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又是雨天。
都說春雨綿綿,秋雨瀟瀟。這夏雨也如此地纏綿悱惻,是怎麼回事?
太不像李麻花的性格了。
應該雷雨一陣,然後晴朗半天。轟轟烈烈,好過拖泥帶水。
下雨天我是真不喜歡,溼漉漉的。出個門都不方便。難怪三毛要寫《雨季不再來》,雨,果然不適合我們這種愛自由的靈魂。
午後的細雨裡,試喝茶農寄下來的,新焙後火已退盡的觀音巖肉桂。
沸水一衝,便是焦糖香、發酵香撲鼻而來。這是傳統的,圓融的,嫻熟的技藝所帶來的標誌性香氣。
令喝的人只想感慨,對了,武夷巖茶,就是這個味道。
無意中,一個群裡有茶友發來了一張價格表。
打開一看,嚇了一跳。
這可真是天價中的天價。上面林林總總寫了數十種巖茶的價格,最低的幾千元,最高的,破了五十萬元大關。
因為數學不好,村姑陳細細地放大圖片,認真地用手指頭點著屏幕,數了好幾遍,確認「0」沒有數錯,方才確信。
李麻花吃魚長大,心算極好,她看我將信將疑的眼神,湊過來看了一眼,就肯定地說:「你沒看錯,最貴的一款巖茶,一斤是人民幣¥576000元。」
咽下一口肉桂,讓那成熟圓潤的焦糖香在口腔裡蕩滌,壓下滿心的驚嚇。
以最貴的那一款巖茶來看,接近60萬一斤的價格,確實可以稱得上天價了。
閩候的SOHO,複式的,層高5米的,投影面積41平米的,一套也才63萬左右。
這一斤巖茶,接近一套房子的價值了。
《2》
不由得想起了,幾個月前看到的一則新聞。
那新聞也是關於武夷巖茶的。
大概意思是,武夷山正巖的一百多畝茶園,以幾千萬元的價格,拍賣了十年的租賃權。
當時有人算了一下,這片茶園,一畝的價格在55萬元以上。
以地價來論,這一畝得產多少斤巖茶,這巖茶一斤得賣多少錢,才能把這地價給補齊呢。
補齊之後,又要賣多少錢,才能有利潤可言呢?
故而,生活在這片昂貴的土地上的巖茶,在它還沒採摘下來之前,在它還生長在茶樹上的時候,命運之手,便早已決定了它的價格。
雖然我們不知道它最終價格幾何,但昂貴,是肯定的了。要與地價匹配,是肯定的了。
未來,它們也必將躋身天價巖茶的行列。
成為人們敬仰和膜拜的對象。
並且,水漲則船高。
這塊地拍了幾千萬,這塊地邊上的地,雞犬相聞,難道就不水漲船高,身價也一併飆升麼?
會的。
土豪的鄰居,也是土豪。
這樣一來,沾親帶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塊地的價格出來了,整個武夷山的地,不管正巖的,半巖的,外山的,都漲了。
大家都普漲一次。
皆大歡喜。
故而,這塊地的拍賣新聞一出來,整個巖茶圈,普天同慶。
沒有一個出來嗆聲的。
都是既得利益者,嗆聲做什麼,當人家噴子們沒腦子麼。
《3》
幾個月前,村姑陳看到這條幾千塊拍下一百多畝茶園新聞的時候,跟看到今天的天價巖茶報價單一樣,心裡是非常非常之震驚的。
我的腦海裡迅速浮起了一則往事,是在業內也一直在傳聞的逸事。
十幾年前,有一個巖茶品牌,買下了一個武夷正巖極好的山場的茶園。大約有小几百畝,價格兩三百萬。
這個價格,對比幾個月前拍下的四千多萬十年租賃權的一百多畝的正巖茶,簡直是白菜價。
真心是性價比超高的。
任何一個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發自肺腑地說一句,賺到了!
然而,在當時,買家並沒有覺得自己有賺到。
為何?
蓋因當時,物價還不如今天這樣高。當時,福州金山的房價才一千多一平方米。
平均算下來,這片武夷山的茶園,一平方米的價格,比福州的房價還貴。
並且,當時武夷巖茶在茶園並非大火特火,尚在韜光養晦,偏安一隅。彼時的茶界紅人是來自閩南的鐵觀音。
故而,在前景明顯不明朗的時候,拋棄馬上就可以見到收益的福州房地產,而轉買武夷山偏僻之地的茶園,實在是令人捏一把汗吶。
幸而,這家茶企,是如此地高瞻遠矚。
時至今日,我們再回過頭去看,不難發現,這十來年,當初這片斥巨資買下來的茶園,為這家有眼光的茶企帶來了極度豐厚的利潤。
並且,對比今年拍下的只有十年租賃權的茶園,我們只會感慨,這家茶企的老闆,眼光獨到!
十幾年前,小几百畝茶園只要兩三百萬。
十幾年後,一百多畝茶園要拍出四千多萬。
滄海桑田,武夷山,換了人間。
《4》
從武夷正巖茶園價格的變遷,不難發現,時移事易,武夷巖茶正在光芒萬丈。
從今天流傳起來的天價巖茶價格表裡,不難發現,武夷巖茶,正在以一種新的方式,博得大家的眼球與關注。
關於武夷巖茶的價格,在去年,還被各路媒體熱烈討論過。
而今年,天價武夷巖茶,再一次,吸引了大江南北茶人們對武夷巖茶的關注與興趣。
也許是這一年,大家對巖茶的關注度,略有降低吧。
就像一個明星,久不出來,觀眾對他的名字已經陌生了。為了防止觀眾們忘記他,團隊會制定很多炒作計劃。
比如炒緋聞,比如炒機場照片等等。
而武夷巖茶的經紀人,選擇了炒價格,來讓武夷巖茶繼續回到大眾的視線。
這個挾著天價外衣從天而降的武夷巖茶,就像坐著火箭飛進直播間的高階帳號,一來就驚天動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於是,吃瓜群眾們便開始討論天價巖茶了。
於是,盲眾粉們便開始渴盼一喝為快了。
到這份上,大家想喝的,已經不是茶葉本身了,而是茶葉的價格。
喝的不是茶,是人民幣。
《5》
其實,拋開價格的華麗麗外衣,武夷巖茶,還是有很多故事可講的。
武夷丹山碧水,九曲十八彎,每座山峰,每個彎頭,都有故事可講,都是真實的,古人在這裡生活過的事跡。
比如我最討厭最討厭的朱熹,比元稹還令人討厭的朱熹,就在武夷山住了很多年。
在去武夷山之前,朱熹在江西上饒也住了很多年。現在天心村的茶農,有一多半,祖籍就是江西上饒。
比如道教南派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祖師,也在武夷山修行了很多年。他最喜歡喝白雞冠,覺得白雞冠能輔助練氣。
他還為武夷山寫下了很多詩篇。
再比如,九曲溪的第四溪,是朱元璋的皇家御茶園所在地。老朱當政後,把宋朝位於建甌的皇家御茶園給廢了,搬武夷山來了。
並且令茶農們不得製作餅茶,只能製作散茶。而散茶如果延續綠茶的做法,含水量高,古代沒有冰箱,不易久存。
於是才演化出了焙火的武夷巖茶。
若要深入武夷山間去,必定會得探知更多的,更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說不定,行到哪個溝澗裡,還能邂逅名人的真跡呢。
這真不是吹牛。
馬頭巖往下走,悟源澗裡摩崖石刻上的「悟源澗」三個字,就是乾隆年間某高人的手書。
另外,武夷巖茶,是六大茶類裡工藝最複雜的,製作時最難把握的一種茶。
學做別的茶類,可能時間會短一些。但學做武夷巖茶,則相對耗時日久,還未必學成。
因了工藝的複雜,武夷巖茶的香氣與滋味,也是大大不同的。這些,都是它吸引到一批鐵粉的魅力所在。
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武夷巖茶的品種。據說,最早的時候慧苑坑裡,有兩千多種武夷巖茶。
你沒聽錯,是兩千多個不同的品種。
這些品種要是能夠留下來,留到今天,該是如何地驚豔絕倫,引人垂涎?
《6》
上面簡單列舉的這些,只是村姑陳在這裡用一枝拙筆捕捉到的,武夷巖茶大花園裡的一個小小角落,而已。
除了人文,除了歷史,除了工藝,除了品種,武夷茶人們還流行起了新玩法——拼配。
拼配出各種香氣,各種滋味,各種風情。
這些,都是武夷巖茶引人入勝之處,吸引眼球之處,曲折回還之處。
人們對這些方面的關注,對這些方面的熱情,肯定超過了對價格。
人們對這些方面的熱情的持久度,也肯定會超過價格。
故而,我們為什麼要去炒作武夷巖茶的價格呢?
人們對一個女子容貌的關注,是一時的。但對一個人靈魂的關注,才是長久的。
如果沒有靈魂,時間長了,再美的人也只是一塊木頭。
而如果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再平凡的外表,也終有一鳴驚人的時刻。
關注巖茶的價格,並被價格吸引而來的人,並非是真愛巖茶,只是喜歡追逐新奇的,刺激的東西罷了。
一旦喝過,一旦擁有,便再也沒有新鮮感了,兩三日就拋到了腦後。
就像薜蟠如願娶到了香菱,沒幾天也就看得馬棚風一般了。
只有真正的關心巖茶的品種,品質,工藝,口感的人,才是真愛巖茶的。
這樣的人,才會無論貴賤,始終如一地熱愛巖茶。
這樣的粉,才是巖茶最需要的,最應該呵護的,死忠粉。
他們才是未來巖茶市場的消費中堅力量。
多用文化內涵和品質留住他們吧,別用天價,把他們逼走了。
《7》
真心覺得武夷巖茶這些年的每一次出場,必定伴隨著價格的浮動。
好像除了價格,我們討論武夷巖茶,已經無話可談了似的。
這真是令人恐慌
如果你跟另一半的聊天,只局限於柴米油鹽,而不再有精神層面的交流,那可能,就離綠本本不遠了。
高價茶,當然來錢快,賺得多,就像豪賭,一把進去,就是盆滿缽滿出來。
賺得很爽。
但是這種殺雞取卵的生意,能堅持多久呢?
不過,大多數沉迷於賺大錢的局中人,是看不清這些的。
就像賭紅了眼的賭徒,你叫他停手,是不能夠的。
只有清醒的有識之士,在一邊,扼腕嘆息。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