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13日電(記者 鄒碩)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新奧項目捐贈儀式於12日下午在國關學院舉行。原文化部部長、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友會會長蔡武、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王博、新奧集團高級副總裁李紅傑等嘉賓出席活動。儀式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黨委書記虎翼雄主持。
王博首先代表學校致辭。他高度評價新奧集團與北京大學長期的合作關係,指出新奧集團此次捐資支持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發展,是繼2015年捐資支持北京大學工學院發展之後,又一次與北京大學開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對此表示衷心感謝。王博強調,中國正在越來越深地融入到全球治理之中,急需培養大批優秀的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人才。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新奧集團與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合作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積極踐行,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他對新奧集團與北京大學未來的持續合作充滿期待和信心。
李紅傑代表新奧集團致辭。他首先轉達了新奧集團董事長王玉鎖對此次合作的熱烈祝賀,表示新奧集團非常高興與北京大學再度攜手。作為北京大學的老朋友,新奧集團的領導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新奧集團作為河北省最大的民企和在新能源開發等領域中的領頭羊和排頭兵,此次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新奧項目的支持是其對國家教育事業長期支持的充分體現。李紅傑相信,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不僅將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推進人才培養,也必將有助於新時期中國國家利益的維護。他結合自己曾在外交和外宣單位工作的經驗以及在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學習期間的思考與收穫,表達了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學子的殷切期望。他指出,中國在融入國際治理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從被動的「解讀中國」走向主動的「中國解讀」,加強在世界舞臺的話語權,形成「中國修辭」、「中國定義」和「中國語境」。他希望青年學子們能夠學會理性平合地傳遞中國聲音、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加強溝通。他特別強調了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錢其琛同志為代表的老一代外交人的智慧----「大音希聲、輕聲重語」,期盼青年學子們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將來以友善、智慧、平和、儒雅的姿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李紅傑最後表示,新奧集團願與繼續北大同行,圓學子的求學夢,圓共同的報國夢。
蔡武在致辭中對新奧集團的慷慨捐資表示衷心感謝。他強調,當前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正處於十字路口,世界局勢風雲變幻。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持續增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和期待也在顯著上升,擴大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國際規則制定權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目前國際組織中的中國聲音還比較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符合國際組織要求的中國籍國際組織人才存在較大缺口。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視。讓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未來能夠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治理和規則制定的過程之中是中國更加有效參與全球治理的希望所在。蔡武表示,當了解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決定成立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時,他本人感到非常振奮,非常欣慰,認為這正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應該做的事情。蔡武希望今天的青年學子能夠珍惜寶貴的資源,積極學習和吸收專業理論知識,打磨實踐技能,勇敢地在國際舞臺上參與競爭,不負韶華,貢獻國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在隨後舉行的捐贈儀式上,新奧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韓瑞改向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唐士其捐贈支票,唐士其向韓瑞改回贈捐贈記念銘牌。蔡武、郝平、李紅傑等見證了捐贈儀式。
捐贈儀式後,郝平校長發表了即席講話。他首先對新奧集團長期以來對北大的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強調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是國家戰略,國際組織人才是國家急需的人才。北京大學與新奧集團的合作,是為國家積蓄關鍵人才。郝平指出,北京大學了解、信任新奧集團,而北京大學最重要的使命是把學生培養好,把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好。北京大學與新奧集團在全球治理、國際公共政策、一帶一路、區域國別研究等諸多領域的合作可以成為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公益方面校企合作的典範。
隨後,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唐士其代表學院致辭。他首先向新奧集團的慷慨捐資表示衷心感謝,向蔡武會長不辭辛勞,積極牽線搭橋,玉成此次重大合作表示誠摯的謝意。唐士其系統介紹了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的緣起和發展現狀及未來規劃,強調將不負社會各界厚望,全力以赴把項目辦好,培養更多引領世界未來的優秀人才。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兼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系系主任張海濱和2017級本科生劉宇坤作為教師和學生代表先後發言。張海濱從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專業建設層面介紹了有關思考、設想和舉措。劉宇坤分享了進入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學習的體會和收穫。
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部長夏紅衛、研究生院副院長姜國華、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李宇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吳強、張海濱、歸泳濤、董昭華,新繹控股集團副總裁李曉菲,聯合國非洲和平與裁軍區域中心副主任苗家銘,以及來自新奧集團的嘉賓和國際關係學院師生代表共同見證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在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國際關係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負責的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已取得重大進展。繼2015年啟動「國際公共政策」專業碩士項目以來,2017年在國內率先設置「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設立「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本科項目。與此同時,為加強國際組織理論研究,國際關係學院在國際政治專業博士點下新設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方向。目前北京大學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已形成本、碩、博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基於為中國和世界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的願景,該項目主要招收中國學生,也適量招收部分國際學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學生。因此,該項目一起步就呈現出鮮明的國際化特色。
為支撐「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的長期發展,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建立了國內高校中第一個「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系」,為系統培養國際組織人才提供組織保障。目前該系有教師8人,包括北京大學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主席郝平教授。全系教師均擁有國內外名校博士學位,能用中英文雙語流利講授專業課,研究領域涉及:國際組織理論、國際法與全球治理、國際公共政策分析、國際衝突與危機管控、國際發展問題、國際環境與氣候政策、國際貿易政策等。為突出該項目的應用性和實用性,還聘請了30多位從事多邊外交的中國部長、大使和國際組織高官為學生授課。為提高「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的國際化辦學水平,北京大學與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領域的世界頂尖學府,如巴黎政治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喬治城大學、日內瓦高等國際關係和發展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了給「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的學生提供充分的國際組織實習機會,北京大學加強與國際組織的交往與合作,目前已經與海牙國際法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婦女署等政府間國際機構籤署了實習協議,與世界自然基金會、Oxfam等30多個國際非政府組織達成了學生實習意向。
新奧集團此次捐贈將主要用於資助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項目的學生赴各類國際組織實習,資助項目師生赴國際組織短期參訪、調研,聘請國際組織官員授課,舉辦「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名師系列講座」等活動。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