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筆談│細支氣管炎解剖生理基礎與分類

2021-02-23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專題筆談│細支氣管炎解剖生理基礎與分類

劉瀚旻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7  Vol.32(12):890-893

細支氣管炎已經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的熱點之一。但是,這一組疾病從概念到分類尚有不甚明確之處。該文主要從解剖學和發育學角度剖析了細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炎的概念內涵和外延,同時對成人細支氣管炎分類的變遷進行了對比介紹,以期為兒童細支氣管炎的系統研究提供參考。

細支氣管炎;解剖學;分類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四川  成都  610041
電子信箱:hanmin@vip.163.com

細支氣管炎是一組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炎症性疾病。從1956年首次報導至今已逾60年。近年來,隨著研究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細支氣管炎的認識持續深入,一些原有的概念和分類原則也在不斷更新。由於成人和兒童在解剖和病理生理學上存在差異,如何清晰地構建兒童細支氣管炎這一疾病體系,以利於臨床更好地診斷和治療,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有意義的挑戰[1]。

1    細支氣管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細支氣管的概念建立在呼吸道解剖學基礎上。呼吸道從氣管開始逐級分支達23級,包括氣管、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小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囊等。解剖學上,細支氣管的概念是指支氣管樹的11~13級分支,這段分支仍屬於氣體傳導區, 但組織學上, 被覆的上皮細胞由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細胞更替為單層柱狀上皮細胞(包括Clara細胞), 纖毛的缺失使這部分氣道對於外源性刺激的反應由向上排出變為通過細胞內的酶類進行生物轉化; 氣道支架由透明軟骨過渡到平滑肌, 平滑肌細胞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主要通過舒縮功能實現, 因痙攣導致的臨床喘息、 氣道阻塞常見; 組織內腺體基本消失, 氣道內缺乏黏液分泌。這與小支氣管的組織學顯著不同。終末細支氣管和呼吸性細支氣管分別指支氣管樹的14~16級和17~19級。雖然從概念上似乎都屬於細支氣管,但解剖學上,終末細支氣管的被覆上皮是單層立方上皮細胞,是整個氣道氣體傳導區的末端。呼吸性細支氣管的被覆上皮向單層扁平上皮細胞過渡,平滑肌細胞逐漸減少,是氣道的移行區,兼具氣體傳導和部分呼吸功能。因此,兩者不屬於細支氣管。

1956年,日本學者本間報導了1例臨床合併副鼻竇炎和反覆肺部感染的患者, 其病變與文獻記載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纖維化表現不符。1959年日本學者山中從該組屍檢的肺標本中觀察到細支氣管潰瘍性炎症和細支氣管擴張的病理表現[2],據此於1966年提出了泛細支氣管炎的概念[3]。但此處的細支氣管已經是一個廣義的細支氣管概念,指內徑<2 mm的無軟骨通氣管道,包括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和呼吸性細支氣管,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小氣道一致。

現有文獻中還有一對令人糾結的概念:細支氣管炎和細支氣管病變。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完全一致。近來的文獻認為,細支氣管病變並沒有包括細支氣管腫瘤性疾病,而細支氣管炎中的炎症也並非特指感染性炎症,還包括非感染性炎症。因此,傾向性的意見認為細支氣管病變就是廣義的細支氣管炎。本文界定的細支氣管炎概念即為廣義的細支氣管炎,指各種致病原因導致細支氣管的損傷,引起反應性炎症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的一組病變。

2    兒童細支氣管炎的解剖生理基礎

與成人相比,兒童由於存在持續的生長發育過程,氣管直徑可從新生兒期的4~6 mm逐漸增大到成人的15~20 mm。因此,以內徑2 mm來界定兒童細支氣管是不準確的。結合支氣管樹的定義,支氣管樹的11~19級應該是廣義細支氣管的概念範圍。

回顧呼吸系統的發育過程,胎兒在妊娠17周時,支氣管樹13級以前的結構基本發育完成。妊娠28周時,胎兒支氣管樹的呼吸性細支氣管(17~19級)和部分肺泡管(20~23級)發育完成。28周以後的呼吸系統發育主要體現在支氣管樹的長度增加和管徑增粗, 同時肺泡迅速發育, 到出生時約有2500萬個肺泡,至3歲齡時肺泡數接近成人的3億個。從新生兒期到成人期, 細支氣管管徑的發育數值雖無確切數據, 但從長度上, 氣管增加3倍,細支氣管增加2倍;從管壁厚度上,整體增加了3倍。嬰幼兒時期,細支氣管的累加橫截面積可以達到大氣道的30倍。氣流在細支氣管中的流動呈層流狀態,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氣道阻力與管腔半徑4次方呈反比,因此,這一年齡段兒童細支氣管阻力絕對值可達到成人的10倍,成為調控氣體進入肺泡速度和容量的重要開關。一旦這種生理狀態被病理因素打破,細支氣管的堵塞程度會明顯高於成人,兒童時期細支氣管炎容易引發顯著的氣道阻塞和喘鳴等症狀的病理生理機制即在於此。

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細支氣管炎類型是「毛細支氣管炎」[4]。其本質就是好發於 1歲以內的以病毒感染多見的感染性急性細支氣管炎,其英文稱謂「bronchiolitis」本身就可被譯作細支氣管炎。只是國人命名時採用毛細支氣管炎, 這一概念的出處不定,是否衍化自我們的「毛細血管」概念, 尚待考證。

3    兒童細支氣管炎的分類

兒童細支氣管炎尚無專門分類。目前沿襲成人分類標準。針對成人的研究認為, 部分細支氣管炎存在相對特異的病理學改變, 這些改變可能對應特殊的臨床過程,因此病理學是最通行的分類準則。細支氣管炎的病理學分類始於2003年,Ryu等[5]首先提出細支氣管炎的病理學分類(表1),並於2006年進行了局部更新[6]。2009年Rice和Nicholson進一步完善分類方案[7],細化了原有分類(表2),延續至今。

表1與表2對比,提示了以下分類變化:(1)按照更為通行的原則,將一級分類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表1中的第2和第3類合併成繼發性細支氣管病變。(2)原發性細支氣管病變即指以細支氣管炎為原發損害的一組細支氣管疾病。2003年版的分類僅將多種疾病羅列。2009年版則細化了分類,分為非特異性細支氣管炎、特徵性細支氣管炎、特異性細支氣管炎3類。其中,非特異性細支氣管炎包括了多種存在於感染或藥物損傷等多種阻塞性急、慢性細支氣管炎。兒科最常見的毛細支氣管炎也被歸入此類,原因是毛細支氣管炎的組織學表現可見於多種疾病,包括管壁和管腔內中性粒細胞浸潤、 黏膜上皮退行性變壞死等[8]。特徵性細支氣管病變( features suggestive of disease ) 指的是有組織學改變具備特徵性,能提示相應的臨床疾病的一組病變, 包括與結締組織疾病有關[9]的濾泡性細支氣管炎、 與變態反應性疾病相關的嗜酸性細支氣管炎等。特異性細支氣管病變( disease with specific feature)是以小氣道為原發主要病理改變的疾病, 如瀰漫性細支氣管全壁炎(泛細支氣管炎)[10]、嬰幼兒神經內分泌細胞增生症(NEHI)[11]等。

繼發性細支氣管炎包含兩部分,其中合併大氣道病變的細支氣管炎無變化,仍包括3類疾病,但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取代慢性支氣管炎。合併肺間質病變者命名有調整, 原有的呼吸性細支氣管炎、 過敏性肺炎、 機化性肺炎、 結節病、 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生症不變。氣道中心性間質性肺炎命名調整為氣道中心性間質纖維化。新增加Wegener 肉芽腫、小葉中心性纖維化、 特發性細支氣管中心性間質性肺炎、 細支氣管旁化生和纖維化及其他共5種疾病。

表1中未列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BO)。究其原因, 是因這一分類方法來自成人, 其中非特異性改變的細胞性細支氣管炎涉及到的慢性炎症, 就包含了移植後反應, 這是成人BO的最常見病因[12]。隨著兒童時期感染後BO的研究深入, 期待分類的更新。

兒科對於細支氣管炎的研究起源於毛細支氣管炎。近年來,對BO及泛細支氣管炎的研究提高了兒科醫生對細支氣管炎這一大類疾病的認識。從現有文獻看,這類疾病多數都具有依賴病理診斷、臨床療效有限、預後反覆遷延的特點。註冊庫研究和長期隨訪將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兒童細支氣管炎。我們也期待著兒童細支氣管炎分類方法的出現。

參考文獻 (略)

(2017-08-15收稿)

訂閱本刊雜誌,請點擊下方↓↓↓↓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徵訂啟事

相關焦點

  • 嬰幼兒急性細支氣管炎護理,媽媽必看...丨好孕百科
    生活環境中的病菌無所不在,寶寶還小,相對抵抗力較弱,免疫部隊力抗病菌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對幼小身體都是大大的負擔。    ---而臨床上,急性細支氣管炎好發於嬰兒2~6個月大的時候,待2歲大後,細支氣管逐漸成熟、管徑變大,便較少會出現此症狀。  看懂細支氣管炎的病徵  ---一般感冒是指上呼吸道感染,而急性細支氣管炎是從上呼吸道向下感染至下呼吸道的病症之一。所以,當感冒的前奏響起,急性細支氣管炎就有可能伴隨而來。
  • 細支氣管炎比肺炎更兇險,就必須「下猛藥」嗎?
    事實上細支氣管炎有時比肺炎更兇險,但醫學上對細支氣管炎的治療還有爭議。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醫生,能做的,或者說可以做的非常少,細支氣管炎也是一個過度治療的重災區。細支氣管炎95%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最常見,其次是鼻病毒。
  • 臨床早期預判的重要性,以感染後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為例
    閉塞性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多繼發於病毒、肺炎支原體、細菌等病原體感染或支氣管異物,胃食管反流,吸入有毒氣體等所致小氣道(直徑 臨床以持續喘息、反覆加重、運動不耐受為主要表現。
  • 嬰幼兒預防細支氣管炎:避免出入人多處、戴口罩、勤洗手
    「不要緊張,寶寶可能是得了細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多半為病毒導致小兒的細支氣管發生於0---2的孩子,尤以小於1歲者居多。細支氣管炎多半都是病毒作怪導致,其中又以呼吸道融合病毒佔了50%,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都是常見病原。
  • 為寶寶預防細支氣管炎,寶媽要休息這幾個事項
    「不要緊張,寶寶可能是得了細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多半為病毒導致小兒的細支氣管發生於0---2的孩子,尤以小於1歲者居多。細支氣管炎多半都是病毒作怪導致,其中又以呼吸道融合病毒佔了50%,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都是常見病原。常見情況是經由大人或其他小朋友輕微感冒,傳染給孩子之後造成比較嚴重的症狀。
  • 孩子得了氣管炎,是醫生之前診斷「上感」耽誤了嗎?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能明確診斷為氣管炎,或者肺炎,何必之前用那些藥治療什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兒科醫生:任何疾病都有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呼吸道感染本來就是自上而下發展的,感冒後得個輕微的氣管炎,有些氣道敏感的孩子還會喘息幾天,這都是符合疾病規律的病理生理過程。張寶寶爸:那為什麼不一開始用藥重點阻止住疾病發展呢?
  • 6大症狀看是否得了細支氣管炎
    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上呼吸道以及下呼吸道2部分組成,上呼吸道可區分為鼻腔、咽部及喉部,下呼吸道則從氣管開始,逐漸分支為支氣管及細支氣管,終點為肺部。而所謂『細支氣管炎』指的就是細支氣管由數種不同的病毒造成侵犯,而造成發炎的現象。
  • 呼吸系統的臨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呼吸系統的臨床解剖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道和肺等器官組成。要理解呼吸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首先應了解呼吸系統的結構。下面介紹與呼吸內科臨床有關的呼吸系統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一、呼吸系統的正常解剖相結構呼吸道以環狀軟骨下緣為界,分為上、下呼吸道兩大部分。
  • 那一周難熬的夜,可怕的狗叫聲,哮吼症,急性細支氣管炎
    所以我特別想記錄一下,關於哮吼症、細支氣管炎這好發於兒童的疾病。看著孩子第一次打點滴+吸氧氣真的超難過!最近比較少感冒,結果在沾沾自喜時,沒想到孩子生病了。Day4 急性細支氣管炎:三天瘦一公斤第四天終於退燒了,好像恢復些元氣,即使總是咳到吐,至少有喝水有進食有點體力!昨天醫生說:「如果吐到脫水又不吃不喝,明天若持續發燒又咳到抽搐就要去住院了」,感謝醫生把藥調成好吃狀態,讓他今天都乖乖吃完不哭鬧,加吃一點稀飯也好。
  • 爆米花也傷肺,有人因吃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獲賠720萬美元
    俗名爆米花肺,學名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症狀是咳嗽和呼吸急促。《健康日常》現在就帶您去看看,周末影院伴侶爆米花,到底還能不能吃。爆米花肺,是一種間質性肺疾病,會導致肺組織損傷,這種病雖然以爆米花命名,實際上帶來隱患的不是爆米花本身,而是在製作爆米花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雙乙醯。
  • 可能患上了氣管炎,氣管炎和感冒有所不同
    導致咳嗽的原因有非常多,今天就給大家先分享其中的一種,就是氣管炎。現在其實很多人都有氣管炎,只是大家的程度不一樣而已,氣管炎已經是現在一種比較流行的疾病了,大家要好好了解氣管炎。可能患上了氣管炎,氣管炎和感冒有所不同,患上氣管炎,都會出現的臨床表現,密切留意1、咳嗽上面都有也有強調過,現在的城市人越來越容易出現咳嗽的現象,不排除,很多經常咳嗽的人群都患上了氣管炎這種症狀。
  • 什麼是氣管炎 氣管炎的症狀有哪些
    什麼是氣管炎?支氣管炎主要原因為病毒和細菌的反覆感染形成了支氣管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當氣溫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痙攣缺血、防禦功能下降等利於致病。那麼,氣管炎的症狀是什麼呢?如何調理氣管炎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營養學基礎: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人類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並滿足各項體力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和能量。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種類繁多,可概括為六大類: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滿足機體能量的需要,所以又稱三大產能營養素。
  • 肺氣腫和氣管炎有什麼區別?你真的知道嗎?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肺氣腫和氣管炎有什麼區別?你真的知道嗎?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嚴格地來說,肺氣腫並不是一種比較獨立的疾病,而是慢性支氣管炎或者是其它慢性肺部疾患發展的結果。氣緊、胸悶、喘氣經常出現在老年人群之中,去醫院一檢查,有的是氣管炎、有的則是肺氣腫,這兩種情況到底是什麼意思,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
  • 有病就及時治 治療氣管炎的4個小偏方
    原標題:有病就及時治 治療氣管炎的4個小偏方   氣管炎是由多種因素長期相互作用而成的,這些因素包括:感染、物理化學性刺激、氣象因素、過敏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3)氣喘 當合併呼吸道感染時,由於細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痰液阻塞及支氣管管腔狹窄,可以產生氣喘(喘息)症狀。患者咽喉部在呼吸時發生喘鳴聲,肺部聽診時有哮鳴音。   (4)反覆感染 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容易發生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此時患者氣喘加重,痰量明顯增多且呈膿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發熱等。肺部出現溼性音,查血白細胞計數增加等。
  • 一文了解│肺部疾病常見的CT徵象
    鑑別診斷:機化性肺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過敏性肺炎、慢性嗜酸粒細胞性肺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鑑別診斷:亞急性過敏性肺炎、結節病、呼吸性細支氣管炎、非典型肺炎(如肺炎支原體炎)。
  • 專題筆談|影響腎性貧血治療效果的因素
    實至名歸 用者為尚 來源:中國實用內科雜誌(ID:zgsynkzz) 作者:蘇森森,許鍾鎬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腎病科 本文刊登於《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0年第40卷第11期專題筆談欄目
  • 中醫五臟並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結構性功能概念
    中醫五臟不是解剖生理概念,是一個初級問題,中醫初學者就必須明了;然而又是一個高層次問題,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又是怎麼形成的? 五臟概念的四時法則乃中醫五臟概念之真諦,貫穿於中醫學術體系和臨床實踐中,經二千多年傳承不輟,是中西醫學術差別的標誌之一,故民國中醫理論大師惲鐵樵說:「不知五藏氣化亦由四時之生長化收藏而來,則求五藏之說不可得。」「《內經》之五臟,非血肉的五臟,乃四時的五臟。不明此理,則觸處荊棘,《內經》無一語可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