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合一:情緒教育和義務教育相輔相成,鑽研學問便能遊刃自如

2020-08-26 丹娜媽育兒寶箱

2020年對於14億中國人來說都很特殊,甚至是艱苦的1年。在教育這一方面讓我很深感觸的是,看到很多「家庭矛盾」的社會新聞,有一些極端的例子就是孩子拿利器威脅父母,再者就是父母因為孩子沉迷遊戲或不上網課去自殺輕生。近年來的社會新聞中,屢屢出現學霸傷害親朋好友的事例,雖然是極端個別的情況,但足以讓我們深思中國的學生,在求學的路上,是否要加強普及更多「情緒教育」和培養良好的「情操」?2020年對於每一個人都不容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凡事必有因果可追溯,一支竹竿不能打沉一條船。本文所總結的情緒教育理念和方法,均為丹娜媽受到日本數學大家岡潔文集《春夜十話》,「日本式情操」對教育而深有啟發!我深深感到現代的中國教育也出現部分令人擔憂的現象,例如:「應試教育」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並且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很多學生只懂刷題,不懂知識背後的真正含義;家長的中國式焦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間接讓幼兒園的孩子們過早「小學化」,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1、「心腦合一」:人只要能掌握和洞悉自己的內在的情緒,學習的路上便能遊刃自如!人的大腦和自主神經對「鑽研學問」擔負起關鍵作用!

(1)情緒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自主神經意為內臟神經,不受意識控制,如果副交感神經系統活躍,情緒上有波動,有些人會出現腸胃不適,間接影響人腦思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在我們中國,部分學霸在校內表現優異,但畢業在工作中卻不懂察言觀色。部分職場新人會出現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或者不會處理項目上的現實問題。我們成年人,在職場上演講匯報或學生考試的情況也是如出一轍。如果沒有「高情商」的訓練,沒有建立自己的「心流」體系,「穩定的情緒」,專注不受影響迎難而上,工作或考試結果或許就會不夠理想。我們需要學習孔子所言的「樂」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境界!

(2)情緒問題影響人大腦發育

大腦前額葉是控制情緒的部分,很多年輕人,除了遺傳因素外,性格衝動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後天的大腦前額葉發育不良。男性腦與女性腦的大腦前額葉的區域大小也不同,女性腦的大腦前額葉比男性腦要大,女性比男性衝動的情緒更小,更容易控制衝動。在我們鑽研學問的時候,我們如果還沒有充分理解學習的知識、沒有吸收並整合新舊知識,只看表面來一直學習、刷題目,即使題目答對了或許都是兒童時期記憶力爆發期帶來的運氣而已。答題的時候連題目都沒有看清楚,就開始作答,主題便會容易出現答非所問偏題現象。這些粗心衝動的情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應試教育」學習現象,都是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因為沒有時間,只追求「量」,卻忽略了「質」的重要性!長期這樣的「形式主義」,學生們不但沒有學有所成,而且還找不到自己的學習意義!


2、情緒教育與義務教育是相輔相成,心懷理想,洞悉真我,才能規劃自己的人生,活成1個有血有肉,高品格的人!

(1)兒童教育的根本原則:不宜拔苗助長,從小培養孩子擁有 「同理心」,才會成為一個有素養、渴求學習知識的人!

「戰後的日本教育一心追求芽苗快速生長與成熟,並不關注嫁接的是什麼。如果任其生長,甜柿芽的生長發育會受限,茁壯成長的仍是澀柿芽。」——日本數學大家,岡潔

A、0-6歲的孩子,重點培養的不是小學化的學科知識,關鍵是培養孩子們學會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進而啟蒙與人共鳴,學會「同理心」!

岡潔先生從小博覽國內外書籍、出國留學。他很喜歡大自然的一切,愛好繪畫和文學。因此,他對日本教育深度見解很多時候會利用大自然的生命、景觀來作比喻,這裡柿子的芽苗種植好比培養幼兒一樣,過早成熟不如推遲成熟。很多時候社會上的罪犯就是「無情」或幼兒時期的原生家庭沒有得到好的素質情緒教育,沒有同理心,則出現心理或行為偏差卻不以為然。丹娜媽認為,0-6歲的孩子會在一次又一次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們互動中理解情緒,包括消極和積極的情緒。同理心也是從「衝突」和「友愛」的遊戲和運動中獲得共鳴。家長和教師也可以從遊戲活動、兒童繪本、社會新聞開始啟蒙孩子何為「真善美」等品格!

B、0-6歲的孩子天性愛玩,遵從兒童自然發展規律,學齡前優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直接灌輸知識更重要!

很遺憾,現代中國部分家長們被社會上競爭激烈的情況,而被迫變身虎媽虎爸,孩子們也被迫變成「偽開心的好學學霸」!當你問這些家長孩子們開心嗎?他們都會直接用家長認為孩子的內心想法來回答你:「孩子們學得很開心!如果不從小逼他們多學習,他們長大會更辛苦。」但孩子們的內心可能是厭惡厭學的情緒,英國華人虎媽紀錄片訪問的孩子們就有此消極情緒。這種高壓不消停的學習狀態,相信國內很多家庭都是如此,但難道順其自然就不能成為精英?值得我們深思!

作為蒙特梭利理論的教育實踐者,丹娜媽深刻理解到學齡前的孩子不應該提早傳授「小學化」的學科知識。每1個孩子有自己生長發育的時間表,只要在各個年齡段的標準中上下浮動幾個月都不需要太擔心。孩子們到了某一個生長發育階段,就會自然習得某一種學習能力!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寶寶在1歲以內的成長是非常神奇!1歲以內的嬰幼兒最重要的人生階段,1年以內學會抬頭、坐、爬、走路和說話等技能。完全不需要成年人去指導太多,幼兒就自然發揮生命潛能習得這些技能!丹娜媽和丹娜爸也跟其他家長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我們教育的方式是「遵從孩子的天性,自然發展的規律,提供1個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作為孩子的小助手,協助孩子發揮其長處或天賦」!學齡前這段時間,丹娜媽只讓2個孩子每天堅持閱讀和運動,通過親子閱讀來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學習習慣。通過閱讀,潛移默化地學會漢字和語言表達,這對於小學低年級的看圖說話和寫小作文都很有幫助!

「秉持謙遜的態度才能看見理想!」——牛頓

如果不理解孩子們的長處,只是不間歇地讓孩子讀興趣班,不休息,孩子們沒有學習的興趣可言,家長們又何以要求孩子用心學習?沒有興趣或理想,學習就堅持不下去,成年人工作也是如此。現在的應試教育,還不給孩子獨立思考自己人生活喜歡的東西的時間,如果孩子擁有壓抑和不愉快的情緒何以快樂學習?

(2)培養孩子成為獨一無二,有創造力的人才,而非可替代的機器人

「用理想之眼去觀察,才能快速洞察自己判斷和行為上的偏差!理想、理念的高度決定了品格的高度!」——岡潔

部分孩子其實內心沒有真正弄懂某個知識點,但表面能答對問題就跟教師或家長說我都懂了。這樣不求甚解或死記硬背,機械化重複刷題,不思考背後的真正含義,這樣的學習對於孩子自身的成長、智力和知識吸收並沒有太大幫助,或許只能滿足暫時性的考核,但未來未必能夠解決真正的工作和現實生活中的難題。丹娜媽認為,我們應該未來的考試題型,是否要減少「判斷題」和「選擇題」?這樣的題型對於部分沒有真正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人來說,答對了可能就是好運氣而已,根本達不到選拔優秀人才或精英的標準!我們作為家長,不是要培養1個機器人的孩子,這些機械化的能力現在逐漸被AI人工智慧技術代替,很多人都即將失業,我們是否也要為未來的年輕一代而深思熟慮,長遠並提早規劃最適合孩子們發展其長處的學習方式和工作呢?這就是我們家長需要重點思考,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家長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實現理想的詳細目標和可執行計劃,孩子心中有了理想、目標和計劃就會有動力去學習,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3)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情操」的好時機

小學生的認知思維其中一個特點是理解事物的邏輯性逐漸清晰,但僅限於具體事物和情景。初高中學生的認知思維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擺脫了具體事物的局限外也可以有邏輯地分析和運算。岡潔先生鑽研數學的時候,是在心中搭建出數學化的自然,帶著心中的理想和知性的眼睛去觀察自然和做學問。好的「情操」則是回歸人性,看透大自然和自我的真實性和理想。

我國《道德與法治》課程貫穿9年義務教育的時間,紙上談兵,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可能也根本理解不了真實的道理。近期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聞屢屢出現,相關法律保護不了受傷害的未成年人,對他人施暴的未成年人反而不需要嚴懲。孩子的同理心、正義感和道德之心、都需要從小在家庭和社會中的真實環境去學習和實踐。丹娜媽認為,學習道德法治課的時候,可以組織孩子們去多參加志願者活動,例如,探訪老人院的老人家、同齡的自閉症或腦癱學生;照顧小動物等課外活動;做維持馬路和公交地鐵秩序的志願者等。讓學生把學會的書本知識轉化到真實的場景中,去親身感受和實踐才能培養以上的良好「情操」

3、如何培養良好的「情操」,給學生做「情緒教育」,來助力學習的效果?

(1)遵從大自然規律:把學問做到極致,追求簡潔明了,表達中心意思是真諦

「成群的青蛙卵只有少量受精卵可孵化成蝌蚪。2000頁的論文提煉出20頁的論文,也是符合自然規律。」——岡潔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幼兒,我們不但要尊重人原來的生命發展規律,還需要明白1個成功的作品背後,都是經歷了多次的嘗試和失敗才能獲得。我們不必要為之前99%的草稿或失敗而氣餒,因為「過程」總是比「結果」更珍貴,都是我們通過自身努力總結出來的經驗鑄造了那1%的成就。回想一下我們寫作文、寫報告,或做任何學問研究,都是花很長時間去構思,深思熟慮後就能一氣呵成完成。學生時代,我們的寫作只要有邏輯通順的結構、有中心思想和創新的觀點即可。丹娜媽工作的時候,客戶或領導沒時間看詳細的結果,我們商務寫作都需要參考金字塔原理,結論先行,用1句話總結幾千字的報告。丹娜媽認為,這些精煉簡潔的語言和情操都可以從小培養,通過細心觀察大自然的美景,用人的5感去感受所有人微妙的情緒變化和大自然生命的美好。我們鑽研學問和知識的時候就會更加客觀和細緻。所謂「玩中學,學中玩」,孩子的求知慾的爆發期就在小學,孩子們都喜歡玩,大自然的樹枝和石頭其實都可以是很有趣味的東西,可以做遊戲。岡潔先生就用樹枝搭建微型庭院,這一遊戲對他在鑽研數學的路上幫助很大。

A、0-6歲學齡前的孩子丹娜媽很推薦家長帶孩子們去戶外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孩子看各類的動物、植物的變化、聆聽大自然山水的聲音。活動完回家後,快速讓孩子畫「表徵圖」,簡單的塗鴉即可,家長用筆記錄孩子們的童年稚語,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B、小學時期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畫「表徵圖」,隨後再讓孩子學習寫下自己當天最開心、最特別、印象深刻的細節。如果孩子的識字量增加,直接寫日記配圖,同樣是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C、中學時期:孩子們就可以針對這些日常活動和書籍閱讀,整理新舊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系統,學會用關鍵詞歸納核心內容,最後用1句話總結中心思想。可以用不同的結構圖幫忙整理筆記,丹娜媽日常使用最多的是「思維導圖」和「康奈爾筆記」。好的作文就是加入了「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和洞察別人的內心活動,大自然生命的微妙變化,就可以事半功倍

(2)藝術和鑽研學問都是人的內在「情緒」發揮關鍵作用!

欣賞藝術繪畫的美或聆聽治癒的音樂,可以讓人心中感到寧靜,這種和諧美皆因調動了我們內心的情緒,仿佛淨化了我們煩躁的心靈。鑑賞藝術也是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當我們鑽研學問遇到腦短路的時候,除了去大自然閒逛,也可以嘗試接觸藝術繪畫和音樂幫助我們獲得創作靈感!丹娜媽個人比較喜歡山水的詩詞、風景畫和音樂,這些藝術作品能讓我找到和諧和安寧。人的「真善美」和高尚「情操」都能在這些作品中尋覓出來,現實是殘酷無情,我們在忙碌的人生中,可以通過鑑賞藝術作品來緩和一下喘息不了的空氣,走到一個和諧美的空間去調節自己的情緒,當你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後,就會充滿能量繼續前進!

(3)勞逸結合,切勿讓大腦長期高速運轉學習,最後智力反而受影響!

全球大腦科學家和神經學家都指出,大腦會因為長期高速運轉而缺氧。在岡潔老先生的書中也提及,大腦意識持續活動,大腦過熱會導致智力無法活動。如果一直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不讓孩子找到足夠的空間去獨立思考或玩,大腦得不到合適的休息,喚醒不了智力。所以,我們要提高的的學習的效率和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一直不停地學習和不求甚解。學生們必須留出時間來做運動,讓缺氧的大腦重新恢復能量,做有氧運動例如:步行、慢跑、瑜伽、騎自行車、跆拳道等。 在日本,「日本劍道「不但可以恢復大腦的缺氧情況,還可以培養專注力,鑄造人專研學問所需要的「心流」狀態!學劍道的人把控到自己的內在的情緒得當,就能感悟出對手出招的技法。整個過程都需大量的體力訓練,但更多地是掌握了自己學劍道的內在「情操」,「心緒清明」則能一擊即中!

(4)學校開展小班教學、走班教學可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操」

雖然現在學校儘量控制每個班的人數,但傳統的課堂只有1個教師教學,下課就離開備課改作業,根本沒有過多時間關注到學生的個人心理狀態。學習不但需要理想、興趣來作為動力,良好的「情操」和積極的「情緒」對於學生的學習效果尤為重要。

A、丹娜媽高中在澳洲留學經驗

澳洲的高中選修課多樣化,不但擁有更多社科、藝術、運動類課程、還有與大學專業課程銜接的課程。大自然沉浸式學習的選修課讓我更多機會接觸真實場景、通過團隊和個人的項目設計作業,解決現實的問題,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和資料搜集、溝通交流、創造力等能力。這些課程不再需要死記硬背,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去選擇選修科目。走班教學和混齡教學讓各個年級的學生都加深了感情,加強了溝通能力,就像企業中老員工或優秀的員工帶領新入職或能力不足的員工去學習,大家都可快速成長。而當時的「班主任」是管理混齡學生的教師,每天可以更多的時間互相交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

B、我國重點學校——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全校4500個學生,每班不超過24人。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來選擇300多門科目,分層級、分類、綜合和特需課程。數學有6個層級的挑戰級別,文科有3類,分別是原版閱讀、寫作和時事評論。每個學生的課程表不再是全班統一課表,這跟丹娜媽國外留學一樣,學生需要上哪門選修課就找那一個課室和找那位教師。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如果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情緒」,教師就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狀態去設計不同的教學課件和布置作業的形式和作業量,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思考和反思等學習過程

結語

家園攜手合作,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成,「情緒教育」和「良好的情操修養」更是未來家長和教師需要關注的方向之一。人不是機器,人之所以不會被機器替代的功能則是人能洞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如果家長和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來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掌握孩子的長處和學習習慣,重點關注往這個方向培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明日之星!

小投票


作為家長或教師,未來您關注哪些教育方向? 多選
0
0%
情緒教育
0
0%
應試教育
0
0%
小班教學
0
0%
走班教學
0
0%
選修科的多樣化
0
0%
教育減負
0
0%
高考改革
0
0%
英語列為選修科目

更多教育和育兒精彩圖文請點擊以下連結:

原創版權聲明:本頭條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ID: 頭條號@丹娜媽育兒寶箱

原創不易,請大家關注我、給我點讚、收藏、留言。再次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東江廣雅英語教研——潛心學問,相輔相成
    東江廣雅英語教研潛心學問相輔相成貝弗裡奇說「青年的敏感和獨創精神,一經與成熟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百年書香正脈,新式精英學府,在博雅學習力課程的引領下,我們的青年教師們虛心學習,潛心鑽研,學習借鑑,自我升華。
  • 全腦教育有失偏頗,心腦合一才是正道
    它們保留了爬行動物腦和邊緣系統,增加的體積是別的東西:大腦皮層。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曾經住在非洲叢林的樹頂上,直到氣候突然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當時的氣候就像過山車一樣,「小冰河期」和短時「高熱期」交替出現。極端的氣候影響了倖存下來的生物,而大多數的生物都沒能挺過來。這些變化足夠極端,乃至把我們從樹上趕了下來,但還不夠強大到要我們的命。
  • 時代楷模張桂梅和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教育觀點是相輔相成的!
    不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廈大、武大和川大。」「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我覺得張桂梅和劉瑜兩位老師的觀點都是有可取之處的,都是有道理的!他們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看問題都是對的,可以說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
  • 現在的義務教育,為什麼不讓孩子留級,出於什麼考慮?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步攆不上,十步趕不上」,所以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很好的利用了這句話,用在了學生的教育上,但是他忽略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特點,這個年齡的學生具有成長性和變化性。 之前很多家長、老師固執的認為:在小學階段跟不上學習成績不好,就會一直成績不好!
  • 如果,學齡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加上這個階段的教育內容,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以為自己懂,能插得上嘴,所以議論較多。現在,好的幼兒園,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想進去的難度都不小,尤其越好的城市,越稀缺。這對家長來說,是非常頭疼的事。 昨天一位年輕的爸爸跟我說,幼兒園要好,而且要免費,最好是政府買單。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企望和訴求。意思就是,把學前教育納入9年義務教育裡邊,變成12年義務教育。
  • 情緒管理大有學問,北陸教育教你做情緒的主人!
    2020年11月17日,應鄭州市鄭東外國語學校邀請,北陸教育的陳淑芳老師,走進學校勵耘大講堂,給學校七年級學生做了關於如何「管理好情緒,處理好關係」主題講座!旨在加強師生心理關愛,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掌握不良情緒的應對方法。
  • 凡事須「拿學問提著」
    ■向賢彪《紅樓夢》第五十六回有一段探春與寶釵對話學問的描述,其中說到:「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了。」
  • 義務教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杜兆勇 日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通過。中央強調,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要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 中國教育現代化改革系列——義務教育招生之「公平」
    家長們表達強烈不滿時,校方較為強硬的態度和不當方式的勸阻也加劇了衝突矛盾。就這樣,85個家庭送孩子進入第一梯隊知名公立小學的夢想化為泡影。同時,校方也提出了補償方案,即若家長們同意遷往萬德校區,將對85名新生單獨編班並派出教師團隊。事件後續進展便不得而知。
  • 處處留心皆學問!
    常言道:處處留心皆學問。的確如此,只要你留心,並且鑽研,並且專注,一定會研究出自己的學問。只是太多人不留心,不注意,不專注,不能持之以恆,所以沒有自己的學問。人生來就是學習的,而善於學習的人最終的成就也會很大,而不願學習,不善於鑽研的人,也就虛度此生。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舉國震動,實際上是70年代的成果,而屠呦呦已經是85歲的老人,而且是目前三無科學家。因為留心,因為鑽研,因為堅持,屠呦呦最終獲得國際認可,也是對她的一種回報吧。
  • 【教育科研】一壇五課 精彩紛呈——英埔中心小學舉行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性建設學校展示交流活動
    為了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給教師搭建一個展示自我、欣賞自我、釋放自我、證明自我的平臺,營造互相學習、互動交流的良好教研氛圍。近日,英埔中心小學舉行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性建設學校展示交流活動。參加展示的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積極準備。
  • 「12年義務教育」真的來了?普及高中教育是否就是義務教育?
    最近,一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實施方案》在網上走紅,方案中提到,要在2020年在本市實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不少網友看到報導感嘆,馬上就能實施12年義務教育了。不少初中生也在幻想,以後終於可以不用中考了,可以直接上高中了,12年義務教育就要來了。其實不然,我們今天就說一說「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十二年義務教育」有啥不同。
  • 一個人要做到:名聲和實際相輔相成
    一個人要想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敬,首先你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正直之人。否則,都是虛有一場空,名聲也不會好。名聲和實際是相輔相成,互為發生的條件。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有好的名聲,肯定是因為這個人具有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並且為人低調善良,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遵循著首先規範和現代人的各項正義指標,能夠受到眾人的點讚,一個人名聲越好,行事就會越正直,從而讓自己達到名副其實的境地。好名聲來自於好的外在行為。只要行善積德、為民造福,便可以帶來好名聲,只要所作所為名副其實,便可以確保長治久安。
  • 同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育水平卻有差異,12年義務教育暫時不適合
    中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什麼不是十二年?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真正好處是,讓公共財政兜底,讓公民能接受到時間更長的免費教育、普惠教育,從而可以藉此提升國人的整體文化水平。但也要看到,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是一種雙向約束,對政府部門來說,是一種強制義務,必須要履行好投入和保障責任。對受教育者來說,意味著初中畢業的學生,必須接受高中教育,這又是否符合中國國情呢?首先,我們沒有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條件。雖說再窮不能窮教育,但師資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
  • 巧口英語創始人高培生:公益和教育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國內外權威教育專家、優秀教育機構及知名人士相聚一堂,共同探討在終生教育和大教育視野下的教育公益新路徑,解析如何實現資源交流合作、聯動創新,並真正實現教育領域的「人人公益」。通過人工智慧的技術,我們不斷的打磨產品,我們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即使是在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學生都能享受到同等質量的學習。Q: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公益,讓教育更美好」,您是怎麼理解這個主題的呢?
  • 國家教育督導實地核查組對浙江省海鹽縣和寧波市江北區義務教育...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要求,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及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2019年10月8-12日,受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委託,國家教育督導實地核查組一行
  • 義務教育不延伸,教育負擔應減輕
    義務教育是否會延伸,向下延伸還是向上延伸?這是最近引發熱議的一個話題。
  • 金塔:義務教育能力提升 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大力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建設,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硬體水平。作為義務教育能力提升項目之一,今年金塔縣投資50萬元新建東大街小學體育運動場,總面積4200平方米,包含60米塑膠直跑道、標準籃球場和足球草坪場以及羽毛球場。學校室外活動形式單一的問題如今已成為歷史。金塔縣東大街小學六年級學生 張畾:「這些可都是以前沒有的,在這裡我和我的同學們都非常高興,有了新的氣象,使我們的學習氛圍變得非常好。」
  • 如何讀書做學問?好學更要勤問
    做學問如何做?做學問就是又學又問。清代文學家劉開說:「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劉開還說:「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正好學者也」。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著名詞學家夏承燾認為,「學問」本來就包含「學」和「問」兩個方面。有許多人只知道「學」而不知道「問」。別人10年、20年苦心研究才得來的東西,能問者也許一個晚上即可得之。這是多麼有益的事情。勤讀書,還要會讀書。做學問講求方式方法。那麼,如何讀書?如何學又如何問?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的...
    秘書長、各位委員:受市人民政府委託,現將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報告如下:一、全市義務教育基本情況全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57所、在校生27.5萬人、教師1.68萬人。近年來,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加大教育投入,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2018年全市整體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