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物樣本揭示深海海溝有如「塑料牢籠」

2020-12-22 cnBeta

據外媒報導,我們知道每年都會有成噸的塑料垃圾被衝進海洋,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一旦它們到了那裡會發生什麼。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深海海溝在塑料汙染移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揭示了它們是如何充當牢籠、積累大量塑料微粒並將它們困在那裡。

塑料汙染之所以難以在海洋環境中追蹤是因為海洋的力量會降解並撕裂塑料碎片,直到它們變成所謂的微塑料,即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碎片。雖然在它們在海洋中移動時很難監測它們,但最近的研究卻揭示了水下「雪崩如何將微塑料推向深海以及海底熱點發展的過程。為了展開這項最新研究,來自德國森肯堡研究所、法蘭克福自然歷史博物館、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和約翰·海因裡希·馮·圖能研究所(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 Institut)的科學家們來到了西北太平洋的千島-堪察加海溝。在那裡,研究人員在2016年的一次考察中從不同深度收集了8個沉積物樣本。

這些數據分別在5143米、6065米、7138米和8255米的四個測點採集,通過光譜的形式研究內容。研究小組在這些沉積物樣本中發現了15種不同類型的塑料,其中包括通常用於包裝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該研究的論文作者Serena Abel指出,在他們的樣本中,微塑料的比例在每1000克幹沉積物的14到209個顆粒之間變化,微塑料最常見的出現地點是在千島-堪察加海溝最深的取樣站之一,其中較深的區域積聚的微塑料數量明顯更高,這可能是由於微粒很容易被運送到這些區域。「這些溝渠就像真正的『塑料牢籠』,」Able說道。

研究小組發現的所有微塑料的尺寸都在375微米以下,大多數都小於125微米,即約1/8毫米。儘管這些碎片很小,但研究小組表示,就對海洋塑料的最佳估計而言,這些碎片可能代表了謎題中缺失的一塊。

該研究的另一位論文作者Angelika Brandt博士表示:「全球範圍內對海洋中微塑料含量的估計表明,一定有一部分存在於水體之外,而這在這些估計中是缺失的。這些地區積累的微塑料可能代表著這一『缺失』份額。深海中的微塑料也意味著食物鏈的基礎受到了影響,因為許多無脊椎動物以沉積物為食,包括微塑料顆粒。因此,不幸的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不得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理今天環境汙染造成的後果。」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相關焦點

  • 深海海溝沉積物樣本中發現15種不同類型的塑料
    雖然在它們在海洋中移動時很難監測它們,但最近的研究卻揭示了水下「雪崩如何將微塑料推向深海以及海底熱點發展的過程。為了展開這項最新研究,來自德國森肯堡研究所、法蘭克福自然歷史博物館、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和約翰·海因裡希·馮·圖能研究所(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 Institut)的科學家們來到了西北太平洋的千島-堪察加海溝。在那裡,研究人員在2016年的一次考察中從不同深度收集了8個沉積物樣本。
  • 世界最深的海溝 到底有沒有源自人類的汞汙染
    此項研究由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副教授孫若愚、劉羿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及法國科學院土魯斯地球環境研究所、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合作,利用深淵著陸器採集馬裡亞納海溝生物樣品,通過汞同位素來揭示深淵甲基汞的來源與遷移途徑。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海底下到底有多恐怖?
    不過面對這樣的環境,中國「奮鬥者」號可以說是勇於挑戰,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區域,完成了這世界上已知最深,環境最惡劣的海洋區域,並且已經勝利返航,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這是非常具有意義的。海底一萬米到底有多恐怖?
  • 研究發現,海洋表面漂浮垃圾只佔1%,其餘99%都進入了海底沉積物
    圖片:Ian Kane博士每年全球有超過1000萬噸的塑料廢物進入海洋。有些塑料形成了驚人的漂浮垃圾島,如太平洋垃圾帶,是位於美國加州和夏威夷之間的一個巨型垃圾聚集區。這裡有約400萬噸塑料垃圾,散布面積達到140萬平方公裡。甚至有人把這裡稱為「第八大洲」。
  • 99%的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原來海底有個垃圾場
    眾所周知,攜帶工業和生活廢水的「微塑料」可從河流進入海洋,洋流控制著全球海洋表麵塑料的分布,從而在海洋表面形成了一片片漂浮的垃圾。然而,海洋表麵塑料濃度僅佔全球海洋塑料的1%。大部分塑料都沉入了深海。目前,這些塑料在深海底部的位置仍不清楚。
  • 研究稱水下「雪崩」將微塑料廢棄物轉移到深海中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每年都有數百萬噸的塑料廢料被排入世界海洋,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並非所有廢塑料都以相同的方式通過海水。研究海底沉積物運動的科學家發現, 所謂的水下「雪崩」正在將微塑料帶入深海,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繪製廢棄物在整個海洋環境中的分布圖,並有助於確定未來的「微塑料熱點」。這項研究由曼徹斯特大學,杜倫大學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研究了海底沉積物遷移的影響,他們將其描述為地球上最大的水流。
  • 「奮鬥者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人類如何一步步潛入深海
    「奮鬥者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人類如何一步步潛入深海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20-11-1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科學家潛入地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什麼?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國際海洋界把海面6000米以下的地方稱為深淵區。中國「彩虹魚」2018馬裡亞納海溝海試與科考團隊首席科學家劉如龍日前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深淵區面積僅佔全球海底總面積的1%到2%,但巨大深度構成了獨特的海洋生態系統,有許多科學之謎尚待探索。劉如龍介紹說:「深淵區主要有海溝和海槽兩種地形。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對海洋深遠影響
    其中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Ian Kane說:「我們對在深海海底發現的高濃度微塑料感到震驚。」  「新分析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冰原為何以及如何對氣候變化做出反應。」另一篇論文的合著者、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冰川學家Alex Gardner說。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對海洋深遠影響 —新聞—科學網
    其中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Ian Kane說:「我們對在深海海底發現的高濃度微塑料感到震驚。」 「新分析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冰原為何以及如何對氣候變化做出反應。」另一篇論文的合著者、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冰川學家Alex Gardner說。
  • 深海10000米有多可怕?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會感到恐懼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海洋,卻在心中對深海十分恐懼,這是為什麼呢?,就要承受更高的壓力,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食物才能維持身體消耗。深海的海水壓力,足以壓扁鋼鐵,因此就算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會對深海的環境感到害怕,當然這裡遠沒有我們想像的神秘,深海中只有黑暗和海洋動物身上的螢光,因為缺乏食物和熱量,不可能有大型動物存在。
  • 「奮鬥者」號深潛的10909米是馬裡亞納海溝最底部嗎?為什麼不派...
    有人疑惑,這是馬裡亞納海溝最底部嗎?為什麼不派機器人去探測?「奮鬥者」號如何在萬米深淵採集海底樣品呢?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為此採訪了幾位專家。【兩種測深方法不太會受地貌影響】「10909米差不多就是馬裡亞納海溝最底部了。
  • 深海發現不怕熱的單細胞生物,120℃還能生存!
    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在意想不到的區域發現單細胞微生物,它們存活於溫度高於水沸點的深海沉積物中。來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學小組、德國布萊梅大學、日本兵庫縣大學、高知大學、美國羅得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全球40個深海區域採集到4萬多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據了解,深海科考船「Chinkyu」號在日本南海海槽鑽探了1180米的深洞,從而獲取到溫度120攝氏度的沉積物。
  • 「探索一號」科考船:萬米深海寫下中科院的名字—新聞—科學網
    2016年盛夏,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一艘來自中國的科考船創造了歷史。
  • 每日一詞∣深海載人潛水器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消息顯示,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11月10日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成功下潛至10909米,創下國內新紀錄。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深度為11000米。
  • 地球最深處有什麼?科學家:讓人敬畏的生命和塑料垃圾
    中國「奮鬥者」號前不久從地球最深處凱旋歸來,下潛10909米下的地球萬米深淵讓「奮鬥者」號收穫十分豐富,並且還成功帶回四樣「寶貝」,那地球最深處有什麼呢?科學家回答:讓人敬畏的生命和塑料垃圾!地球的最高處人類去過,當然地球的最深處也去過。
  • 沉積物和海洋中氧化還原的雙穩態
    兩種截然不同的氧化還原狀態意味著十分不同的化學環境,控制著生命限定元素(如P、Fe和Mo)的含量,對海洋生產力、生物和演化等具有重大影響。 Lomagundi期間深海氧化還原狀態不確定,以?號表示。 向海洋輸送鐵的較高速率有利於海洋內部的鐵化,而缺氧的海洋中流入更多的硫酸鹽則可能導致出現硫化的水體。因此,觀測到的海洋內部氧化還原狀態的變化會被解釋反映地球系統的主要狀態變化,如大氣氧增加、火山活動增強、周期性海平面變化改變了陸架面積,或者大陸裂解增加Fe的輸入,及風化作用帶去更多的Fe和S等。
  • 科學網—潛萬米深海 尋技術突破
    ——記2019中科院年度團隊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