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應該已經能做到流暢閱讀,而無障礙的,不應該出現有很多漢字不認識的情況。如果說孩子有很多的漢字不認識,只能說明四年級之前的語文基礎知識就沒有學紮實,每個學期要學習的一類字和二類字加起來不過幾百個,平均下來每篇課文需要掌握10來個生字。
而對待每篇課文的生字,老師大致會這樣安排,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課文中標出一類字二類字,然後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給每個字組兩個詞。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完生字詞後,會讓學生寫隨堂的習字冊,當天還會布置每個生字寫五遍組兩個詞的家庭作業,有的學校還配有與教材同步的字帖。算下來,一個生字加起來一共寫了十來遍,再讀幾遍課文,基本就能熟練掌握了。
現在發現孩子有很多不認識的漢字,不妨再重讀一些注音版的課外書籍,也可把之前的語文書整理出來,先給孩子進行聽寫,對於不會寫的生字標註出來重新學習。孩子剛上四年級,只要發現了差距,下定決心追趕,一切都還來得及。家長應引導孩子養成一邊學習新課,一邊回頭複習的習慣。鼓勵孩子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遇到不會的字要勤查字典,慢慢積累下來,識字量就會越來越多了。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只要孩子學習好現在的,抽時間補上之前的,就會越來越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