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太原,太原汾河公園。新華網發 (付宇鵬攝)
2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4月24日上午,太原正式啟動示範區建設。
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成為新時代太原的重大使命。這個市已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壯美的發展藍圖。如今,手持一張「新名片」的太原走入全國媒體和公眾視野。
2018年2月2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稱,同意太原市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圖:截取自中國政府網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
首批示範區名單中包括太原、桂林、深圳三座城市。三座城市創建示範區的定位各有側重。
「創新」「可持續發展」「示範」三個關鍵詞自此同太原緊密相連。「我們要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在4月24日舉行的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上說。
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在推進會上表示,國務院批覆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黨中央和國務院賦予山西的又一重大使命,是山西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
作為國務院批覆的三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之一,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媒體和自媒體人聚焦太原,關注這座資源型城市的新發展。
圖:新華網炫知傳播力分析評估系統顯示,太原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受到各級媒體報導,得到廣泛傳播與關注。
不少參加推進會的嘉賓表示,建設示範區是全市奮力譜寫文明開放富裕美麗太原新篇章的重大機遇,對龍城的未來充滿期待。
看布局:為可持續發展列出「三步走」路徑在推進會上,《太原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亮相。規劃直面太原目前面臨的發展瓶頸,構建出可持續發展系統框架及發展目標等。
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規劃範圍包含哪些?建設目標是什麼?如何推進建設?新華網用一組「動圖」帶你一探究竟。
規劃顯示,示範區的規劃範圍為太原市所轄縣(市、區)。未來的太原,將是具備五種特點的城市。
規劃顯示,太原市將分三個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示範區建設。
第一階段為建設推進期。規劃中明確,力爭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以創新為引領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建立,環境科技和創新人才體系支撐有力,適應環境保護的城市功能得到提升,生態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得以優化,初步形成產業反哺生態、生態催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基本建立起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協同整治體系,以宜居城市為特點的民生福祉得到顯著改善。
第二階段為持續提升期。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更具韌性、更可持續,多元化中高端綠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第三階段為發展鞏固期。規劃定下這樣的目標,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進入發展鞏固階段,生態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建設達到新高度,城市形態、城市環境更趨向於人民健康要求,為中國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重大貢獻。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當前太原市主要面臨以「一湖一水九河」為代表的水環境汙染和以冬季大氣嚴重汙染為代表的大氣環境汙染兩大瓶頸問題,嚴重製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國務院的批覆中,要求太原重點針對水汙染與大氣汙染等問題,集成應用汙水處理與水體修復、清潔能源與建築節能等技術,實施水資源節約和水環境重構、用能方式綠色改造等行動。
「太原將以整治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地下等五大結構性汙染為著力點,全面破解制約太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說。
當日,與規劃同時亮相的還有《太原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2018年度工作方案》。方案對水環境質量提升、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數字指標,列出42項重點任務,履行示範區建設的承諾。
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為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太原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旨在通過多種獎勵制度,在全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伴隨著建設規劃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臺,太原正用非常之力、恆久之功,力爭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現場。
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為何選中太原、桂林和深圳?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3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透露,共有15個省區以省政府的名義致函科技部,提出了建設示範區的申請。最終選擇太原、桂林、深圳三個城市,一個是體現了地區區域問題的代表性,深圳是發達地區,太原是資源型城市,桂林是旅遊城市,在不同的區域性質方面非常有特色;另一個是,這三地都有很好的工作基礎。
國務院針對太原的批覆中這樣寫道,統籌各類創新資源,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適用技術路線和系統解決方案,形成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模式,對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發揮示範效應,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實踐經驗。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這個「國字頭」名號,於太原而言意義非凡。
「國務院批覆太原市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對太原工作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羅清宇說。
「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對太原、對全國乃至全球資源性地區,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一件大事。」耿彥波此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太原作為資源型城市,在為國家能源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面臨轉型發展、生態環境、創新動力等方面的嚴峻挑戰。
一些學者和媒體人認為,太原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在為太原創造歷史性新機遇的同時,也將其發展推上一個新高度。
據了解,圍繞示範區建設,太原將緊跟世界技術革命新趨勢,學習借鑑全球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先進經驗,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可複製、可推廣、可分享的太原方案。
太原如何破解資源詛咒悖論,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在耿彥波看來,必須要用好「加減法」: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實現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另一方面要橫下一條心,壓減煤礦產能,加大煤炭清潔利用,推進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時代給我們機會,我們不能辜負時代。」耿彥波表示,太原市將以改革開放先人一招、轉型發展先人一籌、生態改善先人一步,譜寫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太原智慧。
原標題《建設「國字頭」示範區 太原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
(新華網 王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