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題少年」,到「一代宗師」,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2020-12-11 0心理小助手0

社會的進步促使心理學發展,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論文《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標誌。

此後50年,心理學一直是行為主義的天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1

華生生平

【美】約翰·華生 J. B. Watson, 1878-1958

1878年,華生(J. B. Watson, 1878-1958)生於美國南卡羅琳納。

華生在年少時堪稱為「問題少年」,最喜歡的活動是打架,每次打架都要「直到一個人流血為止」。

在念小學時,「很懶,有些反叛,考試從未及格過」。他的老師也回憶說,華生是一個懶惰、愛吵嘴、無法控制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從來沒有比及格更好。

1894年,進入大學,遇到其心理學啟蒙老師莫爾。

1900年,進入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聽過杜威的課,但聽不懂。喜歡安吉爾,跟隨其念博士。期間同植物學家洛布學習生物學與生理學,受洛布影響很大。

1903年,華生獲博士學位,留校工作,出版了有關白鼠神經和心理成熟的博士論文。

1908年,得到鮑德溫邀請,前往霍普金斯大學任教授。

▲霍普金斯大學 (圖片來自網絡)

1913年,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著名的論文《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此後50年,心理學一直是行為主義的天下。

1914年,出版《行為: 比較心理學引論》,並在年僅36歲時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1920年,婚變。

1921年,將行為主義觀點應用於社會工作。

華生在被判賠大量金錢離婚後,不得不前往廣告公司求職。

他將行為主義原理運用於日常工作中。不久,再次獲得成功,工資比大學時高了數倍,3年之後就做到了該公司的副總經理。

1957年,79歲的華生得到了美國心理學會給予他的金質榮譽獎章。

1958年,逝世。華生在去世前焚燒了自己所有的信件、手稿和筆記,拒絕把它們留給歷史。

2

華生早期行為主義的

科學性質

華生在《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中開篇就說:

就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純客觀的實驗分支。他的理論目標是行為的預測與控制。

在華生看來,要使心理學取得與生物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同樣的地位,就必須放棄心理學研究中一切帶有主觀性的概念和術語,選用更為客觀的研究對象,採用更為客觀的研究方法。

3

華生早期行為主義的

研究對象

1.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可觀察的行為

行為就是一種可以觀察到的有機體反應,其本質是人和動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刺激-反應是有機體所有行為的共同要素。

華生一生偏愛以動物為被試進行研究。他讓白鼠走迷宮,在白鼠成功時,他會把麵包蘸上牛奶餵它們,在白鼠不成功時,自己就把它麵包吃下去。

▲小白鼠走迷宮(圖片來自網絡)

他曾說:「我從不願意使用人類被試。我也討厭做個被試。我不喜歡給予被試的那種令人沉悶的和人為的指示語。以人為被試,我總是不自然,感覺不自在。

但對於動物被試,我卻駕輕就熟了。在研究動物時,我才感覺腳踏實地,感覺靠近現實,思想才如泉水般的湧來。

難道通過觀察動物我不能發現其他學生使用人類被試所得到的一切嗎?」

2. 行為主義的任務是研究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S-R公式)

(1)所謂刺激,就是引起有機體反應的外界環境或身體組織內所發生的各種變化;所謂反應則是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有機體的內隱或外顯的變化,行為就是由這些簡單的生理反應所組成的一套複雜反應系統。

(2)反應既可以是外顯的,也可以是內隱的,可分為四種:

①外顯的遺傳反應,如抓握、眨眼等。

②內隱的遺傳反應,如腺體分泌等。

③外顯的習慣反應,如打球、跳舞等。

④內隱的習慣反應,如思維、想像等。

無論反應多麼複雜,都可歸結為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最終又可歸結為物理或化學變化。刺激和反應既然都是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那麼行為只不過是由一種物理化學變化導致的另外一種物理化學變化。

4

華生早期行為主義的

研究方法

1. 對傳統內省法的批判

① 傳統心理學以意識為研究對象,才需要可以直接接近意識的內省法,行為主義以可觀察的行為為研究對象,內省法已經沒有必要。

② 內省法不能接受別人的重複驗證,可靠性令人懷疑。

③ 內省法局限於形上學的研究領域,無助於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

④ 內省法排斥了來自動物心理學研究的事實和資料,因為動物顯然無法內省。

2. 心理學應使用客觀的研究方法

在華生看來,心理學應該把自身限制在行為的客觀研究上。在行為主義的實驗室中,只有那些嚴格遵循客觀程序的研究方法才是可以接受的。這些方法包括:

①觀察法。通過觀察記錄人們外顯的行為反應,包括使用儀器和不使用儀器的觀察。

②條件反射法。行為最終都是反射,包括肌肉運動與腺體分泌兩種反應。

③測驗法。測驗並不是測量智力或者人格,而是測量被試對刺激情境的反應。

④語言報告法。語言是一種特殊的反應,本身是一種行為,用言語報告身體內部的變化,並不是內省法。

5

華生早期行為主義的

具體觀點

1. 關於本能

① 早期觀點

華生早期承認本能的存在,認為「本能是一連串的反射,這串反射的個別元素是按照嚴格的遺傳方式而連續進行的。」

② 後期觀點

完全否定本能,認為看似本能的行為實際上是社會化的條件反應,可以追溯至兒童早期的訓練,這一觀點後來發展成華生極端的環境決定論。

華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可謂是極端環境決定論的最佳註腳:

「給我一打健康、健全的嬰兒,並讓我自己設定一個特殊的世界去撫養他們,我敢保證隨機選擇其中的任何一個,把他訓練成為我們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 醫生、律師、藝術家、商界首領,甚至乞丐和小偷,而不考慮他的才能、嗜好、傾向、能力、職業和他祖先的種族。」

2. 關於情緒

① 定義:情緒只不過是對特定刺激的生理反應。

刺激(如突然有人威脅對你進行身體侵害)造成了內部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和其他外顯習得反應,從而體現出人的情緒。這種對情緒的解釋否認了任何意識和來自於內部器官感覺的作用。

② 兒童有三種基本的非習得性情緒反應模式: 恐懼、憤怒和愛。

其他的情緒反應是這些基本情緒通過條件反射過程而形成的。

3. 關於言語和思維

① 言語

言語與打網球一樣,只是喉結、舌頭與嘴唇的運動。

② 思維

思維是內隱的感官運動,它可以還原為無聲的言語,與外顯的言語反應一樣依賴於同樣的肌肉運動習慣。

4. 關於人格

① 定義

某一個體在某一年齡階段的人格,就是他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各種習慣系統或活動流的橫切面部分。根據某一個體人格中佔優勢的習慣系統,就可對個體人格進行分類並據此而判斷其主要人格特徵。

② 人格雖然是比較穩定的習慣行為模式,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6

對華生早期行為主義的

評價

一. 貢 獻

① 行為主義促進了心理學的科學化進程,鞏固了心理學的科學地位。

② 行為主義促進了心理學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應用。

③ 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二. 局 限

① 生物學化傾向

行為主義主要以貓、白鼠、狗、猩猩等為其研究對象,完全把人的心理動物學化或生物學化,只看到了人與動物的連續性,抹殺人與動物的本質差別。

② 客觀主義傾向

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貫徹客觀主義原則,抹殺了心理學自身的特點。

③ 機械主義傾向

把行為歸結為S-R的簡單模式,把人描繪成為一種消極被動而毫無主觀能動作用的機械結構,其結果必然陷入機械主義的泥潭。

●文:楊文登,廣州大學心理學系博士、教授

相關焦點

  • 【發展心理學】華生的行為主義
    提起華生,大家應該多少聽說過他,他是心理學最主要的兩大流派之一的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華生的心理學觀點,他是名副其實的環境決定論者,認為人格全部是由於環境造成的。總得來說就是S—R公式,S是刺激,R是行為,通過訓練,使S和R之間形成連接,一旦S出現,那麼對應的行為R也就出現。最簡單的就是在訓狗中使用的,比如排一下手,然後給狗吃東西,重複幾次之後,狗就以為只要一拍手就會有東西吃,所以你一拍手,他就會到你面前。這時候,刺激S就是拍手,行為R就是走到你面前。
  • 行為主義—華生
    教師招聘考試中,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一直是一個常考考點,今天我們著重了解他。華生是怎樣形成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呢?首先,他是要取消一切具有主觀性的心理學術語,而用客觀的行為來替代。他把刺激(S)和反應(R)的聯結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一切複雜的行為都是些基本單位聯結成的。
  • 【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
    學科背景  社會背景 行為主義心理學有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所創立。行為主義心理學之所以能夠產生於美國,主要與當時美國的社會生活、生產實踐和社會改良的需要有關。首先,行為主義的產生是對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需要的反映。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
    掌門:華生約翰·華生(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得力弟子:斯金納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1904年3月20日-1990年8月18日)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
  • 行為主義心理學衰落的真正原因
    ,該文的發表正式宣布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誕生。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直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國心理學界都處於主導地位,在世界心理學史上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貢獻是使心理學真正擺脫了哲學,成為一門客觀的實驗心理學,它推動心理學向成熟的科學方向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行為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是華生和斯金納。華生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有人評價華生是20世紀上半葉心理學思想史上僅次於弗洛伊德的人物。
  • 心理學三大勢力之行為主義
    本文所說的行為主義主要是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它是西方心理學三大勢力中的第一勢力行為主義的發展一直都受到神經生理學的影響。華生說:「行為主義是一門自然科學。這門自然科學把人類適應的整個領域作為它的主要對象。它最親密的夥伴是生理學」。俄國神經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認為,心理學進行客觀研究也應該採用生理學的可觀方法。行為主義者所使用的「反射」這一概念就是在神經生理學中提出來的,它所指的是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
  • 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方向之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可區分為舊行為主義和新行為主義。舊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其次則有霍爾特、拉施裡·亨特和魏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則為託爾曼、赫爾和斯金納等。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產生  1903年,華生在安吉爾的指導下完成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動物教育:白鼠的心理發展》一文。接著,他就留在芝加哥大學主持動物心理實驗室的研究工作。
  • 一門養寵物的心理學,不,人也是一樣——行為主義的魅力
    行為主義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行為主義的介紹來,也許在大家眼中,行為主義並不像精神分析,像弗洛伊德一樣被大家熟知,但是行為主義也在心理學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傳奇的歷史。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20世紀上半葉行為主義心理學在學習理論中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基本觀點以動物試驗為基礎,以可以觀察的行為為研究對象。把環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隨而來的有機體行為看作是反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關注環境在個體學習中重要性,個體學到什麼由環境決定的,而不受個體決定。學習者的行為是根據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所有的行為都是習得的,都是刺激與反應間連接的建立。強調學習的發生原因在於外部的刺激,外部的反應和外部的強化。
  • 有趣的心理學之行為主義
    陽春三月,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也不錯。桑代克的聯結主義與試誤學習桑代克迷箱是設計的一個實驗,飢餓的貓尋找開關從箱子裡逃出,下一次就會很快地觸碰開關。其中,飢餓是準備律,多次試誤是練習律,逃出是效果律。它告訴我們,行為的習得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想,無需意識參與。今天看來,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
  • 約翰·華生與行為主義流派
    1913年華生發表論文《一個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這篇論文標誌著行為主義的創立。行為主義是一個獨樹一幟的流派,它的很多觀點顛覆了以往的心理學理論,該流派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行為,且只能是行為。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流派都將心理或者說意識或多或少作為研究的對象。但華生認為,意識經驗是主觀的、無法驗證的,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我們只能研究外顯的可觀察和測量的行為,包括可以測量到的生理變化。
  • 【課堂筆記】第6課——行為主義
    心得體會:20世紀,華生將意識地某些非生理地心理狀態的整個觀念作為科學的偽問題而掃地出門,取而代之的是他將外顯得、可觀察得行為作為真正得心理科學得唯一合法對象,即行為主義建立了,隨後得俄國心理學、反射學在華生的著作出版後對行為主義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並拓展了行為主義。
  • 赫爾的邏輯行為主義
    赫爾的理論是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最受爭議的學說。1943年《行為原理》出版之後的十年間,在有影響的《實驗心理學雜誌》和《比較與生理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所有實驗研究中,有40%涉及到赫爾理論的某些方面。此外,赫爾的理論是心理學史中最具啟發性的理論之一,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實驗研究。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發展,學習,行為主義重點人物總結
    整篇文章的主線跟隨教育心理學和聯結派學習理論的人物來寫,內容難度適中,眼看著教招的日子就要到了,跟我一起查漏補缺吧。教育心理學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主要以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佔主導地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創始人;廖世承(中國)——1924
  • #心理便當# 第4期:行為主義心理學–––– 從流口水的狗子和魔力鈴鐺說起
    行為主義學家華生認為,觀察內在的意識流毫無意義,唯有通過外在的獎勵和有機體給出的反饋才能判斷。可愛的小鼠和拉扳手取食物,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經典實驗。輸入和輸出,人到底是不是機器?行為主義說,嗯,有點兒像。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一、考查形式:行為主義學派多以客觀題備考,主要考察人物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學說,有時候還會考察到學說的關鍵詞。例如,強化是誰提出來的()?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 20201考研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之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強調客觀研究,創始人是著名心理學家華生,在心理發展這一塊比較有代表的人物除了華生之外,還有斯金納和班杜拉。   華生   華生是一位環境決定論者,否認遺傳的作用,他的理論誇大了環境和教育的作用。
  • 心理學大知識1.8 | 與精神分析學派掐架的第二大流派——行為主義
    ,還講到精神分析學派經過上百年的進化發展,已經成為心理學的第一大流派,它的相關理論也在無聲無息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這一期我們將會為大家講述心理學的第二大流派。什麼流派是心理學的第二大流派?它和精神分析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qia)事(jia)?我們往下看。1、行為主義誕生於一個崇尚實用主義的時代背景之下。2、行為主義以人類的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公然向研究意識的流派宣戰。3、行為主義以其實用性,很快就遍及幾乎全球,在心理學界統治長達半個世紀。
  • 發展心理學:談談那位認為環境決定一切的華生同學
    當然了,此華生非彼華生,人家可不是夏洛克的「基友」喲!華生——美國心理學家,是心理學流派中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上一篇我們聊了精神分析醫生埃裡克森有關發展心理學的一些觀點。今天,我們就來探尋一下上面這位華生大帥哥在發展心理學中的故事吧!
  • 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的研究始於馮特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主張研究人的意識、並把這些意識分成許多小的元素;在研究中主張用內省法研究,馮特的研究為學習理論奠定了基礎,也成為後面眾多心理學家批判的源頭。後來學習理論主要形成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四大理論流派。下面我們主要說一下行為和認知主義兩個學習理論。行為主義首先對馮特的理論進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