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1
壹.總釋名題
一、七種立題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十九個字是這一部經的名字、題目,加上最後這個「經」字,總計有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這一部經的名字;前邊十九個字是別名,後邊這一個字是通名。
怎麼叫「別名」呢?別,就是分別,和其他的經典不同的;下邊這一個「經」字,就是相同的,所以就叫「通名」。一個通名、一個別名;通名就是「通於諸經」,別名是「別於此經」,這部經和其他的經典名字不同的,所以這有通、別兩種的講法。
佛所說的經典,有「七種立題」。這七種立題,包括如來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一切經典都不超出這七種的意思。
這七種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單三、復三、具足一」。什麼叫「單三」?單,是單單的,有三種。什麼叫「復三」?復,是兩個意思合到一起;「復三」就是「雙三」。此外,還有「具足一」。
這「單三」是什麼呢?(一)單人立題、(二)單法立題、(三)單喻立題。
(一)單人立題:譬如《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佛是個人、阿彌陀也是個人,這都是人,所以叫「單人立題」。
(二)單法立題:譬如《大般涅槃經》,這「大般涅槃」是單單的法,所以單單地由法立出來這個題目。
(三)單喻立題:喻,就是「比喻」。什麼叫「比喻」呢?例如《梵網經》,「梵網」就是個比喻,用大梵天王那個網羅幢來比方這部經。
【編按】鳩摩羅什法師譯的《梵網經》,向來稱為「梵網經菩薩心地戒品」,也有略去戒字,而名「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
上列單單以人、法、喻立題,所以叫「單三立題」。
「復三」是什麼呢?(一)人法立題、(二)人喻立題、(三)法喻立題。
(一)人法立題:譬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個人,「問般若」是個法,這叫人法立題──有人、有法,用人和法合起來立這個題目。
(二)人喻立題:譬如《如來師子吼經》,「如來」是個人,「師子吼」是個比喻,比喻佛說法的時候,就猶如獅子吼,所以這是以人和比喻立題。
(三)法喻立題:譬如《妙法蓮華經》,「妙法」是個法,「蓮華」是個比喻,所以《妙法蓮華經》是個法喻立題。
什麼叫「具足一」呢?就是人、法、喻都具足,譬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就是個法,「佛」就是個人,「華嚴」是個喻,這是以萬行的因花莊嚴無上的果德。《大方廣佛華嚴經》有法、有人、又有喻,這叫「具足一」。
所有經典的立題都不超出這七種。你看《大藏經》裡,千千萬萬經典的題目都在這七種裡邊包含著,沒有超出這七種。
所以凡是講經的人,一定要把這七種立題先明白了,你明白七種立題了,然後才可以講解經典;如果你連七種立題都不明白,就去給人講經,那你自己都沒明白,又怎麼能去教人家明白呢?你自己沒覺悟,怎麼能去教人家覺悟呢?所以這是很要緊的。
這七種立題,凡是學佛法的人都應該知道的。不是像某一個人,看了兩本半書,三本還沒有看完;不要說七種立題、五重玄義、十門分別,他連一重玄義也不知道,一門分別也不知道,就到處去自稱「法師」,自稱是一個「教化眾生的導師」;這未免太過積極、太過前進了。
沒有真明白就去講經說法,所以把一班人都講到地獄裡去;他自己也跑到地獄裡去了,還不知道自己怎麼樣進去的!而這一班人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樣跑到地獄去了,這是很可憐的一件事!所以你學習佛法,一定要真正懂佛法了,真正有智慧了,然後去教化眾生,這是不會錯的了!
在這一部《楞嚴經》裡邊,所說的道理是無窮無盡的。我們這一次講經,不依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去講,而是根據賢首宗的「十門分別」來講;賢首宗和天台宗,這是中國佛教的兩大宗派。
所有的講經法師,有的就學天台而不明白賢首,有的學賢首而不了解天台,所以有的時候講的經典就不能到圓融無礙的程度上。現在我講這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依照賢首宗這「十門分別」來講解。
在沒講經之前,先講「十門分別」;有十種的門,來分別說明這部經。這十種門是:(壹)總釋名題、(貳)教起因緣、(參)藏乘攝屬、(肆)義理深淺、(伍)能詮教體、(陸)所被機宜、(柒)宗趣通別、(捌)說時前後、(玖)歷明傳譯、(拾)別解文義。這十種門,第一叫「總釋名題」,總起來,來解釋這個名字和題目。
前面所講的七種立題,是分別佛經七種命名的道理。現在總釋名題,這個名,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是這部經的總名,也是別名;別名,就不共他經,單單這部經有這個名字。
宣化上人1992年型肺炎預言
肉中的怨毒 | 吃肉造成的災難 | 吃肉是死了上當
吃人精氣的鬼 | 不要吃的五種菜 | 不可交友的相貌
不能供佛的東西 | 初學必修的法門 | 久坐久睡的害處
揭秘投胎的過程 | 抽菸背後的鬼 | 後背前生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