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無理取鬧?正確「是非觀」的培養,掌握這3點是關鍵

2020-09-05 素質教育觀察


鄰居家有個叫晨晨的小朋友,聽著名字是個活潑開朗的小朋友,實際上卻是個遠近聞名的「小魔王」,小區裡的小朋友都不怎麼敢和他玩。


小區附近有個小公園,只要是他想玩的運動器械,別人就要讓給他,稍微有點不開心,就對別的小朋友拳打腳踢的,並且毫無悔意。他的家長也總是說這些只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不值一提,更別說去給被打的小孩賠禮道歉。


每次去別人家裡做客,晨晨還喜歡翻箱倒櫃,有時候看中了什麼就一定要帶回家,上次還看中了小寶最喜歡的汽車模型,我告訴他這是小寶最喜歡的不能帶走,但他可以從其他的模型裡選一個他偏不要,後來看帶不走就摔門而去。


晨晨的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與了孩子寬容和理解,但是這種沒有底線的寬容就變成了孩子的肆無忌憚。沒有讓孩子清晰認識到自己錯在了哪裡,孩子就會一犯再犯,沒有讓孩子為自己的錯失道歉,他就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所以,在晨晨的觀念裡,他並不認為對其他小朋友拳打腳踢是一件錯事,亂翻別人的家是一件錯事,他的是非觀念是模糊的。時間長了,小區裡的鄰居都看不慣這一家子,慢慢的,晨晨也就成了孤單一人。

要讓孩子明辨是非,知曉對錯,我們就先來看看有哪些因素對孩子的是非觀造成了影響——


心理髮育尚未達到成熟水平


這一點主要針對的是三歲內的孩子,畢竟他們所處的時期比較稚嫩,成熟的是非觀尚未形成,很難自己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這時父母要適當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形成正面的是非觀,這樣才會為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家長沒有正確示範


有些家長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習慣了愛面子、愛鋪張的生活,或者是信奉&34;,認為金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家長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這些生活習慣的表現,造就了孩子形成不健康的是非觀。


家長沒有及時糾正


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溺愛和保護,在孩子犯錯後,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如何教育,而是為孩子開脫,最終在讓孩子在庇護中失去了改正的機會。比如自家孩子和別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父母不想著開導孩子和謙讓,而是想著該如何多揍別的孩子一拳,那麼孩子也會變得很糟糕,蠻橫不講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實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並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大多數父母都會給予孩子最正面的教育,也不乏一些父母,只會給孩子無底線的縱容。我們作為家長,要怎麼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呢?


讓孩子知道「是非不分」的後果


公眾場合不能喧譁

到別人家不能亂翻亂鬧

地鐵公交上不能吃東西、隨地吐痰

公共物品不能因為喜歡就要佔為己有

......


這些普通的社會守則,儘管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實踐卻需要自覺和自律。


我常常會告訴小寶,我們做這些事情不是因為誰讓我們做的,而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你在公眾場合喧譁,就打擾了別人的安靜;你亂翻別人家裡的東西,就觸犯了別人的隱私;你在公眾場合隨地吐痰,就破壞了環境的衛生。更重要的是如果今天不遵守這些守則,明天就會有破壞這些規則的人,來打擾我們的生活。


對人不對事,父母要往正確方向引導


在孩子犯錯之後你會怎麼做呢?狠狠斥責他?打罵他讓他長長教訓?還是縱容他不問過錯?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在小寶三四歲的時候,他有時會因為玩具和別的小朋友吵架打架,我都是先讓他冷靜下來,把他帶回家,然後再跟他說,他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如果有一天遇到比自己更強壯的人,豈不是要遭殃?而且如果玩具是我們的,那借小朋友玩一會兒之後我們就可以拿回家的,如果玩具時其他小朋友的,那我們有什麼權利可以跟小朋友爭呢?


家長要言行合一,成為孩子的榜樣


如果今天父母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守公德,明天自己就隨地扔垃圾,那麼孩子只會覺得你是個表裡不一的人,也會在口頭上答應得好好的,然後行為上跟著你學習。這樣根本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也不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細節往往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如果孩子連這些小事都做不好,又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呢?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要經常自省,要時刻對自己嚴格要求,不管是在語言表達還是在處理問題時,都能向外界和孩子傳遞正確的是非觀,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與其在孩子犯了錯誤,反過來怨惱自己的時候思考怎麼做,不如從小就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在心裡種下善果,才會讓孩子長成一個三觀正確的人。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取決於父母對寶寶是非觀、自省力的培養
    但是細想下來,「三歲看老」也並非是毫無道理可言,這取決於父母對寶寶是非觀、自省力的培養。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足夠可以判斷是非對錯,已經開始對世界、對自己有初步的認知以及思考。那麼,孩子的未來會如何,還真的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陪伴和耐心教導。
  •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是父母最不該偷的懶,請你要明白4點
    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認知,孩子的命運裡也承載著父母的格局。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是非觀的訓練呢?所以家長要是想讓孩子做到有明確的是非觀,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道德認知這一塊的評價以及說法就必須要注意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也有自己的態度和原則也應該做到言傳身教,給孩子一定前進的動力,自然就可以樹立正確的是非教育觀念。
  • 對娃建立「底線教育」,讓孩子有是非之分,要做到這3點
    1、 更加保障孩子避免誤入歧途很多孩子做出不當行為的時候,家長不加以提醒,總是用愛來當做縱容孩子的理由。不制止孩子其實就是變相地「支持」孩子的這些過分行為,比如不懂禮貌,說髒話或是撒謊這樣的原則問題更為嚴重。帶有這種強烈色彩的行為,父要及時去阻止,要直接明白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下次不能這樣做了。
  • 如何讓孩子正確判斷是非
    例如在某次聚會的時候,你進入會場後,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關鍵的或者最關心的人員身上,不會關注正在旁邊的服務員身上,因為你在第一時間已經下意識地做了選擇和判斷,將服務員納入到「不重要的人與事」這一類別並過濾掉,這是一種最低成本、最快捷的行為。
  • 從小沒培養是非辨別能力,帶偏孩子秒秒鐘
    這就是因為他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於好壞、善惡分辨不清,以為自己的行為並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長此以往,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自利。究其原因,可能是小的時候,他的父母缺乏對他的是非觀教育。3、得不到大家的歡迎和認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孩子進入學校中或者社會中,會被大家排斥。
  • 如何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孩子從小該如何培養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就跟大家交流一下。1、做父母應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會經常模仿家長的行為習慣和做事風格,因此,要想孩子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家長自身就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潛意識的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像我們以前上網上癮一樣,沒有正確的是非觀!
    視網膜一旦出現問題,發病的時間非常快,如果家長不及時發現,立刻送孩子上醫院治療,耽誤上幾天,孩子的視網膜就會脫落,眼睛看不見或者是黑茫茫的一片,這對孩子的一生意味著什麼……一個初中的女孩子,大量看手機的後果是視網膜脫落,只能用西醫的手術治療,手術後三個月內,每天24小時趴在床上,頭不能動、後背不能動,要整整趴三個月。
  • 孩子是非觀的形成是3-6歲,家長教育錯過這個時期,孩子易上當
    很多育兒專家都在不停的強調3-6歲這個時期,很多孩子的習慣和性格的形成都是在這個年齡段,一旦錯過再想糾正便會很困難。3-6歲是物品歸屬感敏感期,所以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是非觀大慧家今天來了兩個「特殊」的客人~朋友小喜和她女兒芬芬。
  • 孩子總是無理取鬧,你會冷處理,對他不理不睬嗎?
    如果父母糾結於此,那麼他就永遠不知道,當面對一個孩子無理取鬧時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才是正確的無知的父母總是疲於應付,他們要麼大聲訓斥,暴力終止孩子的負面情緒換取自己的片刻清靜,這的確是最簡單的辦法;要麼就避而遠之,冷處理到底,把問題交給時間來解決。小時候,每當我提出「無理」要求時,父親果斷揚長而去的背影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留下我無邊無際的無助和咬牙切齒。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的任性和毫不講理?
  • 孩子財富觀怎麼培養?樹立正確的財富觀,讓孩子過富足健康的人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裡有了更多的零花錢,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所以父母總是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然而重要的一點是,零用錢也要適度,要教會孩子正確的使用零用錢並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要讓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每個父母需要做的事情。
  • 「這有什麼好哭的?」,父母的不理解,會讓孩子更「無理取鬧」
    遇到孩子在公開場合突然因為某些原因「無理取鬧」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大多數時候父母都會覺得很沒有面子,不準孩子大哭大鬧,或者恐嚇說:「你再哭,我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這有什麼好哭的」「你再哭試試」等諸如此類的話。
  • 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觀?育人先育己,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讓孩子成為負責任的社會成員,教導他們誠實、忠誠、尊重、自立、自律、耐心、善良、感恩、寬恕、個人責任意識和禮貌等,道德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有助於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他們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從五六歲開始,孩子們就開始區分是非,而第一課來自父母。他們視父母為榜樣,努力追隨他們的腳步。
  • 孩子是「報恩型」還是「討債型」,主要看這三點,你家娃是哪種呢
    反觀有一些孩子,理所當然地讓自己的父母做這做那,好像都是應該的,這類孩子就是討債型的孩子。那些報恩型的孩子,一般情況下都十分的理解父母,不會強迫和為難父母,日後也會十分孝順。 3.孩子是否讓父母省心 還有一些孩子,從小就比較讓父母省心,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懂得守規矩,知道掌握一個度。在學校無論是和別人發生矛盾,還是遇到問題,他們總不會出現過激的反應或表現。這些就是報恩型的孩子。
  •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3、 能動性能動性是外部評價對於內部思想的影響,同一種情緒會存在不同的傳達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你誇贊孩子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那麼孩子就會高興,甚至會飄飄然,積極的誇讚就會提高孩子的能動性。
  • 打開與「神獸」正確的溝通方式,智慧家長都這麼做
    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內容是多方面的,父母不應拘泥於說教。可鼓勵孩子從身邊事說起,特別應鼓勵孩子多談談學校、班級的事,這既有利於父母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又可通過父母所表現出的饒有興趣,來激發孩子的觀察能力。父母感興趣,孩子就願意講,孩子要有所講,就必須有「素材」,而「素材」就來自於觀察,來自於對信息的匯集。
  • 有個是非不分的媽媽,難怪孩子會叛逆
    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了。有個是非不分的媽媽,難怪孩子會叛逆。而且她還忽視孩子的感受和小題大做。做媽媽的如果長期這樣做的話,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呢?下面我將談談我的看法。1、不分對錯,難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從芳姨和孫子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位媽媽是不合格的。她是非不分,無論孩子是對是錯都會罵他。
  • 孩子總是喜歡哭鬧,並非是無理取鬧,可能是這4個原因
    因為孩子年齡小無法用語言表達,所以就用哭的方式來告訴家長。有的家長沒有耐心,遇到怎麼哄孩子都哭個不停的情況,就會大聲訓斥,甚至採用暴力打孩子。而沒有理解正確孩子哭鬧的原因,胡亂採取手段,可能會引起孩子更嚴重的哭鬧。
  • 孩子的是非觀出現偏差怎麼辦?父母要給予相信,讓孩子更自信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孟母三遷的原因正是為了讓孟子能夠在較好環境中讀書,這充分說明了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汙濁的環境容易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三大不利影響:孩子的是非對錯觀出現偏差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形成自己的是非對錯觀,所以他們正處於三觀塑造階段。
  • 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父母得儘快糾正,學會如何引導很關鍵
    其實在面對評判是非對錯的時候,我們也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識,進行一定的判斷,但是作為孩子,他們年齡非常小,所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少,長時間如此,就無法利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判斷是非對錯,也就無法完整的解釋。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就表示,當孩子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節,做父母應該明白如何去教育。
  • 孩子無理取鬧怎麼辦?
    像孩子起床特別磨蹭,穿個衣服都要提各種條件,刷個牙還左選人又選人,簡直是在挑戰大人的耐心。確實,作為大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懂事點,該起床起床,該吃飯吃飯。有什麼要求就好好說,不要總是哼哼唧唧的無理取鬧。假如他沒有什么正當理由,又一直在鬧脾氣,耍性子,我們就會覺得他太任性了,是不是平時對他太好了,才把他慣成這樣?其實,孩子 沒有無緣無故的任性,只有無處排解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