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 何謂冥想?

2021-02-12 克裡希那穆提讀書會


創巴仁波切 克裡希那穆提



現在,要徹底地觀察這一切,其中沒有分裂,如此的觀察就是冥想。要達到這個境界,你不需要練習,你只要準確覺察到內在和外在的整個情況,只要保持覺察即可。

克裡希那穆提:你可知道,先生,在所有組織化的宗教和它們的信條、信仰、傳統裡,個人 和個人的經驗都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人變得格外重要,不是教誨,實質的教誨,而是人。全世界的人類都強調教師個人。對他們而言,教師代表傳統,權威、一種生活方式,透過教師,他們希望獲得啟迪、上天堂,或臻於任何境界。大部分人尋找個人經驗,然而經驗本身的作用少之又少,因為它可能只是一個人自己的意圖、恐懼和希望的投影。因此,個人經驗在宗教上的作用少之又少。如果談到真理,個人經驗更是一文不名了。那麼,否定個人經驗就是否定「我」了,因為「我」是所有經驗——也就是過去——的絕對要素:當宗教人士由印度或其他地方出使任務或來到西方時,他們真的在傳教,而這和真理一點兒關係也沒,因為那時,傳教已經變成了一種謊言。所以,如果一個人徹底放下所有人類的經驗和體制、慣例、儀式、信條、概念,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真能做到這點,不是理論上,而是實際上能夠抹煞這一切,那麼不被困在經驗矩陣裡的心智本質是什麼呢?因為真理並不是某種 你所經驗的東西,真理並不是某種你逐漸朝它邁進的東西。透過無限時日的練習、犧牲、控制、紀律,並下能找到真理。這時,你所擁有的是「個人經驗」,當「個人經驗」存在時,「我」、個人和你所經驗的事物之間就存在著分裂,雖然你可能試圖認同那種經驗、那件事物,但是分裂仍舊存在。看看這一切,看看有組織的宗教是如何真正摧毀真理的,它們給人類某些虛構的故事,要人們循規蹈矩。如果一個人能夠放下這一切,那冥想在這一切之中佔了什麼樣的地位?引導者、上師、救世主、神職人員在此又佔了什麼樣的地位?最近我看見來自印度的某人提倡超覺靜坐。你參加了他的課程,然後天天練習,其構想是,你會擁有更大的能量,最後臻至某種超覺的經驗。這實在是——我不能用太強烈的字眼來形容這件事——這樣的事發生在人們身上,實在是種大不幸。當這些人從印度、中國或日本來教導人們冥想,他們是在傳道。而冥想是一種你每天練習的東西嗎?意思是順應一種模式,模仿或壓抑?你知道「順應」裡隱含些什麼嗎?這樣順應任何模式,不論這模式是什麼樣,可能找到真理嗎?答案顯然是找不到。那麼,如果你真正認清了,不只是理論上,而且是真正認清了運作一個體制的虛假面,不論這體制多荒謬,多高尚,其實一點兒意義也沒,何謂冥想呢?首先,傳統的冥想是什麼——不論是基督教的、印度教的、佛教的、西藏的或禪宗的,你曉得各式冥想和他們的學派。對我而言,這些全都不是冥想。那麼何謂冥想?也許我們可以討論這一點?

創巴仁波切:是的,我也這麼認為。

克:為什麼要把冥想變成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已經有夠多的問題了,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為什麼還要加上冥想這個問題呢?冥想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方法,一種逃避事實的方式,所以是不是根本沒有冥想?還是冥想是要「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不是逃避,而是了解日常生活的所有問題。如果沒人了解問題,問題沒有處理好,我就可以找一個角落坐下,跟隨某人教我超覺靜坐或某種無意義的冥想,而這種冥想一點兒意義也沒。因此,對你來說,何謂冥想?它的意義何在?我希望我沒有把問題講得太困難,令你無法回答。因為我否定那類的冥想,不斷重複練習一個詞,那些人在印度、西藏就是這麼做,他們在世界各地也是這麼做。「福哉瑪麗亞」或其他詞,重複、重複、再重複,這毫無意義。你讓心智變得更荒謬、更古怪。所以,但願我們可以一起探究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長久以來的傳統認為,你必須冥想,所以我們冥想?小時候,我依稀記得,要成為婆羅門,必經過某種儀式,有人告訴我們,要安靜地坐著,閉上眼睛,冥想,想著某件事或其他——整個儀式就這樣開始。所以,是不是我們可以一起檢視並分享冥想是什麼?其含意為何?為什麼一個人應該要冥想?因為如果你把冥想變成另外一個問題,那麼千萬別冥想吧!所以我們能夠一起探究這個問題嗎?看看傳統的方法,看看它們的荒謬之處。因為除開人類成為自己的明燈,別的都不重要了;如果你依賴別人,那麼你就一直處在一種永久焦慮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先檢視這個傳統。一個人為什麼要冥想?

創巴:難道你不認為冥想是一個人生活情況的一部分嗎?

克:先生,一個人有無數的問題。他必須先解決這些,對不對?他必須把所住的房子整理好,這棟房子就是「我」——我的思想、我的感覺、我的焦慮、我的罪行、我的悲傷——我必須把這些理清楚。如果一團亂,我如何繼續往前走呢?

創巴:問題在於,如果在嘗試解決問題的同時,你又要尋找秩序,那麼這似乎是在 尋找進一步的混亂?

克:所以我並不是尋找秩序。我探究失序,而且我想知道失序為什麼存在,我並不想尋找秩序,所以我接近所有上師和各派人士!我不想要秩序,我只想找出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為什麼存在著如此的混亂和失序。一個人必須找出失序是否存在,而不是要別人告訴他。

創巴:在理智上,你找不到答案。

克:智力是整個結構的一部分,你無法否定智力。

創巴:但是你無法用智力解決知性的問題。

克:你無法靠某一個層面解決這些問題,除非徹底觀察。

創巴:一點也下錯。

克:也就是說,先生,要解決人類失序的問題,需要一般人所謂的冥想嗎?

創巴:我談的冥想不是傳統一般人所謂的冥想,而是有特殊意義的冥想。

克:恕我請教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創巴:特殊意義的冥想是把失序視為方向的一部分。

克:觀察失序。

創巴:姑且可以說,把失序視為秩序。

克:喔!不,觀察失序。

創巴:如果你認清失序,那失序就變成了秩序。

克:我必須先觀察它。

創巴:觀察得一清二楚。

克:所以這得看你如何觀察失序。

創巴:不要試圖解決失序的問題。

克:當然不要。因為如果你試著去解決這問題,你會根據一個既定模式去解決… ……

創巴:一個既定模式。

克:……意即根據失序的產物,也就是和失序相對立的事物。如果你試圖解決失序,往往會根據一種預先設定的秩序觀念。也就是說,基督教的秩序、印度教的秩序、任何秩序都好,社會主義的秩序、共產主義的秩序。可是如果你徹底觀察失序究竟是什麼,你會發現,失序中根本沒有二元性。

創巴:沒錯,我明白。

克:人類就生活在這整個失序中,要怎麼觀察呢?看電視時,商業廣告、狂妄的暴力、荒謬無稽等就是失序。人類的存在是一種完全的失序——殺戮、暴力,同時討論和平。所以我們不禁要問:觀察失序是什麼?你是以「我」的角度觀察失序嗎?是不是把失序和失序的東西分開來看。

創巴:這已經是失序了。

克:可不是!所以,我是以我有所偏見的雙眼、我的意見、我的結論、我的觀念、 一千年來的傳道——也就是「我」的角度——觀察失序嗎?或者,我是在沒有「我」的情況下觀察失序?有這個可能嗎?這是冥想。你了解我的意思嗎?先生,冥想不是一般人所談論的廢話。在沒有分裂的情況下觀察,在沒有「我]的情況下觀察,「我」是過去的要素,「我」說:「我應該,我不應該,我必須,我不可以。」「我」說:「我必須達到,我必須見到上帝。」或諸如此類的話。因此,可能有一種沒有「我」的觀察嗎?你知道嗎?如果你問傳統的冥想者這個問題,他會說:「不可能,因為『我』就是存在。所以我必須擺脫『我』。要擺脫『我』,就必須練習。意即,我正在強調這個[我]!我希望透過練習否定練習,我希望透過練習根除練習的結果,這仍然是「我」,所以我正陷在一個謬誤的圈子裡。因此,你在這世界上觀察到的傳統冥想法,就是以非常微妙但強化的方式強調「我」,強調這個將會坐在上帝身旁的「我」,這根本是荒謬無稽!這個「我」要經歷湼盤或擺脫六道輪迴或天堂、解脫等,這都毫無意義。所以我們看清正統的冥想法其實是把人類囚禁在過去,透過他個人的經驗賦予自我重要性。實相併不是一種「個人的」經驗。你無法親自體驗大海的浩瀚,它在眼前供你欣賞,它不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把這點暫擱一旁,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有可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觀看,觀察人類整個失序的情況嗎?包括人類的生活,人類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在沒有分裂的情況下觀察嗎?因為分裂隱含著衝突,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國、美國和蘇俄,諸如此類。政治上的分裂衍生出混亂,心理上的分裂衍生出無盡的衝突,包括內在和外在。現在,要結束這種衝突,就要在沒有「我」的情形下觀察。

創巴:我甚至不說觀察。

克:觀察「本來面目」。

創巴:嗯,一旦觀察,就是在判斷。

克:不,那不是我的意思。你可以透過批評、透過評估觀察。那是局部的觀察。 如果要徹底觀察,是根本沒有評估的。

創巴:一種徹底的觀察。那麼就沒有觀察者。

克:因此何謂冥想?

創巴:這就是冥想。

克:這就是冥想。所以在觀察失序,本質上就是冥想,在這種觀察中就存在著秩序,這種秩序不是智力創造出來的。所以冥想並不是一種為尋求個人經驗的個人探索。冥想並不是尋求某種會給你大能量、使你愈變愈靈活的超覺經驗。冥想並不是坐在上帝身旁這樣的個人成就。冥想是一種「我」不存在的心智狀態,因此這種不存在帶來了秩序。而這種秩序必須存在,才能夠更上層樓。少了這種秩序,事情就變得愚蠢可笑。好比這些又跳又唱、重複著喊「克裡希那」和諸如此類的蠢話,這不是秩序。他們在製造巨大的失序!基督教徒在製造大失序,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也一樣。只要你陷在一個模式裡,你必定在這個世界上製造失序。在你說「美國必是超級強權」的那一刻,你就在製造失序。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心智能夠在沒有時間、沒有記憶——也就是心智的物質——的情況下觀察嗎?記憶和時間是心智的物質,少了這兩樣東西,心智還能夠觀察嗎?因為如果以記憶觀察,記憶就是中心,也就是以「我」為中心,對嗎?而時間也是「我」,時間是腦細胞以「變成」進化而成的。所以,心智能夠在沒有記憶和時間的情況下觀察嗎?這隻有在心智完全靜止時才有可能。承襲傳統的人知道這點,所以他們說:「為了寂靜,我們必須練習!」藉此控制你的心智——這就是他們玩的把戲。

創巴:我不明白強調心智的寂靜有何特別的重要性?因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懂得觀察形 勢的非二元法,那麼你就會有更進一步的能量釋出。

克:一旦心智安靜了,你只能有更進一步、更大的能量釋出。

創巴:但是強調寂靜……

克:不,我們說過,在沒有「我」,也就是沒有記憶、時間架構的情況下觀察失序,然後在這樣的特質中,就存在著心智的安靜,也就是觀察。這種寂靜並不是一種經由練習獲得的東西,只要你擁有秩序,它就自然到來。先生,你可知道,一個人能夠做的只是指出重點,並幫助那人來到門前,開門的人是他,你能做的就這麼多。你知道嗎?這整個想幫助人的念頭意謂著,你變成一位不切實際的社會改革家。而一位不切實際的社會改革家根本稱下上宗教家。我們還要繼續討論這個話題嗎?

創巴:我也這麼認為。在你強調絕對的和平時,有一件事情可以進一步澄清。

克:唉!我說過,先生,完全的秩序是心智完全安靜。心智的安靜就是最活躍的心智。

創巴:我要你說的就是這句話。

克:那是最充滿活力的東西,它不只是一樣死東西。

創巴:人們可能會誤解。

克:因為他們只習慣於練習會幫助他們「變成」的東西——那是死亡。但是一顆 已經以這種方式探究過這一切的心智,變得特別活躍,也因此安靜。

創巴:是的,這就是我的意思。

克:它就像一臺大型發電機。

創巴:沒錯。

克:速度愈快,愈有活力。當然,人類正在尋找更多的能量,希冀更多的能量, 上月球,入大海,生活在海底下。人類正努力尋求更多更多。而我認為,尋求更多的確導致失序。消費者社會是一個失序的社會。前幾天,我看見幾包面紙,舒潔牌的,包裝得真是美麗!所以我們的問題是:觀察失序帶來了秩序嗎?這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要產生秩序,努力是必須的。人類習慣於努力、奮鬥、戰鬥、壓抑、強迫自己。現在,這一切已經導致社會上外在和內在的失序。人類的困難在於,從不曾在沒有分裂的情況下觀察一棵樹、一隻鳥。因為從不曾徹底觀察過一棵樹或一隻鳥,所以無法徹底觀察自己。一個人無法在自己所生活的失序中看到徹底的失序,心裡總認為,在某個地方有一部分的我是井然有序的,它正在注視著失序。因此,人們發明了更崇高的自我,以為會在失序中帶來秩序——上帝在你心中,向上帝祈禱,他就會帶來秩序。這種努力總是存在。我們要說的是:有「我」的地方,必有失序。假使我透過「我」觀察這個世界,觀察外在或內在的世界,那麼不僅分裂存在,同時還帶來了衝突,這個分裂製造了這世界的混亂和失序。現在,要徹底地觀察這一切,其中沒有分裂,如此的觀察就是冥想。要達到這個境界,你不需要練習,你只要準確覺察到內在和外在的整個情況,只要保持覺察即可。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五日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

心的對話:冥想 內心的開花結果

冥想與能量 MEDITATION AND ENEGRY

冥想 Meditation《重新認識你自己》


相關焦點

  • 何謂冥想?很多人並不是真的了解,一說出來,其實它並不神秘
    關於冥想,很多人並不是一知半解,而是無知無解,因此,望而生畏,人為地把它神秘化了。那麼,何謂冥想呢?古印度修行者的冥想圖冥想並不是打坐苦想,一動不動,更不是道家的閉關修道,也不是佛家的坐禪修定。而是古印度貴族生活一種生活習慣,或者說是古印度貴族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
  • 初學者冥想打坐入門:打坐什麼姿勢最好,冥想又是在想什麼?
    今天有人問我初學者沒有任何基礎,想要冥想打坐怎麼辦?最好的姿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入門,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現在對冥想感興趣的人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前幾年泰國的幾個小朋友被困在了巖洞裡面出不來,當找到他們的時候,據他們自己說在巖洞裡通過冥想和打坐來調節情緒,減少消耗,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其實現在的狀況也非常適合用冥想,打坐來調節自已,安撫自己浮躁不安的情緒,讓自己心安、穩定,能夠安下心來穩住就是勝利。
  • 冥想(一)冥想想什麼
    」是比較難講解的內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夠用話語表達的東西,甚至在很多書裡會說冥想是不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在中國古代把這個詞翻譯成「禪」,印度的達摩祖師傳給中國,又由中國傳給曰本,在曰本叫「ZEN」,甚至的基督教「禱告」也是冥想的一種方式。
  •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在冥想?冥想是什麼,冥想改變了我的一生
    1、厲害的人都在冥想前些日子,看綜藝《嚮往的生活》裡面,張鈞甯早起打坐冥想、跑步鍛鍊身體的習慣打動了很多人,看到張鈞甯緊緻的身材和陽光的笑容,果然熱愛生活的人都會被生活熱愛啊。除了張鈞甯,還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薩提亞也寫過這樣的一本書:《薩提亞冥想:內在和諧、人際和睦與世界和平》,這是他關於冥想的精髓匯總。還有已經去世了的,蘋果公司的前任總裁史蒂芬賈伯斯先生,他也常常會一個人安靜的坐著,主持人奧普拉也曾言:冥想之後,人會變得更完整。
  • 萬焻子冥想訓練:冥想是什麼意思《二》
    冥想是一個過程……在冥想的過程中,我們讓意念放下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回憶、判斷,以及對過去的執著、對未來的期待。我們減緩大腦的思考與感受速度,並用內在的覺察和專注力來取代它們。因此,冥想並不是對問題進行思考或對現狀進行分析。它也不是幻想、白日夢或是讓思緒漫無目的地飄蕩。
  • 冥想師:冥想行業的基礎指導標準(1.0)
    冥想這個新興的行業,一個新興的指導標準是什麼呢? 我寫了好幾年關於冥想的知識。這幾年斷斷續續梳理出了關於冥想的道、流派、學科、技能、境界、冥想法等等各種知識。從我確立冥想學,立冥道開始已經過去好久好久。
  • sky光遇怎麼冥想 光遇冥想地點在哪
    《sky光遇》怎麼冥想?在遊戲中很多關卡都需要玩家找到冥想地點來進行冥想,很多小夥伴不清楚在什麼敵方可以冥想,小編整理了sky光遇冥想地點的相關攻略,一起來看看吧!在遊戲中很多關卡都需要玩家找到冥想地點來進行冥想,很多小夥伴不清楚在什麼敵方可以冥想,小編整理了sky光遇冥想地點的相關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Sky光遇有哪些冥想地點
  • 冥想簡介&mindfulness
    因為接觸這個領域也有段時間了,網路上也沒有看到太多關於冥想的中文文章與資源,所以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好好以中文介紹冥想以及冥想近年來在美國盛行的原因
  • 北美知名冥想大師:首次公開國際頂尖冥想體系
    以上是谷歌(尋找內在自我的冥想課程)央視也報導,冥想將成為健身下一個新趨勢:冥想簡單、易學、花費時間少,沒有空間和時間的要求,只需要5分鐘左右便能夠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那麼,冥想是如何進行的?「很多人認為冥想就是死坐著,什麼都不幹,這是錯誤的,正確的冥想是起到激發意識作用,並且可以達到冥想5分鐘等於熟睡1小時」。北美知名冥想塔羅導師Tiffany 書影老師說。Tiffany 書影老師是北美知名的療愈導師,深受國際認可,這次她將首次把自己數十年的課程精華濃縮為21天線上課,給大家帶來一場國際級的冥想課程。
  • 何謂溝通
  • 冥想是不是禪修?有何不同
    冥想只是西方或者說現代的叫法,並且使人望文生義的理解為「想」,並且是冥冥之中的想,這樣理解的話,就真的想錯了。冥想與禪修冥想是西方的翻譯上的叫法,實際上找到英文的原意是指禪修,這一說,大家一下子就熟悉起來,那不就是打坐嗎。如果你這樣理解,就比冥想更接近禪修的意思了。
  • 當男人喜歡冥想時……
    男性練習冥想多於女人調查數據顯示,那些練習冥想的人裡,男性每天冥想的次數是女性的兩倍。現在有少數的男性去上瑜伽課,所以很高興看到瑜伽發源者們回來了。但是男性只是出現在冥想課中,還是也在體式練習中呢?瑜伽老師現在超過瑜伽修行者,冥想在過去十年中已經慢慢崛起並已被廣泛接受。即使在最封閉和鋼化的地方,例如企業的操作間,冥想也是穿越障礙慢慢興起。名人,商業大亨甚至是專業運動員都讚揚瑜伽可以釋放壓力,甚至可以歸於冥想的功勞。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幫助分離集體榮辱感,促進古老而有價值冥想練習復甦。
  • 冥想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事實上冥想正漸漸褪去神秘的外衣,在世界各地的眾多領域中悄然流行起來。飛速發展的科技、經濟壓力和緊張的社交關係,使人們非常容易陷入焦慮和失眠等問題的困擾,而冥想被認為可以提升記憶力,減輕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並且可以增強創造力,因此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那麼,冥想到底是如何改變大腦並增強認知能力的呢?它是否真的如此神奇呢?
  • 冥想過程感覺身體不舒服該怎麼辦?|冥想100問
    專欄【冥想100問】收錄了 冥想星球的小夥伴們在冥想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你有也關於冥想練習的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在下一期作出答覆,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 本期問題清單 -1.同樣的冥想練習次數多了同樣的內容身體會不會沒感覺了?2. 當我冥想時,感覺身體很僵硬/很癢/麻麻,感覺心跳加速/胸悶該怎麼辦?3. 冥想時呼吸很難感受到,該怎麼辦?4.
  • 冥想,到底是在想什麼?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冥想也越來越火。冥想方法在被美國科學界驗證,有減輕壓力、改善失眠等好處之後,開始從美國流行,並蔓延到全世界。時至今日,大家對冥想的刻板印象似乎愈發明顯。冥想時,必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需要莊嚴地向對待某種儀式一樣,每人一張瑜伽墊,一個蒲團,這是最基本的。
  • 跟薩提亞學冥想
    我的一切教學內容都可以在冥想中找到基礎,反之亦然。這些冥想中的一切都是最基本的東西,並且與我的「成長模式」教學相關。換句話說,對我而言,所有這些冥想都是通過人的右腦來實現成長的,是自我中的成長之錨。我本人對於人們稱之為「冥想催眠」的現象一直很感興趣。我把冥想看做是一種通向自身直覺的途徑,而直覺在我看來是一切的發源地。冥想不是一種智力的過程,儘管在這中間我們會用到思維。我從來不用「催眠」這個詞。
  • 冥想的好處與盤腿的奧秘
    冥想應該在某個安靜、平和的地方進行,這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進行冥想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不管你要冥想五分鐘還是半小時,找到一個你在冥想期間不會被打擾的地方。這個地方不用很大,一個衣帽間或者你的辦公室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保證在你冥想期間那是一個完全私密的空間。對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幹擾是尤為重要的一點。關掉電視、手機和其他可能發出噪音的設備。
  • 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堅持冥想能帶來什麼?
    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堅持冥想能帶來什麼?提到冥想,我想很多人還可能存在一定的誤解甚至是偏見。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呢?生活中隨機問了幾個朋友,「你們眼中的冥想是什麼?」有這樣幾種回答:「很玄的東西,有點宗教的意味,不太理解。」
  • 玩味《中庸》:何謂中?何謂庸?
    何謂「中」?《說文解字》中,和也。《說文解字》中,最早是指一種禮器,天子用之以號四方,後來成為一種準則。《禮記仲尼燕居》:「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何謂「庸」?《說文解字》庸,用也。《爾雅》庸,常也。《禮記·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何謂「中庸」?
  • 讓靜心冥想,成為一種習慣
    文/遇見Love遇見你近幾年,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每天都會進行冥想。甚至一些沒有接觸過的朋友,也開始學習著如何進行冥想。冥想的種類很多,有呼吸冥想,靜心冥想,瑜伽冥想,身體冥想,財富冥想等等。靜心冥想是一個向內探索的路程,它會指引你深入地探索生命。你不僅僅是一具身體,你是住在這個身體的靈魂。冥想會讓你越來越覺知。經由靜心冥想,可以讓你的身心靈去到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