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山發現神獸雲貓,尾巴似雪豹、爬樹直上直下,敢攻擊長臂猿

2020-12-16 八兩科學

高黎貢山,是我國橫斷山脈最西部的一條山脈。其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縱向橫跨5個緯度,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受到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風影響。同時由於山脈是南北走向,在擋住西北方向寒流時,又保留了印度洋吹來的暖溼氣流。因此這裡的植被呈現出了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針闊葉林的鮮明格局,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得高黎貢山有著「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野生動物的樂園」的美譽。

在2020年的某天下午,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一臺紅外相機拍到了一隻家貓大小的貓科動物,只見它坐在地上東張西望著。經過鑑定,它是一隻極其稀有的雲貓(石紋貓)。雖然不是第一次拍到雲貓,但它的出現仍然令人興奮。

雲貓,我國最稀有、神秘、古老的貓科動物!

雲貓(學名:Pardofelis marmorata),又叫「石貓、石斑貓、小雲豹、草豹」屬於貓科、豹亞科、紋貓屬、石紋貓種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共分2個亞種:石斑亞種P.mcharltonii和指名亞種P.m.marmorata)。雲貓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氣候溼潤的常綠和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廣泛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泰國、印尼及喜馬拉雅山麓東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區,在我國僅分布在雲南及藏東南的雨林中

雲貓的英文名為「marbled cat」,意為「石紋貓 」,源自其身上獨特的大理石花紋。雲貓的皮毛顏色、圖案都和雲豹類似,但相比雲豹,雲貓的體型更小而且更弱小、斑紋更小且不明顯,這也是被稱之為「小雲豹」的原因。

雲貓的體型大小和家貓類似、稍大,身體更加修長。其體長在40-66釐米,尾長45-54釐米(尾長頭體長比幾乎1:1,最接近雪豹),體重2.4-3.7公斤。看到這麼長的尾巴,有沒有讓你想起雪豹呢?

雲貓和雲豹身上的顏色有棕色、灰色、黃色或紅棕色,甚至有黑化個體存在。由於這樣的保護色和身上獨特的斑紋在眾多貓科動物中是非常少有的,而且它們兩個沒有親戚關係,所以科學家猜測是相同環境下「趨同演化」的結果。

並且在研究雲貓的基因發現,其基因介於大型貓科動物和小型貓科動物之間。聯繫到雲豹約640萬年前、雲貓是約560萬年前分化出來的,所以科學家認為它們是大、小貓科動物分化的過渡性(分水嶺)物種。

正因如此,現在可以看到雲貓被劃入了貓亞科,但云貓的頭部、足部具有非常明顯的豹亞科特徵。而劃入豹亞科的雲豹,其短小的身材和長長的尾巴更加接近於貓亞科的特徵。

於上世紀70年代才首次發現,中間消失了30多年!

由於雲貓具備長又粗的大尾巴、大爪子(足部可後彎,腳踝可向後旋轉180°),堪稱樹棲專家。論眾多貓科動物中誰的爬樹能力最強,雲貓當之無愧,可在樹上直上直下。

據全球野生動物保育組織、小型貓科動物專家Jim Sanderson表示,當雲貓爬樹時,粗又長的尾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而經常爬樹的習性會令其保持尾巴伸直的狀態,絕不會將尾巴翹到背上或頭上。加上其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在貓科動物相關研究中,人們對於這種『神出鬼沒』的雲貓了解甚少。

雲貓在我國首次發現是在1976年,來自雲南麗江的毛皮收購。自那時起,雲貓這個貓科動物才開始進入我國科學家的視線。但一直沒有活體證據,上世紀最後一次確切的記錄是1984年,在雲南景東縣的毛皮收購中在發現兩張標本。後來鮮有發現雲貓的蹤影,只偶爾有當地村民聲稱目擊過。

終於在2014年12月,保育團隊安置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2次拍到了雲貓夜間活動的畫面,這也是我國時隔30多年後再次發現雲貓,應該也是國內首次記錄到活體雲貓活動的畫面。

接著在2015年12月-2015年4月,在西藏墨脫再次拍攝到雲貓活動的畫面;2015年12月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一隻未成年的雲貓……2019年、2020年在高黎貢山均拍到雲貓的身影。

雨林中隱秘的殺手,吃鼠吃鳥吃蝙蝠,敢攻擊長臂猿!

關於雲貓野外的習性,科學家了解甚少,主要是通過紅外相機和糞便、解剖分析。每隻雲貓基本獨居、具有領地觀念,有固定的活動範圍(大約為5-6平方公裡),只到繁殖期才會聚集。

而從雨林中的物種分布來看,樹上生活的有鳥類、松鼠或鼯鼠、兩棲爬行動物、蝙蝠,地上則以齧齒動物為主,這些動物估計都在雲貓的菜單上。科學家通過野外觀察推測出鳥類是其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是松鼠。而動物園裡圈養的雲貓也驗證了,雲貓喜歡吃松鼠、鳥類、蛙類,不食腐、不新鮮的不要。

另外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紅外相機還拍到了雲貓曾攻擊黑掌長臂猿的畫面。黑掌長臂猿體長為50-76釐米,平均體重在5公斤左右。雖說黑掌長臂猿的體型較小的猿猴,但這體型相比雲貓,算是大塊頭了。雲貓竟敢攻擊它,兇猛程度可想而知。

網上有文章稱雲貓是「馬蜂剋星」,愛捅馬蜂窩……這得抓多少只馬蜂才能吃得飽似乎不符合貓科動物的一貫行為,也沒有找到相關佐證資料。

結語:

據保守估計,全球雲貓數量不超過10000隻。而目前我國在雲南雲貓的分布範圍內建了4個自然保護區,雲貓有望得到保護。一百年前,人類對雲貓幾乎一無所知。但希望一百年後,還能在我國的雨林中看到它們漫步的蹤影……

—END—

相關焦點

  • 雲南保山現罕見珍稀野生動物 似豹非豹似貓非貓極其稀少
    七彩雲南昆明9月14日訊(簡南俊)9月14日,雲南保山高黎貢山出現珍稀野生動物「雲貓」的消息聚焦關注。相關消息顯示,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了大量雲貓的活動身影。雲貓,似豹非豹,似貓非貓,極其稀少。
  • 「雪山之王」雪豹屢遭其他動物攻擊引關注
    近日,央視播出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牧民拍攝到雪豹與牧羊犬對峙的畫面,再次引起全社會關注。就在不久前,三江源地區的牧民還拍攝到一群犛牛圍攻雪豹,一頭白唇鹿攻擊雪豹的畫面。雪豹,擁有「雪山之王」之稱,是三江源地區的旗艦物種,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王者姿態的雪豹,為何常受到其他動物攻擊?
  • 關於中國猿的知識,看這一篇就夠了
    長臂猿不是猴子,沒有尾巴,它們和猩猩家族的四種一起組成類人猿,類人猿是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長臂猿多生活在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原始森林的樹冠層,幾乎不到地面活動,以「臂行」為主要運動方式。它們多為一夫一妻的家庭結構(但冠長臂猿屬中會有一夫二妻的現象),長臂猿長到7、8歲成年,雌性長臂猿3-5年生一胎,猿媽媽要照顧寶寶到2歲左右,教它們選擇棲息地、尋找辨別食物、躲避危險等。一隻西黑冠長臂猿媽媽和它的兩個寶寶。
  • 「雪山之王」雪豹屢遭其他動物攻擊引關注
    雪豹頻頻受挑戰通過央視播出的畫面看到,在三江源腹地的曲麻萊縣一處林地裡,一隻攻擊牧民羊羔的雪豹被五隻牧羊犬發現,雙方發生對峙,這一畫面被當地牧民拍攝下來。畫面當中,雪豹勢單力薄,不敢貿然攻擊,匍匐在地尋找機會。期間,雪豹也嘗試著發起一次攻擊,但因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落荒而逃。
  • 雪地中的4種貓科動物:雪豹尾巴最長,猞猁尾巴最短,東北虎最胖
    雪地中的4種貓科動物:雪豹尾巴最長,猞猁尾巴最短,東北虎最胖貓科動物有很多,可是常年生活在白雪皚皚的寒冷地區的貓科動物卻不太多。為了抵禦寒冷,這些貓科動物都長著厚厚的皮毛。1.雪豹。雪豹是分布區域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很多地方很多山高陡峭,終年積雪。雪豹的皮毛既濃密又漂亮。除了擁有一個高顏值,雪豹的長尾巴也非常吸引眼球——它們的尾巴是貓科動物中最長的,甚至雪豹還會把自己的尾巴當成玩具,沒事兒就放在嘴裡,十分任性。2.猞猁。
  • 貓尾巴能救命?小小貓尾巴,也是貓身上的重要器官
    貓,一直都是高傲,神秘的代名詞,說到這些,您腦海裡有沒有這樣出現一隻貓咪?它收著尾巴,微微眯著眼睛,傲嬌的蹲坐在高處,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跟它無關一樣。 沒錯,這就是貓咪的典型形象了,它們不但行為高傲,性格也極為古怪,上一秒還溫柔似水,下一秒可能就會化身為一隻小老虎,讓人敬而遠之。
  • 高黎貢山,因何偉大?——脆弱的繁榮
    在西南眾多的名山大川、莽莽荒野之中高黎貢山並非最高,也並非最長它憑什麼脫穎而出擔此大任?高黎貢山也將不過是一個生命的「收容所」但自然之力顯然不想就此罷手近百萬年來高黎貢山的隆升創造出許多全新而獨立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
  • 雪豹寶寶第一次見遊客,像小兔子一樣跳出來,在場人萌翻了!
    雪豹寶寶第一次見遊客,像小兔子一樣跳出來,在場人萌翻了! 雪豹是一種大型肉食性貓科動物,白色的皮毛上面覆蓋著黑黃相間的斑點,身後還拖了一條毛茸茸的長尾巴,看上去非常漂亮,所以它又被稱為雪山精靈。
  • 貓科動物裡的顏值擔當:美到發光,讓雪豹都感到自愧不如
    而說到貓科動物裡面的顏值擔當,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是雪豹,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種動物,與雪豹比起來,還要漂亮一些,因為它們都「美到發光」了,這種動物就是山原貓,又被稱為安第斯山虎貓。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這種動物,它們是生活在南美安第斯山脈一帶的小型貓科動物,體重只有4千克左右,跟我們家養的貓咪差不多大小,不過其兇猛程度和打鬥實力卻要比家貓高很多。山原貓外形跟雪豹差不多,但是看上去卻比雪豹更美、更萌。山原貓體型勻稱,尾巴較長,頭部大而圓,但是與身體比起來比例比較協調,所以不會有大頭的既視感。
  • 貓失去完整的尾巴是一種缺陷
    貓的日子過得好,大多數都有一條美麗漂亮的尾巴,尾巴不僅使貓更加高貴、迷人而富含魅力;更重要的是,貓的尾巴有很大作用保持身體平衡:從高處跳躍時,貓尾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整體位:在奔跑跳躍時,貓尾巴拱起伸直配合身體完成各種動作
  • 石河子南山藏著雪豹
    野性石河子團隊是一個自然科學團隊他們長期致力於物種多樣性調查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去年年底,野性石河子團隊在石河子周邊山區觀測中發現了大型貓科動物的腳印,判斷是雪豹留下的痕跡,於是在海拔1800米相關區域布設下紅外相機。
  • 新疆牧民撿兩隻雌雄雪豹幼仔 誤當斑貓養(組圖)
    ,所謂的兩隻貓崽實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11月8日,記者在張培偉家的羊圈裡看到這兩隻一雄一雌、活潑可愛的雪豹時,它瞪著幽藍的眼睛望著陌生人在羊圈裡跳躍奔跑,顯示出十足的野性。雪豹作為國家稀有的一級保護動物,如何被張培偉「收養」?記者帶著極大的興趣採訪了雪豹救護者牧民張培偉。  記者:你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現的?當時這兩隻雪豹幼崽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
  • 人和猿有多相似?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1860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還就「人猿同祖」的問題,與神創論的堅持者進行過著名的「牛津大論戰」,赫胥黎表示自己並不會因為承認祖先是猿而恥辱,雖然赫胥黎在論戰中大獲全勝,但是人們接受「人猿同祖」觀點,確實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 當貓的尾巴上豎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作為一名鏟屎官,無聊時也經常會觀察貓的尾巴、耳朵、鬍子等等,研究貓咪的心情狀態。尾巴也是可以反映喵星人的想法和情感的。觀察發現,貓咪的尾巴豎起來也有好幾種狀態,下面說一說我對不同狀態的豎尾巴的理解。(1)尾巴豎起並且輕微擺動,代表貓主子對它眼前的事物感到困惑和好奇,帶有一絲絲的興奮。(2)尾巴向上且捲起來,表示它很舒服。(3)尾巴垂直豎起,大幅度擺動,表明貓主子真的生氣了,這時候你就要哄哄它了,不過要小心被它誤傷。
  • 狒狒是猴不是猿—新聞—科學網
    猿猴的種類有很多,其中狒狒算是脾氣最暴躁的一類了,你看它們的樣子,都像隨時要發起攻擊似的。 狒狒屬於靈長目中的猴科、狒狒屬,也就是說狒狒也是一種猴。人們常常將猿和猴混在一起說,但二者並非一科,猿和猴最大的區別在於,猿沒有尾巴,猴有尾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猴相比,猿與人類在進化上的關係更近。 其實猿和猴都是統稱,並不特指哪一種猿或哪一種猴。
  • 雪豹,真的是胖了可愛,瘦了太帥的貓科典範!
    與其他豹屬動物不同的是, 雪豹很喜歡叼著自己的尾巴到處溜達, 然而沒過多久, 大家發現了一件不太對的事情。
  • 追尋雪豹足跡 他用鏡頭記錄珍貴瞬間
    「那天是元旦,森林派出所接到牧民報警,說發現雪豹,我高興得不行,趕緊拿著相機去現場。」沈志君說,自己卻看到了揪心的一幕。  一隻1歲的雪豹躺在山頂雪地上,白黑相間的花紋不再有光澤,毛茸茸的尾巴耷拉在地上。「它那麼漂亮,跟我在網上看到的照片一樣,後來我才知道它是餓死的。」難過之餘,沈志君獲得了一個重要線索:當地的確有雪豹出沒。
  • 驚喜發現!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新華社西寧10月7日電(記者呂雪莉)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10月1日,他的團隊在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該紅外相機於9月4日記錄到雪豹母子影像。「這真是個驚喜的發現!」連新明說,這裡位於祁連山的最東端,距互助縣城33公裡,距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55公裡(直線距離)。
  • 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食肉目動物,不是雪豹而是這「一貓一犬」
    青藏高原上生活著很多獨一無二的動物,食草動物有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藏雪雞、藏黃羊等,食肉動物有雪豹、藏狐、兔猻、狼、金錢豹、熊等。這些動物構成了青藏高原上獨特的生態鏈條。在這些動物中,若要論最吸引人的動物,當屬雪豹無疑,因為它是高原生態的旗艦種,是高原生態最頂尖的存在,它控制著大型食草動物巖羊、北山羊、盤羊的數量;但是若要論最重要的食肉目動物,卻是這兩種:兔猻和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