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

2020-12-19 騰訊網

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三高」特點,約70%-8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勞動力喪失,因為殘疾而不能獨立生活,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那麼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如何來預防腦血管疾病呢?

什麼是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腦血管病兩種。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有兩種

1、腦梗塞。它最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等。

2、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小中風(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醫學上稱這現象為中風預兆,是由於小血塊阻塞血管而發生的,發作迅速。

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有三種

1、腦出血。最常見的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病因為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腫瘤、血液病、動脈炎、血管畸形等,有時應用抗凝或溶栓藥等原因也可引起。

2、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由腦血管先天異常引起。

3、硬腦膜外及硬腦膜下出血。多由外傷引起。

除了以上這兩大類,腦血管病還包括腦動脈硬化,各種腦動脈炎,腦動脈缺血性症候群,顱內靜脈竇或靜脈血栓等。

腦血管病,手麻是這樣的

手足發麻是腦血管病的早期信號。大腦組織缺血,會引起大腦感覺中樞的功能性障礙,從而導致手腳感覺喪失,產生麻木感。因腦血管病造成的麻木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麻木突然發生

麻木的發生可能沒有任何預兆,可在靜息狀態下產生,也可能在運動或生氣時產生,還有一些在夜間突然發生,大多不用處理,會自行恢復。

麻木涉及範圍較廣,往往偏一側

過了中年,很多人都開始出現腦動脈硬化,血脂在血管壁沉積。隨著年齡增長,病情還會進一步加重,使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進而發生腦梗塞。如果梗塞灶較小,只損害了管理感覺功能的神經組織,就會造成對側軀體某一部位的麻木或半身麻木。如果是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只會引起陣發性麻木。隨著缺血性腦組織的進一步擴展,病變動脈閉塞的程度也會加重,對側軀體、面部的麻木可由局部擴展到半身,由短暫性麻木演變為持續性麻木。

症狀跟體位姿勢無關

有些頸椎病、腰椎病也會讓人產生麻木感,但這種麻木是由於神經受壓迫所致,有時體位改變,壓迫解除,麻木即可暫時緩解或消失。腦血管病麻木則與體位變化沒關係,不會因為體位改變而消失,不過部分患者的麻木感持續一段時間後,可能會逐漸自行緩解。

往往伴有其他症狀

除手腳麻木外,腦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體軟弱無力、頭暈、頭痛、視力障礙 (視物模糊或復視等)、記憶減退(尤其是近期記憶下降),以及血壓增高或偏低等現象。突然眩暈、嘔吐、耳鳴、站立不穩也是腦血管病的先兆。高血壓有時還可能造成短暫腦缺血甚至腦出血,引起口眼歪斜、癱瘓、言語含糊、失語及昏迷等,甚至導致死亡。

腦血管病引起的痴呆能治嗎?

一般影像學上腦萎縮表現的老年痴呆,多數是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是不可逆的,只能儘量延緩病情,改善症狀。腦血管病引起的,通過手術和對症治療可以緩解。

建議多關注家中老年人的情緒、性格是否出現明顯變化,反應、記憶力是否出現明顯衰退等,早期發現,找準病因,早期幹預,治療效果會更加理想。

幾種壞習慣最傷血管

長期飲食不規律

暴飲暴食,濃油赤醬,高油、高鹽、高糖,葷多於素,都會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多餘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發血栓。因此,建議吃飯最好吃七分飽,平時飲食中少吃燒烤、醃製的加工類食品和油炸食品,應少肉多菜,避免脂肪攝入過多。

長期吸菸會導致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

香菸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環芳香烴及丁二烯等 多種有害物質,它們通過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到達血管,幹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缺乏運動是血管堵塞的一大誘因

長期不運動,血管裡面的「垃圾」就沒有 辦法排出,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囤積在血液中,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最終堵塞血管。

長期熬夜可能會帶來心梗風險

熬夜會使機體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 腎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黏稠,血液裡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顯增加。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壓力大,心情差,精神壓力也可能引起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是血管變硬

養護血管做好五點

管住嘴

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些食物易導致膽固醇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

不熬夜

長期熬夜,身體內激素分泌周期出現紊亂,增加心腦血管系統的張力。

拒絕吸菸和二手菸

菸草中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以致形成血栓。

多做有氧運動

遊泳、跳舞、騎自行車、瑜伽、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是最簡單的健步走,持之以恆都會使血管的彈力增強。

保持好的心情

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態必不可少。

註:本圖文根據網絡文章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請諒解,感謝!

相關焦點

  • 這5個症狀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的先兆,要注意及時預防,不可忽視
    腦血管疾病常常表現為腦組織缺血,或者是導致出血性意外,其後果非常嚴重,輕則可能導致身體的殘疾,重則有可能危及生命,導致死亡。很多患者因為腦血管疾病變得半身不遂,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也有的患者半身麻木,眼前蒙黑。這5個症狀,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發出的信號,可別忽視,早知道、早發現、早治療。
  • 冬至話養生,尤其要注意預防腦中風|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腦中風|頸...
    同時,冬季也是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因為氣溫降低時,血管收縮,血壓隨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從而引發腦血管疾病。因此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好,血壓容易驟然升高,一些既往有腦血管病變患者極易誘發卒中(俗稱「中風」)。  所以,冬季要特別提高警惕,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為何會引起腦血管病?如何補充葉酸預防效果好
    當前有腦血管病的人非常多,在醫院抽血化驗時,大多都會測一個指標,叫同型半胱氨酸。很多人也或多或少看到過科普文章或聽別人說起過,服用葉酸能預防腦血管病。那麼,腦血管病、同型半胱氨酸、葉酸三者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 夏季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降反升?看看哈醫大四專家怎麼說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 王海嬌)夏季屬於腦血管疾病相對低發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人的血管處於舒張的狀態。但是,近日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馬學玲教授在出門診時,卻發現新發急性期的腦血管病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頭暈、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為主要表現的腦後循環缺血症狀。
  • 腦血管痙攣可以完全自愈嗎
    腦血管痙攣這種疾病是一種較輕的腦部疾病,大多數患者是由於長期的工作和學習壓力大造成的,那麼有的腦血管痙攣可能會問,腦血管痙攣可以完全自愈嗎,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一、腦血管痙攣可以自愈嗎其實腦血管痙攣這種疾病是非常複雜的疾病,它不像感冒咳嗽那樣的疾病,靠自身的免疫力也能戰勝病毒。腦血管痙攣這種疾病必須介紹正規的治療患者才能治癒。
  • 福建護理學基礎知識:腦血管疾病的鑑別方法
    福建護理學基礎知識:腦血管疾病的鑑別方法 【導讀】福建衛生人才網:提供2019福建醫療衛生閱讀資料,如需了解關於醫療衛生備考的醫學基礎知識、臨床、護理、面試等資料,請點擊上方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 夏季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降反升,哈醫大四院神內專家為你解惑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 王海嬌)總體來說,夏季屬於腦血管疾病相對低發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人的血管處於舒張的狀態。但是,近日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馬學玲教授在出門診時,卻發現新發急性期的腦血管病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頭暈、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為主要表現的腦後循環缺血症狀。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夏季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降反升?
  • 【養生】腦血管堵塞吃什麼好
    腦血管堵塞是老年人中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會導致很多併發症的發生,對健康非常不利,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那麼,老年人腦血管堵塞吃什麼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蕎麥 蕎麥中含有的蘆丁,這種物質是其他糧食作物沒有的。
  • 年輕人,你離心腦血管疾病有多近
    年輕人,你離心腦血管疾病有多近  誰說年輕人不會得心腦血管疾病?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臨床藥物試驗中心副主任、超聲心動圖室主任汪芳提醒大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就是跟血管出了問題關係密切。血管的壽命有多長,人的壽命就有多長。「血管作為運輸物質的主要器官之一,和心臟一樣,是維持人的生命離不開的。
  • 天涼了,心梗腦梗猝死多了,如何預防?
    天涼了,心梗腦梗猝死多了,如何預防?有人說心梗腦梗猝死,都是突發,無法預防。其實不對,大部分心梗腦梗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線索,只是大部分人,根本沒有發現,或者根本沒有在意,最終導致了心梗腦梗,甚至發生猝死,釀成慘劇。之所以把心梗腦梗和猝死放在一個話題說,那是因為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
  • 腦血管狹窄需要治療嗎?
    (英文簡稱TIA),或者出現永久性腦缺血(腦梗死),就稱為有症狀的腦血管狹窄。 如果沒有相關的TIA和腦梗死,就稱為無症狀的腦血管狹窄。兩者的幹預原則有所不同,王阿姨檢查發現的右側頸內動脈狹窄30%,但沒有臨床症狀,頭顱影像學也沒有異常,是無症狀性腦血管狹窄,且是輕度狹窄。我們側重談談這一類無症狀性腦血管狹窄的處理。
  • 經常頭暈發困是腦血管病的一種徵兆
    核心提示 目前,在國際上,腦血管病的診治已進入精準化醫療時代,早篩查對於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省人民醫院通過對45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常見的危險因素篩查及管理發現,對高風險人群進行頭頸動脈聯合超聲檢查,進而給予個體化的預防幹預,可以極大地避免腦卒中(俗稱腦中風)的發生,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
  • 血管堵塞會導致哪些疾病?這4種情況很可能說明你腦血管已經堵了
    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會誘發不同的疾病若是血管堵塞發生在腦部,可能會引發腦中風;若是堵塞發生在心臟部位,可能誘發心梗;若是肺部血管堵塞,很可能會引起肺栓塞;當四肢血管堵塞時,可能會發展為肢體壞死;當眼周血管堵塞的事後,很可能會導致視網膜血管堵塞,並且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失明的狀況。
  • 人到中年後,了解這7種檢查方法,解決腦血管疾病小菜一碟!
    ,如頭痛、頭暈、神經功能障礙不適,應該如何做檢查? 悶熱的夏季是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腦血管病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惡性疾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 診斷腦血管病,除了神經系統查體、抽血化驗等檢查外,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血管的檢查。
  • 人到中年,預防腦血管堵塞,少吃四物,少做五件事!
    腦血管堵塞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主要就是隨年齡增長,血管內垃圾會逐漸增多,當血管內斑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會堵塞血管。一般來說,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沒有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血管堵塞較嚴重後,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所以腦血管堵塞是「隱形殺手」。
  • 日本死因第三位 老年人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病
    在2018年之前日本導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癌症,第二大原因是心肺疾病,第三是腦血管疾病。很多年一直維持著這樣的的比例。可是,最新的調查顯示2018年死亡的原因改變了這種排序,衰老死超過了腦血管疾病上升為第三名。
  • 腦部都卜勒可診斷腦血管疾病,尤其是這3個,本領可不小
    它主要是利用超聲都卜勒效能來檢測顱內,特別是大腦裡面各種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及血流生理詳細參數,是一種無創性的腦血管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二、腦部都卜勒檢查的內容1、腦部都卜勒對體檢者毫無創傷和痛苦,甚至在毫無知覺中已經檢查出來了。可分別檢測顱內腦底動脈環上及顱外各血管及其分支,包括測定各支血管的各個階段,對腦部支血管進行跟蹤檢測,能夠多角度多點位將顱內血管展現一覽無遺。
  • 腦血管造影術——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
    小古的疾病能夠診斷,也受益於Moniz的腦血管造影術。小古生活在江西撫州,一個宜業,宜居,宜遊的城市,但他仍帶著未診斷的疾病來到了上海。病例是這樣的:在2018年的下半年,20歲還在上學的小古,突然覺得右側頭疼,這種頭疼可以忍受,可以緩解。在發生頭疼的1個月內,症狀偶有發作,也並不頻繁,小古忍忍也就過去了。
  • 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區別告訴你 腦血管疾病可能涉及多個科室
    但關注度的提升,並不代表著疾病會越來越少。反而,隨著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時常大魚大肉已不在話下,再加上各類熬夜等不規律的作息,那麼心腦血管類疾病變得越來越多,各類其他腦內外疾病也變得比較常態化。當感覺患上腦血管類疾病時,往往會自我斷定應該去神經內科看病。可是,如此武斷的結論並不一定是對的。腦血管類疾病只能去神經內科看麼?答案也是否定的。
  • 每天堅持踮腳尖,竟能預防這4大疾病?真相出乎意料
    ,又或者「踮起腳尖xx分鐘,可以有效治療xx疾病」。這個被譽為傳說的「第二大腦」,踮起腳尖真的能治病?每天堅持「踮腳尖」10分鐘,真的能治病?從健康角度分析,這每天堅持10分鐘的踮腳,是否真的能治療疾病?第一,踮起腳尖可預防痔瘡?醫生:還真有可能絕大多數痔瘡都與痔內靜脈淤積有關,久坐久站時,重力關係導致血液在痔內靜脈淤積,誘發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