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教育,改變孩子的未來

2020-09-03 叮叮vlog

如果說教育的目的在於重視每一個學生引導並幫助其塑造成他值得的樣子,那麼科技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在其中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它能解決教育的什麼問題?

科技的進步,無數次地推動了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從單純的「教師-學生」模式,到越來越多科技因素的加入,可以說,科技正在漸漸改變教育的模式。在這裡我們不談教育體制的問題,因為這是科技改變不了的。

小時候上學的時候,什麼設備也沒有,就純粹的老師在講臺講,學生在臺下聽,一個走神,可能就錯過了知識。後來學校漸漸引入多媒體設備,而在校外,學生學習的渠道也逐漸變得多種多樣,各種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漸漸地,使用更高科技的教學設備或者教學模式就流行了起來。

那麼,現在科技正在如何改變教育?或者它應該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呢?

01 帶給學生個性化學習

過去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往往只是知道這個學生在班級裡大概出於什麼水平,是並不能夠根據他們的表現去提供一個個性化學習,科技在這裡會提供更多。

如果將教學的步驟細分開來,未來的教育大概會是這樣的:

【課前】教師藉助某些系統工具快速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從而篩選對應知識點並調整匹配習題。

【課間】教師可以同樣通過系統為學生上課,在習題部分進行針對性練習和答案錄入。如果學生尚未掌握,則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深入講授。

【課後】教師可以從系統推薦的相似題目中選擇一些讓學生針對性練習,並重複講授知識點直到學生完全掌握。

一個當了好幾年教師的朋友曾跟我說:

「過去想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基本上都是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或者單純的從學習成績來判斷。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學校現在推行校內的學生管理系統,只需要通過手機或者電腦設備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做針對性教學就顯得容易了許多,學生和教師的聯繫反而更緊密了。」

這樣的話,可能會讓老師的角色本身都發生變化,他們擔當一個輔助教學者或者教練的角色,而不需要做出所有的事情,而這樣教學的效率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記錄也會統一保存到同個系統中。

美國非營利性研究機構蘭德(RAND)曾通過對全美62所K-12學校、近1萬名學生的研究,蘭德發現:

在實施個性化學習的學校,學生平均閱讀與數學能力顯著提升,且平均提升程度顯著高於沒有實施個性化學習的學校的學生。

當然就目前而言,個性化學習的實施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困難,由於缺乏對個性化學習的清晰定義和理解,教育工作者難以預想和實施該教學法。

02 用更低的教學成本獲得更高的教學收益

芥末堆教育梅初九曾說:「新的技術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問題:第一,是要讓教育系統的運轉效率變得更高;第二是可以讓教育裡面的不同角色(政府、學校、老師、學生等等)都能夠更好地在系統裡發揮自己的力量。」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用更低的教學成本獲得更高的教學收益

想想過去課堂模式,很難讓所有學生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甚至教師的水平高低,個人情感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有個這樣的故事:

同桌在一次語文考試中,詩歌默寫部分表現極差,

後來老師在課堂抽查背誦的時候甚至只背出了短短幾句。

從此以後,老師就認定了他是語文很差的學生,

但真實情況是,他語文大概是班裡的中遊水平,

只是背誦古詩歌確實是他的弱項。

而老師的這些簡單判斷帶來的結果就是:

同桌漸漸地不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

甚至開始反感老師的這種片面判斷的行為。

科技在未來其實可以解除傳統的課堂形式造成的師生之間的誤解,簡單的講,學生和教師不再一味依賴課堂,師生的隔閡感也可以迎刃而解。

現在或者說在未來,我們都會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科技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能夠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未來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03 解決師資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

相信每個人在讀書生涯都會有一兩個印象深刻的教師。

也許的覺得你初中的物理老師棒極了,上課仔細負責,課後關心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會經常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些小型的物理模型。

或許你會覺得你高中的語文老師才高八鬥,在文學領域無所不通,每次課堂都能吸收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又比如你高中的英語老師,善於採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給你各種練口語練語法的高效方法,每一次上課都是熱情飽滿,你簡直是從那時開始成績突飛猛進的。

這樣的故事其實並不少,相反的,我們在讚揚自己喜愛的老師的時候,也往往會對比那些你不怎麼喜歡,或者早已沒有太多印象的老師。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在和老同學聚會的時候專門提到這些老師呢?

其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師資水平的差異,這種差異帶來的結果就是,你不知道成長道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生導師,畢竟人性中多少都會帶著許多感性在裡面。

從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科技確實在解決問題,例如有各種各樣的系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的東西;或者是有很多的工具,可以提高整個教育系統的效率,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更為完整的「畫像」,並且整個畫像可以讓教育本身的傳遞變得有效。這就可以減少由於師資水平的差異帶來的不好的影響。它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或者是人和人之間的行為,最終幫助學習者獨立地獲得許多終身能力。

相關焦點

  • 科技改變教育,未來我希望陪伴孩子的是一個哆啦A夢
    上課科技的進步,無數次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教育從以前單純的「教師-學生」模式,到越來越多科技因素的加入科技正在漸漸改變教育的模式。如今,教育不僅僅發生在學校教室裡了,更顯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當中。那麼科技給教育環境帶來了改變,對於孩子的學習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 科技正在改變教育,教育正在帶動科技
    從教育資源上來說,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確實要比其它城市的資源要好!傳統教育其實對很多農村孩子是不公平的,讓一些農村孩子想要獲得相對優質的資源是難上加難,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很多農村的孩子在網上就能觀看到全國的一線師資視頻和習題,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能看到科技的變革對於教育的改變!
  • 好未來:用科技點燃改變教育生態的「火把」
    西夏區是寧夏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縣(區),西夏十小是該區第一批試點校,這裡的紙筆智慧課堂和「樂外教」AI課堂都是好未來耗時數月做的智慧教育項目。如今,這個團隊正努力用自身的科技優勢,點燃改變教育生態的「火把」,助力西北教育步入「雲端」。「『網際網路+』是國家戰略,『網際網路+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 科技改變教育?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科技好像對教育正在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尤其是現在「停課不停學」的疫情防控時刻,網上直播課堂轟轟烈烈,好不熱鬧。 當然,高科技的確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使教師擺脫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落後原始的狀態,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海量的教學資源,可以採用先進的網絡技術製作精美的PPT,可以製作吸人眼球的教學視頻(但就數理化政史地等各科內容而言,不太容易製作出像遊戲一樣吸引孩子的視頻等
  • 科技改變教育:疫情期間實現了停課不停學
    ,是科技改變了教育,從而改變了命運。實驗是成功的,科技真的將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一大截。由此可以看出,未來實現全國的教育資源平衡,提高貧困落後地區的教育水平,已經成為可能。由此看出,現代科技的運用,讓百年不變的教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讓教育公平有了實現的可能。這是科技改變教育,改變人的命運的最真實的例子。
  • 教育專家:我們改變作文 讓孩子改變世界
    中國網1月21日訊 「我們改變作文,讓孩子改變世界」月芽兒歌作文品牌聯合創始人徐利這樣向記者闡釋自己的教育使命,並向記者分享了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一位業餘詩人的創業心路,稱會堅持自己的教育初心,做「讓人心靈滋養的教育,讓人快樂幸福的事業」。
  • 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引領未來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深海勇士」第300次下潛,掀開深海4000米瑰麗面紗,人類的一生不過短短一瞬,科技卻能向我們述說5億年前的生物奧秘。為營造濃鬱的科技活動氛圍,普及科學知識,開闊科學眼界,培養探究精神,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開展了「立探索之心 逐科學之夢」首屆科技文化節活動。科技支撐文明,科技創造未來,而未來在我們手中。
  • 「AI改變未來」——未來教育2020峰會在武漢召開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譚明猛 通訊員劉龍騰 熊利兵)12月11日,由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華中師範大學、騰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AI改變未來」——未來教育2020峰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活動現場。
  • 科技改變教育,人工智慧讓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人工智慧不斷在各行各業進行創新和改造,教育行業就是其中一個。  中國基礎教育有著數億學生群體數量,想要滿足如此大群體的教育需求,技術是關鍵,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雖積弊已久,卻始終沒能顛覆和改變。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人工智慧與教育產業逐漸深度融合,「以教定學」的時代將會成為過去。
  • 科技改變了教育方式,但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人永遠是教育的主體
    科技改變世界,當然也改變了教育。但是教育是一個特殊行業,科技改變的是教育的方式,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作為老師的人,永遠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永遠是教育的主體。 科技的發展,使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回想那些年,我們用過的教學工具,再看看今天所用的,恍如隔世。
  • 清涼室:不是科技改變教育,能改變教育的只有教育專業化本身
    不是科技改變教育,能改變教育的只有教育專業化本身,教育要改變了,教育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教育要實現智能化了,教育要離不開科技了……等等,等等,眾說紛紜,究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近段時間信息技術平臺助力線上教學順利開展。
  • 未來教育5大新面向,讓孩子成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
    因此,未來教育的樣貌一定有所不同,透過多元的創新,包括保有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力,教學時運用科技或營造真實的情境,提供跨領域、生活化的統整學習,注重有效溝通、團隊合作,以及結合家長的資源與力量,是未來教育的五大新面向。過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機器,未來的教育則要回歸到人的本質,幫助孩子探索人生、找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
  • 科技改變教育?路漫漫其修遠兮
    而現代教育從泥屋子、土臺子、黑板、石板、粉筆、教鞭,到寬敞明亮的教室、體育場、圖書室、實驗室,再到微機室、網絡授課、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從以上教育的發展軌跡中,人們不難看到科技的進步,教育方式的變遷。當我們盡情地享受現代教育形式的新穎、便捷、直觀、刺激的時候,當我們讚嘆科技給教育紮上翅膀、帶來力量的時候,我在想:究竟是科技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推動了科技?
  • 「AI 改變未來」——未來教育 2020 峰會在武漢召開
    會議現場11日,由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華中師範大學、騰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AI 改變未來」——未來教育 2020 峰會在武漢召開。本次峰會以「AI改變未來」為主題,為期一天,分別為開幕式、主題報告以及「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騰訊科學學習」 分會場活動。峰會邀請教育界、科技界、產業界的專家教授、企業負責人等500餘人共聚一堂,針對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智慧教育等話題,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 OKAY賈雲海:科技改變教育,關鍵是教育思維的轉變
    OKAY賈雲海:科技改變教育,關鍵是教育思維的轉變 教育不僅僅發生在學校教室裡,更顯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家長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差別,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 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
    家教最大的作用就是影響和薰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定格在孩子的個性磁帶上,自動播放一輩子。家教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打好兒童生命底色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長變革,提高等於改善,優化兒童家庭教育的成長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軟實力,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保障。二、我們不能改變任何人,只能改變自己為了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他們的父母。
  • 安徽青年報 | 天立泰:用「智慧」改變未來教育
    ,已成為未來教育的根本取向。」天立泰:用「智慧」改變未來教育多年來,天立泰的教育信息化服務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列。「天立泰要助推教育信息化2.0,用『智慧』來改變未來教育。」 7月3日,天立泰副總經理李會芬很自豪地告訴記者。
  • 教育方式的不同,改變的不僅是孩子的生活習慣,更是孩子的未來
    教育,教育,教育,不管是學前齡的小孩子還是已經步入了學校生涯的孩子,還是備戰中考、高考的學生最大的也是永恆不變的話題就是教育,可以說教育影響著每個人的未來。同樣的教育最終學生們的未來卻大不相同,除了與學生本身的學習態度相關之外,更與幼年時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應試教育是傳統教育和未來教育的過度時期,應該怎樣改變
    那你覺得現在中國的「應試教育」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雖然在封建社會,人的思想封閉,也愚昧,但是父與子之間,社會觀念差別不大,父母與孩子沒有代溝。傳統教育就是以家庭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一些家境富裕的人家,還會請私塾單獨傳授孩子知識。那時的社會充滿了淳樸,尊師重道,孝順父母,不像現代社會,爾虞我詐,爭名奪利,道德敗壞。
  • 科技改變教育(二)
    當今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科技和社會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光靠教師的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信息量的需求了。 傳統教學是一種注入式的教法,強調教師的灌輸、學生的被動接受。這種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大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圍繞大綱、考試的文化知識的傳授是這種教學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