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蔣德均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大地之子
——記侯光炯院士
蔣德均
七、風範長存 高山仰止
(一)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1996年9月以來,侯光炯院士病情日漸加重。由於怕耽誤工作,他堅決不肯就醫,就是請醫生來診治他也不肯,心心念念的只有工作,只有他的自然免耕所。
1996年10月初,侯光炯院士還同免耕所全體同志共同擬定了1997年「旱地自然免耕機理研究」等6個科研課題計劃,其中5個都是他任第一主研。可是誰能想到,不久後,侯光炯那堅強的意志再也無法支撐他那被病魔吞噬的虛弱軀體,他病倒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也沒人能說服他放下工作,回校治病。1996年10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農業大學校長向仲懷前往長寧,以國家要為「兩院」院士體檢身體為由,才將他接了學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侯光炯院士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侯光炯院士生病住院期間,省、市和學校黨政非常重視,張德鄰、蒲海清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學校各級領導、師生代表、社會人士絡繹不絕前往醫院看望。西南醫院還專門成立醫療小組為侯光炯精心醫治,但侯光炯年事已高,終因醫治無效而走完了他偉大的一生,永遠安息在大地母親的懷抱。
在數十年人生歲月中,侯光炯院士以振興祖國為己任,走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兢兢業業,勇於探索,大膽實踐,不斷進取,努力攀登科學高峰。他杏壇育人、勸課農桑、服務農業、以農為本、以農為榮、以農為樂,為發展現代化農業而忘我工作,不求索取,不圖享受,像土壤一樣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為創建和發展土壤科學理論,為土壤科學轉化為生產力,為糧食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光輝的榜樣,永遠的豐碑
侯光炯院士的一生可以說是中國農業土壤學發展史上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從一個側面記錄了中國農業土壤學開拓和發展的風雲。侯光炯的卓越不僅在於他的科學研究成果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具有的深遠意義,而且在於他的學術思想和自強自立精神,已經並將長期給予後輩深刻的啟迪和教育。
侯光炯院士去世後,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在中國土壤科學研究及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的科學家、教育家。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等中央以及各省市新聞媒體紛紛連續報導宣傳其優秀事跡,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1997年,中共四川省委、中共重慶市委、中共宜賓地委和西南農業大學先後作出向侯光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西南農業大學和宜賓地區,掀起了學習侯光炯同志的高潮。餘德莊等人編撰出版了《世紀情結—侯光炯的人生道路》一書,西南農業大學拍攝了電視劇——《大地之子——侯光炯》,編印了《光輝的榜樣 永遠的懷念——緬懷侯光炯教授文集》,四川省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整理出版了《農業土壤學——侯光炯在宜賓應用研究17年論文選集》等書,先後建立了侯光炯院士展覽室、侯光炯院士紀念館,還在科技廣場設立了侯光炯院士塑像,以此來紀念侯光炯院士、宣傳侯光炯院士的優秀事跡。此外,西南農業大學還根據侯光炯院士生前願望,將其一生的積蓄用來設立了侯光炯獎勵基金,獎勵那些有志於農業科學事業、學習成績優異、具有創新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及在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侯光炯院士兢兢業業、孜孜不倦、艱苦奮鬥、勇於探索、努力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敬業精神,他尊重實踐、紮根農村、服務農業、一心一意幫助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達小康的實幹精神,艱苦樸素、不求索取、不圖享受、不計名利、扶持後輩、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來人。這些精神在精準扶貧的決勝之年的今天,對我們來說,既是鞭策更是動力!
(全文完)
主要參考文獻
1.大地之子——侯光炯學術思想研究【M】.謝德體 申麗娟 丁恩俊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
2.世紀情緣——侯光炯的人生道路【M】.餘德莊著.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版
3.農業土壤學——侯光炯在宜賓應用研究17年論文選集【C】.侯光炯著.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2000年版
4.侯光炯畫傳【M】.張曉華、郭蘭、劉潤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5.院士長寧情——侯光炯院士在長寧17年工作事跡梗概【A】.胡懷洲著.四川: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
作者簡介
蔣德均,1966年生,筆名文生,研究員、教授(三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詩百年100位最具實力詩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天府人才計劃」文化領軍人才候選人,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宜賓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大型文化叢書《李莊文叢》主編,書劍創意寫作坊主人。侯光炯院士紀念館文字撰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寫作學、地方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
主持或主研市廳級、省部級、國家級課題12個,負責多個大型文化文學寫作項目。已出版《詩歌語言藝術論》《文學再思錄》等學術著作5部,文化隨筆集9部,《文生抒情哲理詩選》《與名人為伴》《一江春水》《另一種天問》等詩集24部,其中大量作品選作985、211和「雙一流」工程大學通識博雅教材。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高校文科教材5部9冊。
往期回顧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蔣德均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七):風範長存 高山仰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