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量表是對兒童進行自閉症判斷的,可以判斷是不是自閉症,也可以判斷輕重程度
CARS量表是國際上常用的判斷標準,也是權威的。自閉症判定標準為30分(含)以上,30分以下則是「非自閉症」。
本次調查中30分以下的「非自閉症」,一共有101個,佔總數的74.26%,昨天的比例是74%,沒有太大的變化;中度和輕度自閉症為33個,佔24.26%;重度自閉症為12個,佔8.82%。
昨天我在「問卷星」上的關於「自閉症兒童行為判斷標準」的調查的樣本量是126個,今天早上我看增加到了136個,各項數據的百分比沒有太大變化,所以,不影響統計結果。
量表對自閉症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昨天我在評論裡說「量表對自閉症的判斷是不準確的」,可能是表述不太清楚,有幾位網友給我提出一個問題:你說自閉症量表準確度很高,又為什麼說它不準確?前後矛盾。嗯,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是我沒有表述清楚。我再重新說一下:如果CARS量表判定孩子是自閉症,那孩子一定是自閉症,這個準確度應該是100%;如果量表判定孩子為「非自閉症」,即總得分在30分以下,這個是不準確的,有可能是自閉症,也有可能不是自閉症;如果量表的總得分為15分,那孩子是正常的,因為一共是15道題,每題的第一個選項就是「與年齡相當」的表現,這個選項得分為1分,15分意味著全部的15道題都選的是第一項,那就是正常兒童,沒有任何異常現象,這個準確度也應該很高。
CARS量表判斷不是自閉症,孩子就是正常的嗎?
未必!
(1)每一題的第2個選項,都是「輕度異常」。
在101個「非自閉症」(30分以下)的樣本中,1-15題的「輕度異常」分別為:48、37、32、35、22、22、41、28、20、26、51、51、34、33和33,平均值為34.20,即有34%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輕度異常」的。
如果這部分家長中所有選項都是「輕度異常」和「與年齡相當」(沒有任何一項為中度或重度)的話,那孩子的表現應該不是自閉症,如果是也應該是醫院所說的「疑似自閉症」而已,應該算做發育遲緩的範疇;如果這部分家長中有「中度異常」或「重度異常」的話,那孩子應該就不是「疑似」那麼簡單了。
(2)每一題的第3個選項,都是「中度異常」。
在101個「非自閉症」(30分以下)的樣本中,1-15題的「中度異常」分別為:6、9、0、3、3、1、0、4、1、0、25、4、11、2和2,平均值為4.73,即有5%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中度異常」的。
如果某位家長有6個選項都是「中度異常」的話,我覺得就不應該判定孩子是「非自閉症」了,比如:
第1題,人際關係,中度異常:有時兒童表現出孤獨冷漠,引起兒童注意要花費較長時間和較大的努力,極少主動接觸他人,常迴避人,要使勁打擾他才能得到反應;
第2題 ,模仿(詞彙和動作),中度異常:部分時間能模仿,但常在檢查者極大的要求下才模仿;
第4題,軀體運動能力,中度異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體姿勢功能失調的徵象,搖動旋轉,手指擺動,腳尖行走;
第11題,語言交流,中度異常:缺乏語言,或有意義的語言與不適當的語言相混淆(模仿言語或莫名其妙的話);……
看一下吧,如果有以上四種現象的話,孩子被判定為輕度自閉症是合理的。那在被量表判定為「非自閉症」的兒童當中,有多少兒童有自閉症?這數量不在少數。
(3)每一題的第4個選項,都是「重度異常」。
在101個「非自閉症」(30分以下)的樣本中,「重度異常」中第1題有1個、第2題有5個、第3題有3個、第4題有3個、第6題有1個、第11題有7個,其中:
第1題,人際關係,嚴重異常:強烈地迴避,總是顯得孤獨冷漠,毫不理會成人所作所為,兒童對檢查者很少反應,只有檢查者強烈地幹擾,才能產生反應;
第2題 ,模仿(詞彙和動作),嚴重異常:很少用語言或運動模仿別人;
第3題,情感反應,嚴重異常:對環境極少有情緒反應,或反應極不恰當;
第4題,軀體運用能力,嚴重異常:出現於3分的一些異常運動,但強度更高、頻率更多,即使受到別人制止,或兒童在從事另外的活動時均持續出現;
第6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嚴重異常:對改變產生嚴重的反應,假如堅持把環境的變化強加給他,該兒童可能生氣或極不合作,以暴怒作為反應;
第11題,語言交流,嚴重異常:對物體和人存在廣泛嚴重的視覺迴避,也可能表現出上面描述的特異性視覺模式,著迷於使用「餘光」。
以上六題中有兩項是「嚴重異常」的,就可以判斷為自閉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