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教育的目的在於重視每一個學生引導並幫助其塑造成他值得的樣子,那麼科技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在其中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它能解決教育的什麼問題?
科技的進步,無數次地推動了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從單純的「教師-學生」模式,到越來越多科技因素的加入,可以說,科技正在漸漸改變教育的模式。在這裡我們不談教育體制的問題,因為這是科技改變不了的。
小時候上學的時候,什麼設備也沒有,就純粹的老師在講臺講,學生在臺下聽,一個走神,可能就錯過了知識。後來學校漸漸引入多媒體設備,而在校外,學生學習的渠道也逐漸變得多種多樣,各種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漸漸地,使用更高科技的教學設備或者教學模式就流行了起來。
那麼,現在科技正在如何改變教育?或者它應該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呢?
01 帶給學生個性化學習
過去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往往只是知道這個學生在班級裡大概出於什麼水平,是並不能夠根據他們的表現去提供一個個性化學習,科技在這裡會提供更多。
如果將教學的步驟細分開來,未來的教育大概會是這樣的:
【課前】教師藉助某些系統工具快速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從而篩選對應知識點並調整匹配習題。
【課間】教師可以同樣通過系統為學生上課,在習題部分進行針對性練習和答案錄入。如果學生尚未掌握,則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深入講授。
【課後】教師可以從系統推薦的相似題目中選擇一些讓學生針對性練習,並重複講授知識點直到學生完全掌握。
一個當了好幾年教師的朋友曾跟我說:
「過去想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基本上都是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或者單純的從學習成績來判斷。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學校現在推行校內的學生管理系統,只需要通過手機或者電腦設備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做針對性教學就顯得容易了許多,學生和教師的聯繫反而更緊密了。」
這樣的話,可能會讓老師的角色本身都發生變化,他們擔當一個輔助教學者或者教練的角色,而不需要做出所有的事情,而這樣教學的效率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記錄也會統一保存到同個系統中。
美國非營利性研究機構蘭德(RAND)曾通過對全美62所K-12學校、近1萬名學生的研究,蘭德發現:
在實施個性化學習的學校,學生平均閱讀與數學能力顯著提升,且平均提升程度顯著高於沒有實施個性化學習的學校的學生。
當然就目前而言,個性化學習的實施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困難,由於缺乏對個性化學習的清晰定義和理解,教育工作者難以預想和實施該教學法。
02 用更低的教學成本獲得更高的教學收益
芥末堆教育梅初九曾說:「新的技術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問題:第一,是要讓教育系統的運轉效率變得更高;第二是可以讓教育裡面的不同角色(政府、學校、老師、學生等等)都能夠更好地在系統裡發揮自己的力量。」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用更低的教學成本獲得更高的教學收益
想想過去課堂模式,很難讓所有學生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甚至教師的水平高低,個人情感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有個這樣的故事:
同桌在一次語文考試中,詩歌默寫部分表現極差,
後來老師在課堂抽查背誦的時候甚至只背出了短短幾句。
從此以後,老師就認定了他是語文很差的學生,
但真實情況是,他語文大概是班裡的中遊水平,
只是背誦古詩歌確實是他的弱項。
而老師的這些簡單判斷帶來的結果就是:
同桌漸漸地不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
甚至開始反感老師的這種片面判斷的行為。
科技在未來其實可以解除傳統的課堂形式造成的師生之間的誤解,簡單的講,學生和教師不再一味依賴課堂,師生的隔閡感也可以迎刃而解。
現在或者說在未來,我們都會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科技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能夠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未來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03 解決師資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
相信每個人在讀書生涯都會有一兩個印象深刻的教師。
也許的覺得你初中的物理老師棒極了,上課仔細負責,課後關心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會經常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些小型的物理模型。
或許你會覺得你高中的語文老師才高八鬥,在文學領域無所不通,每次課堂都能吸收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又比如你高中的英語老師,善於採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給你各種練口語練語法的高效方法,每一次上課都是熱情飽滿,你簡直是從那時開始成績突飛猛進的。
這樣的故事其實並不少,相反的,我們在讚揚自己喜愛的老師的時候,也往往會對比那些你不怎麼喜歡,或者早已沒有太多印象的老師。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在和老同學聚會的時候專門提到這些老師呢?
其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師資水平的差異,這種差異帶來的結果就是,你不知道成長道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生導師,畢竟人性中多少都會帶著許多感性在裡面。
從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科技確實在解決問題,例如有各種各樣的系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的東西;或者是有很多的工具,可以提高整個教育系統的效率,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更為完整的「畫像」,並且整個畫像可以讓教育本身的傳遞變得有效。這就可以減少由於師資水平的差異帶來的不好的影響。它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或者是人和人之間的行為,最終幫助學習者獨立地獲得許多終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