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386旅,歷任旅長都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2020-12-16 史鑑空無

說起386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抗日劇《亮劍》中,抗日戰爭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孔捷所屬的旅部就是386旅。

雖說只是電視劇,但是真的存在386旅,而且旅長就是我們的陳賡將軍。

陳賡將軍

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一共有3個師,6個旅,其中386旅的名頭是最響的,當時在旅長陳賡的率領下,下轄的771團和772團在七亙村、神頭嶺、響堂口都給日軍迎頭痛擊,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

771團和772團都是有師改變成團,戰鬥力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771團的團長徐深吉和772團的王近山都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的軍銜。

徐深吉將軍

在神頭嶺一戰中,陳賡將軍的出色指揮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在當時軍官會議上,人們對著眼前的神頭嶺地圖七嘴八舌的,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此時的陳賡將軍出現,沒有理會眾人提出的進攻意見,而是問了各位軍官一個問題,那就是誰去過神頭嶺,那裡的情況怎麼樣?這個問題直接讓在場的軍官面紅耳赤,羞臊不已,陳賡將軍的一句話就把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點醒了,因為那會的地圖和實際的地形還是存在巨大差距的。

王近山將軍

因此陳賡將軍親自帶著自己的得力大將們去了一趟神頭嶺,在那裡實地選擇好伏擊日軍的地點,通過這次調整,直接幫助部隊取得了神頭嶺大捷,消滅日軍1500餘人。

之後,隨著部隊的一系列調整,386旅被分到了太嶽縱隊,陳賡是縱隊司令員兼386旅旅長,此後的386旅繼續發揮著王牌旅的作用,多次伏擊敵人,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陳賡之後,就是愛將王近山擔任386旅的旅長,直到1945年8月才由劉忠擔任386旅的旅長,之後不久改名為第十旅。

劉忠將軍

386旅承載了人們的回憶,是那一段艱難的歲月,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換來了我們現在和平的環境。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史鑑空無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中有一個著名的「天下第一旅」,它是國民黨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一師第一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部裝備美式武器,多年來以其無敵的戰鬥力被蔣介石、胡宗南吹噓為「天下第一旅」,它曾經當過蔣介石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第386旅是開國大將陳賡帶出的一支隊伍,陳賡是黃埔三傑,又從事過中央特科工作,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領兵打仗的能力,因此,386旅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一支部隊。
  • 延安保衛戰中西北野戰軍有幾個旅參戰,旅長是誰後來的軍銜是什麼
    當時西北野戰軍成立的時候一共有六個旅,他們全部都參加了延安保衛戰,那麼這六個旅的旅長都是誰,最後的軍銜是什麼?第358旅旅長:黃新廷軍銜:中將黃新廷當時擔任358旅的旅長屬於第一縱隊,黃新廷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在紅軍時期歷任區少先隊隊長、湘鄂西蘇區警衛營戰士、湘鄂西警衛團排長、1湘鄂西紅三軍九師連長、
  • 八路軍386旅,最初的四個負責人是誰?解放戰爭曾擔任什麼職務?
    在抗日戰爭時期,由紅四方面軍第31軍改編而成的八路軍第386旅,可以說是八路軍六個主力旅之中戰功最為突出的一個旅,在敵後戰場上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甚至被日本侵略者貼上了「專打」的標籤。那麼,在八路軍第386旅組建之後,最初的4個負責人都是誰呢?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標題所說的部隊也就是國軍非常著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不管是吹牛還是實力非常強,部隊能夠被稱為「天下第一」的,也有相當有作戰實力的。
  • 八路軍3個師6個旅,344旅出2大將,343旅打仗強,但386旅才最牛
    那麼,這3個師下轄哪6個旅?哪個旅戰鬥力最強?八路軍每個師下面都是兩個旅的編制,115師林帥是師長,聶帥是副師長,羅帥是政訓處主任,下轄343旅和344旅。其中343旅的旅長是陳光,副旅長周建屏;344旅旅長徐海東,黃克誠是政委,有意思的是344旅下轄的519團副團長和現在央視一個女主持都叫董卿。120師賀總是師長,肖克是副師長,下轄358和359旅。
  • 1939秋,時任386旅副旅長的許世友,為何找朱老總說:不想回去了
    1938年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386旅副旅長陳再道,奉命率領386旅部分兵力,開赴冀南,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參謀長李聚奎也被派出去了,他帶領一部分部隊,從晉東南到冀南再到魯西北不停地戰鬥,目的也是開闢抗日根據地。陳再道和李聚奎都走了,386旅的旅領導,只剩下陳賡、王新亭兩個人了。
  • 八路軍3位師長都是元帥,6位旅長為何只評了2位大將
    甚至3個副師長,有2個也都是元帥。3個師下轄6個旅。按照正常的邏輯推斷,師長是元帥,那麼旅長該是大將才對吧。其實不完全是。且聽小編為大家說道說道。(343旅旅長陳光)115師下轄2個旅,即343旅和344旅。343旅旅長陳光。這是紅一軍團的主力師長,戰功赫赫,曾經兩次暫代林彪的位置。
  • 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結局如何?
    整編74師下轄三個旅,分別是51旅、57旅與58旅。這三個旅的旅長分別是陳傳鈞、陳噓雲與盧醒。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這三位旅長結局如何?第一,51旅旅長陳傳鈞51旅旅長陳傳鈞是黃埔五期畢業生,山東藤縣人。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是啥結局?
    當時,張靈甫整編第74師一共有三個旅六個團的建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張靈甫整編第74師三個旅長和六個團長都是誰?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都怎麼樣了? 一、整編第51旅的旅長是陳傳鈞,他是山東曹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整編第51旅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兩個團,分別是第151團和第152團。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一共是5個軍的兵力,配合劉鄧率領的第二野戰軍解放了大西南,而他統帥的這5路大軍軍長都是何人?第十八兵團62軍軍長劉忠劉忠,福建人,土地革命時期,擔任團部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兩萬五千裡長徵,被稱為長徵的「偵查先鋒」,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129師386旅副政委,晉冀魯豫軍區386旅旅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及開闢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
  • 保定軍校的歷任校長都有誰,軍銜各是什麼,誰最出名?
    黃埔軍校出名吧,保定軍校畢業生很多都是黃埔的老師。比如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就是畢業於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黃埔籌備和入學委員會的16人中,保定軍校畢業的人佔了7名,這個比例就非常大了,像當時的教官後來的國軍大佬顧祝同就是保定軍校畢業的。當然了在這只能說明那個時候缺少軍校人才,而你保定軍校成立的早,畢業生也多,在戰場上表面如何呢?
  • 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根據情報人員獲悉日軍近來集結兵力,有偷襲、「掃蕩」行動跡象的情報,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旅參謀長王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王直等旅領導召開機關科以上幹部及部隊營以上的幹部會議,研究分析敵情。
  • 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怎麼樣?
    整編74師由三個旅組成,它們分別是51旅,旅長陳傳鈞;57旅,旅長陳噓雲、58旅,旅長盧醒。那麼,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二,57旅旅長陳噓雲陳噓雲是57旅的旅長,同樣也是從黃埔學校畢業的。他曾經是74軍57師的師長,抗戰期間追隨俞濟時與王耀武參與了淞滬會戰,戰場上表現優異。後來因為部隊整編,由此成為57旅旅長。
  • 陳誠的土木系有「四大金剛」,他們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大家都知道,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老蔣執政的主要心腹之一,他當時還有「小委員長」之稱,因此可以說「土木系」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圍繞著「土木系」核心人物陳誠的,當時主要有「四大金剛」、「十三太保」和其他一些骨幹,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說說土木系所謂的「四大金剛」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 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通常,「大團」在師的編成內,作為戰術兵團(師)的一部分遂行戰鬥任務,或作為配屬部隊(如特種兵旅)在合成軍團內進行協同作戰,這類旅旅長的軍銜大都為上校;而「小師」則可作為戰術兵團使用,其旅長軍銜一般為將官的最低一級。如美軍的師屬旅旅長是上校,獨立旅旅長是準將。二戰結束前日軍的旅團長(日軍的旅稱「旅團」)軍銜為少將,這是因為日本的軍銜沒有準將這一級,少將即為將官最低一級。
  • 中原突圍損失重大的一個旅,6000多人全軍覆沒,旅長化妝潛回老家!
    面對國民軍的重重包圍和封鎖,經過長時間的奮戰,中原軍區部隊順利地衝破國民軍的包圍圈,勝利地保存了中原軍區的實力,完成戰略轉移任務,這便是史上著名的「中原突圍」行動。 但,不可避免的是,有戰爭就有傷害,在中原突圍行動之中,我軍也出現巨大損失,畢竟和國民軍相比,我軍的物資和實力處於下風地位,許多部隊都被擊散,無法保留完整的部隊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