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非觀的形成是3-6歲,家長教育錯過這個時期,孩子易上當

2020-08-29 peggyp科佳貝貝育兒

很多育兒專家都在不停的強調3-6歲這個時期,很多孩子的習慣和性格的形成都是在這個年齡段,一旦錯過再想糾正便會很困難。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予陪伴和關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充分享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也學習到來自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知識。

孩子3-6歲是物品歸屬感敏感期,所以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是非觀

大慧家今天來了兩個「特殊」的客人~朋友小喜和她女兒芬芬。

兩個小朋友年齡都是4歲左右,生日也不相上下,所以一見面倆人便非常高興的玩到了一起。

可能是怕女兒芬芬到別人家淘氣,小喜還幫女兒帶了個小玩具~一個小毛絨玩具(後來才知道芬芬無論去哪裡都要帶著這個寶貝玩具)。

因為這個毛絨玩具是一個小機器人,可以跟小朋友互動做遊戲,還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大慧兒子明明可能他自己的玩具大部分都是汽車飛機玩具槍等一類,他看到這個智能的機器人毛絨玩具後便非常的喜歡。

所以他非常慷慨的將自己所有的玩具拿出來讓芬芬玩,而他自己則不停的玩起了小毛絨機器人,經過幾分鐘的摸索,他越玩越有興趣,越玩越喜歡。

他喜歡的東西便非常想要佔有它,於是趁大人不注意,他悄悄的將毛絨機器人玩具藏了起來。

幾個小時之後,芬芬便不喜歡玩其他玩具了,她想要跟自己最喜歡的一刻也不想分開的毛絨機器人玩耍,但是怎麼也找不到它。

情急之下芬芬以為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丟了,於是便號啕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著「毛毛,毛毛,我要毛毛玩」

大慧一聽「毛毛是誰?」,小喜無奈的說「就是來你家時我們帶著的一個毛絨玩具。這個小妮子養成了習慣,無論是睡覺或者吃飯甚至外出,她都習慣性的抱著這個毛絨玩具,看不到這個玩具她就大哭。」

大慧這個時候才理解這個玩具對芬芬的重要性 。於是她便問兒子明明「寶貝,你剛才玩的那個毛絨機器人玩具去哪裡了?」

明明剛開始不說話,後來經過媽媽勸解才將玩具拿了出來。

芬芬抱著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才止住了哭聲,這個插曲之後小喜母女兩個便告辭了。

小慧非常嚴肅的對兒子說「寶貝,其實我知道你喜歡妹妹的玩具,但是人家的就是人家的,它不屬於你。

所以無論如何你是不能隨便的佔有別人的東西的,如果你看到別人的玩具,而又非常喜歡的話,那你等人家走了告訴媽媽,媽媽給你去買一個。」

明明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第二天他便得到了一模一樣的毛絨機器人玩具。

孩子是非觀的形成是3-6歲,家長教育錯過這個時期,孩子易上當。

孩子如果是非不分,物品的歸屬不分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呢?

一,容易上當受騙

小孩子時期如果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東西和他人的東西的歸屬問題,那麼這個孩子很容易養成貪小便宜的性格。

一旦看到喜歡的東西便想著要佔有,這種性格很容易讓壞人盯上,上當受騙後悔莫及。

二,容易走上彎路

無端的佔有他人的物品和財務這種行為本事便是錯誤的,如果小孩子養成這種習慣,長久下去便會走上彎路。

他人的東西哪是那麼容易佔有的,所以小時候沒有被正確引導的孩子他們會不擇手段的達到自己的目的,嚴重的會觸犯法律。

三,人際關係不好

總是肖想他人物品的孩子,人際關係肯定不好。

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無條件的把自己東西送給別人的,所以對於想要自己東西的人,沒有人會喜歡。

四,容易自私自利

佔有他人物品,這種行為本身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

從深處考慮,這樣的人從來不會真正關心其他人,他們考慮最多的便是自己如何如何。

育兒寄語一句話:在孩子合適的年齡合適的時期裡,家長要多給予引導和教育,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才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大家好,我是科佳貝貝育兒,如若大家在平時的教育中有任何其他的觀點和問題,歡迎能夠跟我互動分享、友好討論、共同進步,期待更多的朋友參與其中!


請支持原創,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果發現圖片侵權,請聯繫作者,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3~6歲的陪伴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孩子的成長就像有保質期的食物一樣,錯過了就不會再來。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在嬰幼兒時期,愛和陪伴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關係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當孩子被抱出門,第一次被抱到一個陌生人手中時孩子會莫名其妙的哭鬧和睡覺,這是他們在用哭鬧來抗議,用睡眠來逃避突如其來的不安全感。所以,在嬰幼兒時期,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孩子的,這樣孩子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會形成健康樂觀的性格。
  • 8歲女孩玩遊戲滿嘴髒話,孩子的是非觀教育,宜早不宜遲
    這反倒了混淆了女兒的是非觀念,哪怕已經犯了錯卻依舊意識不到。根據研究表明,在3~6歲期間,是孩子是非觀形成的關鍵期,家長如果要進行是非觀的教育,應該宜早不宜遲。並且自己要以身作則,不要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 孩子總是無理取鬧?正確「是非觀」的培養,掌握這3點是關鍵
    >心理髮育尚未達到成熟水平這一點主要針對的是三歲內的孩子,畢竟他們所處的時期比較稚嫩,成熟的是非觀尚未形成,很難自己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這時父母要適當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形成正面的是非觀,這樣才會為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家長沒有正確地示範有些家長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習慣了愛面子、愛鋪張的生活,或者是信奉&34;,認為金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自主意識覺醒,家長千萬別忽略養孩子是一項時間跨度大且艱巨的任務,而其中最累的階段莫過於孩子3—6歲時期,如果說剛出生的寶寶乖巧如天使,那麼三至六歲的孩子就是調皮如惡魔。不像一歲之前的嬰兒一般沒有行動能力,也不像七歲之後的孩子一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觀,三至六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擁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行動力以及逐漸覺醒的自我意識。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想要孩子將來更出色,4個方面「使勁管」
    生孩子難,但養孩子更難。孩子教育不好,那就是一輩子的心病。在孩子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孩子哭鬧起來,就壞安慰自己,等孩子大一點就好了。可是等到孩子長到三四歲,家長恨不得把她塞回肚子裡重新生一個。好不容易熬過了「可怕的兩歲」,等待家長是「人嫌貓厭」的3-6歲,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真是一步一個坎。面對不斷挑戰家長底線的孩子,再好的養氣功夫也會破功。
  • 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最可怕的生物!
    最近兩天關於孩子的新聞層出不窮,先有10歲女童被害,嫌疑人疑似13歲男童的事件。後有小區土方中發現4民男童屍體的事件。新聞發布後,我也是特別揪心,時刻關注著事態的進展,順便瀏覽了一下評論區,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四歲的孩子有:「是非觀,羞恥心」嗎?
    朋友們,我想問一下四歲的孩子現在懂不懂是非,羞恥?有沒有是非觀,羞恥心?我之所以在這裡問大家,是想大家幫幫我,解決一下我的困惑。事情是這樣的,昨晚十一點多,我忙著在頭條寫文章,當時小女兒哭著喊著讓我陪她睡覺。當時,文章快寫完了,我就讓她稍微等一小會。她在哪兒玩手機了,我忙的也沒顧上看她。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這6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6歲前父母的話是黃金,12歲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的性格,而性格一旦形成後,將會很難發生改變,所以家長在這期間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將他們培養成才,若發現孩子有這6方面的問題,一定要使勁管,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更出色。
  • 家長們要注意,孩子3-6歲,是培養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
    前面我們說了0~3歲的孩子,我們如何正確對待他們的情緒變化,以及孩子爆發出情緒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出的正確的引導。現在我們再來說一下3~6歲孩子如何在他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進行正確的對待。三歲之後的孩子雖然依然和三歲之前的孩子一樣情緒多變。但是他們已經能夠聽懂並逐漸接受父母對他的教育和引導。因此3~6歲這一階段是培養孩子正面的情緒的關鍵時期。
  • 6歲前是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這3個方面要使勁管,家長要注意
    多數的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為了孩子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很多家長便從小就讓孩子學習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小的時候可塑性非常高。三至六歲是孩子行為養成的黃金時期,這時培養孩子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讓其受益終身,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幫助孩子正確的成長發育。小文今年快6歲了,其父母就非常重視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都努力加以改正。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就可以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 3-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佳年齡段,家長要抓住這3個關鍵點
    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些不良的習慣時,一般都會重視起來,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為了板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可是,有些家長尤其一些老人,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沒必要用規矩來約束孩子,或者對孩子太嚴格。小江的爸爸媽媽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一出生就被寄養在了爺爺奶奶家,直到7歲,才被爸爸媽媽帶到了上海。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性格會表現得很好,有的確卻表現得令人擔憂,如膽小、愛說謊、不懂得尊重人等,無論是先天形成或者後天影響,負面的性格特點,都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 孩子越大越難管?家長別擔心,抓住這3大黃金時期
    ,家長只要根據這些規律,去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說,6歲前都是立規矩的黃金時期。3歲前:培養獨立和安全意識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探索他的小世界,開始模仿大人說話、走路等,爸爸媽媽有意識的培養他的生活能力,比如自己穿衣服,上廁所、吃飯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要明白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不要去碰插座、不要爬太高,看到車要躲避等等。
  • 孩子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是幾歲,錯過了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河馬牙醫_Mkmw提起牙齒矯正,很多家長關心孩子是否處於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那麼接下來,河馬牙醫將帶領大家,詳細了解什麼是牙齒矯正黃金時期,以及錯過黃金時期的大朋友們是否適合做牙齒矯正。1、什麼是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
  • 別錯過孩子財商教育的黃金時期
    把握3~12歲黃金期,科學建立孩子的金錢觀。,孩子幾乎無法理解數字這個維度的信息,所以談財商教育為時過早。這些時刻都非常考驗家長對於孩子財商教育的把握。而到了第4個階段,超過12歲的青少年進入了所謂的形式運算階段,他們會擁有抽象思維的能力。這個時候他們會經常接觸一些複雜的概念,還有金融市場,直到上了中學,一些學校也會有一些社會課程,會經常涉及到經濟的話題,慢慢的他們的認知越會越來越成熟。
  • 錯過3-6歲成長期,如何培養孩子?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張玉慧老師,很高興受到王琨老師邀請來做家長諮詢問答,我看到有一個家長問到錯過了孩子3-6歲的關鍵期,再教育還來得及嗎?那我來做一下回答:首先,孩子3-6歲確實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孩子的很多品格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這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但這並不能說明其他階段不可以,只要父母正向引導,老師給予好的教育,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再有一群正能量的朋友,孩子依然可以成才!今天我先為家長分享正向引導。
  •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文/小熊育兒日記從孩子3歲開始,孩子的自主意識就會逐漸形成。所以我們都說,在孩子3-6歲的時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最佳時間段。如果說家長把握好了的話,孩子將來就更容易成才、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把握好這個時間,錯過了這個時機的話,將來再想好好管孩子,就會很困難了。
  • 3-6歲,培養情商的最佳時期,別錯過,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6歲,情商發展的關鍵期很多研究表明 , 一個人成功與否,與其智商高低關係不大 , 而與情商關係很密切。嬰幼兒的智商受遺傳、孕期營養、母親年齡及餵養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 而情商更多受到後天環境、早期教育、家庭氛圍及社會因素的影響,更加容易改進、訓練和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在 3~6 歲時,是情商發展的關鍵期,腦量會長至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情感學習能力方面,就是在這一階段得到最大的發展的。
  • 多少家長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沒有教育和陪伴,耽誤最佳成長時期
    導讀:多少家長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沒有教育和陪伴,耽誤最佳成長時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多少家長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沒有教育和陪伴,耽誤最佳成長時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3-6歲教育很關鍵,家長起碼該抓住這4點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6歲以前是公認的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大多數寶寶在2歲後會依次經歷語言的「詞彙爆發期」和「語法爆發期」,3歲左右,他們會掌握基本掌握口語能力,理解能力飛速提高。家長若能在此時抓住機會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會對他將來的成長帶去非常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