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3年內民生福祉顯著改善

2020-12-16 澎湃新聞

美麗太原,太原汾河公園。新華網發 (付宇鵬攝)

2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4月24日上午,太原正式啟動示範區建設。

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成為新時代太原的重大使命。這個市已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壯美的發展藍圖。如今,手持一張「新名片」的太原走入全國媒體和公眾視野。


獲批覆:多方關注三個關鍵詞同太原緊密相連

2018年2月2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稱,同意太原市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圖:截取自中國政府網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

首批示範區名單中包括太原、桂林、深圳三座城市。三座城市創建示範區的定位各有側重。

「創新」「可持續發展」「示範」三個關鍵詞自此同太原緊密相連。「我們要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在4月24日舉行的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上說。

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在推進會上表示,國務院批覆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黨中央和國務院賦予山西的又一重大使命,是山西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

作為國務院批覆的三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之一,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媒體和自媒體人聚焦太原,關注這座資源型城市的新發展。

圖:新華網炫知傳播力分析評估系統顯示,太原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受到各級媒體報導,得到廣泛傳播與關注。

不少參加推進會的嘉賓表示,建設示範區是全市奮力譜寫文明開放富裕美麗太原新篇章的重大機遇,對龍城的未來充滿期待。

看布局:為可持續發展列出「三步走」路徑

在推進會上,《太原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亮相。規劃直面太原目前面臨的發展瓶頸,構建出可持續發展系統框架及發展目標等。

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規劃範圍包含哪些?建設目標是什麼?如何推進建設?新華網用一組「動圖」帶你一探究竟。

規劃顯示,示範區的規劃範圍為太原市所轄縣(市、區)。未來的太原,將是具備五種特點的城市。

規劃顯示,太原市將分三個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示範區建設。

第一階段為建設推進期。規劃中明確,力爭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以創新為引領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建立,環境科技和創新人才體系支撐有力,適應環境保護的城市功能得到提升,生態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得以優化,初步形成產業反哺生態、生態催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基本建立起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協同整治體系,以宜居城市為特點的民生福祉得到顯著改善。

第二階段為持續提升期。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更具韌性、更可持續,多元化中高端綠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第三階段為發展鞏固期。規劃定下這樣的目標,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進入發展鞏固階段,生態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建設達到新高度,城市形態、城市環境更趨向於人民健康要求,為中國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重大貢獻。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當前太原市主要面臨以「一湖一水九河」為代表的水環境汙染和以冬季大氣嚴重汙染為代表的大氣環境汙染兩大瓶頸問題,嚴重製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國務院的批覆中,要求太原重點針對水汙染與大氣汙染等問題,集成應用汙水處理與水體修復、清潔能源與建築節能等技術,實施水資源節約和水環境重構、用能方式綠色改造等行動。

「太原將以整治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地下等五大結構性汙染為著力點,全面破解制約太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說。

當日,與規劃同時亮相的還有《太原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2018年度工作方案》。方案對水環境質量提升、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數字指標,列出42項重點任務,履行示範區建設的承諾。

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為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太原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旨在通過多種獎勵制度,在全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伴隨著建設規劃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臺,太原正用非常之力、恆久之功,力爭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現場。

做示範:用好「加減法」走好「發展路」

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為何選中太原、桂林和深圳?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3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透露,共有15個省區以省政府的名義致函科技部,提出了建設示範區的申請。最終選擇太原、桂林、深圳三個城市,一個是體現了地區區域問題的代表性,深圳是發達地區,太原是資源型城市,桂林是旅遊城市,在不同的區域性質方面非常有特色;另一個是,這三地都有很好的工作基礎。

國務院針對太原的批覆中這樣寫道,統籌各類創新資源,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適用技術路線和系統解決方案,形成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模式,對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發揮示範效應,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實踐經驗。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這個「國字頭」名號,於太原而言意義非凡。

「國務院批覆太原市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對太原工作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羅清宇說。

「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對太原、對全國乃至全球資源性地區,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一件大事。」耿彥波此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太原作為資源型城市,在為國家能源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面臨轉型發展、生態環境、創新動力等方面的嚴峻挑戰。

一些學者和媒體人認為,太原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在為太原創造歷史性新機遇的同時,也將其發展推上一個新高度。

據了解,圍繞示範區建設,太原將緊跟世界技術革命新趨勢,學習借鑑全球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先進經驗,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可複製、可推廣、可分享的太原方案。

太原如何破解資源詛咒悖論,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在耿彥波看來,必須要用好「加減法」: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實現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另一方面要橫下一條心,壓減煤礦產能,加大煤炭清潔利用,推進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時代給我們機會,我們不能辜負時代。」耿彥波表示,太原市將以改革開放先人一招、轉型發展先人一籌、生態改善先人一步,譜寫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太原智慧。

原標題《建設「國字頭」示範區 太原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

(新華網 王夢佳)

相關焦點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科技專項實施方案編制研討會
    2020年12月7日,市科技局組織召開2021年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創新示範區」)建設科技專項實施方案編制研討會。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承軍同志主持並講話,市可持續發展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佔文同志出席會議。
  • 《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背景材料
    今年9月份,我國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對落實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國務院出臺《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是中國紮實推進落實工作的具體體現。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實踐證明,創新是根本途徑,這一點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去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發展峰會把加強科學、技術和創新作為落實2030年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執行手段。
  • 踐行央企社會職責 建設新城改善民生福祉
    為更好地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積極踐行央企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引領時代發展、產業創新和生活方式的宏觀視野,拓展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思路,建設宜居宜業的新城,改善民生福祉。
  •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原標題: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黨的十九大為我們紮實推進民生建設,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需要我們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 九大關鍵詞看太原經濟社會發展 與太原人息息相關
    轉型升級、優質項目落地、民生保障……2020年太原經濟社會將如何發展?4月27日,出席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們分團審議了《關於太原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鹽城大豐持續改善民生 讓勞有所得病有所醫
    原標題:持續改善,民生保障託舉幸福夢 民生,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一直以來,大豐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就業形勢長期穩定,醫療條件顯著改善,養老保險待遇穩步提高……全區社會事業各領域發展成就顯著,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譜寫出了生動華麗的民生篇章。
  • 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發布!
    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同各國領導人一道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16年,我國先後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國發〔2016〕69號),明確提出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任務和建設創新示範區的具體要求。
  •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同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國家治理等的新進展,都能夠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促進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關係民生福祉。圖為在山東科技大學舉行的秋冬校園雙選會,助力畢業生就業。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朝著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成為「十四五」期間的目標任務之一。  「十三五」以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百姓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從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扶貧、社會治理等方面持續發力,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民生答卷。
  • 贛州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幸福雨露潤心田
    幸福雨露潤心田——贛州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紀實更優質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實事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留下了一串串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的紮實腳印,讓贛南百姓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 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平頂山模式」
    」;2016年9月,八部委印發《關於印發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的通知》,正式啟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工作。  2017年3月,平頂山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創建總體思路和建設目標,提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建設、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工程、水土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工程、一二三產融合工程、品牌農業創建工程、農業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建設6項重點工作。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人的文明程度和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能夠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從事自由的創造性活動,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造福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始終是黨的重要價值追求。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在生態環境越來越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情況下,生態環境越來越凸顯出與民生福祉緊密的關聯性。
  • 新中國70年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的成就與啟示
    回顧新中國70年的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歷程,對全面把握新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科學總結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律,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儘管有挫折與失誤,但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保障了全體人民的基本民生需要,在此基礎上艱苦奮鬥,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優先發展重工業,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獨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尤其是城鄉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質顯著提高。
  • 增進民生福祉 創造美好生活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昆明:十四五期間,民生福祉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建設再上新臺階
    根據《建議》,「十四五」時期昆明經濟社會發展將實現「六個再上新臺階」,其中包括,民生福祉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建設再上新臺階。《建議》提出,昆明要奮力開啟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徵程,為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 均衡教育|聚人氣、育人才,哈爾濱新區打造龍江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
           教育發展關乎民生福祉,新區教育決定新區未來。近年來,哈爾濱新區夯實教育發展基礎,面對新定位、新機遇、新目標,強化教育保障,聚力創優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近期,哈爾濱松北新區公布了最新擬建的5所學校、5所高中、3所幼兒園、4所託幼中心等17處項目。
  • 雲南普洱: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2021年1月5日,記者從中共普洱市委四屆十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普洱市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邊疆民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紮實推進「六個普洱」建設,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努力在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國際康養旅居目的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前沿窗口建設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及...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2017—2020年)》和《2018年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任務分工表)》(本刊略)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承德市科學技術局 2019年和2020年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
    為加快推進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承德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若干政策措施》、《河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示範區)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和省、市科技計劃管理相關要求,對2019年和2020年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科技專項擬立項項目進行公示
  • 民生科技指的是什麼?近年來民生科技的發展有哪些亮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民生科技。民生科技指的是什麼?近年來民生科技的發展有哪些亮點?使之更好增進民生福祉,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加力?科技創新民生導向日益突出,成果造福千家萬戶民生科技,一般是指與民生具有直接關聯的科學技術,它以服務民生為宗旨,把科技成果轉化到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活動之中,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