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單一、客戶認知度低、難以壓低售價、冷門路線、不易打開市場、成本較高。」
從2015年李想開啟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到2019年理想ONE正式上市,市場對於理想汽車看衰的聲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李想也直言,國內堅持增程式定位的汽車生產企業只有理想一家,路子確實不好走。然而,理想汽車就是在這種艱難的輿論環境下活下來了,並且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
打球的小夥伴可能都知道有句話叫「千萬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意思是形容那些面對絕境依舊保有鋼鐵意志的戰士。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就是這樣一種戰士。從2019年12月正式交付到2020年6月,半年時間,理想ONE就實現了第1萬輛用戶的交付。「後來居上」的理想汽車正在用實打實的銷量告訴市場,增程式路線在中國有前途。
短續航的解藥
如今的造車新勢力打造出來的純電動車,跳不出三大質疑:續航短,做工差,穩定性低,其中續航短是主要的致命傷。
而理想ONE在發布初期就曾明確表明了其對手是寶馬X5、奔馳GL系,定位中大型豪華SUV。並且該車採用較為複雜的增程式技術方案,通過搭載大容量電池組和高功率增程發電系統的動力組合來解決現階段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焦慮。簡而言之,現階段電動汽車在電池能量密度、快充技術以及基礎設施仍不完善,理想汽車十分討巧的選擇了增程式技術路徑,解決了市場對於電動汽車的恐慌。
可能很多人不懂增程的原理是什麼,數字能夠更直觀地給人留下印象。理想ONE車載信息顯示其最大續航裡程為800公裡,其中電池組滿電情況下純電續航裡程為180公裡,而其餘的620公裡則由汽油機轉化而來。
更讓人感到最驚喜的地方在於,理想ONE不僅提供了NEDC工況,還提供了更接近實際的WLTC工況續航裡程。從實際表現來看,滿電滿油情況下理想ONE的續航裡程至少能達到650公裡以上,這一表現超越了絕大多數純電動汽車。
強大的燃料儲備再加上前後雙電機的共同作用,使得理想ONE在性能上擁有不錯的加速體驗,放眼30萬元的燃油SUV,理想ONE百公裡6.5s的加速成績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理想ONE在100km/h以上時,再提速的能力也比燃油車反應更快。
另外,理想ONE整車造型大氣,由12.3英寸液晶儀表和10.1英寸功能區控制屏,以及16.2英寸中控屏和12.3英寸副駕屏所組成的內飾,展現出滿滿的未來設計趨勢。從裡到外,理想ONE都顯示出極強的競爭力。
不過我們若將理想汽車Q2季度銷量解構後發現,4月公司銷售新車2600輛,5月下滑至2148輛,6月銷量不足2000輛。不得不說,理想汽車只做一款配置車型產品即是正確的,也是充滿危機的。單一車型在新車上市初期或許還可以藉助新車效應「圈粉」,隨著時間推移,以及競品新車型的不斷上市衝擊下,理想ONE是否還能在終端市場獲得較高關注度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好在理想汽車適時對外公布了最新的產品計劃。其計劃未來推出大型SUV、中型SUV以及緊湊型SUV,其中,2022年推出一款增程式全尺寸SUV車型。
出色的事業經理
放眼在2020年依舊存活的這些造車新勢力,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話事人」幾乎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注入其中,用堅持與毅力扛著企業一同前進。小鵬汽車的何小鵬、蔚來汽車的李斌、理想汽車的李想,幾乎都是擁有這種品質的領軍者。
理想汽車在2019年和2020年市場「資本慌」之時,獲得了美團點評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的兩筆關鍵戰略投資。不僅如此,王興個人更是在眾多場合誇讚李想的務實和對理想汽車未來發展的肯定。
就在理想汽車赴美上市前夕,其天使投資人、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發布公開信稱,過去5年中,明勢資本始終都是最堅定支持李想的投資機構,原因只有一個:相信李想。「簡單、純粹、平常心、堅韌敢為、堅持創業。」這是李想為代表的新一代領袖創業者的共性。
7月25日,理想汽車更新了赴美上市招股書,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將在本次理想汽車IPO公開發行中意向認購3億美元;此外,理想汽車在IPO募集的同時還獲得3.8億美元的基石投資,融資+IPO後帳上現金預計將超過24.34億美元。
連續幾個大動作之後,李想把理想汽車成為不依賴政府,手握現金最多的新造車企業,理想Q2收入環比增128%至19億人民幣,運營現金流4.517億。
手握充沛現金流之後,李想的「夢想」落地的過程更加順暢。自去年12月交付以來,理想ONE累計銷售已經達到10677輛。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理想汽車將進一步加快銷售和服務網絡拓展速度。截至6月底,理想汽車零售中心數量為21家,覆蓋全國18個城市。到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零售中心總數覆蓋城市數量將提升到30個城市以上。到2020年年底,理想汽車零售直營零售中心數量預計將提升至60家。李想正在用實力讓情懷落地。
高枕無憂?
雖然勢頭正盛的理想汽車已經被部分媒體描述成下一個「特斯拉」。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擺在李想汽車面前的還是一個如何讓市場重新認識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教學任務」。
一方面,在理想ONE發布後,國家方面就發布了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充電樁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款車型的生命周期勢必會因為政策影響而和理想汽車方面最初的設定有所出入。而等到三年之後再在純電式車型領域爭奪市場,恐怕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放眼理想汽車上市的當下,造車新勢力的比賽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隨著一些品牌的消亡,頭部造車新勢力更加努力的在產品和營銷上不斷加碼,僅一款車型的理想汽車仍需增加一些危機感。
李想曾公開表示,理想汽車未來三年不會推出新產品,這就意味著,在汽車市場的艱難時刻,理想只能靠理想ONE迎接市場勁敵。有人說一款產品打不了天下,就連蘋果都已經放棄了一年一機的產品策略,更何況「難度係數」更高的汽車製造企業。
對於這個觀點,筆者認為李想在堅持做好產品的前提下,沒有盲目擴張產品線是一個十分理智的決定。理由很簡單,理想汽車從誕生那天開始就選擇了自建工廠的hard模式,並成功獲得了造車的生產資質。在100%掌握生產端之後,理想汽車可以很好地把握生產節拍,及時、快速響應市場的訂單需求,將車輛更好地送達消費者的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把控車輛的產品品質,保證車輛的品質到位。
因此,李想有底氣對自家產品精雕細琢,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如果理想ONE能在這兩年時間裡扛起銷量「大旗」,那麼等到高一級的增程式全尺寸SUV上市之後,理想的火力將更加猛烈,品牌溢價能力也會持續提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理想ONE發展勢頭不錯。
百姓評車
成立5年來,理想汽車已經跑贏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但理想汽車的理想絕不止於此。正如李想曾經所說,「汽車市場足夠大,難度也特別高,中國上百個新造車企業,如果最後只能活下來三家,我們努力讓自己成為其中一家。」希望理想汽車可以走出一條和中國大多數電動車廠商不太一樣的技術和生產路徑,用事實向市場證明,正確答案可不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