農業生產直接聯繫的道路。1948年,侯光炯辭去了農改所的工作,到四川大學作專任教授並繼續兼授銘賢學院的《土壤學》。
  • 能想到侯光炯院士這樣教育孩子嗎?兒子犯錯,他打自己
    9月8日,由重慶歷史名人館主辦的「大地之子——侯光炯院士圖片展」在重慶歷史名人館文化藝術展示中心開展。從業60年來,他立足於廣袤的祖國大地,為改變我國「三農」面貌竭盡畢生之力,是中國土壤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侯光炯之子侯孝祖觀看自己年輕時與父親的合影。
  • 侯光炯生命融入紫色土 - 四川日報
    ———侯光炯《紫色土肥力研究五十年》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分布面積達7000萬畝之多,在農學家眼中卻一直是個謎,因為從土壤發生學角度看,人們很難從它的發育層次,看出它的地帶性特徵,也不知該把它歸進哪類。  這個問題始終吸引著廣大土壤學者。紫色土區域裡土壤種類多且複雜的宜賓長寧縣,因而迎來了侯光炯院士。  侯光炯院士的最後17年,是在長寧縣這片紫色土上度過的。
  •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2020-12-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農大隆重集會紀念侯光炯院士誕辰百年(圖)
    100周年  人民網重慶5月10日訊 記者張加林報導:昨日,西南農業大學與四川省宜賓市人民政府一道在此間隆重集會,紀念我國土壤科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侯光炯院士誕辰100周年。來自中科院、四川、貴州、雲南、武漢、南京、北京等地的專家、代表及西農師生400多人參加了今天的集會,共同緬懷侯光炯院士對祖國農業、土壤科學的貢獻和偉績。  侯光炯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土壤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05年,侯老出生於上海金山縣。1928年大學畢業後,他就開始了土壤學科的教學與科研生涯。
  • 侯光炯誕辰百年 首屆「侯光炯科技先河獎」頒發
    」在此間頒發,西南農業大學教授謝德體、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張乃明和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鄧良基三人獲此殊榮。   據悉,今天正值中國著名土壤學家、教育家侯光炯院士誕辰一百周年。為完成侯光炯老先生「設立獎金,鼓勵和獎勵那些堅持自然免耕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人員」的遺願,其生前執教的西南農業大學專門設立了「侯光炯獎勵基金」,並在今天舉行的「紀念侯光炯院士誕辰一百周年」活動上頒發了首屆「侯光炯科技先河獎」。  著名的土壤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光炯生前曾任西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 【方志四川• 人物】李有毅 ‖ 鄧時敏:清代廣安方志傳承人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鄧時敏(1710—1775),廣安協興人,鄧小平上七代先祖,字遜齋,號夢巖。而乾隆《廣安州志》則明確記 載:「虎嘯城,治東北十裡,即釣魚城。」由 此考證,「釣魚城」為今廣安市前鋒區護 安鎮虎嘯村「虎嘯城」地。元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在此地發生了著名的蒙宋戰爭——虎嘯山之戰。 三是「奏疏」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 蔣德均 ‖ 園圃賦——獻給宜賓市級機關幼兒園
    山青水秀,澆文明之圃園;人傑地靈,育棟梁之搖籃。園處深巷,名聲遠播四面八方;切磋交流,客來五湖四海同行。教育之道,順於自然。開園理念,兒童為本。厚植基礎,廣啟慧根。營造環境,提供支撐。自主自理,存異求真。大哉,市幼,戎州兒童之樂園!專家良方治園,教師因材施教,兒童茁壯成長。夫幼兒之教,在於愛心。兒童天性,本乎純真。因勢利導,自然天成。
  • 侯光炯
    侯光炯    侯光炯(1905年—1996年),字翼如,男,上海市金山縣人,漢族,中共黨員,一級教授,土壤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研究生導師,西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西南農科所土壤肥料系主任,中國科學院重慶土壤研究室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學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學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土壤研究室主任,農業部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四川省土壤學會理事長,重慶市土壤學會理事長,重慶市科協委員,四川省科技顧問團副團長、顧問,國際土壤學會會員,名譽理事,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長、宜賓地區科技顧問團名譽委員、顧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五、六、七屆代表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作出高度評價並向全球推介 2020-04-2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人物】葛麗平 ‖ 久病成醫的蜀中名醫劉仕廉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久病成醫的蜀中名醫劉仕廉葛麗平「要觀天地之象,觀萬物生靈之象,觀疾病健康之象。 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災。王永炎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學泰鬥級人物,他十分重視中醫經典的研讀和臨床實踐的結合,提出中醫藥人員應「讀經典,做臨床,參名師」,他在指導中醫人才培養上,提出要根據專業方向,鎖定精讀書目,提到了《醫學集成》一書,該書便是雙流名醫劉仕廉所著。
  • 【方志四川•人物】留學日本期間的郭沫若:讀西洋書受東洋氣...
    【方志四川•人物】留學日本期間的郭沫若:讀西洋書受東洋氣 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噴發 2020-09-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人物】鄭深宇 ‖ 鐵面御史李漱芳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渠縣文風興盛,出過包括李漱芳在內的95名進士(圖為渠縣文廟)清乾隆年間,四川渠縣人李漱芳因「參奏當時權要,言人所不敢言」,有「鐵面御史」之稱。當福建人「老李」以新科進士身份入翰林院學習時,四川人「小李」才剛剛學會走路。「老李」不僅年齡大、資歷老,身上還有幾個獨特的標籤。一是「學二代」。福建安溪李氏是資深的書香門第,父子兄弟皆為「考霸」「學神」,百年內曾出現過「四世十進士七翰林」的科舉盛況。二是「官三代」。
  • 【方志四川•人物】冉進財 ‖ 忠孝御史趙成慶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趙成慶兄弟姐妹共七人,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四。南宋末年,趙垠曾在軍中擔任一個叫百夫長的小官,後來辭去軍中職務,靠經商發家,「素贏於資」,但他並不看重錢財,而是「輕利好惠」,樂善好施,幫助鄰裡,這給趙成慶等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 【方志四川•人物】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⑨:以「中和之...
    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②:鮮明樹起勤政廉政標杆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③:生命最後一次返川離川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④:一琴一鶴自隨匹馬入蜀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⑤:開啟「平民化」教育時代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⑥:「鐵面御史」威震海內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⑦:「三廉修身」惠政蜀都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⑧:與蘇軾成「莫逆之交」方志四川微店
  • 【方志四川 人物】冉進財‖忠孝御史趙成慶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趙成慶兄弟姐妹共七人,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四。南宋末年,趙垠曾在軍中擔任一個叫百夫長的小官,後來辭去軍中職務,靠經商發家,「素贏於資」,但他並不看重錢財,而是「輕利好惠」,樂善好施,幫助鄰裡,這給趙成慶等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 【方志四川•人物】鄭深宇‖鐵面御史李漱芳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鐵面御史李漱芳鄭深宇渠縣文風興盛,出過包括李漱芳在內的95名進士(圖為渠縣文廟)清乾隆年間,四川渠縣人李漱芳因「參奏當時權要,言人所不敢言」,有「鐵面御史」之稱。李漱芳原名李清芳,其父希望他像蘭草一樣「奕奕清芳」,成為正直高雅的君子。
  • 【方志四川•獲獎公告】「憶滄桑·記奮鬥·頌輝煌 ——慶祝中華...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憶滄桑·記奮鬥·頌輝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徵集活動獲獎作品公告 由中共四川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憶滄桑·記奮鬥·頌輝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徵集活動,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下圓滿結束
  • 土壤學泰鬥侯光炯誕辰百年——百萬「侯光炯基金」首次發放(組圖)
    本報訊與袁隆平齊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學界泰鬥侯光炯,昨日誕辰100周年。在百年誕辰慶典大會上,按照侯老生前意願,百萬「侯光炯基金」,首次發放給科研拔尖人員及優秀學生。  侯光炯曾在西農任教,從事土壤學教學與科研工作達60年,1988年研究的自然免耕技術在南方13省推廣2200多萬畝,增產率在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