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如何甩掉童年噩夢「我不行」

2020-12-11 人民網教育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向過去告別的過程,告別年少,也需要告別曾經的傷痛,心理諮詢的過程,就是在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為過去的情緒提供一個告別的機會,讓內心真實的情感自由流動,逐漸完成內部自我的心理修復。

---------------------

肖強在一家知名的IT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作為新人,他很努力,加班出差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除了自己負責的項目,他也經常和其他部門的同事一起討論技術問題、市場發展。他覺得自己不是名校畢業,一個人在這個城市打拼,需要提升和鍛鍊的地方很多。他和同事相處融洽,領導對他評價也不錯,但最近,他卻常常失眠,感覺壓力很大。

前兩次諮詢,讓我們增進了彼此的熟悉和了解。在第三次諮詢中,他給我講述了前兩天做的一個噩夢,夢的主題是「逃跑」。

在夢裡,肖強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這裡的天空很藍,陽光燦爛,他走在林蔭路上,感覺很放鬆,路的盡頭有一個公園,肖強在公園的長椅上坐了下來,感受著這份愜意。旁邊一個白髮老人在練太極,走的時候忘記了地上的水壺,肖強趕緊提醒了他,老人開心地說了聲謝謝,給了肖強一個讚許的眼神,還送給他一張地圖,說可以幫助他找到公園裡的寶藏。

肖強興奮極了,拿著地圖在公園裡轉來轉去,尋找寶藏,走著走著,突然手裡的地圖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沉重,肖強心裡越來越害怕,回頭一看,白髮老人已經不見了,於是他拼命往前跑,想要逃離這個公園, 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然後就驚醒了。

顯然,這個夢是一個重要的內心狀態的呈現。

在現實中,肖強參與的項目和外地的一家大型企業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要在軟體設計、項目流程等方面進行大量的協作,並為此要成立分支機構。肖強的上司一直很欣賞他,想要委派他去擔任分支機構的負責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可能面臨的工作變化,肖強出現了焦慮、多夢、失眠的狀況。

我問肖強:這次工作變動帶給你什麼感覺呢?他說:這是個機會,感覺很意外、興奮,也很緊張,有些不知所措。我又問他:你怎麼看待這個機會?他回答說:當然是好事!自己對現在的公司和工作很滿意,應該充滿信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從長遠看,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吧!

我注意到他說「成功」兩個字的時候,聲音變得有些微弱,就問他:你對「成功」這兩字怎麼看?聽到我的這句話,肖強沉默了,輕輕地嘆了口氣,他說:其實我對成功一直有一種恐懼和自卑,覺得這好像和我無關。哦,我輕輕回應著,請他多說一些自己的經歷。

從個體心理發展階段的角度看,焦慮來源於幼年的養育環境和成長經歷

當我們年幼的時候,由於生理、心理能力的限制和不成熟,容易產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想法。如果養育者或周圍環境沒有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支持,或者養育者本身就在不斷灌輸「你不行」「你做不到」的觀念,這些想法就會被固定下來,伴隨著我們。

還有一些負面經歷和心理創傷也會在潛意識裡留下「我不配擁有」「我不值得」「我承受不了」的聲音,面對機會和成功容易產生焦慮、逃避、退縮、放棄。

肖強講述自己的經歷,他是家裡的老二,哥哥永遠是家裡、學校那個最優秀的孩子。從小到大,父母很少表揚肖強,他學習一般,特別淘氣,經常在外「惹是生非」,批評責罵聽了不少,他的內心始終覺得自己「不行」。

記憶中最深的一件事是在8歲時。那次,他和哥哥一起登臺表演合唱,看到底下黑壓壓的人群,肖強突然特別緊張,根本開不了口,結果變成了哥哥一人獨唱。他說,他能清楚地感覺到臺下的人都在笑話自己,表揚哥哥膽子大,不怯場……這讓他更加認定:我是真的不行,「優秀、成功」這樣的詞和自己根本不沾邊。

可能本身沒抱太大期望,心理壓力小,高考反而發揮得不錯,考上了一本。肖強並不認為自己有實力,而是把這個成績歸結為幸運。在他的內心,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那麼被重視」。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在逃跑的噩夢裡,白髮老人送給他的地圖,可以象徵地理解為上司對他的讚賞,理解為升職的工作機會,但對於這樣的讚賞和肯定,肖強是不習慣的,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資格,懷疑自己是否能承擔起這份認同,內心的壓力很大,所以要 「逃離」。

人生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成為他自己,通過自己建立的成就來奠定價值感

雖然他在意識上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但內心的焦慮卻在夢境中呈現出來。想要往前衝又充滿擔心,渴望成功的同時伴隨著畏懼,處於自相矛盾的心理狀態。 潛意識裡有一個「我不行」「我害怕」「我不值得」的聲音,使得他在成功的機會面前拿不出足夠的勇氣。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未公開發表的《洞察未來》中寫到:人深層的本性並不能夠完全被否定。如果它們不能夠直接、自發、酣暢地表現出來,就不可避免地要以一種隱秘的、模糊的甚至鬼鬼祟祟的方式表現出來。至少,失去的能力會在噩夢中、在令人焦慮的自由聯想中,以及在奇怪的口誤中,或者難以解釋的感情中得到表達……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例子,很多「成功人士」通常自信、強勢,希望子女在自己的指引下子承父業,也走向成功。但往往事與願違,子女的成長道路和他們的期待並不一致。

人生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成為他自己,通過自己建立的成就來奠定價值感。如果按照父母鋪設好的道路獲得成功,那就意味著:「父母可以『靠自己』做到,而我做不到。」那又何來價值感呢?這時候,潛意識裡就會產生一個聲音:我是不行的。所以做一個成功者的孩子並不容易,他們可能更容易逃避優秀,流於平庸,甚至用搗亂、自毀、飆車、吸毒的方式自我放棄。

心理諮詢可以做些什麼?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向過去告別的過程,告別年少,也需要告別曾經的傷痛,心理諮詢的過程,就是在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為過去的情緒提供一個告別的機會,讓內心真實的情感自由流動,逐漸完成內部自我的心理修復。

對於肖強來說,內心深處那個「我不行、我不值得」的聲音還在困擾已經變得優秀的他,我要做的就是陪伴肖強,去完成這個告別和修復的過程,給他始終如一的支持。

在第十五次諮詢快要結束的時候,我給肖強作了一個放鬆的冥想,冥想到一半,他就睡著了,睡得很踏實,緊繃的身體完全放鬆下來,這意味著,他覺得這裡是安全的,逐漸釋放了內心的一些壓力。諮詢結束的時間到了,我輕輕地喚醒他,收拾好諮詢記錄離開了諮詢室,我知道,他的內心已經慢慢地積攢了一些力量,去迎接新的挑戰。

每個人對自我的認知都受到社會文化、家庭觀念、成長經歷、教育背景、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當你的內心也像肖強一樣,面對機會和成功,容易產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想法時,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覺察一下。

TIPS 你可以做什麼

接納現在的自己,關注積極的一面

對很多人來說,這句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人心就像太極圖,每個人心中都是有黑與白,往往都是自信和自卑、堅強與脆弱並存,但通常我們不能接受自己「自卑、脆弱」的那一面。

其實「自卑、脆弱」也是你的一部分,不接納就相當於你少了另一半,接納就相當於把分裂的、破碎的自我整合在一起,聚集了內在的力量,會更容易去超越「不好」的部分。

總是被「不好」牽絆,會帶給自己悲觀、沮喪、自我懷疑的感受,關注積極的一面,多尋找和確定你身上的優點。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立體的人,多種特質同時存在。你可以告訴自己:現在的我已經盡力了,我會努力去做好這件事。

關注積極的一面,你才可能創造積極的現實。當你不斷關注自己的問題的時候,你創造了一個充滿問題的現實,對你擁有的優勢也造成了傷害。關注積極,能加強優勢,讓你有動力和活力去做出行動,改變現實,去面對和接受自己。

運用正面的表達

潛意識很獨特,如果我說:「請不要想像灰色的大象在天空飛」,你的腦子裡會出現什麼呢?肯定都出現了灰色大象飛翔的畫面。潛意識不會區分真假,也沒有推理功能,不會對信息進行對錯分辨,只要你有明確的畫面進入潛意識,它就會當作事實,不折不扣地執行。如果你總是給潛意識負面的表達,它也會照單全收,執行指令。

不要抽菸,進入潛意識的是抽菸。

不要肥胖,進入潛意識的是肥胖。

不許吵架,進入潛意識的是吵架。

潛意識好比是土壤,你的表達就是種子。所以我們要留意自己的表達,把否定式的表達轉化為正面的表達,發揮正面表達的力量。

當我們使用正面的表達方式時,不表示否定負面的情緒,而是在接納的前提下,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創造一種新的體驗,增加正面感受。 你可以通過以下這個小練習,幫助自己進行正面轉化。

1.寫出你不喜歡的特質:比如我膽小、憂鬱、沒耐心、總覺得自己做不到。

2.告訴自己:我願意接納我自己擁有這些特質,我願意接納我自己。

3.把這些你不喜歡的特質轉化成正面的詞語

膽小 —— 大膽

憂鬱 —— 開朗

沒耐心 —— 有耐心

總覺得自己做不到 —— 我會努力去做

4.運用正面的表達,告訴自己:我需要提升的是什麼?

我需要提升的是大膽/開朗/有耐心,我會努力去做。

接觸不同類型的人

嘗試去跟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做朋友,越接觸不同的人,越能意識到:人和人就是有很多差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不止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是在不斷變化成長中的。

內向謹慎的人可能有很多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友情深厚,關鍵時刻總有人幫忙;不善言辭的人可能是公司技術上的骨幹;而在你面前侃侃而談的創業者,可能曾經也自卑過……你接觸不同類型的人,看到別人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能正確的評價自己,再看自己的那些「缺點」,就能淡然許多,也會相信一切都是可以成長的。

(責編:何淼、熊旭)

相關焦點

  • 童年的情感忽視,對成年後有多大影響呢?
    我們每個人都想有一個相對美好的童年生活,可現實總是不盡人意。有時候想想,人的一生真的就好像是一場戲,有悲劇,也有喜劇,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那麼不管是悲劇還是喜劇,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童年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造成的。
  • 離婚14個月後,阿嬌又出事了:成年後的所有悲劇,早在童年就已註定
    如果我們覺得成年後的生活不快樂,並不是因為成年後的我們做錯了什麼,這一切的悲劇,其實在童年時候就早已註定。童年缺愛的孩子成年後更敏感、自卑、沒有安全感阿嬌的童年,並不快樂。阿嬌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去世了。
  • 5種童年經歷對成年後戀愛所產生的影響
    而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在成年之後的所作所為,許多都與我們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這當中也包含了戀愛關係。我們在兒時所經歷的一切,有可能是造成了如今特定的戀愛模式的原因,而且有些模式相當糟糕。這次,妤姐帶來了5種童年經歷對成年後戀愛所產生的影響。
  •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Connor Feng • 2020-09-29 11:28:48
  • 《原生家庭》:童年創傷帶來的性格缺陷,該如何修補?
    對大多數人來說,童年就是無憂無慮,滿眼童真,似乎童年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快樂的味道,歷經成年煩惱的我們,滿心希望,自己的童年永遠不要長大。 沉浸在幸福童年的我們,絕對無法想像,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的童年就是他們的噩夢,他們無法逃離,甚至成年後依然被噩夢糾纏。 他們的童年就是人間地獄,而且無人相救。
  • 孩子的童年的缺陷會在成年後殘忍的放大
    一個在童年沒有感受過愛的男孩,成年成為孤兒,受盡社會冷暖和排擠。愛的缺乏到一定程度,就是極端的自我和孤僻,對社會的傷害會因為能力的強大而放大。 缺乏獨立,會讓孩子成年以後受到的傷害,遠遠超過童年的坎坷。
  • 最暴露年齡的七種零食,爺爺輩的麥乳精,圖7是90後的童年噩夢
    最暴露年齡的七種零食,爺爺輩的麥乳精,圖7是90後的童年噩夢1.無花果乾這款零食是90後童年最美味的,但也最坑人的,味道酸甜,很受小孩子的歡迎,但其實這是蘿蔔加工成的,根本不是無花果。2.江米條在童年的時候張紙條滿大街都是,外面一層白砂糖裡面是空心的,雖然甜到齁嗓子,但是很多人都喜歡吃。3.麥乳精這個絕對是80年代的奢侈品,有錢人都會買這個送禮,也是那個時候唯一的一種營養品。
  • 《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正是成年後我們失去的童年故事
    最近,電影《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上映,帶來了一波回憶殺,這部動畫片在80後的童年記憶中佔據了不小的位置,也帶來了許多童年快樂時光,但可悲的是,也是在80後步入成年後,「數碼寶貝」電影提醒我們,是時候拋棄一些東西,步入新的生活了。
  • 哆啦A夢道具的騷操作,透視望眼鏡是帶有顏色的,他是童年的噩夢
    前言:《哆啦A夢》是童年經典動漫,這部作品是以幽默,搞笑為主。大雄是這部作品的主人公,哆啦A夢是來自22世紀的經紀人。他的到來,大雄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借住哆啦A夢的百寶袋從此走向人生巔峰。由於借住道具的情況下,大雄也慢慢開始依賴起哆啦A夢了。
  • 成年社交恐懼源於無童年社交
    育鄰夢成年社交恐懼源於無童年社交。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沒有童年社交陪伴的孩子,很難想像他們長大之後能夠與人「遊刃有餘」的友好相處。所以,關注成人社交恐懼或其他社會心理,就必須為孩子歡度童年時光做足功課。「我,一個人也活得精彩 。
  • 《童年之謎》:童年的作,成年的惑
    童年是什麼?童年是孩子的瘋鬧,無憂的玩耍,天真的大笑,各種不計後果的「作」。吃飯時的三心二意;玩耍時的張狂無度;學習時的漫不經心……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頻頻引發「家庭大戰」。即便父母們不斷給自己「降壓」:「親生的」、「還小」等等,但讓無法確保情緒迅速恢復。成年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不斷反問自己:「為什麼乖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的孩子怎麼就這麼作?」
  • 童年受虐會不會影響成年後人生?醫生:家長別讓負面情緒累加
    童年受虐會不會影響成年後人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發育行為和兒童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醫師李斐表示,兒童童年被虐待經歷很可能會對他今後的人生產生影響,包括性格塑造、家庭關係等。「虐待或忽視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也可能是言語上、精神上的。」李斐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孩子在長時間遭受壓迫後,常常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常見如性格和情緒上轉變,父母此時需要多加留意。
  • 不幸的童年,孩子如何治癒了我
    (一) 糟糕的情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在孩子面前無法控制自己糟糕的情緒。迎上妹頭一雙清澈的眼神,一副小心翼翼的神情。那一刻,我內疚了。因為當了媽媽,因為有了孩子,我回憶起我童年的碎片記憶。因為她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我童年曾經缺失的一部分。我捧著愛一點一滴地滋潤著孩子,仿佛小心翼翼地填補自己童年的缺口。擁抱著孩子,仿佛也擁抱住兒時的自己。
  • 為什麼完美的童年反而會剝奪孩子成年後的幸福感?
    童年一般都不完美,那麼,如果他們的童年很完美,為何會如此迷茫、不自信?這跟我學過的知識背道而馳。但相處一段時間後,我開始相信他們並無粉飾或曲解。我讀博士時,學院裡的臨床焦點在於缺乏父母體貼如何影響孩子,誰都沒有想到問一問,如果父母過度體貼的話,這些孩子又如何呢?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鄰居姐姐前幾天賣房了,以一個幾乎沒有利潤的價格極速轉手。問其原因,說是在某某知名小學周邊剛好有一老舊小區的學區房在出售,於是趕緊買下鎖定名額。可是,她家小朋友明明才上幼兒園小班呀。「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這句話曾經在朋友圈中瘋傳。這似乎是當代家長的心聲,你不參與競爭,競爭就不存在。但也有不少人反對,說這是壓迫式的教育心態。父母就是孩子的參照物,孩子悲哀的往往不是碰見嚴厲且高要求的父母,而是碰到言行不一的擰巴家長。
  • 細思極恐的動畫片細節,毀了我的童年系列之二
    再也沒有看到黑貓警長的下集,我們的青春也隨著這4個字而慢慢消逝,當時在看這部動畫片的時候,誰也不會知道這部動畫片的影響力會如此的巨大深入人心,以至於會影響到兩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在當年白貓班長犧牲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哭得哭天喊地,聲淚俱下,但是大家還記得當年動畫片裡的一個情節令我們毛骨悚然,晚上下的都會做噩夢,就是母蟑螂,母螳螂在新婚夜的當天將新郎吃掉,真的是我們童年時噩夢的主要來源
  • 這部經典童年動畫人人都看過,但這一情節,只有成年後才能看懂
    《哪吒傳奇》這部動畫對於90後朋友來說應該不陌生,甚至絕大多數人小時候都看過這部動畫。在十幾年前那個網絡遠遠不如現在發達的時代,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守在電視機前看少兒頻道的卡通動畫片,《哪吒傳奇》就是當時人氣最高最受小朋友喜愛的作品之一。
  • 《衝突背後的衝突》童年的一切,成年後的幸福種子或者衝突的地雷
    我們說,童年的一切,不是成年後的幸福種子,就是日後衝突中的地雷。1.我讓我爸爸打你有個2歲小女孩,自己的要求沒有被姑媽立刻滿足,很不開心,她哭著對姑媽說:「我讓我爸爸打你!」被稱作姑媽的女子很耐心地跟小女孩說:「你的爸爸是姑媽的哥哥,你爸爸怎麼會打姑媽呢?
  • 童年噩夢系列!恐怖遊戲《雞皮疙瘩:寂靜深夜》上線
    相信對恐怖小說涉獵較多的網友們應該都知道它,美國90年代家喻戶曉的小說之一,可謂是當代年輕人們的「童年噩夢」系列。這個系列小說有多火?1992年,第一部作品《死亡古堡》出版,92年至97年間出版了62本原始系列,截止2014年,該系列叢書被翻譯成31種語言,共售3.5億本,截止2015年出版180本,期間多次登上眾多知名暢銷書榜,後還翻拍了同名電視劇和電影,單2015年和2018年的系列影片,總票房就達到2.5億美元!
  • 四小時未通關的新手教程,堪稱童年噩夢!
    優秀的地圖設計可以給玩家帶來很多未知的探索樂趣,不過在這些地圖中有一些卻是無數玩家的童年噩夢。在RPG遊戲的路上,擅長學習的中國人將獨特的中國元素融入到遊戲中,做出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就不得不提到留名青史的《仙劍奇俠傳》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