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類——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也是肥胖等的罪魁禍首

2020-12-18 小二侃大山

了解生命歷史,認識生命本質,探索生活真諦。大家好,我是小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大營養素」之一的「糖類」,在食品和健身等領域中糖類通常會被稱為「碳水化合物」#健康飲食#

01糖類為什麼被稱為「碳水化合物」

在初高中生物課程裡,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糖類」的知識,但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視頻包裝上都沒有「糖類」這個版塊,取而代之的都是「碳水化合物」,這是為什麼呢?這兩種說法哪種更科學呢?糖類是指多羥基醛、多羥基酮或其衍生物及其縮聚物,結構通式為Cn(H2O)m。看起來好像糖就是C(碳元素)和H2O(水)化合而成的,因此糖類會被稱為「碳水化合物」,但深究起來碳水化合物這個俗稱並不科學,舉個反例乙酸,它的分子式為CH3COOH,貌似也能寫成C1(H2O)2的形式,但乙酸顯然不是糖類。因此在學術上糖類才是科學的稱謂,碳水化合物只能作為俗稱,這種操作本質上是為了讓群眾分清楚「甜食糖」和「糖類物質」

營養成分表中糖類被碳水化合物取代

02糖類的分類

根據是否能夠水解以及水解程度可以把糖類分為多糖、低聚糖(寡糖)和單糖。常見的多糖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澱粉和纖維素多存在於植物體內,而糖原則在動物的肌肉和肝臟中;常見的低聚糖主要是麥芽糖、蔗糖和乳糖這些二糖,根據它們的名字大家應該能猜到它們存在於哪裡,其中麥芽糖是由兩分子葡糖糖聚合而成,蔗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乳糖是半乳糖和葡萄糖,顯然後面這些兩輛聚合成二糖糖都是常見的單糖。

麥芽糖

按照糖類的功能來分類,又有核糖、肽聚糖、糖蛋白(的糖鏈)等,核糖是構成RNA的基礎物質,脫氧核糖是構成DNA的基礎物質,肽聚糖能構成細菌的細胞壁,糖蛋白是細胞膜上具有識別功能的物質。

03糖類與生活

不少不愛吃早飯的人應該都經歷過「低血糖」的痛,為什麼低血糖會讓人無力、眩暈甚至休克呢?因為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血糖其實就是血漿裡的葡萄糖,人體時時刻刻都在為了維持恆定的體溫而消耗能量,我們的生命活動也需要能量的持續供應,當血糖濃度過低時,人的大腦、心臟和骨骼肌都會缺少能量供應,所以眩暈無力是在所難免的。為了防止低血糖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大家還是要好好吃飯呀,當低血糖現象已經發生時,及時補充高GI食物也能很快緩解症狀,GI是食物的升糖指數,而糖尿病患者就要儘量避開這些高GI食物。

升糖指數GI

根據糖的水解分類,大家就能理解什麼樣的食物是高GI食物了,就是那些含有豐富的單糖或二糖的食物,單糖結構簡單能夠快速通過小腸吸收進血液提高血糖濃度,進而在胰島素的作用下進入細胞中完成生化反應——或是供能或是轉化成其它物質比如脂肪,因此高GI食物不僅會加重糖尿病,也是肥胖等的罪魁禍首,建議大家合理膳食少吃精米精面。這裡多說一句,很多外賣為了提高口感會加入「綿白糖」也就是蔗糖,為了自己的體重和健康,對自己好點,少吃點外賣吧!

關於糖類本次就先說這麼多了,如果還有其它問題可以評論留言,小編會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解答,現在我們生活的越來越好了,希望大家能主要合理膳食,正確認識糖類在生活中的作用,祝每個人的身體都能健健康康,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糖類,為何被稱為碳水化合物?
    比如,綠色植物中的葉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過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一種最常見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很理想的營養物質,滿足身體的能量需求,為大腦和神經系統提供食物,同時維持消化系統的健康。那麼什麼是碳水化合物?糖類為什麼又被稱為碳水化合物呢?(圖片來源:www.pexels.com)1.
  • 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罪魁禍首是……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烈,害怕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對糖塊的攝入都十分警惕,可是為什麼糖的攝入還是會如此之多呢?罪魁禍首就是——隱形糖!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此前有一些研究認為,飲食中的高糖、高脂肪、高熱量是「罪魁禍首」。但是為了糖的市場銷售,糖業協會花錢給糖「洗白」。他們收買了最牛的人——哈佛醫學院的幾名教授,在最權威的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刊登「糖無害、脂肪有害」的文章。
  • 減少兒童肥胖 合理飲食是關鍵
    圖集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國肥胖人群數量不斷增加,兒童肥胖人群也越來越多,有的家長並不重視,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瘦下來了。其實不然,兒童階段是人類生命生長發育的主要期間,其健康狀況與成人階段的健康有著直接關係。
  • 科學家帶你進入不一樣的糖類世界
    2016年6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都知道糖類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損傷大腦的物質,是引發肥胖、慢性疾病及死亡的潛在原因。然而幾年來來糖類作為人類飲食的一部分,其讓很多人非常著迷而且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
  • 癌症成為兒童死亡重要原因 肥胖是「罪魁禍首」
    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為,「我愛我健康活潑的童年」,旨在倡導兒童合理飲食、充足運動、能量均衡、防止肥胖、科學抗癌、促進健康。據了解,目前,惡性腫瘤已經成為繼意外死亡之後,造成兒童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有關專家建議,預防癌症要從兒童抓起。  黑龍江省抗癌協會理事長龐達教授介紹,近十年來,我國兒童惡性腫瘤患病率有較大幅度增長,僅哈爾濱市每年便有200名左右的兒童死於各種癌症。
  • 吃葡萄會引來肥胖嗎?食用時3點不注意,或真給人體造成傷害
    葡萄中富含大量的葡萄糖、各種礦物質元素、維生素以及人體所必須的各種胺基酸,吃葡萄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供能物質。不過葡萄雖然營養豐富,但是適當吃葡萄是不會發胖的,怕胖的朋友不需要擔心。答案:吃葡萄不會發胖!
  • 吃肉或引發全球肥胖流行!
    文章中研究者對170個國家的人群進行研究,揭示了肉類消耗和人群肥胖率之間的關聯;Maciej Henneberg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可能是具有爭議性的,因為肉類引發的全球肥胖流行同糖類引發的肥胖流行程度相同,在一個國家裡糖類的攝入可以解釋50%肥胖變化,而與此同時肉類的消耗或許就解釋另外50%的人群肥胖變化,當修正了國家的財富、人群熱量消耗、城市化水平及體力活動不足後(這些因素是主要的肥胖誘發因素
  • 六招助你減糖 了解糖類攝取過多的危害
    六招助你減糖 了解糖類攝取過多的危害其實,日常生活中,在不經意的狀況下,我們已經吃太多糖了。這裡的糖,不僅僅是糖果等,還包括各類加工糖以及澱粉類食物等。因為它們都會在腸道裡分解為單糖、雙糖。而減糖的標準就是吃進去的澱粉、糖等能量物質要與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平衡,要不然能量在體內堆積就會轉化成脂肪,從而增加身體代謝負擔。
  • 吃糖太多的危害 及吃糖與肥胖糖尿病的關係
    我們常說的糖,主要是指帶有甜味的單糖和雙糖。而我們要控制的也就是這一類糖的攝入,日常生活中很多加工食品含糖量都不低,尤其要注意。單糖和雙糖的來源主要是糖果、甜食、水果、含糖飲料和蜂蜜。添加糖類的過多攝入非常容易導致飲食總熱量超標,引起肥胖,肥胖本身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並且添加糖類除了熱量,基本不含其他營養物質。
  • 高考生物複習知識點:糖類的種類與作用
    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生物大分子,下面是高考生物一輪複習知識點:糖類的種類與作用,希望對考生有幫助。  1.功能:糖類是為細胞提供能量的主要能源物質。  2.元素組成:只有C、H、O三種元素,多數糖類分子中H和O之比是2:1。
  • 奶粉中的糖類是壞東西?這11種「糖」越早認識對寶寶越好!
    粉哥導讀:一直以來,很多家長對配方奶粉中的糖類都比較敏感,唯恐買到不適合孩子奶粉,今天我們就將奶粉中可能出現的「糖」類作個總結,一次性認清這些物質吧。它是生命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是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並且有調節細胞活動的重要功能。而我們通常提到的糖類便屬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在奶粉罐標籤營養成分表一欄會明確指出。奶粉中出現的以下6種糖類,對寶寶有益。
  • 賽默飛糖類物質分析利器——ICS-6000多功能高壓離子色譜
    關注我們,更多乾貨和驚喜好禮高立紅 韓春霞 鄭洪國糖類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由於其具有改善腸道菌群,以及抗腫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廣泛應用於食品和醫藥領域。
  • 其實它才是肥胖的罪魁禍首
    總以為肥胖是因為吃了太多的油膩食物,但其實肥胖的發生並不拘泥於食物的類別。熱量高的食物的確容易增肥,但是對比於食物種類,飲食的時間更會誘發肥胖。肥胖的罪魁禍首就是晚餐。
  • 微課--糖類
    ,其化學組成大多符合Cn(H2O)m的通式,因此糖類也稱為碳水化合物。(1)糖類的通式都是Cn(H2O)m嗎?(2)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機物都屬於糖類嗎?答案 (1)不一定。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大多數可用通式Cn(H2O)m表示,n與m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正整數。但並非所有的糖都符合通式Cn(H2O)m,如鼠李糖(C6H12O5)。(2)不一定。
  • 中國肥胖指數發布 肥胖的九大致命危害
    數據顯示,北方地區減肥人群肥胖率(BMI≥28.0)平均超過35%,而南方地區減肥人群肥胖率平均只佔27%。  專家解釋,緯度越高的地區,天氣冷,人們運動少,代謝慢,是肥胖的主要成因。在東北高寒地區,居民更是形成了多吃少動的習慣,造成東北地區肥胖率居高不下。以遼寧為例,遼寧省發布的數據顯示,遼寧居民超重肥胖問題明顯,肥胖率比全國高出7個百分點。與之相反,南方地區肥胖率普遍偏低。
  • 雙語:關於糖類的8大誤解 第1個就震驚到我了
    在一個健康講座上,我們看著令人震驚的文件,看到肥胖人數急劇增長。那糖就是罪魁禍首麼?   除了多吃糖就會導致肥胖還有心臟和肝臟的疾病之外,我們對於每天即使攝入適量的糖,也不能避免生病還存在許多疑問和誤解。畢竟,我們還是要依靠糖才能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