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山,因何偉大?——脆弱的繁榮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放眼全球

地表的大部分區域

已經被人類及其馴化物種佔據

野生動植物退居邊緣地帶

這些邊緣地帶

僅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3%

卻擁有世界50%的高等植物物種

和77%的陸地脊椎動物物種

且大部分為當地特有

但同時

這些地區的原始植被

也有70%以上被破壞

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它們被稱為

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點擊可查看大圖,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熱點地區含有較高比例的本地物種,同時原始植被喪失面積達到70%以上,說明該地區已受到嚴重威脅,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中國的西南山地

就是「熱點地區」之一

這裡7列大山南北並行排列

組成橫斷山

(俯瞰橫斷山,圖片來源@NASA)

在橫斷山的最西側

雲南省的西部邊緣

是一座並不知名

且少有人涉足的山脈

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位置示意,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這裡森林遮天蔽日

百獸呼嘯橫行

仿佛混沌初開,荒蠻未褪

在2800平方千米範圍內

集中了全國17%的高等植物

其中7.72%為特有物種

相比之下以物種豐富著稱的西雙版納

這一比例也僅有3.62%

(高黎貢山特有的的大樹杜鵑,是杜鵑花屬中最高大的一種,花朵大而豔麗,攝影師@張四雲)

它還集中了全國

20%的哺乳動物

其中1/3為特有物種

即便是廣泛分布的動物類型

在這裡也形成了特有的亞種

(高黎貢山的羚牛,是高黎貢山特有的亞種,毛色比四川的羚牛更黑,攝影師@範毅)

還有一個直到2017年

才被正式命名的長臂猿新物種

天行長臂猿

(天行長臂猿,是2017年由中國科學家確定並命名的新種,是近百年來第二個被命名的長臂猿新物種,也是唯一由中國人命名的長臂猿物種,攝影師@商睿)

此外

它還擁有

28種兩棲動物

48種爬行動物

300-500種鳥類

1600多種昆蟲

(綠色的獨龍江擬樹蜥,是高黎貢山少見的物種,攝影師@趙鍔)

高黎貢山的生物多樣性

在整個西南山地

整個中國

乃至整個世界

都位居前列

(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分布,高黎貢山是多樣性最高的區域之一,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在西南眾多的名山大川、莽莽荒野之中

高黎貢山並非最高,也並非最長

它憑什麼脫穎而出

擔此大任?

一切

還要從它的誕生說起

01

西南偏西

6500萬年以來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持續碰撞

青藏高原隆起

在高原的外圍

大地褶皺

數列山脈並行構成橫斷山

最西側的就是高黎貢山

它呈南北走向

綿延400餘公裡

仿佛一條巨大的

「階梯」

由北向南逐級下降

(高黎貢山地形,主要山峰和海拔,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北段的平均海拔

可達3500-4000米

最高峰嘎娃嘎普

海拔甚至超過5000米

山頂覆蓋著積雪或冰川

山形崎嶇嶙峋

(朝霞中的高黎貢山最高峰嘎娃嘎普,海拔5128米,攝影師@代保忠)

向南

平均海拔降至2500-3500米

山頂已經難見積雪

取而代之的是漫山綠意

(高黎貢山福貢縣月亮石,攝影師@鄧飛)

繼續向南

平均海拔僅有2000米

最高的山峰也不過3374米

山形更加和緩

(高黎貢山自然公園朱佛寺附近,攝影師@張四雲)

同時

處在西南偏西位置

南北走向、形態狹長的高黎貢山

又是西南季風進入中國

遇到的的第一道

「屏障」

(高黎貢山水汽來源,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大量的水汽在此被攔截

使得高黎貢山的夏秋季節雲霧繚繞

充沛的水資源養育了植被

繁茂的森林密不透風

(獨龍江畔,高黎貢山山麓的霧,攝影師@漣漪de)

雨水傾瀉在山坡上

匯聚為山間的河流

(獨龍江附近原始森林中的河流,攝影師@沈雲遙)

河流向兩側流淌

分別匯入兩條大江

東側的怒江

(怒江第一灣,攝影師@鄧飛)

西側的獨龍江

(獨龍江,攝影師@蓑笠張)

兩大水系

像兩棵盤根錯節的巨樹一般

盤踞在高黎貢山兩側

(高黎貢山水系,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水流強烈切割山體

使得山坡陡峭、地表破碎

幾乎沒有大片平地

因而長久以來

較少受到農耕的侵擾

保留了相對原始的面貌

(獨龍江埡口,攝影師@範毅)

陡峭崎嶇的地形

讓山間河流逐級跌落斷崖

形成眾多瀑布

(高黎貢山山間的瀑布,攝影師@劉力維)

而大型湖泊則很難形成

較大的聽命湖

也只有0.3平方千米

(請橫屏觀看,湖水湛藍的聽命湖,攝影師@王斌/西南山地)

最後

西南偏西的高黎貢山

北通青藏高原

南入中南半島

東與橫斷山、雲貴高原相接

西則通達印度半島

對於周邊的野生動植物而言

這座山脈是一個

「十字路口」

來自不同環境

擁有不同形態和習性的生靈即將到來

高黎貢山

該如何容納它們呢?

02

繁榮

關鍵在於巨大的高差

高黎貢山谷地和山頂可相差

3000-4000米

溫差則高達

16-20℃

在不同的高度上

形成了不同的氣候、植被、土壤

這就是山地垂直自然帶

(請橫屏觀看,高黎貢山垂直自然帶,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河谷中綠意盎然

遠處的山頂則是冰雪覆蓋

(瀘水縣洛本卓鄉高黎貢山,攝影師@曹家麟)

而南北走向的高黎貢山

在水平方向上

也跨越了多個氣候區

(高黎貢山跨越的氣候區,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再加上破碎的地形中

時常形成獨立於周圍的小環境

多種因素的疊加

使得高黎貢山的自然環境

極為豐富多彩

這就讓原本

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植物

都能在高黎貢山

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方土地

在山脈海拔較高處

偏好溫涼氣候的溫帶樹種

組成雲端的森林

(高黎貢山鐵杉林,一般分布在海拔2700-3100米,攝影師@張四雲)

來自北方的高原動物

可以順利南下

在此築巢安家

(適應高原環境的高山兀鷲,攝影師@趙鍔)

而在海拔較低中低山地帶

適應熱帶氣候的植物

組成茂密的常綠闊葉林

(高黎貢山中低山地帶常綠闊葉林中的栲,攝影師@歐陽凱)

適應熱帶氣候的動物

可沿河谷北上

(適宜熱帶環境的菲氏葉猴,攝影師@王斌/西南山地)

來自東邊的

中國南方和雲貴高原的物種

和來自西邊的

緬甸和印度阿薩姆地區的物種

都可以在此生存

南、北、東、西四個動物區系

以此為匯聚中心

同時也是各個區系的邊緣

(四方動植物在此匯聚示意,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當冰期與間冰期間交替

地球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

一些適應了特定生境的物種

還可以在高黎貢山上下、南北遷移

渡過環境變化的時期

這使得高黎貢山

還保留了很多古老的

孑遺物種

(高黎貢山的銀杏,攝影師@楊清舜)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

高黎貢山也將不過是一個生命的「收容所」

但自然之力顯然不想就此罷手

近百萬年來

高黎貢山的隆升

創造出許多全新而獨立的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中

大量新物種開始誕生

新、老物種共存

組成了一個更為宏大的生命世界

高大筆直的

禿杉

憑藉高達70多米的樹幹

撐起傘蓋一般的枝葉

覆蓋了森林上方的天空

(禿杉林,攝影師@張四雲)

擁有龐大且豔麗花朵的

大樹杜鵑

為綠色的森林帶來一抹亮色

(高黎貢山的大樹杜鵑,攝影師@張四雲)

蘭科植物種類尤其豐富

佔中國蘭科物種的1/4

包含30個特有物種

(腎唇蝦脊蘭,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除了植物以外

這裡的兩棲、爬行動物

形態和顏色千奇百怪

宛若異星生物

亮藍色的白唇樹蜥

似乎給自己抹上了白色「唇膏」

(藍色的白唇樹蜥,攝影師@範毅)

紅黑配色的紅瘰(luǒ)疣螈

頗有遠古生靈的氣勢

(紅色的紅瘰疣螈,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攝影師@範毅)

體表金黃的雙斑樹蛙

正驚奇地望向這邊

(黃色的雙斑樹蛙,攝影師@範毅)

顏色深綠的貢山樹蛙

則躲在枝杈之間抱對

悄悄繁衍後代

(綠色的貢山樹蛙,攝影師@範毅)

各種大型鳥類

在山間緩慢踱步

或展翅飛翔

有高黎貢山特有的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體態優雅

同樣用白色裝點尾羽的

白腹錦雞

(白腹錦雞,攝影師@羅金合)

從樹冠上呼嘯而過的

兇猛捕食者

林雕

(林雕,攝影師@徐永春)

小型鳥類種類更為豐富

有長著兩縷白色「鬍鬚」的

橙額鴉雀

(橙額鴉雀,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顏色鮮紅如火的

血雀

(血雀,攝影師@易永建)

腹部金黃

有著一對「大長腿」的

金色林鴝

(金色林鴝,攝影師@高歌/西南山地)

還有眼神「兇狠」

體態卻呆萌的

東方角鴞

(東方角鴞,攝影師@王斌/西南山地)

各種哺乳動物

佔領了森林和山地空間

相貌軟萌實則兇狠的捕食者

豹貓

剛剛捕獲了獵物

(高黎貢山百花嶺拍攝到的豹貓,攝影師@易永建)

菲氏葉猴

端坐在樹枝上

露出標誌性的白眼圈

(菲氏葉猴,攝影師@商睿)

黑色的「眉毛」在兩端上翹

形成兩個「麥穗」的

戴帽葉猴

隱藏在枝葉之間

(戴帽葉猴,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近年來

新的物種仍不斷被發現

有川、滇、黔、越南金絲猴之外的

第五個金絲猴物種

怒江金絲猴

(怒江金絲猴,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以及在中國其它地區

幾乎消失殆盡的長臂猿種群

其中就有文章開頭提到的

天行長臂猿

(一隻雄性天行長臂猿,攝影師@歐陽凱)

成年的天行長臂猿雌雄異色

雄性體色偏黑,雌性體色偏淺

但兩道白眉是它們共有的特徵

(一隻雌性天行長臂猿,攝影師@範朋飛)

長臂猿所屬的類人猿

是最接近人類的靈長動物

但與最終走下樹木

靠兩腿行走的人類相反

它們大部分時間靠兩條長臂

在樹木之間擺蕩

行動迅疾如風

(天行長臂猿依靠上肢活動,速度極快,攝影師@範朋飛)

需要轉移到另一棵樹時

便縱身一躍

(飛身躍起的天行長臂猿,攝影師@歐陽凱)

當需要靠下肢行走時

它們必須將兩臂高高舉起

以保持平衡

(依靠雙腿行走的天行長臂猿,攝影師@趙超/雲山保護)

天行長臂猿

為一夫一妻制

生活在樹冠上的它們

需要放聲高唱「情歌」

來吸引遠處的異性

(一隻正在唱情歌的雄性天行長臂猿,攝影師@董磊/西南山地)

而一旦確定自己的伴侶

它們便終生不離不棄

(一對天行長臂猿夫妻,體毛偏暗的是雄性,攝影師@歐陽凱)

「四方來客」、孑遺物種和新物種

如此眾多的動植物

聚集在有限的區域內

自然會產生激烈的生存競爭

(一條大眼斜鱗蛇正準備捕食,而雲南小峽口蛙則浮在水面上裝死,以期躲避捕食者,攝影師@範毅)

經過激烈的競爭

它們最終各自劃定了地盤

這些地盤之間犬牙交錯

形成了許多過渡地帶

這些過渡地帶

有著交錯的環境

以及交錯的生物

因而被稱為

生態交錯帶

(高黎貢山貢山縣神田,森林與灌木的交錯地帶是典型的生態交錯帶,攝影師@李興富)

生態交錯帶

不僅能容納種類和數量更多的生物

還有可能促進特有種、邊緣種的誕生

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

這被稱為

邊緣效應

(生態交錯帶與邊緣效應,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成就了高黎貢山生命的繁榮

然而

繁榮只是它的一面

另一面

是脆弱

03

脆弱

多樣交錯的環境

一方面帶來生命的繁榮

另一方面

也讓各個物種「分到」的棲息地較小

(山谷邊緣,針葉樹、闊葉樹、灌木交錯生長,多種生態環境交錯,攝影師@王斌/西南山地)

這些小塊的棲息地

能夠承載的生物數量十分有限

因此動植物的種群規模都不大

並且不同種群相距較遠

相互之間交流困難

在不同生態環境交錯的地帶

環境和物種複雜

因此也變得不穩定

一旦環境更加破碎

交錯帶的數量就會進一步增多

生物多樣性會開始減少

(邊緣增加產生的反作用,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而人類的活動

加劇了這一情況

在怒江河谷地帶

人們開墾農田、修建村寨

原始的森林被破壞

人類帶來的入侵物種

也擠佔了許多本地物種的空間

(怒江大峽谷中的村寨和農田,攝影師@劉珠明)

人們修建的道路

在大山密林中看似微不足道

但對於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冠上

要靠「空中走廊」遷移的長臂猿來說

也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高黎貢山中的公路,穿越茂密的森林,儘管看似微不足道,卻也能對不同的種群產生顯著的隔離作用,攝影師@範毅)

在越來越小

相距越來越遙遠的棲息地中

出現了更多「單身」長臂猿

常年難以找到伴侶

如今天行長臂猿的數量

在國內已不足150隻

在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它們之前

便面臨滅亡的危機

天行長臂猿的未來

到底將去往何方?

在未來

對天行長臂猿和其它珍稀物種的保護

必定能夠取得更多成效

生命的美好

將延續下去

高黎貢山的原始生境

值得長久延續

因為是它

憑藉一己之力

為我們保存了地球的野性與美好

謹以此獻給世界地球日

也獻給

既繁榮,又脆弱的

高黎貢山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張照

圖片:秦南

地圖:鞏向傑

設計:趙榜

審校:王朝陽

封面攝影師@趙超/雲山保護

專家審校:中山大學 範朋飛教授

P.S. 主要參考文獻:

[1]西南林學院.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M].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5.

[2]Yaowu Xing and Richard H. Ree. Uplift-driven diversification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 temperate biodiversity hotspot[J]. PNAS, 2017.

[3]廉振民 於廣志. 邊緣效應與生物多樣性[J]. 生物多樣性, 2002.

[4]李恆等. 高黎貢山特有種現狀及其保護[J]. 西部林業科學, 2017.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相關焦點

  • 人因思想而偉大
    原標題:人因思想而偉大布萊茲·帕斯卡爾是法國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聖徒。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39歲,在身後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思想錄》,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思想錄》從初版問世到現在已有300多年了。
  • 自然學校 自然探索 |首屆西南自然教育論壇」在高黎貢山百花嶺舉行
    近日,由全國自然教育網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西南自然教育網絡、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等機構承辦的「首屆西南自然教育論壇」在高黎貢山百花嶺舉行。作為國內自然教育的先行者,早在2012年,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就成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自然學校,從此開啟了自然教育探索之旅。截止目前已開展了150批次自然教育活動,學員6000多人。
  • 高黎貢山保護區出現國家I級保護動物羚牛
    圖為森林公安民警拍攝到的羚牛群 怒江州森林公安局供圖中新網昆明8月19日電 (陳靜 李麗香 茶學華)記者18日從雲南怒江州森林公安局獲悉,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稱高黎貢山保護區),怒江貢山縣森警和巡護員在一個月內三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I
  • 「高黎貢山」有機普洱茶,榮膺2020年「雲南十大名茶」。
    來源:高黎貢山茶業2020年9月22日,雲南「十大名茶」表彰活動在雲南大劇院舉行,在此次雲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而評選表彰的「10大名品」「10強企業」和「20佳創新企業」的活動中,「高黎貢山」牌有機普洱茶榮膺
  • 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順利完成第二次十年評估
    2020年12月5日至10日,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對雲南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第二個十年評估工作順利完成。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部和國家林草局等單位組成的聯合專家組對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現場評估。
  • 《龍嶺迷窟》下一站,帶你去看現實中的「雲南蟲谷」——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位於我們雲南西部中緬交界的地方,如同一條矯健的蒼龍,自青藏高原逶迤南下,浩浩蕩蕩。在這片雲南最大的動植物保護區裡,堪稱東方的黃石公園。數不清的新奇動植物,成為攝影藝術者的天堂。縱橫交錯的河流,穿梭在高低錯落的群山中,巨大的落差,形成各式各樣的多疊瀑布,星羅棋布。
  • 騰衝秘境遊丨探秘境、尋美食,高黎貢山下的花園盆地——界頭
    秘 境 尋 蹤 -01-天 湖地點:位於界頭沙壩社區,距界頭集鎮21公裡,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內。秘境特點:高黎貢山山頂的姊妹湖,兩湖相距約200米,一個湖裡水草搖曳,一個湖裡清可見底,讓你驚嘆高黎貢山的神奇。這些沙粒,或許億萬年前曾睡在海底。
  • 保山文旅「主官」李紹鮮 擦亮世界高黎貢山品牌建成滇西最美城市
    高黎貢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推動高黎貢山的保護和開發,以此帶動保山旅遊的轉型升級?2017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高黎貢山建設成國家公園,進而打造成「東方黃石公園」。「誠邀大家到高黎貢山邂逅美麗的林間精靈,品味香濃的原產地咖啡、感受多元的民俗文化,領略秀美的自然景觀。」
  • 高黎貢山發現神獸雲貓,尾巴似雪豹、爬樹直上直下,敢攻擊長臂猿
    高黎貢山,是我國橫斷山脈最西部的一條山脈。其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縱向橫跨5個緯度,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受到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風影響。同時由於山脈是南北走向,在擋住西北方向寒流時,又保留了印度洋吹來的暖溼氣流。
  • 致敬每一個堅守崗位的平凡人:祖國因你們而偉大!
    國家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這些堅守崗位的平凡工作者,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踐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中國有14億人口,每一個「1」都是平凡而偉大的,正是偉大的14億個「1」構成了祖國的偉大。我們為默默堅守崗位的平凡人而點讚,而自豪,而驕傲,祖國永遠因你們而偉大!
  • 深秋的賞櫻勝地,世界生物圈國家自然保護區,騰衝高黎貢山櫻花谷
    今天我們就到距離騰衝28公裡的世界生物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櫻花谷看看。車子停在了景區停車場,櫻花谷門口還沒看到,就已經看到了披上玫紅色外衣的高大櫻花樹。在櫻花樹下跳著廣場舞的儘管都是些上了年紀的阿姨,但跳起舞來依然身輕如燕,每個人都踏著歡快的節奏,活力四射。呼吸著世界生物圈高黎貢山的負離子,在盛放的櫻花樹下翩翩起舞的阿姨似乎看起來更美了。
  •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高黎貢山旅遊渡假區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為進一步強化和宣傳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教師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的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於2020年9月14日,在潞江小平田明德小學大禮堂舉行了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
  • 維護亞太和平 引領地區繁榮
    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劇變。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東亞崛起,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亞太地區逐漸成為世界範圍內大國博弈的焦點地區和格局調整的核心地區。亞太地區的穩定和繁榮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是如期實現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必要條件和基礎。這也是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的需要。
  • 孩子們為何如此脆弱,極端行為因何頻頻發生?心理教育的缺失
    往往在很多時候,我們也許因為不懂或是不重視,讓明明原本很小的問題,因得不到及時解決,就轉變成了日後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都很極端、很脆弱,稍不如意或為些小事,就能做出一些非常極端、可怕的事情。當看到媒體報導後的我們,都會感到詫異、覺得痛心,還有些擔心。我們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
  • 必須把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攬起來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一重要論述意味深長,意義重大。
  • 一條河如何成就了一座城的繁榮?
    中國大運河,這個承載著偉大抱負的超級工程,為中華文明帶來了什麼?杭州是大運河沿岸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一條河又是如何成就了一座城的繁榮?守望文化家園,傳承歷史文脈,本期《文化浙江大講堂》為您講述《大運河(杭州段):融通古今 兩岸繁華》。
  • 雲南貢山倆農民獵殺國家一家保護動物高黎貢山羚牛 獲刑3年罰金4千元
    獨龍江天保所5名護林員巡山至此,發現窩棚內放有被分塊的野牛肉而案發,三人因害怕逃離了現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經鑑定,涉案野牛系高黎貢山羚牛(扭角羚)屬於國家I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價值30萬元;漢才東攜帶的改裝射釘槍以火藥為動力,具有致傷力,被認定為槍枝。
  • 二戰史上海拔最高的戰鬥,松山戰役因它而打響,卻很少人提及
    渡過怒江的部隊都達到兩萬多人了,也沒有在灘頭受到日軍有組織的抵抗,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會是一場有驚無險的行軍時,1944年5月12日,向北齋公房山口進發的第一九八師攀爬至冷水溝陣地時,被半山腰的日軍暗堡迎頭痛擊,直到此時,國軍才發現,日軍的確是因為兵力不足,才會放棄灘頭陣地,可是,他們在高黎貢山的各個山口和半山腰,設置了很多暗堡和工事,所有有可能交戰的區域都已經預先被設置好了坐標,日軍甚至不需要過多的瞄準
  • 羅思義:美國新保守派為何要阻止中國實現繁榮?
    那麼用圍棋比喻地緣政治與經濟現實有何用意?只要中國足夠強大,中美之間可以避免戰爭的原因。中國民眾的願望很普通,那就是擁有繁榮且快樂的生活。鑑於這一點,中國無疑會尋求與美國合作,而非對抗。遺憾的是,按照美國新保守派的邏輯,他們會設法阻止中國實現繁榮。美國新保守派阻止中國民眾實現繁榮的這種動力,必將導致全球危險局勢升溫。雖然這不會導致戰爭,但必然會引發中美間的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