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王朝》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奧蘭多·布魯姆、伊娃·格林、愛德華·諾頓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影。該片講述了12世紀耶路撒冷王國陷入危機,青年鐵匠巴裡安保衛耶路撒冷城的故事。
來源|Like Stories of Old
文 |Lsoo
編輯 | Camphor
在《天國王朝》裡,主角巴裡安被要求娶耶路撒冷王的妹妹茜比亞為妻子,以來阻止反派蓋伊發動針對穆斯林王國薩拉丁的戰爭。
如果巴裡安同意這門婚事,蓋伊和他的追隨者們會被處決,這樣戰事或許可以被避免,但巴裡安卻不願他們因自己而死。這讓蓋伊成為國王,間接導致戰事,最終慘敗。
巴裡安
這時保衛耶路撒冷的重任留給了巴裡安,但他最終投降並把這座聖城交付給了薩拉丁,換來了城池裡每個人的安全。
一些觀眾會批評巴裡安當初沒有採取行動去避免戰爭的發生,甚至連這部電影的其他角色都為此感到沮喪。
巴裡安
可我想反駁他們這種觀點,縱觀整部電影中巴裡安的心路歷程,他們都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儘管人們做了很多關於《天國王朝》中宗教和宗教衝突的討論,可它也包含了倫理學上的有趣探討,尤其是對於伊曼努爾·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
伊曼努爾·康德
康德的道德哲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是絕對命令,任何一種行為的原理和三段論相似。
亞里斯多德如此定義三段論的最早形式:存在一個大的和小的前提,從中可以推斷出相應的結論。比如: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一個人,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康德用同樣的結構來解釋一個人行為的結構,包括了準則、情境,還有結論。比如:我不會闖紅燈(準則),交通燈是紅色的(情境),所以我停下(結論)。
亞里斯多德
這三個元素中,康德認為你只能確定其中一個。首先,你不能決定結論,因為它會自動隨著準則和情境的改變而改變。其次,你也不能決定情境。所以,唯一一個你能決定的元素是準則。
那麼主要的問題就是「我應該遵守哪些準則?」。康德提出了兩個主要的公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通常被稱為普遍化原則。第二個,現在被稱為「對人的尊重」原則。
《天國王朝》
(注釋部分為亞瑟·F·福爾摩斯教授在韋頓學院的授課演講詞)
一、普遍化原則
指的是你應該總是根據準則來行動,一個準則是一條道德規則,如果一條準則能使你施行自己的意願的話,那麼,這條準則可以被視為普遍化原則。
所以這基本意味著,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準則成為所有人的準則,其實在道德意義上來說是可行的。
二、對人的尊重
我們總是覺得應該有這麼一種普遍性準則:我們應該始終把人當作最終的目的。當作最終的目的,而不是僅僅視為工具和手段。他並沒有說從不把人當作手段,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那麼幹。就好比現在你來利用我來得到一些學分,而我也會利用你們來謀生。他也沒有說這麼做是錯的,他是在說我們利用人的同時,把他人作為有價值的人一樣對待。
亞瑟·F·福爾摩斯教授
這使得康德的道德哲學成為一種道義論哲學。換句話說,道德判決的依據不是某人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而是根據他們遵循的規則。
你看,其中的關鍵點在於把從觀察外部的科學世界的角度,拉回至個人內心世界,這也是哥白尼倡導革命的原則。康德並不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但他經常被稱為道德理想主義者。或者這麼說,他是一個能依據道德原則純粹對或錯來描述現實的,一個道德理想主義者。(來自亞瑟·F·福爾摩斯教授)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蝙蝠俠》三部曲裡的蝙蝠俠,他有一個原則:從不殺人,沒有槍枝,沒有殺戮。
《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的戴斯蒙德也是一個例子:對不起,中士,我不能碰槍,我可以穿著制服,舉著國旗執行我的使命,但我不能拿著槍,去殺人。
這種道德原則往往會違背我們本能的欲望,因此通常被稱為規則。絕對命令的一個核心假設就是人類具有自主意志,一種能夠促使人們根據他們的意願來採取行動的基本自由。
絕對命令,需要你能出於自己的善意來行動。
善從內而外,從善由心,一個人如果無法選擇,他也就不是人了。(《發條橙》)
《發條橙》
所以,由自由意識驅使才算是自由行為,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行動,而不是被他人的意願所驅使。
盲從於大眾,屈從於社會壓力,遵循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出於自由意志,被自己的傾向所奴役。
《天國王朝》
現在我們回到《天國王朝》裡,看看康德的理論如何影響巴裡安的旅程。
巴裡安的倫理觀主要受到這三個人的影響:國王鮑德溫、醫院騎士和父親戈弗雷。
戈弗雷
我們先從巴裡安的父親戈弗雷來說。戈弗雷冊封巴裡安為騎士並且給予他以下的準則:毫無恐懼,直面敵人;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畏;保護弱者,勿怪天理,這就是你的誓言。
這些準則的大部分基本成為巴裡安的準則體系的一部分。這些準則的大部分是合理高尚的,但其中一條是看似極端:耿正直言,寧死不畏(敢於直訴真相,即便會把你引向死亡)
根據康德的哲學理論,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有效的準則。
因為說謊和之前人們應該遵守的準則是相互矛盾的,一個人不會想生活在一個所有人都說謊的世界裡,或者把人當成手段而不是受到尊重的個體,運用謊言欺騙他人。
醫院騎士
第二個給予巴裡安深刻影響的人就是醫院騎士。
聖者俠也,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懲強扶弱;神者仁也,存乎於一念之間,一心之間,君子小人之分,在於決定平素從善。(醫院騎士)
像康德一樣,醫院騎士不僅強調道德是內在的。他還指出,人們每天自己所做出的決定都必須考慮是否基於道德準則。
國王鮑德溫
最後,巴裡安遇上了國王鮑德溫。
我們任何人都不知道我們最後的去向,或者誰引導我們去哪裡。軍令或不可違,父命或不可逆,但這個人也能自己做出決定。(鮑德溫)
他緊接著指出康德道德哲學的一個重要元素。
可是記住,即便處於王權之下,霸者之前,人不可不問一己之良知;當你面對上帝,你不可推說迫於無奈,不可推說是權宜之計,推卸不得,切記。(鮑德溫)
從國王鮑德溫提出的見解裡,我們發現了道德絕對主義,這也是康德所有理論作品的基礎。
國王鮑德溫
有時違背你道德標準所作出的行為,可能是因為別人告訴你要這樣做,或者因為情境迫使你去這樣做。
但這也不符合康德提出的理論,因為它們是由情境所決定的,而不是由這些情境之前的準則所決定的。
《天國王朝》
回到巴裡安之前所做出的選擇,把被康德的道德哲學所塑造的巴裡安心路歷程也考慮進去。
現在巴裡安的道德準則無疑正受到考驗,如果他選擇接受娶茜比亞,那他就違背了自己的準則。
諷刺的是因為其他人都在勸他接受,而他的道德良知告訴自己不能這麼做。如果他違背了準則,他早就娶了茜比亞,處決蓋伊和他的追隨者。
《天國王朝》巴裡安
他本可以利用他們當作實現他政治利益的手段,但那他就跟那些虎視眈眈耶路撒冷,並且願為之大開殺戒的人沒什麼兩樣。
而且這樣的行為背棄上帝之國的本意。與之相反,他堅守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因為他理想中所推崇的天國,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此為良知之國,反之皆虛妄。
參考資料:
● 韋頓學院哲學理論課程錄像,亞瑟·F·福爾摩斯教授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