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塑形到造心:上海自貿區以法治化推動改革成果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再過不到4個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運轉將屆滿一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上海考察時,用「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來形容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塊「大試驗田」上正在開展的工作。

  習近平同時強調,要切實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以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著力點,努力創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

  統計顯示,自去年9月底啟動以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已聚集了1.6萬多家中外資企業、28萬從業人員。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資者對自貿試驗區規章制度、法規法條的出臺抱以極大的好奇心,並持續密切關注。

  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後最系統的修法工程漸入佳境。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草案)》審議程序正在進行之中,草案全文已在網際網路上公示,聽取各方意見。按計劃,這部條例有望於8月1日正式頒布施行。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是制訂這部條例的重要基礎、是修法的「主心骨」。

  3日在黃浦江畔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的「國家使命:上海自貿區與金融創新」論壇上,多位嘉賓特別強調,「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是自貿區金融改革框架的題中之義。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自貿區成立8個多月來,正在經歷一個從「塑形」到「造心」的過程,法治化是「造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要將改革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制度成果進一步固定下來,使之能夠持續地複製、推廣。

  前不久問世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仲裁規則》中英文對照版受到外商和外國在華商會的「追捧」,該規則的日文版近日也與外商見面。

  專司自貿區內仲裁事務的上海國際仲裁中心透露,未來還將推出韓文、德文、法文、俄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譯本。同時,收錄上海自貿區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223件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法律法規政策彙編(中英文)》一書近日將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外,專門針對外籍人士的自貿區投資、工作、生活指南也在加緊編纂中。

  來自一家澳大利亞諮詢公司的研究員傑夫·舒伯特長期跟蹤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領域新規出臺進程。他說,倫敦、紐約、東京、杜拜等都經歷了漫長的法律制度創新和完善過程,最終將符合自身特點的金融領域的改革與開放成果用法律條文固定下來。對中國及上海而言,「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與法律架構創新、法律服務創新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來自荷蘭鹿特丹的研究學者寶琳·馮·梅爾也持類似觀點。她認為,自貿區若處理好包括仲裁條款在內的法律制度架構,將有助於商事從業者有更穩定的預期。

  全國政協常委、WTO研究專家周漢民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外國人對中國的制度創新充滿好奇,不禁會讓人聯想起13年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的情景。彼時,無論中資外資都極為關注中國相關法律條文和規定的誕生;而今自貿區的試驗,意味著中國再一次選擇『開放倒逼改革』,意味著再一次『入世』。新的『入世』指的是中國更加融入風雲變幻的世界新規則」。

  他認為,對比中國「入世」前後與自貿區建設8個多月的進展,可以看到,在重大改革實施過程中,「法治化」與「國際化」往往相輔相成:一方面法治化可以確保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管理等領域的成果合法化、可推廣,另一方面自貿區更趨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也「倒逼」中國的法條編制者,在推動中國與國際通行規則進一步融合、接軌的同時,要通過進一步的法治化來合理規避、防控改革可能帶來的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自貿區首要的可推廣成果就是「負面清單」的模式和理念,而這本身也需要法治化的操作辦法和環境氛圍來保障落實。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強調,在自貿區推進金改,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因此更加要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的關係,切實加強內部管理,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和內部監督檢查,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業績考核體系。他認為,讓改革成果得以複製推廣的同時,必需加強法制思維和理念的培育和薰陶。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法律與人文綜合教研部主任劉哲昕認為,以法治化來推動和確保自貿區「試驗田」的各項改革成果落到實處,也是當今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從這一點看,法治化所推動和保障的將是整個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

  傑夫·舒伯特認為,中國在探索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時,也不必完全拘泥於歐美的舊框框,畢竟中國有自己的國情,而在自貿區進行的又是一場創新試驗。從這一點看,上海自貿試驗區所帶動的中國金融體系乃至更大範圍的法治化進程,本身也十分令人矚目。(記者 許曉青 有之炘 陳愛平)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自貿區法治化國際化建設,前海處於什麼水平?
    前海法治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在規則體系、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司法建設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頂層設計、政務服務、公開透明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規則體系較為完整評估發現,前海規則體系較為完整,從條例、辦法到規範性文件,構成了較為全面的規則體系。
  • 復旦大學經院院長張軍:上海自貿區從打開一扇窗到推開一扇門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張軍教授在節目中說:「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從當時打開一扇窗,現在其實是推廣到了打開一扇門,這扇門我相信會開得越來越大,把中國開放的戰略提高到更高的一個層級。我們看到這種接軌的步驟,環節和速度是越來越快。」
  • 從1.0版到2.0版,再到3.0版,上海自貿區一路「升級」經歷了什麼?
    從1.0到2.0,再到3.0版,上海自貿區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一次華麗的「三級跳」,這就好比你從一名青銅戰士,一路殺到了「黃金聖鬥士」,回首看看這闖過的「十二宮」,每一步都令人心潮彭拜。20日,國務院再次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上海自貿區正式升級為「2.0版」。
  • BBC:上海自貿區試點改革 外資可獨營電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月14日消息稱,中國政府將在上海自貿區進一步試點改革,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完全自主經營電子商務公司。此舉被認為是中國在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 自貿試驗區六周歲:從1到18 做好「加減乘除法」
    從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後的六年來,自貿區從1個擴容到18個,形成2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得以複製推廣,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從1到18 自貿區成員做加法  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
  • 義烏加入自貿區「朋友圈」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記者了解到,義烏納入自貿區後,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充分發揮義烏市場、物流優勢,聚焦發展新型貿易、保稅展貿、國際商務、貿易金融、現代物流等產業,打造國際小商品自由貿易中心、數字貿易創新中心、中國小商品製造創新策源地和標準輸出示範基地、「一帶一路」開放合作通道、中非經貿文化合作示範區,輻射國際商貿城、覆蓋綜保區,撬動更高水平開放。
  • 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是什麼?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有哪些?
    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是什麼?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有哪些?上海自貿區是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在2013年7月,國務院李總理在常務會議上,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會議上強調建設上海自由貿易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更是積極改革開放的舉措。由貿易區是比世貿組織相關規定的還更加優惠的貿易,外國商品可以豁免關稅自由進出。
  • ...開發開放三十周年專題之三」上海自貿區試驗田:「特」的三次方...
    黃奇帆在文章中回憶到,整個上世紀80年代,全國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廣東深圳地區都在開發開放的前沿。上海作為老工業基地,是國有經濟比較重的一個地方,整個80年代,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比較慢。鄧小平老人家在1990年這個關鍵的時候,推動了上海的浦東開發。老人家說過,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是面對世界的。
  • 上海自貿區期待更大力度改革開放 李克強表示國家層面予以支持
    【上海自貿區期待更大力度改革開放 李克強表示國家層面予以支持】李克強9月21日下午來到上海浦東新區。上海市主要負責同志向總理匯報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自貿區建設、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等情況。上海自貿區肩負著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使命,目前正在研究4.0版改革方案,希望國家能在法律法規政策層面給予更大支持。李克強說,上海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變化令世人震撼。上海自貿區建設全國起步最早,年年都有進步,是全國的標杆。新設立的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是一隻正在起飛的「金鳳凰」。
  • 全面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主要目的是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總體上看,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是為了用好這一根本動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豔表示,要加快建立宏觀調控的目標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和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平公正市場競爭制度,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優化產業政策,提升我國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攻關,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上海自貿區「三區一堡」多領域全國首創
    為什麼這些外資企業都不約而同地看好上海,看好上海自貿區?如今,5歲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正以深化推進「三區一堡」建設為核心,銳意進取,不斷深化改革,開拓創新。3.0版方案中9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96項已全部完成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了解到,在過去一年中,上海自貿區的外商投資穩步發展,全年新設外資企業近1300家,在自貿區新設企業數的佔比由自貿區成立前的5.2%上升至目前的18.2%。2018年,上海自貿區實到外資額67.7億美元,佔上海全市的39.13%。
  • 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李克強上海之行的關鍵詞
    新設立的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是一隻正在起飛的「金鳳凰」。國家層面會全力支持上海自貿區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相關部門要全力對接支持。梳理總理此行講話,有個關鍵詞特別醒目:開放。從「國家層面會全力支持上海自貿區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到「一個國家的製造業要提升水平,需要不斷擴大開放」,再到「正如泰山不拒細壤,只有更多的聽眾和音頻內容創作者匯聚到這裡,分享智慧、創造財富,才能創造無數聲音的層巒疊嶂」……貫穿其中的主題就是開放。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無論對於一家企業還是對於一座城市,乃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開放都是不可或缺。
  •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新」在哪裡
    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國家交給上海的三大中心任務。8月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下稱《總體方案》),標誌著自貿區新片區的設立塵埃落定。
  • 安徽:滬蘇浙自貿區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滬蘇浙自貿區建設成效上海自貿區。 2013年9月掛牌。至今已兩次擴容,由4個片區擴展到8個片區,總面積240.22平方公裡。七年來,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作用,在投資、貿易、金融和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推出了202項制度創新成果。江蘇自貿區。 2019年8月獲批。
  • 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在國家戰略前沿謀大事,為浦東開發...
    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11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並講話。會上李強強調,浦東和上海要不斷解放思想,奏響更深層次改革的最強音;要堅持面向世界,打造更高水平開放的新高地;要勇於打破常規,實現更大力度創新的新突破。李強指出,浦東的未來、上海的發展一刻都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也更需要匯聚各方面的智慧。
  • 每經專訪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胡加祥教授:自貿區是政策高地和...
    在掛牌一周年之際,7大自貿區在將經驗複製推廣的同時,正醞釀新一輪改革開放創新的任務清單。從保稅區到自貿試驗區,再從自貿試驗區到未來的自由貿易港,在投資、貿易、金融等方面政府職能不斷突破,推動形成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那麼,自貿試驗區過去制度創新的成果如何?又存在哪些發展瓶頸?未來如何展開新的實踐?
  • 中新知識城或入局自貿區!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突圍
    自貿區總數在增加,但老牌自貿區同樣希望謀劃擴容。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之初,面積也僅有28.78平方公裡;2014年12月上海自貿區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裡。而在去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新片區規劃面積為119.5平方公裡。
  • 經濟熱點:上海自貿區會是什麼樣?
    原標題:上海自貿區會是什麼樣?(經濟熱點) 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有重大突破 在利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下自由兌換及金融市場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 上海自貿區還沒有掛牌前,金融機構的動向就已非常活躍。
  • 「中國自貿區建設與複合型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在滬舉行
    11月1日電 正值上海外國語大學建校70周年之際,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承辦的「中國自貿區建設與複合型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26、27日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虹口校區召開。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國自貿區建設從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先行探路開始,從點到面全面發展,已經形成了東西南北中協調、陸海統籌的開放態勢。這大大推動形成了我國新一輪全面開放格局,尤其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