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14億中國人來說都很特殊,甚至是艱苦的1年。在教育這一方面讓我很深感觸的是,看到很多「家庭矛盾」的社會新聞,有一些極端的例子就是孩子拿利器威脅父母,再者就是父母因為孩子沉迷遊戲或不上網課去自殺輕生。近年來的社會新聞中,屢屢出現學霸傷害親朋好友的事例,雖然是極端個別的情況,但足以讓我們深思中國的學生,在求學的路上,是否要加強普及更多「情緒教育」和培養良好的「情操」?2020年對於每一個人都不容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凡事必有因果可追溯,一支竹竿不能打沉一條船。本文所總結的情緒教育理念和方法,均為丹娜媽受到日本數學大家岡潔文集《春夜十話》,「日本式情操」對教育而深有啟發!我深深感到現代的中國教育也出現部分令人擔憂的現象,例如:「應試教育」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並且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很多學生只懂刷題,不懂知識背後的真正含義;家長的中國式焦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間接讓幼兒園的孩子們過早「小學化」,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自主神經意為內臟神經,不受意識控制,如果副交感神經系統活躍,情緒上有波動,有些人會出現腸胃不適,間接影響人腦思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在我們中國,部分學霸在校內表現優異,但畢業在工作中卻不懂察言觀色。部分職場新人會出現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或者不會處理項目上的現實問題。我們成年人,在職場上演講匯報或學生考試的情況也是如出一轍。如果沒有「高情商」的訓練,沒有建立自己的「心流」體系,「穩定的情緒」,專注不受影響迎難而上,工作或考試結果或許就會不夠理想。我們需要學習孔子所言的「樂」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境界!
大腦前額葉是控制情緒的部分,很多年輕人,除了遺傳因素外,性格衝動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後天的大腦前額葉發育不良。男性腦與女性腦的大腦前額葉的區域大小也不同,女性腦的大腦前額葉比男性腦要大,女性比男性衝動的情緒更小,更容易控制衝動。在我們鑽研學問的時候,我們如果還沒有充分理解學習的知識、沒有吸收並整合新舊知識,只看表面來一直學習、刷題目,即使題目答對了或許都是兒童時期記憶力爆發期帶來的運氣而已。答題的時候連題目都沒有看清楚,就開始作答,主題便會容易出現答非所問偏題現象。這些粗心衝動的情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應試教育」學習現象,都是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因為沒有時間,只追求「量」,卻忽略了「質」的重要性!長期這樣的「形式主義」,學生們不但沒有學有所成,而且還找不到自己的學習意義!
「戰後的日本教育一心追求芽苗快速生長與成熟,並不關注嫁接的是什麼。如果任其生長,甜柿芽的生長發育會受限,茁壯成長的仍是澀柿芽。」——日本數學大家,岡潔
A、0-6歲的孩子,重點培養的不是小學化的學科知識,關鍵是培養孩子們學會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進而啟蒙與人共鳴,學會「同理心」!
岡潔先生從小博覽國內外書籍、出國留學。他很喜歡大自然的一切,愛好繪畫和文學。因此,他對日本教育深度見解很多時候會利用大自然的生命、景觀來作比喻,這裡柿子的芽苗種植好比培養幼兒一樣,過早成熟不如推遲成熟。很多時候社會上的罪犯就是「無情」或幼兒時期的原生家庭沒有得到好的素質情緒教育,沒有同理心,則出現心理或行為偏差卻不以為然。丹娜媽認為,0-6歲的孩子會在一次又一次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們互動中理解情緒,包括消極和積極的情緒。同理心也是從「衝突」和「友愛」的遊戲和運動中獲得共鳴。家長和教師也可以從遊戲活動、兒童繪本、社會新聞開始啟蒙孩子何為「真善美」等品格!
B、0-6歲的孩子天性愛玩,遵從兒童自然發展的規律,學齡前優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直接灌輸知識更重要!
很遺憾,現代中國部分家長們被社會上競爭激烈的情況,而被迫變身虎媽虎爸,孩子們也被迫變成「偽開心的好學學霸」!當你問這些家長孩子們開心嗎?他們都會直接用家長認為孩子的內心想法來回答你:「孩子們學得很開心!如果不從小逼他們多學習,他們長大會更辛苦。」但孩子們的內心可能是厭惡厭學的情緒,英國華人虎媽紀錄片訪問的孩子們就有此消極情緒。這種高壓不消停的學習狀態,相信國內很多家庭都是如此,但難道順其自然就不能成為精英?值得我們深思!
作為蒙特梭利理論的教育實踐者,丹娜媽深刻理解到學齡前的孩子不應該提早傳授「小學化」的學科知識。每1個孩子有自己生長發育的時間表,只要在各個年齡段的標準中上下浮動幾個月都不需要太擔心。孩子們到了某一個生長發育階段,就會自然習得某一種學習能力!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寶寶在1歲以內的成長是非常神奇!1歲以內的嬰幼兒最重要的人生階段,1年以內學會抬頭、坐、爬、走路和說話等技能。完全不需要成年人去指導太多,幼兒就自然發揮生命潛能習得這些技能!丹娜媽和丹娜爸也跟其他家長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我們教育的方式是「遵從孩子的天性,自然發展的規律,提供1個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作為孩子的小助手,協助孩子發揮其長處或天賦」!學齡前這段時間,丹娜媽只讓2個孩子每天堅持閱讀和運動,通過親子閱讀來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學習習慣。通過閱讀,潛移默化地學會漢字和語言表達,這對於小學低年級的看圖說話和寫小作文都很有幫助!
「秉持謙遜的態度才能看見理想!」——牛頓
如果不理解孩子們的長處,只是不間歇地讓孩子讀興趣班,不休息,孩子們沒有學習的興趣可言,家長們又何以要求孩子用心學習?沒有興趣或理想,學習就堅持不下去,成年人工作也是如此。現在的應試教育,還不給孩子獨立思考自己人生活喜歡的東西的時間,如果孩子擁有壓抑和不愉快的情緒何以快樂學習?
「用理想之眼去觀察,才能快速洞察自己判斷和行為上的偏差!理想、理念的高度決定了品格的高度!」——岡潔
部分孩子其實內心沒有真正弄懂某個知識點,但表面能答對問題就跟教師或家長說我都懂了。這樣不求甚解或死記硬背,機械化重複刷題,不思考背後的真正含義,這樣的學習對於孩子自身的成長、智力和知識吸收並沒有太大幫助,或許只能滿足暫時性的考核,但未來未必能夠解決真正的工作和現實生活中的難題。丹娜媽認為,我們應該未來的考試題型,是否要減少「判斷題」和「選擇題」?這樣的題型對於部分沒有真正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人來說,答對了可能就是好運氣而已,根本達不到選拔優秀人才或精英的標準!我們作為家長,不是要培養1個機器人的孩子,這些機械化的能力現在逐漸被AI人工智慧技術代替,很多人都即將失業,我們是否也要為未來的年輕一代而深思熟慮,長遠並提早規劃最適合孩子們發展其長處的學習方式和工作呢?這就是我們家長需要重點思考,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家長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實現理想的詳細目標和可執行計劃,孩子心中有了理想、目標和計劃就會有動力去學習,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小學生的認知思維其中一個特點是理解事物的邏輯性逐漸清晰,但僅限於具體事物和情景。初高中學生的認知思維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擺脫了具體事物的局限外也可以有邏輯地分析和運算。岡潔先生鑽研數學的時候,是在心中搭建出數學化的自然,帶著心中的理想和知性的眼睛去觀察自然和做學問。好的「情操」則是回歸人性,看透大自然和自我的真實性和理想。
我國《道德與法治》課程貫穿9年義務教育的時間,紙上談兵,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可能也根本理解不了真實的道理。近期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聞屢屢出現,相關法律保護不了受傷害的未成年人,對他人施暴的未成年人反而不需要嚴懲。孩子的同理心、正義感和道德之心、都需要從小在家庭和社會中的真實環境去學習和實踐。丹娜媽認為,學習道德法治課的時候,可以組織孩子們去多參加志願者活動,例如,探訪老人院的老人家、同齡的自閉症或腦癱學生;照顧小動物等課外活動;做維持馬路和公交地鐵秩序的志願者等。讓學生把學會的書本知識轉化到真實的場景中,去親身感受和實踐才能培養以上的良好「情操」!
「成群的青蛙卵只有少量受精卵可孵化成蝌蚪。2000頁的論文提煉出20頁的論文,也是符合自然規律。」——岡潔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幼兒,我們不但要尊重人原來的生命發展規律,還需要明白1個成功的作品背後,都是經歷了多次的嘗試和失敗才能獲得。我們不必要為之前99%的草稿或失敗而氣餒,因為「過程」總是比「結果」更珍貴,都是我們通過自身努力總結出來的經驗鑄造了那1%的成就。回想一下我們寫作文、寫報告,或做任何學問研究,都是花很長時間去構思,深思熟慮後就能一氣呵成完成。學生時代,我們的寫作只要有邏輯通順的結構、有中心思想和創新的觀點即可。丹娜媽工作的時候,客戶或領導沒時間看詳細的結果,我們商務寫作都需要參考金字塔原理,結論先行,用1句話總結幾千字的報告。丹娜媽認為,這些精煉簡潔的語言和情操都可以從小培養,通過細心觀察大自然的美景,用人的5感去感受所有人微妙的情緒變化和大自然生命的美好。我們鑽研學問和知識的時候就會更加客觀和細緻。所謂「玩中學,學中玩」,孩子的求知慾的爆發期就在小學,孩子們都喜歡玩,大自然的樹枝和石頭其實都可以是很有趣味的東西,可以做遊戲。岡潔先生就用樹枝搭建微型庭院,這一遊戲對他在鑽研數學的路上幫助很大。
A、0-6歲學齡前的孩子:丹娜媽很推薦家長帶孩子們去戶外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孩子看各類的動物、植物的變化、聆聽大自然山水的聲音。活動完回家後,快速讓孩子畫「表徵圖」,簡單的塗鴉即可,家長用筆記錄孩子們的童年稚語,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B、小學時期: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畫「表徵圖」,隨後再讓孩子學習寫下自己當天最開心、最特別、印象深刻的細節。如果孩子的識字量增加,直接寫日記配圖,同樣是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C、中學時期:孩子們就可以針對這些日常活動和書籍閱讀,整理新舊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系統,學會用關鍵詞歸納核心內容,最後用1句話總結中心思想。可以用不同的結構圖幫忙整理筆記,丹娜媽日常使用最多的是「思維導圖」和「康奈爾筆記」。好的作文就是加入了「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和洞察別人的內心活動,大自然生命的微妙變化,就可以事半功倍!
欣賞藝術繪畫的美或聆聽治癒的音樂,可以讓人心中感到寧靜,這種和諧美皆因調動了我們內心的情緒,仿佛淨化了我們煩躁的心靈。鑑賞藝術也是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當我們鑽研學問遇到腦短路的時候,除了去大自然閒逛,也可以嘗試接觸藝術繪畫和音樂幫助我們獲得創作靈感!丹娜媽個人比較喜歡山水的詩詞、風景畫和音樂,這些藝術作品能讓我找到和諧和安寧。人的「真善美」和高尚「情操」都能在這些作品中尋覓出來,現實是殘酷無情,我們在忙碌的人生中,可以通過鑑賞藝術作品來緩和一下喘息不了的空氣,走到一個和諧美的空間去調節自己的情緒,當你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後,就會充滿能量繼續前進!
全球大腦科學家和神經學家都指出,大腦會因為長期高速運轉而缺氧。在岡潔老先生的書中也提及,大腦意識持續活動,大腦過熱會導致智力無法活動。如果一直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不讓孩子找到足夠的空間去獨立思考或玩,大腦得不到合適的休息,喚醒不了智力。所以,我們要提高的的學習的效率和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一直不停地學習和不求甚解。學生們必須留出時間來做運動,讓缺氧的大腦重新恢復能量,做有氧運動例如:步行、慢跑、瑜伽、騎自行車、跆拳道等。 在日本,「日本劍道「不但可以恢復大腦的缺氧情況,還可以培養專注力,鑄造人專研學問所需要的「心流」狀態!學劍道的人把控到自己的內在的情緒得當,就能感悟出對手出招的技法。整個過程都需大量的體力訓練,但更多地是掌握了自己學劍道的內在「情操」,「心緒清明」則能一擊即中!
雖然現在學校儘量控制每個班的人數,但傳統的課堂只有1個教師教學,下課就離開備課改作業,根本沒有過多時間關注到學生的個人心理狀態。學習不但需要理想、興趣來作為動力,良好的「情操」和積極的「情緒」對於學生的學習效果尤為重要。
A、丹娜媽高中在澳洲留學經驗
澳洲的高中選修課多樣化,不但擁有更多社科、藝術、運動類課程、還有與大學專業課程銜接的課程。大自然沉浸式學習的選修課讓我更多機會接觸真實場景、通過團隊和個人的項目設計作業,解決現實的問題,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和資料搜集、溝通交流、創造力等能力。這些課程不再需要死記硬背,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去選擇選修科目。走班教學和混齡教學讓各個年級的學生都加深了感情,加強了溝通能力,就像企業中老員工或優秀的員工帶領新入職或能力不足的員工去學習,大家都可快速成長。而當時的「班主任」是管理混齡學生的教師,每天可以更多的時間互相交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
B、我國重點學校——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全校4500個學生,每班不超過24人。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來選擇300多門科目,分層級、分類、綜合和特需課程。數學有6個層級的挑戰級別,文科有3類,分別是原版閱讀、寫作和時事評論。每個學生的課程表不再是全班統一課表,這跟丹娜媽國外留學一樣,學生需要上哪門選修課就找那一個課室和找那位教師。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如果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情緒」,教師就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狀態去設計不同的教學課件和布置作業的形式和作業量,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思考和反思等學習過程!
家園攜手合作,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成,「情緒教育」和「良好的情操修養」更是未來家長和教師需要關注的方向之一。人不是機器,人之所以不會被機器替代的功能則是人能洞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如果家長和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來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掌握孩子的長處和學習習慣,重點關注往這個方向培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明日之星!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ID: 頭條號@丹娜媽育兒寶箱
原創不易,請大家關注我、給我點讚、收藏、留言。再次感謝您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