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季平:靜不下心寫的音樂都是活兒,留不下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在中國當代作曲家中,趙季平是把音樂寫得「好聽」的典範,而不管是為影視配樂,還是寫樂隊作品,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都是他的根,是他脫不去的「鄉愁」。

2月1日,在上海交響樂團「2019新春音樂會」上,趙季平的《絲路音樂瞬間》、交響組曲《喬家大院》將由指揮家餘隆執棒,依次奏響,後者除了請來女高音歌唱家雷佳領銜演唱,更邀來曾為電視劇《喬家大院》配樂伴奏的晉胡演奏家李保青、二股弦演奏家尤建明獻演。

彩排現場

《喬家大院》講述了一代傳奇晉商喬致庸棄文從商,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實現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故事。這是2006年中國最紅火的電視劇之一,趙季平為電視劇所作的配樂跟著飛入千家萬戶,同樣深入人心。

也是那一年,趙季平將電視劇裡的音樂主題抽出來,重新創作出交響組曲,分「序曲」「立志」「愛情」「商路」「煉獄」「遠情」六個樂章。趙季平還記得,餘隆專門為此去了一趟西安,並在2006年6月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完成了這套組曲的首演。

為了寫電視劇《喬家大院》,趙季平曾經三下山西,過了風陵渡後,一路採風到忻州、平遙,也因此,這部劇裡滿溢著晉中地區濃鬱的風情。和電視劇一樣,交響組曲的音樂素材也取自晉中一代,其中的二股弦、晉胡更是晉劇的主要樂器,它們被糅進交響樂隊,音色跳了出來,但又不突兀。

去民間採風,對趙季平來說是常態。早在為《黃土地》配樂時,他就和張藝謀、陳凱歌在陝北農村呆了一個多月,為《水滸傳》配樂時,他又在山東西南一帶潛伏過一個多月。

「我喜歡去民間,我對民族民間音樂太愛了,聽了就走不動了。」對有些人來說,採風就是走個流程,不走心,也不是每個作曲家都能挖掘民族民間音樂的美,「就像採礦一樣,好東西都被挖壞了他還沒發現。你得有那份才情,找不著,說明你沒有那份情。」

趙季平強調,深入民間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身體到那,心沒進去,不對,心進去了,沒有感情,也不行。」

這麼多年來,趙季平始終堅持的美學觀點,是用中國民族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同時還要有技術含量,「有些作曲家沒有自己的語言,一味去追逐、模仿歐洲和西方,沒有自己的個性,這是不行的。中國作曲家要用自己的筆,去弘揚民族文化,堅定不移地讓中國民族音樂的大旗豎起來。」

彩排現場

如今,中國古典音樂市場紅紅火火,來中國巡演的國際名團不勝枚舉,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如何才能吸引國際名團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演出興趣?

「一百個人有一百個人的口味,很難摸透,但有一條,你的創作要有自己的個性,要有技術含量,有可聽性,有時代感。」

早年,趙季平曾為管子與民族管弦樂隊寫過一部《絲綢之路幻想組曲》,法國薩克斯演奏家克裡斯蒂安·維爾特一聽,立馬就迷上了,他前後花了十年時間研究此曲,最終將管子移換為薩克斯管,在世界各地演奏。

趙季平還寫過一部室內樂《關山月》,由大提琴家馬友友、琵琶演奏家吳蠻、笙演奏級吳彤以及一位印度塔布拉鼓演奏家聯合演出。美國首演時,馬友友特地把作曲家約翰·威廉士請了過來,「他聽完很激動,上臺就抱我,因為你的音樂能感動他。如果作曲家都在模仿,都把音樂寫成《星球大戰》,不會有人願意聽。你要用自己的文化感動別人。」

「我們應該有更多這樣的作品,讓國外的大師級演奏家來主動研究、主動演奏。」趙季平強調,中國音樂要建立文化自信,急不得,要靠幾代音樂人、幾代有志者往前推進。

現年74歲的趙季平長居西安,每天早上9點到12點,雷打不動堅持寫作,《風雅頌之交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最新力作。

趙季平坦言,當下的自己更喜歡寫樂隊作品,因為不受限制,沒有功利性,也有更充分的時間展現作曲家的思想。

不過,影視配樂要寫得喜聞樂見,觀眾都追著聽,也不容易,「你必須在幾分鐘裡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才能抓住觀眾的耳朵。」因為好片不多,趙季平現在很少為影視配樂,最近一部還是電視劇《白鹿原》。

作為老前輩,趙季平對年輕作曲家的建議是用心,「現在都靜不下心,慌慌張張,都是活兒,留不下來。」趙季平還為此訓過自己帶的博士生,「是活兒就沒生命力,就是一次性的,演完就歇了,既浪費你的生命,也是對演出單位不負責,觀眾都被那些爛作品嚇跑了。」

相關焦點

  • 趙季平:把音樂寫到老百姓心坎裡
    紮根傳統,紮根生活 趙季平父親趙望雲是國畫大師、長安畫派創始人,其兄趙振川是長安畫派扛旗人。1972年,父親畫了一本冊頁送給趙季平,封面寫著「生活實踐是藝術的源泉」,現在「泉」字已經被磨得無法辨認。趙季平每次看到父親的作品,都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他是從生活中間過來的,我實際上只是他藝術思想這棵大樹在音樂上伸出來的一枝。」
  • 作曲家趙季平:把音樂寫進百姓心坎裡
    「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遠山高」「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哇」……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都出自作曲家趙季平之手。「寫進老百姓心坎的音樂才能傳播開,我們要靜下心,寫出能與世界對話的中國作品。」趙季平說。
  • 趙季平:我的音樂中,大量的是老百姓的聲音
    趙季平作品音樂會上,女高音歌唱家張寧佳獻唱。父親趙望雲是影響了趙季平一生的人。這位長安畫派的創始人,早在1930年代初就用畫筆做農村寫生,慣將鄉村生活當作描寫主體融入山水畫。養豬、春耕、翻地,這些農村裡最不起眼的勞作,他都畫,「他一輩子不畫名山大川,就畫老百姓。」
  • 「趙季平黑膠唱片音樂鑑賞會」成功舉辦
    7月11日,由陝西趙季平音樂藝術基金會主辦、西安趙季平藝術中心及樂與餌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承辦的「趙季平黑膠唱片音樂鑑賞會」在西安樂與餌黑膠博物館成功舉辦。陝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尚飛林,西安趙季平藝術中心理事長、陝西趙季平音樂基金會秘書長劉志勇,西安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趙季平音樂工作室主任馬波,樂與餌黑膠博物館負責人許衛國等出席了當天的鑑賞會活動,並與到場眾多樂迷就趙季平音樂及黑膠唱片文化深入交流
  • 趙季平代表:文藝創作應面向生活 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李川 楊茜 實習記者 梅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曲家應該靜下心來,去掉浮躁,認真創作。用中國自己的語言,寫出有中國氣派、有中國風格,能和世界對話並留得下來的時代性作品。」
  • 兩會訪代表 | 趙季平: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 用優秀的作品傳承紅色基因
    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的名譽主席,趙季平說自己有責任去支持這場大山深處的特殊音樂會,去傳播音樂的正能量。這個系列音樂會一直以來都堅持「惠民演出」,沒有任何的經濟收益,目的就是讓大山深處的老百姓聽到優秀的音樂作品。
  • 「蓉城之秋」音樂季重磅電影音樂界泰鬥趙季平專場舉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10月16日晚,第25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又迎來一場重磅演出——音樂泰鬥趙季平專場音樂會於成都城市音樂廳舉行指揮朱其元、小提琴演奏家寧峰、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女高音歌唱家張寧佳,攜手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共同為成都市民帶來了管弦樂《大宅門寫意》、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音樂會小品《鐘鼎長安》、古詩詞聲樂作品《峨眉山月歌》、《關雎》等趙季平的傳世作品。
  • 影視作曲大師趙季平談《大話西遊》音樂創作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30支嗩吶、4支笙和一座中國大箭鼓一起,痛快淋漓奏出生命的吶喊;  《霸王別姬》用悲涼的京胡和簫,《梅蘭芳》的音樂強調梅蘭芳作為一個凡人他內心的孤獨……  這些大名鼎鼎的電影,配樂作者都是趙季平。在張藝謀等導演眼中,趙季平代表了上世紀80至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被業內人士封為「樂壇神筆」。
  • 趙季平《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出版首發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晶)10月12日,趙季平《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在西安音樂學院舉辦出版首發儀式,趙季平向西安音樂學院贈送了《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總譜及十分珍貴的9張25
  • 靜不下來靜不下來
    有多久沒有靜下來 靜靜看完一部電影有多久沒有拿本書 讀到深處廢寢忘食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今天騎騎大象 明天為生計努力喜歡以己度人 沉溺自己的小世界固執與偏見 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標籤浮躁的風氣 影響了芸芸眾生的善性多少人 為生存為生活苟且多少人 看不到眼睛有星星拿不起
  • 中華之光丨趙季平:用中國音樂與世界對話的著名作曲家
    這期間他不斷到民間採風,把陝北的延安和榆林地區的各個縣幾乎都跑遍了,還到陝南去採風,鑽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戶、銅川梆子以及外省不少劇種和各類樂器,《中國謠》、《北方的大樹》、《說西安》、《聽關中》、《這是祖國、這是故鄉》等100多首詞中,1/3以上的詞都是經過他的譜曲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深入基層,吸收地氣,使趙季平的歌曲創作有了豐厚的底蘊。
  • 趙季平民族音樂作品音樂會舉行
    本報北京7月30日電(記者郭超)30日晚,「國風浩蕩」——趙季平民族音樂作品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音樂會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奏,指揮家葉聰執棒。     趙季平為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名譽主席。他從事音樂創作50多年,主要代表作品有《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和平頌》、交響詩《霸王別姬》、交響音畫《太陽鳥》、交響組曲《喬家大院》等。
  • 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受聘為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名譽院長
    他代表學校黨政領導向應邀擔任音樂學院名譽院長的趙季平先生表示誠摯的感謝。許校長說到,九十年前,勞山腳下陶行知先生創立曉莊學院;九十年後的曉莊學院蓬勃發展,砥礪奮進。希望在趙季平先生的幫助下,進一步提高音樂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內涵發展,提升曉莊學院的影響力,他對音樂學院的未來充滿信心。在熱烈的掌聲中,許承明校長為音樂學院名譽院長趙季平先生頒發了聘書。
  • 趙季平老伴去世續新弦,愛情傳為美談
    後來就有人遞話,趙季平要找你談談。其實她覺得挺唐突的,不太了解。別人就說,好吧好吧,跟他好吧,人家是才子。孫玲說,我知道他是才子,但是我不熟悉他,不知道我們合適不合適。趙季平似乎感覺到,孫玲還驕傲得很。後來好多人找孫玲,她都一句話,我沒有這想法。把人家給回絕了,人家就再也不找她了。
  •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趙季平:從民族音樂...
    每位文藝名家都是新中國70年文藝發展的完整參與者、全程見證者,他們的藝術經歷加起來就是新中國文藝史的一個縮影。在3分鐘左右的視頻中,既有文藝名家的娓娓講述,又有難得一見的歷史影像資料,還有文藝名家當下工作、生活的鮮活鏡頭。
  • 陝西團開放日 趙季平代表分享了一通剛剛接到的報喜電話
    大家一直在深入生活地創作,在埋頭靜下心、去掉浮躁地創作。」趙季平還指出,「有許多優秀的新生代音樂家,都處在實踐踐行的深處。」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選擇了全國政協的文藝、社科聯組作為自己下團組的第一站,趙季平說,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倍感親切。
  • 著名音樂家趙季平:用自己的母語與世界對話
    奧斯卡金像得主、《從毛澤東到莫扎特》的攝影師——美國紀錄片著名導演阿蘭·米勒曾親率攝製組,用了大半年時間拍攝紀錄片《音樂家趙季平》,他說:「趙季平是中國音樂裡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國的約翰·威廉士!」 張藝謀說: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電影音樂的歷史,不能不談趙季平。他就代表了這一階段的電影音樂,他是這一時期的裡程碑和巨匠。」
  • 趙季平作品音樂會 奏響樂章
    本報訊 近日,趙季平作品音樂會在貴陽奏響樂章,一曲曲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引起全場觀眾共鳴。  音樂會在中國著名民族管弦樂指揮家張列指揮下舉行。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沈誠,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張寧佳等藝術家,攜貴州省民族管弦樂團、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實驗民族樂團,共同演繹趙季平的多首經典作品。
  • <長安之夢>---趙季平作品音樂會在獅城舉行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  中國經濟網陶傑 攝影     中國經濟網9月20日新加坡訊(記者陶傑)   為配合今年新加坡當地的華族文化節,新加坡華樂團近日特別為獅城的觀眾奉獻了兩場中國電影音樂大師趙季平作品音樂會
  • 「趙季平這個中國人,你們要注意他」
    按照我們的邏輯理解,武滿徹這句話,表達了三個意思:中國出了個很牛的能人;趙季平是一把突起的利刃;他的水平超過了許多人。張藝謀的評價中,也隱隱約約透露著上述幾層意思:「談及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的歷史,不能不說到趙季平,他代表了這個階段的電影音樂,他是這個時期的裡程碑和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