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張智 北京報導
從2月9日到19日,短短10天,西葫蘆價格坐了一次過山車。
9日早上,去新發地市場裡批菜的商販小王忽然發現,僅僅一天前還只賣1.2元的西葫蘆,一夜之間竟然漲到了2.7元,漲幅高達125%。他連問好幾家,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報價,想講價還被告知「已經是最便宜的了」。西葫蘆不像韭菜、白菜是過年時需求量大的蔬菜,受到的天氣影響也不大,上月最冷、雪最大的時候西葫蘆價格也不過1.9元,除了2008年暴雪期間,還從未有過如此高價,小王認為應該是當天車子較少,加權下來導致價格虛高,於是決定少買一點,第二天再來。但接下來的兩天裡,西葫蘆價格不僅沒降,還一路上漲至3元,並在春節期間持續保持高位。不僅西葫蘆,茄子、黃瓜等北方蔬菜均出現價格漲幅較大現象。
但蔬菜價格上漲,商戶卻越來越少。新發地市場的商戶段明從河北運貨回來的時候,正遇上下雪後京承高速河北段封路。同行的幾輛車當即回去了一半。繞了遠路進京後,段明發現市場內售貨的車少了很多。「下雪,還封路,好多人都不願意出門,都在家為過年做準備了。我是想著節前應該漲價了,也到了一般商戶囤貨的時間,需求量不會小,才繞了遠路專門趕過來的。」
由於運輸不暢,北方蔬菜難以進京,以及過年時菜價常規性上漲的影響,西葫蘆、茄子、黃瓜等北方蔬菜價格一路走高。而南方蔬菜由於庫存量大,受到的影響較小,價格較穩定,漲幅在10%以內。而由於每年年前中小商戶會準備充分的存貨以供過年時銷售,節前銷售量需要透支過年時的銷售量,所以需求較大,9日開始的高價菜,在過年期間,被消費者充分吸收了。
但段明沒想到的是,17日,又是一夜之間,西葫蘆的價格猛然下跌至2.2元,18日短暫回升後,又於19日跌至1.7元,此後以每天0.1元的趨勢下降,至25日,已恢復節前水平。
據新華社數據表示,截至25日,大白菜、芹菜、菠菜、油菜、生菜、西紅柿、豆角、黃瓜、茄子、白蘿蔔和青椒較前一日價格下降,降幅在0.7%-3.5%之間,土豆和洋蔥價格持平。近期菜價總體持續下降,其中,芹菜、菠菜等葉類菜價格回落最為明顯,較春節期間最高價降幅均在兩成左右。
一夕之間暴漲,一夕之間回歸,但不管怎麼樣,菜價終於平穩。除了大白菜、土豆之類儲藏蔬菜還有小幅度漲價外,大部分北方蔬菜已恢復節前價格,讓買了一段時間高價菜的老百姓鬆了一口氣。
「蔬菜價格一般比較平穩,很少有這麼大的變動。」段明介紹,「主要是下雪、封路、過年等因素重疊在一起,春節本來也是人們集中消費的高峰期,可能也與第一次降雪時部分蔬菜受災導致總體供應量不足有關係。但現在影響菜價的特殊因素都已經消失,菜價恢復平穩是很正常的。而大棚菜也該陸續出棚,價格應該會繼續下降。」
記者從新發地了解到,菜價在未過初八之前,還處於節日期間的非正常價格區間,如暖棚香菜正常價格是6元/斤,非正常價格會賣到15元/斤。去年降雪後,由於雪量較大,一些大棚被壓倒,導致農民收成受損。現在成熟的很多菜都是去年降雪後補種的,這批菜經過3個月的生長,已經到了可以收穫的時節,上市量將逐步加大,價格將逐步下滑。總體趨勢是冬儲蔬菜整體價格將會略有上漲,北方大棚蔬菜將會逐步下降,而南方菜的價格由於目前已低於去年同期,繼續下降的空間並不是很大。同時,也有一些菜價格稍漲,主要是因為節前市場備存的貨物已基本售完,現在進場的這些品種都是質量好的貨物,售價自然要高一些。
除蔬菜以外,肉類、禽蛋價格也有所下降。豬後臀尖肉和豬五花肉價格分別微降0.5%和0.4%,至每斤10.28元和9.48元。春節期間出現短暫小幅上漲後,豬肉價格重拾節前降勢而迅速回落,目前已降至2009年11月下旬水平。水產品、水果、食用油、成品糧、價格基本穩定。
資料顯示,2月份前三周農產品價格指數繼續上升,主要蔬菜價格環比明顯大幅上升,豬肉價格降幅明顯縮小;而糧食、食用油、雞蛋價格保持平穩。業內研究員分析認為,2月份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是春節期間集中消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