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人物】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⑨:以「中和之...

2021-01-15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成都「老市長」趙抃

易旭東

9 以「中和之政」為圭臬

脫離京都的是非之地。

熙寧三年(1070年)四月,資政殿學士趙抃罷為杭州知州。

第二次在家鄉浙江任職,二度治杭。

「杭故多盜,聞抃性寬,細民益為盜」。

他,為政素來寬厚,寬嚴相濟、雷厲風行,嚴厲打擊為盜者。

告誡年輕人去惡從善,習好行正,一時民風轉佳。

杭州境內太平了。

短短半年後,又接到遠徙青州的聖旨。

與新知州沈立交割完畢,熙寧四年(1071年)三月,赴青州(今山東青州)任。

青州古城(圖片來自網絡)

曾鞏為越州通判,向以趙抃為政事之師,作《送趙資政》,表達由衷欽佩、期望。

保民追呂尚,分土繼逢公。

淄水穆幢碧,牛山駐旆紅。

魚鹽方軻集,綺繡萬箱叢。

少憩驅千騎,行歸冠百工。

「呂尚」,齊太公姜尚,「逢公」,東漢時「天下共聞」的大賢逢萌,「淄水」「牛山」,都是齊魯的地名。以「追呂尚」「繼逢公」為言,寓有以呂尚、逢萌相比之意。

青州瀕海,「魚鹽」兩句,在言趙抃治理青州,必會給百姓帶來富庶,「少憩」兩句,預祝趙抃治青州有成、歸朝拜相,表達對趙抃的高度尊崇、殷切期盼。

差不多與趙抃到青州任所同時,曾鞏已到知齊州任。

兩人相知甚深,情好彌篤,經常書信探討為政之道。

夏天,曾鞏到任未久,給趙抃有兩篇復文。

《齊州答青州趙資政別紙啟》:「某昏愚不肖,蒙處以煩劇,不敢辭難,勉強即事。大懼不能免於悔咎,以為侍御者之辱,乃蒙以政術嚴簡見稱。蓋治煩不可以不簡,不可以不嚴,而要其所趣則未嘗不歸於慈恕。此非某之所自得,向者竊窺浙西之治,殆出於此,故心潛之日久矣。……伏惟明公,道德高深而器業閎遠,蓋明於此說舊矣,固不待末學之言。」

《齊州答青州趙資政別紙啟》:「……到郡之初,吏事紛紛,良亦可駭。……久仰吏師,竊其緒餘輒自試。數日以來,頗覺簡靜。若遂獲如此,實鄙劣之幸也。更冀愛憐,時賜教誨。」

兩篇復文中,曾鞏向趙抃謙恭地討教,讚頌之辭甚多。趙抃原文已不見諸史料,從曾鞏復文中,可窺「浙西之治」的業績、「治政當威嚴與寬恕相間,以收馭繁為簡之效」的為政思想。

見諸史料,趙抃有《寄酬齊州曾鞏學士二首》詩。

太守文章聳縉紳,兩湖風月助吟神。

訟庭無事玲齋樂,聊屈承明侍從人。

樂天當日詠東吳,一半勾留是此湖。

歷下莫將泉石戀,而今天子用真儒。

兩首七絕,高度肯定曾鞏文華、治理齊州,特別是大明湖的政績,清晰表達為政簡易、以訟庭無事為樂的執政理念,以及「用真儒」的選人用人路線。

「自乞補外」。十一月底,蘇軾到杭州,出任杭州通判,位置重要。

並未貶官,卻「孤危可知」。

趙抃離任杭州,由王安石選中的幹吏能臣沈立接替,受各方關注。

謹慎行事。沈立、蘇軾在實施「變法」過程中,儘量減少流弊。

相處融洽。通判和知州,短暫的磨合後,配合默契。

次年三月,蘇軾遊覽寶成寺,見有趙抃的題詩,靈感突發。

寫一詩《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倅》:「春風小院初來時,壁間惟見使君詩。應問使君何處去,憑花說與春風知。年年歲歲何窮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護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裡。」

趙抃曾任參知政事(副相),蘇軾尊稱為「趙倅」(副職)。

「應問使君何處去」,不僅問離開杭州到哪裡去,還含對趙抃的懷念。都因執政理念不同,先後被調到杭州。「前度劉郎在千裡」,引用唐代劉禹錫因參與「永貞革新」遭貶謫的典故。

個中心曲。與趙抃「同病相憐」。

專家學者歷來認為,趙抃屬於「保守派」。

還原歷史。他,向以「中和之政」為圭臬,屬於「變法」的積極參與者、穩健派,與曾公亮、富弼、唐介明顯不同。一面,從「民本思想」出發,特別反對「青苗法」;一面,從忠君思想、維護「變法」班子團結出發,不得不居中斡旋,常常受到來自「改革派」與「保守派」兩方的攻擊,身處「兩難」境地,「苦」不堪言。

首先建議宋仁宗改革,實行鹽業國家專營。

稱王安石是相才,第一個支持宋神宗重用。王安石「變法」中推出的「保甲法」,與趙抃任睦州知州推行的「保長制」類似。

在成都府路,支持推行「募役法」。

利州路轉運使李瑜,將本路役錢「欲定四十萬」。

提舉常平鮮于侁,「以利路民貧,定二十萬,而與瑜議不合。各具奏以聞」。

鮮于侁的主張得到王安石宋的肯定,升任轉運副使。李瑜被罷官。

新繁(今新都區新繁鎮)主簿、蘇軾、蘇轍的表弟的程之邵贊成「募役法」,但反對「一刀切」:「此法乃成周均力遺意,當各以一邑之力供一邑之役,豈宜以此邑助他邑哉?」

「役法初行,成都路為最詳,之邵力也」。

「奏留之」。趙抃是支持者、讚賞者,奏請留用。

王安石調程之邵入朝廷任三司磨勘官,職掌對考績後升降不當者的查核,後跟隨三司度支副使蹇周輔巡視江、嶺鹽務,回到朝廷後,就被任命為廣東轉運判官。

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趙抃在青州任上,詔命「擢大資政、知成都府」。

張先作《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

心膂良臣,帷幄元勳,左右萬幾。

暫武林分閫,東南外翰,錦衣鄉社,未滿瓜時。

易鎮梧臺,宣條期歲,又西指夷橋千騎移。

珠灘上,喜甘棠翠蔭,依舊春暉。

須知。系國安危。料節召、還趨浴鳳池。

且代工施化,持鈞播澤,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書名,赤松遊道,飆馭雲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鶴,相望東歸。

「都城」「成都」之錯訛、顛倒。

《沁園春》格調,宋詞的第一首詞作。

上闋,稱讚趙抃是朝廷信得過的輔助良臣,兢兢業業地處理朝政的功績元勳。為國事公務繁忙,不辭辛勞奔波後任成都知府,盡心盡力,深得百姓愛戴,就連蜀地珠灘上的甘棠也翠綠如茵,春意盎然,寓意著清正廉明。

下闋,讚嘆心繫社稷安危,使者持節宣召,再次回到京城輔佐君王,實施教化,恩播天下。期待來日一起讀書,猶如駕神車去仙界遨遊,湖山秀美,猿啼鶴唳,盼望著知己早日歸來。

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張先比趙抃大18歲,談詩論文的忘年交。

時常和蘇軾、蔡襄、鄭獬、李常、梅堯臣等名家名士等山郊遊,吟唱往還。

按照趙抃一向輕車簡從、琴鶴相隨的作風,沒有迎來送往的熱鬧場面。

曾鞏有七律一首《送趙資政》相贈。

鎮撫西南眾望傾,玉書天上掇持衡。

春風不覺岷山遠,和氣還從錦水生。

學舍卻尋餘教在,棠郊應喜舊陰成。

歸來促召調爐冶,莫為兒童竹馬迎。

「岷山」「錦水」皆蜀中地名;「持衡」指執掌大權。

第四次入蜀,再赴成都。

兩次經水路沿長江而上,兩次走陸路過蜀道。

仍然「匹馬入蜀」,隨身只帶「一琴一鶴」。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易旭東,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成都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紀實作品450萬字,近50篇作品獲各種獎項。

前期回顧

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①: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②:鮮明樹起勤政廉政標杆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③:生命最後一次返川離川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④:一琴一鶴自隨匹馬入蜀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⑤:開啟「平民化」教育時代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⑥:「鐵面御史」威震海內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⑦:「三廉修身」惠政蜀都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⑧:與蘇軾成「莫逆之交」

方志四川微店 二維碼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易旭東

微刊題字:藍天果(中國文聯文代會代表,商務部中歐協會青少年藝委會副會長,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毛筆工作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藍天書畫院院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人物】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⑨:以「中和之政」為圭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書評】易旭東 ‖ 「草根教授」的「底層寫作...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著名金融學家曾康霖閱讀該書後,唏噓不已:「本書以優美、大氣的文字記錄成都之變、再現成都之美、彰顯成都之韻,讀來令人深受啟發。」著名書法家鄧代昆題字(易旭東 供圖)作者簡介 易旭東,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成都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眉山人陳希亮蘇軾主政陝西...
    原創 易旭東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一片憂國憂民之心。有著「皇皇憂天下之心」,在文學、書法、政務、軍事等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才能,本身具有辨才、識才的能力。三書相薦「三蘇」見誠心,數次相勸蘇洵盡職責。 蘇洵因人事制度、理念之爭、個人性格,屬於「體制外」,未能登上顯位,但文章得到流傳,才華得到施展,流傳後世的詩章,基本是出眉山後到離世之前8年間的傑作。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一漢中平原類同成都平原易旭東一部古蜀邦交史。一部戰爭史、遷徙史。北面,橫亙高峻險拔的秦嶺,與寶雞(古名陳倉)、關中平原相接;南面,經渾厚綿長的巴山(米倉山)與四川相接;西抵隴山,與甘肅接壤;東連熊耳山、伏牛山,與安康接壤;大巴山延綿於川、陝、鄂邊境,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群山環抱中,生長出南北窄、東西長的盆地。鑲嵌在秦嶺、巴山之間。一派成都平原風光。
  • 【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三...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席連之.甘肅省東南部黃土之分布利用與管理.土壤季刊,1944,4(1、2)11 侯光炯,席連之.甘肅東南部各種鈣質幼年土之特性與其分類.土壤季刊,1945,(3、4)12 侯光炯.北碚土壤志.地理,1945,5(3、4)13 侯光炯,羅日東.嘉定層殘積土之特性.四川大學農學季刊,1949,1(1)
  • 【方志四川·地情】什麼是郫縣(成都郫都區)?
    【方志四川·地情】什麼是郫縣(成都郫都區)?遇見老唐遇見老唐,遇見詩和遠方.....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歷史上的郫縣一定是天府之國的富庶之地郫都區和溫江是四川僅有的兩個全域都是平原的縣(區)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將岷江水引入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成就了天府之國更成就了郫都區
  • 【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七...
    【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七):風範長存 高山仰止 2020-07-29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美食】薛維睿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
    【方志四川•美食】薛維睿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川菜發展的歷史 是一部不斷「走出去」的… 2020-11-1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人物】留學日本期間的郭沫若:讀西洋書受東洋氣...
    【方志四川•人物】留學日本期間的郭沫若:讀西洋書受東洋氣 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噴發 2020-09-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 詩詞】蔣心悅‖成都一夢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成都一夢 蔣心悅 若不是鶴鳴茶社的蓋碗茶
  • 【方志四川• 人物】李有毅 ‖ 鄧時敏:清代廣安方志傳承人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鄧時敏(1710—1775),廣安協興人,鄧小平上七代先祖,字遜齋,號夢巖。該志共4冊,分13卷,設置圖考、星野、輿地、建置、食貨、學校、禮制、兵制、秩官、選舉、人物、祥異、藝文等,記載有關廣安政治、地理、天文、人物、民俗等各方面史料;藝文中大量增入明代戶部尚書王德完奏疏,以及鄧琳(鄧時敏之父)、李源 長、鄧時敏等人詩賦。該志現僅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收藏1部刻本,成為古籍善本。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肖水泉 ‖ 提著詩詞逛成都
    原創 肖水泉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確實如此,成都自古便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不少到過成都的文學大家、知名人物,都對成都讚賞有加,這裡的美食、美景、美女,讓人流連忘返;這裡的悠閒、樂觀、寧靜、繁華又灑脫,讓人戀戀不捨,不想離去。特別是現在,我們還可以透過古人的詩詞,去閒逛千年前的成都,去發現即便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成都也紅得發紫的秘密。
  • 易旭東‖從「駟馬橋」到「靈關古道」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輾轉遷到成都平原,邛崍有儲量豐富的鐵礦、天然氣。盛產的富鐵礦「大如蒜子」,定居下來。「即山鼓鑄,賈於椎髻之民」,繼續操起老本行。經營得法,傳到卓王孫,鐵冶生意做了近百年,生產出的鐵器,行銷四川、雲南,甚至到交趾(今越南)。 漢朝專門在此設立鐵官,專管鑄鐵。 漢唐中國「五大鐵城」之一。
  • 【方志四川•記憶】「文華送炭救劉湘」,風雲人物交情甚篤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人物】鄭深宇 ‖ 鐵面御史李漱芳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渠縣文風興盛,出過包括李漱芳在內的95名進士(圖為渠縣文廟)清乾隆年間,四川渠縣人李漱芳因「參奏當時權要,言人所不敢言」,有「鐵面御史」之稱。當福建人「老李」以新科進士身份入翰林院學習時,四川人「小李」才剛剛學會走路。「老李」不僅年齡大、資歷老,身上還有幾個獨特的標籤。一是「學二代」。福建安溪李氏是資深的書香門第,父子兄弟皆為「考霸」「學神」,百年內曾出現過「四世十進士七翰林」的科舉盛況。二是「官三代」。
  •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作者成都方志 成都方志修志問道,直筆著史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城隍廟街景 成都的三個城隍廟雖算不上什麼名勝古蹟,但在解放前都是三教九流的集中地,五花八門的大觀園,百姓忙中休閒的娛樂場所。那些五光十色的景象,使每個老成都至今難忘。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原創 孫曉芬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但20餘年來,我與在四川境內的湖廣移民和客家人卻有著一些非同尋常的故事。涼秋知我意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在天府之國的四川成都從事 川籍文化名人研究的我,頗重視海內外的人文信息和研究方法。例如:比較研究法,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還有系統論思想等。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紙幣是如何誕生的?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紙幣是如何誕生的?,作者成都方志 成都方志修志問道,直筆著史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日本收藏家曾收藏了北宋官交子的鈔版,即印製交子的刻板,鈔版為豎式,高17.1釐米,寬9.5釐米,分三欄:上欄為十枚銅錢的圖樣及面值;中欄為文字——「除四川外許於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營並同見(現)錢七百七十陌流轉行使」,說明交子使用的範圍和兌換的面值;下欄為人物和建築圖:倉庫力夫搬運貨物。此鈔版是除四川之外各路通用的交子印版,據考證,可能是北宋崇寧年間之物。
  • 【方志四川•人物】冉進財 ‖ 忠孝御史趙成慶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乾隆年間出版的《中江縣誌》卷四《人物誌·孝友》記載:「元,趙垠,孝友性成,母袁氏病,垠割兩股以進,獲愈。元季奉父炎避兵於渝,居四年,渝被圍,負販以為養。及炎卒,垠負遺骸歸葬先壟。」趙垠割股療母的故事,「驚天地、泣鬼神」,為其後代子孫樹立了一個至親至孝的榜樣,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據《四川通志》記載,僅明朝時期,四川境內像趙垠那樣割股(肉)療母(父)的孝子孝婦就有46人。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風景美 人情美 生活...
    《草堂》一詩中一連用了四個喜字,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而他們的關心、關愛與熱情亦躍於紙上。生活美唐朝,成都「沃野千裡,天府之土」,商貿繁華,有「揚一益二」之稱。經歷蜀道艱險到達成都的杜甫,立即賦詩《成都府》,抒發了他對成都繁華的讚美和驚喜之情。「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 【方志四川•人物】鄭深宇‖鐵面御史李漱芳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鐵面御史李漱芳鄭深宇渠縣文風興盛,出過包括李漱芳在內的95名進士(圖為渠縣文廟)清乾隆年間,四川渠縣人李漱芳因「參奏當時權要,言人所不敢言」,有「鐵面御史」之稱。李漱芳原名李清芳,其父希望他像蘭草一樣「奕奕清芳」,成為正直高雅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