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命歷史,認識生命本質,探索生活真諦。大家好,我是小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大營養素」之一的「糖類」,在食品和健身等領域中糖類通常會被稱為「碳水化合物」。#健康飲食#
01糖類為什麼被稱為「碳水化合物」
在初高中生物課程裡,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糖類」的知識,但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視頻包裝上都沒有「糖類」這個版塊,取而代之的都是「碳水化合物」,這是為什麼呢?這兩種說法哪種更科學呢?糖類是指多羥基醛、多羥基酮或其衍生物及其縮聚物,結構通式為Cn(H2O)m。看起來好像糖就是C(碳元素)和H2O(水)化合而成的,因此糖類會被稱為「碳水化合物」,但深究起來碳水化合物這個俗稱並不科學,舉個反例乙酸,它的分子式為CH3COOH,貌似也能寫成C1(H2O)2的形式,但乙酸顯然不是糖類。因此在學術上糖類才是科學的稱謂,碳水化合物只能作為俗稱,這種操作本質上是為了讓群眾分清楚「甜食糖」和「糖類物質」。
02糖類的分類
根據是否能夠水解以及水解程度可以把糖類分為多糖、低聚糖(寡糖)和單糖。常見的多糖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澱粉和纖維素多存在於植物體內,而糖原則在動物的肌肉和肝臟中;常見的低聚糖主要是麥芽糖、蔗糖和乳糖這些二糖,根據它們的名字大家應該能猜到它們存在於哪裡,其中麥芽糖是由兩分子葡糖糖聚合而成,蔗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乳糖是半乳糖和葡萄糖,顯然後面這些兩輛聚合成二糖糖都是常見的單糖。
按照糖類的功能來分類,又有核糖、肽聚糖、糖蛋白(的糖鏈)等,核糖是構成RNA的基礎物質,脫氧核糖是構成DNA的基礎物質,肽聚糖能構成細菌的細胞壁,糖蛋白是細胞膜上具有識別功能的物質。
03糖類與生活
不少不愛吃早飯的人應該都經歷過「低血糖」的痛,為什麼低血糖會讓人無力、眩暈甚至休克呢?因為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血糖其實就是血漿裡的葡萄糖,人體時時刻刻都在為了維持恆定的體溫而消耗能量,我們的生命活動也需要能量的持續供應,當血糖濃度過低時,人的大腦、心臟和骨骼肌都會缺少能量供應,所以眩暈無力是在所難免的。為了防止低血糖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大家還是要好好吃飯呀,當低血糖現象已經發生時,及時補充高GI食物也能很快緩解症狀,GI是食物的升糖指數,而糖尿病患者就要儘量避開這些高GI食物。
根據糖的水解分類,大家就能理解什麼樣的食物是高GI食物了,就是那些含有豐富的單糖或二糖的食物,單糖結構簡單能夠快速通過小腸吸收進血液提高血糖濃度,進而在胰島素的作用下進入細胞中完成生化反應——或是供能或是轉化成其它物質比如脂肪,因此高GI食物不僅會加重糖尿病,也是肥胖等的罪魁禍首,建議大家合理膳食少吃精米精面。這裡多說一句,很多外賣為了提高口感會加入「綿白糖」也就是蔗糖,為了自己的體重和健康,對自己好點,少吃點外賣吧!
關於糖類本次就先說這麼多了,如果還有其它問題可以評論留言,小編會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解答,現在我們生活的越來越好了,希望大家能主要合理膳食,正確認識糖類在生活中的作用,祝每個人的身體都能健健康康,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