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有什麼樣的下一代」這種家庭中的男孩,慎嫁

2021-01-08 何沐青

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農村老人講得粗俗點就是,你種個冬瓜它絕對不會結個葫蘆,什麼樣的種結什麼樣的瓜。話糙理不糙,理就是這麼個理。

我覺得通俗點講就是,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就有什麼樣的下一代。

父母優秀,孩子也多

父母優秀,孩子也多半優秀。虎父無犬子。

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是高曉松曾說過一句話,「在他家,碩士就是文盲「。口氣也大也狂,可眾網友深扒他的身底,不得不佩服他敢說這麼一句話。

高曉松爺爺高景德是中科院院士,清華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外公張維是雙院士,我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副校長、深圳大學首任校長等職。外婆著名流體力學家、教育家。舅舅張克潛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母親張克群著名建築學家和教育家。父親高立人清華大學教授。

他說這句話是有底氣的,他自身也很優秀。所以說,優秀的父母,多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同理,父母差勁,培養的孩子也多不會怎樣優秀。那些槓精講逆襲的,也不是沒有,畢竟少,概率問題。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我們不難想像,一個成天言而無信,謊話滿篇,風流成性的父親,會教育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又感情專一的兒子。一個成天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又潑辣的母親,會教育出一個勤快,懂事,又乖巧的女兒。

朋友遙遙說,「都說歷史驚人的相似。回想自己老公表現的種種,真的跟公公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公婆家,屬於女強男弱的模式。基本婆婆說啥,公公都微笑答應。婆婆有事氣惱公公,罵他,他也是不啃聲,要麼直接無視。婆婆跟遙遙抱怨公公之前的種種,說自己嫁到他們家也不是容易。

婆婆說,當初是父母喜歡,自己生死不願意,家裡人逼迫才嫁了公公。公公那個時候是有公職的,但是因為工作上出了點意外被查。然後公公逃跑了,了無音訊的在外躲了好幾年才回來。而婆婆就一個人在家,帶著一家老小,既要忙地裡,還要忙家裡,更要躲避人家的追查。日子過得好不清苦。期間公公一直不聞不問一家老小的狀況,婆婆說那個時候日子成天過的是欲哭無淚。

好幾年過去,這事不了了之,公公才回來。可是工作沒了,公公身體也不好,幹不了地裡的重活,只能靠偶爾打點不下重體力活的零工掙點小錢。地裡的收成,養活一家老小的重擔再次落到婆婆一個人肩上。

相對而言,公公是舒服了一輩子,婆婆是辛苦了一輩子。

遙遙說,自己跟老公的相處模式也是如此。遙遙說啥,老公基本都不反對。罵他,他也不啃聲,或者直接無視。

遙遙的老公上過班,也自主創業過,都沒掙到啥錢。最後一次創業,把自己的老本都賠了進去。本來收入就不寬裕的他們,更是雪上加霜。大概有個兩三年,老公對遙遙跟孩子娘倆是不聞不問。就像個隱形人一樣,即不打電話慰問關心一下他們,也不給一分錢的生活,好像他倆都不存在。

遙遙說當時自己很心寒,回想婚前婆婆跟自己抱怨公公的所作所為,他們父子真是一摸一樣。一樣的懦弱,一樣的自私自利。只可惜當初聽完婆婆的抱怨,自己並沒有注意。

有一次,遙遙問老公對自己的評價。老公居然用硬朗這個詞語來形容自己。遙遙說,她記得老公用這個詞語也同樣形容過婆婆,也就是他的親媽。當時氣的遙遙怒懟老公說,怎麼會這樣呢,我又不是你媽。看,他自己軟弱,還要給別人安個強悍的詞語。

不過回想婆婆,也確實如此。可憐同為女人,婆婆確實很優秀,但她也確實找不到一個更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婆婆了。面對無人幫忙抵擋的風風雨雨,婆婆硬朗得像座山一樣,無堅不摧。

遙遙的故事只屬於個例,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在我的身邊見多了父母是怎樣的,孩子也是怎樣的故事。

鄰居爺爺喜歡打麻將,帶的小孫子也很喜歡打麻將。鄰居爺爺走到哪張麻將桌上,小孫子就抱到哪張麻將桌旁。在孩子還很小字都認不全,話也還說不太清的時候,整幅麻將的字他都認的門清。

有一次,爺爺又抱著他打麻將,爺爺的牌快糊了,但是爺爺想糊個大點的就沒打。孩子說,爺爺,你應該糊這個啥啥啥字啊。爺爺不啃聲,結果牌友就是放了這個字他爺爺糊了。後來人家就笑他,那個誰,你看看你爺爺的牌,這次又糊啥。這個笑話一直到孩子成年大家都記得。

後來孩子大了,確實也是不好好學習,也不好好工作,成天不務正業,就喜歡打麻將。

還有個閨蜜喜歡吃,各種各樣的美食都喜歡,所有沒吃過的都想嘗一嘗,以至於她的孩子也是個小饞貓。

有個同學從小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是書,然後他的孩子也是喜歡書。除了看書,就沒有別的愛好了。

其實愛好還好說,性格有缺陷就麻煩了。

有些原生家庭的孩子性格跟他父母一樣是有缺陷的,這種家庭長大的男孩子,女孩子還是要慎嫁的。

父母離異,然後雙方惡語相向,苦苦揪扯,對孩子不管不顧的。

父母最好是不分手的好,但是在現在如此開放的社會,如果夫妻倆人確實沒有感情,分手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分手後,惡語相向,互相攻擊,且對孩子不管不顧的,這種家庭裡長大的男孩子最好還是慎嫁。

且不說在這種環境裡長大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全,光是父母給予的心理陰影也是很大的。你想想看,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們孩子都有了,肯定不止一日夫妻。

那麼既然結為夫妻,愛情不在了,還有親情啊。即使親情也不想有,還有共同的孩子啊。如果做不到好聚好散,也不要惡語相向互相攻擊揪扯呀。

畢竟倆人在一起那麼久,做不了朋友也不要做敵人,做個熟悉的陌生人也是可行的。

只能說這樣的夫妻真的心胸狹窄。他們對孩子不管不顧,倆個人不好,只是倆個人不想在一起生活了,跟孩子有什麼關係。孩子該愛還得愛,該教育撫養還是得教育撫養。如果連孩子也不想要了,只能說明這樣的父母,沒有愛更沒有責任心。

這些孩子沒有在父母那裡體會到愛與責任,那麼這些孩子估計多半也是個自私自利,且沒有愛也沒有責任心的人。

父母有吸毒,或者聚眾賭博的習慣的。

吸毒是國家嚴令禁止的,對人身體傷害也是極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是成天面對吸毒賭博人群的,想做到潔身自好是非常困難得。而且這些惡習一旦染上,基本都是家破人亡的結局。

所以男孩父母有這些惡習的,儘量還是敬而遠之比較好。

父母好逸惡勞,胸無大志的。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也決定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一個胸無大志的父母,肯定不會培養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孩子的。即使孩子有新穎的想法,也會被扼殺在搖籃裡。而一個好逸惡勞的父母,孩子也肯定懶散墮落。

父母成天言而無信,謊話滿篇,風流成性的。

這類父母是沒有可信度的。在他們嘴裡,你是聽不到一句真誠的話語的。在他們心裡,也是沒有點滴真心的。那麼在這個環境裡長大的男孩子,肯定也是很難相信別人的。如果他們自身不夠堅定,只會淪為跟父母一樣行為的人。

所以遇到這類男孩子,也得慎嫁。

看一個孩子的父母,就看見加入這個家庭以後,自己的未來。任何事沒有百分百的概率,只有相對概率。哪怕相對概率微乎其微,誰也是不想這個概率落到自己頭上的。

所以為了自己將來的幸福,如果遇到上面原生家庭裡長大的男孩子,女孩們還是要慎重考慮一下的。之後,再做決定會也不遲。

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幸福,誰也不想痴心錯付,若一次就嫁對人豈不是更好。

相關焦點

  • 孩子長大什麼樣,完全是童年生活的縮影,原生家庭的映射
    和今年特別流行的"內卷"一樣,"原生家庭"這個詞,也是專業術語變成大眾流行語的典型案例。所謂原生家庭,指的就是子女結婚成家之前,與父母同住的那個家庭。子女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就意味著脫離原生家庭了。
  • 一個原生家庭不幸福人在一段感情中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網絡上有一些「千萬不要找原生家庭關係不好的女孩子做女朋友,除非你受得了她對你極強的控制欲和佔有欲」之類的有關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以後戀愛之路的影響的言論。這使她們在擇偶的時候最關心的點就是對方是否關心自己,她們很容易被這種想法蒙蔽了雙眼,於是在感情中很容易被騙,一不小心就會遇到渣男。
  • 你的婚姻藏在了原生家庭裡!
    「性」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原始動力,繁衍才能傳承;有了婚姻才能組建家庭,孕育下一代,而後再繼續代代延續;Part 1 你的婚姻藏在了原生家庭裡婚姻的本質就像顯微鏡下的分子結構形態,每一個家庭背後都有很多分支家庭機構;每個人的婚姻觀就藏在原生家庭這個黑匣子裡;因為第一次親密關係的輸出建立就是從原生家庭中學會的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讓原生家庭中的那些傷不再複製粘貼
    2019年曾經有一位杭州大叔,在給自己女兒徵婚的時候,要求「雙親原生家庭,家庭和睦。」這一徵婚條件在當時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原生家庭的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由此造成的性格方面的缺陷。
  • 原生家庭:4個標準幫你判斷一個好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很重要。在一個充滿了溫暖、安全和關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通常會更自信,更願意信任他人,因而也更快樂。相反,在一個充滿了攻擊、暴力和精神虐待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內心的痛苦就會更多一些。
  • 重男輕女何時了,不要讓這些原生家庭的罪延續到下一代的思想裡
    而近期,闞清子發文反對重男輕女,也是幾度重上了熱搜, 呼籲:放下偏見吧,女孩和男孩是一樣的。女孩不比男孩差,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買房買車 ,過上很好的生活,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早在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2018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顯示,全球性別差距在2017年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擴大後,2018年又回到差距緩慢縮小的發展趨勢上。
  • 接納自己,放下原生家庭的痛
    孝道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孝道是情感上他們之間是彼此平等,彼此關愛,尊老愛幼,很友善,有同理心,而且這種孝道是不太會發生親子衝突的,一個男孩的家庭裡的媳婦是很輕鬆的;另一種孝道是要求無條件的順從,或者是要求光宗耀祖的孝道,而且男性的優越感是很強的,很神經質的,大男子主義,這種家庭出來的很多男孩子都會有攻擊性行為。
  • 讓孩子感恩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這部電視劇拍出了家庭教育的3個...
    每個孩子的底氣,都是原生家庭給的。……每當聽到這種聲音,顧爸顧媽都在第一時間在外頭強勢維護兒子,顧姐姐更是追著別人懟回去:「別以為我嫁出了福安弄,就可以隨便欺負我弟弟。」顧耀東的優秀並非偶然,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早就在TA的原生家庭中埋下了伏筆。
  • 請不要忽視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會影響到他以後的生活。原生家庭是孩子出生和成長的環境,這個家庭的氣氛,習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到在日後新家庭中的表現。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1、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什麼叫代際創傷?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創傷會通過下一代遺傳到下下一代。也就是說,這些創傷會像遺傳病一樣,遺傳到下一代當中,影響子孫,其做法與上一輩的人極其相似。代際創傷的特點:對下一代造成深遠的,懷有破壞性的影響,與下一代形成了一種強迫性重複。有人說:原生家庭之傷,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時代和環境的餘孽。
  • 能讓孩子感恩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看完就明白了
    而那些家庭氛圍比較好,或者父母有責任心,時常關心孩子心理、帶孩子閱讀,以及有正常的固定睡眠習慣等等這些都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呢?有一項針對原生家庭創傷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8-29歲年齡段的人群裡,其中81.8%的人都表示曾經受到過來自家庭的創傷,且多數來源於自己父母。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比如去年的都市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儘管事業有成,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使她內心極度痛苦。甚至很多人從中找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那麼我們究竟要不要把所有的不幸,不快樂,生活的負面一股腦的都拋給原生家庭背鍋呢?如果是這樣想,我覺得那就錯了,這樣不但不能救贖自己,還會將自己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淵。
  • 11歲男孩將父母告上法庭:糟糕的原生家庭,究竟有多可怕?
    而事實是,如果一個人童年時期,沒有在原生家庭中得到足夠的愛,那他一生都將極力從他人身上彌補童年的缺失,這個人可能是伴侶、朋友,甚至可能是孩子。「小龍女」吳卓林的母親吳綺莉,就是典型的例子。吳綺莉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因為婚姻破裂,脾氣變得易怒又古怪。從小到大,吳綺莉一直都在她的侮辱和打罵中度過。
  • 超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家庭內部的運行機制,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我們到底在原生家庭中都扮演了什麼角色呢?在一個大家庭中,會出現許多的三角關係。如果我們想擺脫原生家庭,就必須從這些三角關係中解脫出來,不參與任何一方的鬥爭,以個體身份與其他人打交道。
  • 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傷害是什麼樣的?
    二十年前,曉芳弟弟的意外溺亡讓她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蒙上一層陰影。父母隱隱將小兒子的溺亡怪在曉芳頭上,認為她沒有照顧好弟弟,並且又從同宗的親戚那裡過繼了一個男孩子過來做兒子。過繼來的弟弟長大後,家裡的房子也都是弟弟的,沒有曉芳的份,曉芳一直耿耿於懷,覺得父母太偏心,畢竟自己才是親女兒。因此多年來和父母感情一般,基本沒有什麼交流。
  • 健康的原生家庭模板
    這句話深刻的解析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有什麼樣的童年完全取決於遇到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三觀的底色,是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原始能量。構建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成為這一代父母苦苦思索的話題。
  • 五個步驟,帶你《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在《原生家庭》裡有這麼一段話: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如果在我們的原生家庭裡,父母的人格是不健全的,那麼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不知不覺中,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下一代。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
  • 不要讓你的孩子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
    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每一個人的影響。近兩年,「原生家庭」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種新聞以及文章中。為了將來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不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心生怨恨,也為了他失敗後不會有理由將責任全部推給原生家庭,更為了孩子的未來不會遭受我們遭受過的傷害。現在,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是至關重要的。
  • 超越原生家庭|家庭中的潛規則,你了解嗎?
    早在10多年前就有一個非常活躍的豆瓣小組名為「父母皆禍害」,很多組員將自己的人生困難和性格問題不加辨別地歸咎於父母,足以瞥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誠然,在多數人的經驗裡,原生家庭是其成長中代表「家庭是什麼樣子的」唯一模板,去原生家庭裡尋找問題的根源,也有一定的心理學依據,但這絕不是在提倡「原生家庭決定論」,尤其是成年之後的人生軌跡更不能簡單歸咎於父母。
  • 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
    一、原生家庭是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婚姻狀況、貧富程度,以及工作性質、處事方式等,都會對子女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