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碰瓷」有了明確的法律定義

2020-11-05 無坑法律

上個月,兩高一部發布了一個很接地氣的指導意見《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當日刷爆了法律人以及法律人的當事人的朋友圈。

現在,估計大家都忘了這個指導意見了吧(沒忘當我沒說),今天我們就來喚醒大家的記憶。

「碰瓷」對大家來說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意思大家都懂,但此前法律上並未對它進行專門界定。

作為一個高知名度的詞彙,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碰瓷原屬北京方言,一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二指古玩行業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藉機訛詐。」

「碰瓷」不單是一種非常惡劣的社會現象,其實還可能是一種違法或犯罪的行為。國家與老百姓都迫切需要相關的司法意見來有效地遏制這種敗壞社會風氣的現象。

在民眾的千呼萬喚下,2020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文章最開始提到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規定: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這下,百度百科上面的碰瓷定義可以改一改了。

通過《指導意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碰瓷」所涉及的犯罪行為與發生情形,常見如詐騙、敲詐勒索。

其中詐騙主要在於製造假象,採取欺騙、蒙蔽手段誘使被害人上當,從而獲取財物。

以高發率的交通事故「碰瓷」為例,司機本無過錯,但沒有識別出「碰瓷」意圖或者很難證明「碰瓷」意圖(可見行車記錄儀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支付了賠償。

其中敲詐勒索不僅在於製造假象,而且實施了輕微暴力、軟暴力或者以揭露其違法違規行為、隱私、揚言侵害相要挾,從而獲取財物。

還是以高發率的交通事故「碰瓷」為例,「碰瓷」人以司機酒駕相要挾(酒駕當然不對),索要高額賠償,司機無奈支付了賠償。

而指導意見列出的「碰瓷」可能涉及到的具體罪名有十幾種之多,包括詐騙罪、保險詐騙罪、虛假訴訟罪、敲詐勒索罪、搶劫罪、搶奪罪、盜竊罪、故意毀壞財物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

哦,對了,「碰瓷」可能還會涉及到黑惡勢力犯罪,沒想到吧???

即使「碰瓷」行為不構成犯罪,但是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也會被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看看,看看,「碰瓷」真是今非昔比啊,它已經不再是往日那個沒人管的無名小卒了,誰再敢拿它去為非作歹,它分分鐘教你做人!

可能我們很多老百姓不懂如何認定「碰瓷」行為中涉及到的詐騙罪、敲詐勒索罪等等這些犯罪行為,但以後遇到「碰瓷」事件,大膽地以「碰瓷」為由來向司法機關尋求幫助就是了。

畢竟現在「碰瓷」已經算是一個有明確法律定義的詞彙了,處理這類事件也是有據可依的了。

國家出臺這類規定對於「碰瓷」這種醜惡社會現象肯定會有一定的遏制作用的。

最後,祝願大家永遠不被碰瓷,真的被碰瓷了就兇回去!


公眾號 「無坑法律」

持續輸出法律避坑指南,簡單法律問題免費諮詢

「坑」意味著法律風險,有人挖坑、有人踩坑,而「無坑法律」負責填坑。

相關焦點

  • 法律首次明確定義「碰瓷」,定罪量刑也說清楚了
    》,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這些年來,「碰瓷」在各行各業都有發展,被「碰瓷」的受害者輕則破財——像是交通事故裡常見的故意製造事故要求私了;重的可能因此麻煩纏身。「碰瓷」屢禁不止的現狀之下,扶起摔倒的老人也成了一個需要三思的選擇,做點好事還要擔心有坑,影響了社會風氣。「碰瓷」者橫行的原因無非是:成功了,獲得飛來橫財;失敗了,頂多挨點批評。
  • 「碰瓷」有了明確界定!
    「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長期以來,如何辦理「碰瓷」犯罪卻存在不小的分歧。 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
  • 「碰瓷」有了明確界定
    「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長期以來,如何辦理「碰瓷」犯罪卻存在不小的分歧。今天,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
  • 何為「碰瓷」?「碰瓷」有明確界定了!
    「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長期以來,如何辦理「碰瓷」犯罪卻存在不小的分歧。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
  • 「碰瓷」有了法律定義,如何認定怎麼罰,兩高一部出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表示,實踐中,「碰瓷」手法多樣,涉及刑法中的多個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處理上,各地對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
  • 國家明確定義「碰瓷」,詐騙罪、搶劫罪、盜竊罪…法律將嚴懲
    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法院、最高檢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指導意見》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包括在實施「碰瓷」行為時,實施的搶劫、搶奪、盜竊、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行為的定性處罰。同時,還對「碰瓷」行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明確了法律定性。
  • 「兩高一部」出手,國家首次明確定義!顫抖吧「碰瓷」的人
    公檢法機關將「碰瓷」違法犯罪作為打擊重點之一。公安部積極會同最高法院、最高檢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
  • 「兩高一部」明確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 分工配合依法嚴懲「碰瓷」犯罪
    但究竟什麼才是「碰瓷」,在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界定。有專家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性質惡劣、手法隱蔽多樣的「碰瓷」,既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是司法機關打擊的重點之一。
  • 「碰瓷」的有治了!「兩高一部」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包括在實施「碰瓷」行為時,實施的搶劫、搶奪、盜竊、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行為的定性處罰。同時,還對「碰瓷」行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明確了法律定性。如實施「碰瓷」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傷亡的,應分別視情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
  • 什麼是「碰瓷」?首次明確
    然而,「碰瓷」作為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同時「碰瓷」手法多樣,涉及刑法中的多個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處理上,各地對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給打擊懲處「碰瓷」違法犯罪工作帶來難題。
  • 什麼是「碰瓷」?首次明確!
    來源:光明日報(id:gmrb1949),記者 彭景暉 本報通訊員 崔梅寧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性質惡劣、手法隱蔽,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令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然而,「碰瓷」作為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
  • 碰瓷終於被法律管制了
    這些人也是鑽了法律的空子但就在今天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發布會介紹,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透露,對於「碰瓷」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骨幹分子,多次「碰瓷」特別是屢教不改者,以及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作為打擊重點依法嚴懲。
  • 「碰瓷」有了明確界定!
    今天(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
  • 首次明確標準—— 再「碰瓷」,必嚴懲!
    《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體現了公檢法機關對「碰瓷」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的決心和態度。  據介紹,「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欺騙敲詐行為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
  • 嚴懲「碰瓷」有了尚方寶劍
    碰瓷」的定義,進一步明確案件的定性和處罰,突出操作性,統一了司法標準和尺度,理順了案件辦理流程,有利於公檢法機關銜接配合,準確適用法律,規範案件辦理,確保快速處理案件,依法嚴懲犯罪分子。 依法嚴懲「碰瓷」違法犯罪勢在必行。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性質惡劣、手法隱蔽多樣,既嚴重危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也擾亂社會秩序。「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實踐中,「碰瓷」手法多樣,涉及刑法中的多個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處理上,各地對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多次碰瓷屢教不改者要依法嚴懲
    對「碰瓷」違法犯罪予以明確界定。「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為解決這個問題,經調研後,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揭露了「碰瓷」犯罪的主要手段方法。
  • 專治「碰瓷」!「碰瓷」違法行為有了明確界定
    為此,公檢法機關將「碰瓷」違法犯罪作為打擊重點之一。此類不法分子通過鑽法律漏洞,博取社會同情等方式,千方百計逃避法律制裁,讓受害人不易得到法律上的保護,所以在辦理這類案件時,需要更為明確的規範性文件加以指導。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對此專門作出部署,要求依法嚴懲此類犯罪。
  • 這些行為明確為「碰瓷」!還有
    今天(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據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
  • 「碰瓷」可能構成哪些犯罪,法律有明確界定了
    ,性質惡劣、手法隱蔽多樣,不僅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權益和安全感,而且還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致使一些群眾遇有老人倒地等情形不敢救助。我國法律對此有何規定?10月14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目前公檢法機關已將「碰瓷」違法犯罪作為打擊重點之一。
  • 兩高一部首次明確「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還明確了「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什麼是「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