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堅持冥想能帶來什麼?

2020-09-10 江江姐聊職場

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堅持冥想能帶來什麼?

提到冥想,我想很多人還可能存在一定的誤解甚至是偏見。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呢?

生活中隨機問了幾個朋友,「你們眼中的冥想是什麼?」有這樣幾種回答:「很玄的東西,有點宗教的意味,不太理解。」、「應該是少數人的興趣愛好,需要去特定的地方打坐,就像運動、閱讀,屬於個人的一種選擇」、」職場高管需要解壓的一種方式」……

他們對冥想的看法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分析一下,大概有這樣幾種:

1.認為冥想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普通人無法領會使用;

2.冥想只是少數人的專屬愛好,屬於個人選擇;

3.冥想僅僅用來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對冥想不同的看法。現實中,冥想在體育界、商界比較火爆,大家認為這些領域裡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更高,因此,他們常常需要用冥想這種方式來做調整,以期在外在表現有更好的表現。

而冥想是一件很科學的大腦運動,是有大腦迴路運行機制的練習,就像我們走一條路,走的多了就成了一條路,在熟悉的路上,我們會走的更順暢。

比如,生活中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我們往往會傷心焦慮,產生一些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又會反過來影響自己身心健康,以及對外在環境產生一些破壞力,這是在我們練習冥想前通常會發生的事。

練習冥想後,並不是說遇到問題,不會發生負面情緒,而是在情緒發生時,你能覺知並完全接納它,在大腦一片雜亂時,你能接受現在的狀況,不會抗拒任何不好的情緒,這些情緒就會自行消失,不去抗拒去接受它。

冥想是任何人都可以練習、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是傾聽內在的聲音和外在的聲音,能讓你更自在、安然、仔細審視自己的欲望,找到最希望和最需要的,找到人生最重要的,也是提高我們人生智慧,堅持冥想,只要相信,總會遇到驚喜。

相關焦點

  • 每天堅持冥想十分鐘,堅持100天會發生什麼?
    1、寶媽們,裡要應對孩子、母親身份、家務瑣事的壓力,外要應對因為生寶寶而空缺的職場發展帶來的焦慮,持續的冥想練習,只是寶媽們應對壓力,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最終,我想她們都會意識到:無論未來多麼不可控,多麼讓人焦慮,你總能找到當下自己能做,並且對未來有益的事情去做,去行動的時候,焦慮瞬間就開始瓦解了。
  • 親身體驗堅持冥想的三大理由
    不過這一切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睡前冥想以後統統得到了改善,並且這種改善是一連串的。現在的我晚上11點左右就可以正常入睡,只要早睡就可以做到早起。這時候你又會發現早起帶來的各種好處。可以出門鍛鍊半個小時以後回來邊看書邊吃個精緻又健康的早餐,還可以不用乘坐擁擠的地鐵,白天工作的時候也能更好地進入狀態,集中精力。最重要的是黑眼圈似乎比以前輕了,皮膚狀況也有些改善。
  • 萬焻子冥想訓練:冥想是什麼意思《二》
    冥想是一個過程……在冥想的過程中,我們讓意念放下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回憶、判斷,以及對過去的執著、對未來的期待。我們減緩大腦的思考與感受速度,並用內在的覺察和專注力來取代它們。因此,冥想並不是對問題進行思考或對現狀進行分析。它也不是幻想、白日夢或是讓思緒漫無目的地飄蕩。
  •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在冥想?冥想是什麼,冥想改變了我的一生
    除了張鈞甯,還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薩提亞也寫過這樣的一本書:《薩提亞冥想:內在和諧、人際和睦與世界和平》,這是他關於冥想的精髓匯總。還有已經去世了的,蘋果公司的前任總裁史蒂芬賈伯斯先生,他也常常會一個人安靜的坐著,主持人奧普拉也曾言:冥想之後,人會變得更完整。
  • 初學者冥想打坐入門:打坐什麼姿勢最好,冥想又是在想什麼?
    今天有人問我初學者沒有任何基礎,想要冥想打坐怎麼辦?最好的姿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入門,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現在對冥想感興趣的人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前幾年泰國的幾個小朋友被困在了巖洞裡面出不來,當找到他們的時候,據他們自己說在巖洞裡通過冥想和打坐來調節情緒,減少消耗,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其實現在的狀況也非常適合用冥想,打坐來調節自已,安撫自己浮躁不安的情緒,讓自己心安、穩定,能夠安下心來穩住就是勝利。
  • 冥想(一)冥想想什麼
    」是比較難講解的內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夠用話語表達的東西,甚至在很多書裡會說冥想是不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由於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瑜伽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嚴持戒律、調息鍊氣、凝神冥想等。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經書最多。有許多經典,或涉論瑜伽,或專研瑜伽,使瑜伽成為佛教修煉方法的組成部分。
  • 冥想,帶來的心智提升,是如何超級有用的?
    你接觸過冥想嗎?你會發現原來所謂的明心靜氣是如此的深入心田嗎?它所帶來的感受不亞於你在溫暖的陽光下的一場日光浴,也不亞於在寒冷的冬天溫暖的火爐旁的偎依,它帶來的功效在這本《超級心智》中被闡述得格外明晰。
  • 吳彥祖常做冥想,3步學會正念冥想,告別焦慮,擁有好睡眠
    近年來,冥想這個詞似乎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許多的商業成功人士和明星都有冥想的習慣。孫儷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冥想是瑜伽的精華,因為它更多的是對心的訓練,強調內外連接。吳彥祖曾在綜藝節目中,稱自己最鍾愛的就是冥想,並且還帶領其他明星一起練習冥想。巴菲特曾說:冥想能夠幫助你對自己的投資盲點看比較清楚!
  • 冥想,到底是在想什麼?
    還要有布置清雅的環境,安靜不受打擾的時間,如果能提前焚香沐浴,自然更好。實際上,冥想完全不需要被賦予那麼多意義。它就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沒有任何限制。對於冥想,在我最初的體驗中,就是靜靜地坐著,覺察自己的呼吸。什麼都不做的時間又很難熬,常常冒出很多負面的感想。
  • 普通人冥想常常進入的幾個誤區
    寫有溫度的文做有溫度的人前面寫了幾篇關於冥想的文章,最近也跟很多人溝通了一下,發現每個人對冥想的理解不一樣,每個人的練習目的也不一樣,最後練習方法也不一樣。成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要自己覺得好,我覺得都無所謂。
  • 對談 何謂冥想?
    那麼,否定個人經驗就是否定「我」了,因為「我」是所有經驗——也就是過去——的絕對要素:當宗教人士由印度或其他地方出使任務或來到西方時,他們真的在傳教,而這和真理一點兒關係也沒,因為那時,傳教已經變成了一種謊言。所以,如果一個人徹底放下所有人類的經驗和體制、慣例、儀式、信條、概念,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真能做到這點,不是理論上,而是實際上能夠抹煞這一切,那麼不被困在經驗矩陣裡的心智本質是什麼呢?
  • 冥想:你到底在想什麼?
    冥想到底是什麼東西?竟有如此魅力讓所有同學都翹首以盼。阿斯湯伽被稱為動態冥想,在練習中對於呼吸的流動與 Banda 能量的專注要求嚴格,唯有當動作與呼吸頻率一致時,習練者才能夠在專注中覺知到冥想的狀態。不要多想了,越想越糾結,好好的呼吸吧,「吸氣,慢下來,呼氣,沉下來 ,不要讓體式幹擾呼吸」,同樣也不要讓念想幹擾冥想。
  • 冥想師:冥想行業的基礎指導標準(1.0)
    冥想這個新興的行業,一個新興的指導標準是什麼呢? 我寫了好幾年關於冥想的知識。這幾年斷斷續續梳理出了關於冥想的道、流派、學科、技能、境界、冥想法等等各種知識。從我確立冥想學,立冥道開始已經過去好久好久。
  • 冥想入門必須弄懂的10個問題
    不要強迫自己糾正自己的呼吸習慣,實際上呼吸越自然,對自己的幹擾越小,越容易進入冥想狀態。入門冥想時,可以先使用長而慢的呼吸,讓整個人平靜下來,呼吸最好勻速而緩慢。不過當你感受到緩慢呼吸給你帶來的壓迫和阻礙時,就順其自然,不要糾結在呼吸的節奏,專注於覺察就好。人每天承擔那麼多壓力,難得放鬆下來,容易睡著也是很正常的事。不如就順勢睡一會,在冥想中睡著,一般睡眠質量都很高。
  • 分享工作中的冥想
    人們的壓力有很多種,其中工作中的壓力幾乎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我們需要及時排解這些壓力,今天分享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給大家——工作冥想。習慣冥想的人比非冥想者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進行冥想練習時,我們需要控制所有雜念,即使被其他事物吸引,我們也必須馬上回過神來,重新把所有注意力集中起來。 通常我們冥想時,都會選擇閉上眼睛,然後腦袋全神貫注地想像自己喜歡的畫面。而工作中的冥想是可以睜開眼睛的,是可以在工作間隙中進行的。選擇辦公室的某件物品作為注意力的焦點。
  • 教你做釋放怨恨和憤怒的冥想——帶來內心的平靜
    我們可以藉助冥想來清理過去。在這個冥想中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答案,看你能不能換個角度再看這個冰封在你自己之內很久的痛苦。這個冥想的名字就叫做釋放童年的怨恨和憤怒。我們生命中有兩種痛,一種是真正的痛。比如說你身體上的傷痛。
  • 當男人喜歡冥想時……
    但是現在,隨著瑜伽在其他文化中的流行和發展,瑜伽慢慢以女性為中心開始發展起來。但是,好像現在男性又逐漸回歸了——DOYOUYOGA在去年進行了一次全球萬多人的瑜伽調查,我們發現了一些關於男性練瑜伽的見聞(見下文)。
  • 冥想的好處與盤腿的奧秘
    在開始冥想之前,你應該計劃好冥想的時間。大多數資深冥想者推薦每天冥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可以從每天五分鐘做起。你應該在每天固定的時段進行冥想——無論是早上一起床就先冥想15分鐘,還是在午休時冥想5分鐘,無論你選擇什麼時段,都應該讓冥想成為你日常生活固定的一部分。一旦決定了要按時進行冥想,請堅持下去。
  • 冥想在網球比賽中的簡單應用
    再加上身邊的家人也在學習冥想,這個詞一下子變成了我生活中的高頻詞,這時候我再不體驗一下冥想訓練也不太可能了。也是在那段時間,我的博士論文正處於打基礎階段,因為我換了專業,一切都要從最基礎的開始。東西實在太多,我沒有那麼多時間,於是求助於斯科特·揚的《如何高效學習》。
  • 我的1000天冥想體驗
    禪修跟冥想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區別呢?禪修也是關注呼吸,冥想也是關注呼吸。禪修的不評判,跟冥想的不評判也非常相似。兩種方式有殊途同歸的味道。學習《禪者的初心》,讓我對冥想的心態有了更多的了解。保持初心,就是老子說的「嬰兒之心」,就是對萬事萬物如同「初見」之心。這種初心運用到冥想中,就在每次冥想,都能體驗的不同的感受,沒有了「無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