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季平這個中國人,你們要注意他」

2020-12-22 狼先生看世界

「趙季平這個中國人,你們要注意他!」

這句話是日本作曲家武滿徹說的。

武滿徹大概是亞洲唯一能與歐洲大師們匹敵的作曲家,他幾乎影響了日本音樂界所有的後輩——久石讓就有過「我們應當擺脫武滿徹老師的陰影」的說法。

按照我們的邏輯理解,武滿徹這句話,表達了三個意思:中國出了個很牛的能人;趙季平是一把突起的利刃;他的水平超過了許多人。

張藝謀的評價中,也隱隱約約透露著上述幾層意思:「談及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的歷史,不能不說到趙季平,他代表了這個階段的電影音樂,他是這個時期的裡程碑和巨匠。」

還有人說,趙季平激活了中國的民族音樂。

往前數十年,那些人們聽到前奏就能跟著哼起來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電影電視配樂,幾乎都出自趙季平之手:

姜文吼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劉歡喊的「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

「咿呀,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遠山高」;

……

以及《黃土地》《紅高粱》《大閱兵》《霸王別姬》《大話西遊》《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白鹿原》《水滸傳》《三國》《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喬家大院》《大秦帝國》等等這些當代中國最優秀的影視劇,它們的配樂也都由趙季平操刀。

保守估計,中國有3代、超過8億人聽過趙季平的作品,但最初人們只記住了他的音樂,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因為,他總在幕後,圈外人僅憑熒幕上一閃而過的「作曲 趙季平」,很難對這個人有更深的了解。

再則,在「有事找度娘」的時代還沒到來之前,趙季平這個名字,跟隔壁趙四一樣,不起波瀾。

1945年生於甘肅平涼,其父是長安畫派創始人趙望雲,與齊白石、徐悲鴻、石魯齊名。他從小看父親畫畫,但愛聽戲,喊秦腔,喜豫劇,迷京劇。

小時候就常拉同學偷擠進「獅吼劇團」看豫劇、混進「易俗社」聽秦腔;八九歲時就在院子裡指揮小夥伴「演奏」,把羽毛球拍夾在脖子上當小提琴,立起大掃帚作大提琴,哼哼唧唧鬧得不可開交,被鄰裡長輩斥為「洋裡吧唧」(崇洋)的野小子。

國畫大師的兒子,卻獨愛音樂。這是「子不承父業」,走了野路。

但這個在人們眼裡走了野路的小子,在他的鉛筆盒夾著「長大要當作曲家」的條子。

說起作曲,他的曲風卻不如他的名字——「平」,他不但曲風野,路子更野。

在音樂學院學習,學得更多的是打擊樂和父親口中的「洋理論」,卻被分配到陝西戲曲研究院,並且一待就是21年。

那些年間,他跑遍關中、陝南和陝北,鑽研的是陝西省及外省的諸多劇種和各類民族樂器。有的樂器買不到,買不起,就隔三差五賴在別人家「蹭學」。有時候還自己動手做,秸稈、玉米梗、樹皮都可以成為發出聲響的樂器。

1982年,中央音樂學院,開始十分正統地鑽研民樂和西洋樂。

但曾經的野路子精神,一直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延續。

在1987年張藝謀的《紅高粱》中,他破常規地運用30隻嗩吶、4支笙和1座中國大箭鼓一起奏鳴;《笑傲江湖》中,一聲「咿呀」,撩動了多少人的神經。一個朋友說,這開頭一聲喝,實在是太刺耳,就連家裡的貓聽到了也受驚似的跑開。他說,就是用「咿呀」一聲,產生一道劍光閃出的效果,勾勒出一個武俠天地,武俠世界。

即便今天他已經是聞名於世的大家,他仍舊堅持思維要野:「作曲家必須思維開闊,要不拘一格,不能太匠氣。所謂音樂,不管西洋古典、民族和通俗的,一個作曲家,不應當把它們割裂開,應當了解它們各自的長處和特徵,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從藝而淪為平庸之人,大部分不是因為懷才不遇,而是所作匠氣太重。

事實上,他曾也跟匠氣沾了點邊。

電影《大話西遊》拍攝時,片方請他配樂。那時候他已經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配樂大師,所配的片子基本上都是名導名演巨IP。當看到要配樂的劇本時(劇本是《大話東遊》,《大話西遊》的雛形),十分崩潰。

劇本裡全是港式的無釐頭,故事離奇,蹩腳,場景混亂。

但本著對作曲的忠誠,他認真讀完劇本,實地探訪片場,反覆聽影片主題曲旋律,最終以《一生所愛》為基礎,完成了全片的配樂。

即便是這樣,影片的「不搭調」仍讓他覺得野得不著邊際,遂要求片方不署名。

豈知《大話西遊》大火,成了一種文化現象,片中配樂更是深得人心。

然而就因為他當初的些許「匠氣」,至今仍有許多人不知道稱得上傳世佳作的大話配樂出自大師趙季平之手。

事實上,《大話西遊》遇見他,是野路子的戲,對上了野路子的作曲人,所以就連看似無釐頭之作也充滿了傳奇,這是很奇妙的事情。

在電影電視配樂上,恐怕國內沒有幾個人能夠與他吧?

修習音樂六十餘載,專注影視配樂作曲三十餘年,他這麼總結到:「到生活中去,是一輩子的基本功;讀千卷書,走萬裡路,採四面風,交八方友;紮根生活,用母語講好中國自己的故事。」

百科中,虛心、細心、恆心,不斷追求創造的執著,實現創新,這是對「匠心」的詮釋。這,正好對上了趙季平的口。

然世間萬物,變化無止境,山外高山,路依然在繼續。

「越是民族的東西,越要與時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趙季平說。

相關焦點

  • 趙季平:把音樂寫到老百姓心坎裡
    在他看來,創作者要一竿子扎到生活中去,切身感悟中國這片土地最打動自己的東西,以愛和深情去觸摸這片廣袤、大氣、蒼涼的土地,感受這片土地的深沉和溫暖。他常常和學生們說,只有愛自己的文化,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本」就是要愛自己的傳統文化。 植根民族傳統的沃土,讓趙季平的作品無時無刻不保持著一種獨特的中國氣韻、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 著名音樂家趙季平:用自己的母語與世界對話
    你不要滿足課堂上學的洋理論,一定要下接地氣,去學習民間藝術,從中吸取營養,這樣才能創作出反映人民心聲、為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 父親的眼光和勉勵,決定了趙季平此後的人生軌跡。 趙季平在戲曲研究院這個戲曲海洋裡,一個猛子紮下去就是21年。
  • 作曲家趙季平:把音樂寫進百姓心坎裡
    「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遠山高」「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哇」……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都出自作曲家趙季平之手。「寫進老百姓心坎的音樂才能傳播開,我們要靜下心,寫出能與世界對話的中國作品。」趙季平說。
  • 趙季平專場音樂會16日登陸成都 當晚會有一首神秘曲目
    對於朱其元,趙季平讚不絕口。而且,音樂會上還有不少成都元素,比如從成都走向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寧峰。「寧峰是你們四川人,從這裡走向世界的。他是一位非常棒的演奏家,所以我的那首《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當時是國家大劇院找到我,我一聽是寧峰演奏,那就沒問題。首演之後,我們去了很多國家以及國內很多城市演出,這次能夠回到寧峰的家鄉演出,不光是我,寧峰也是非常期待。」
  • 趙季平老伴去世續新弦,愛情傳為美談
    但趙季平從頭一次見面時起,他就認定這個女孩子就是要陪他走完一生的人。他用音樂之神的鑰匙,漸漸開啟他們的愛情之門,在他展開的不間斷的追求之下,孫玲也樂意束手就擒,開始走上了風風雨雨的愛情之路。但是,也許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倆的愛情所經受的第一次考驗,在畢業分配的時候就早早到來。
  • 趙季平:我的音樂中,大量的是老百姓的聲音
    1964年,趙季平考入西安音樂學院,1970年畢業時被分配到陝西戲曲研究院。這個結果一度讓他難以接受。作曲系畢業的人,當然更願意去交響樂團或歌舞劇院。趙望雲反而很高興。他對兒子說,「你要到戲曲團好好補課,向民族民間音樂學習,只有把自己的東西研究透了,才能兩者結合,寫出好東西。」趙季平一腳踏入了戲曲圈的門檻。
  • 「蓉城之秋」音樂季重磅電影音樂界泰鬥趙季平專場舉行
    此次與四川音樂人合作,趙季平十分高興,並稱讚道,「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指揮朱其元,是一位非常棒的指揮家,我十分欣賞他。從成都走向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寧峰也是你們四川人,他是一位非常棒的演奏家,所以我的那首《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當時是國家大劇院找到我,我一聽是寧峰演奏,那就沒問題。首演之後,我們去了很多國家以及國內很多城市演出,這次能夠回到寧峰的家鄉演出,不光是我,寧峰也是非常期待。」
  • 趙季平:靜不下心寫的音樂都是活兒,留不下來
    在中國當代作曲家中,趙季平是把音樂寫得「好聽」的典範,而不管是為影視配樂,還是寫樂隊作品,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都是他的根,是他脫不去的「鄉愁」。中國作曲家要用自己的筆,去弘揚民族文化,堅定不移地讓中國民族音樂的大旗豎起來。」彩排現場如今,中國古典音樂市場紅紅火火,來中國巡演的國際名團不勝枚舉,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如何才能吸引國際名團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演出興趣?
  • 影視作曲大師趙季平談《大話西遊》音樂創作
    趙季平:就拿電影《梅蘭芳》來說,它的音樂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這個過程很累,也很愉快,後來這些音樂被陳凱歌比喻為「風情萬種」。  我認為《梅蘭芳》配樂創作的重點是在揭示人物的內心,而不是渲染劇情氣氛。怎麼做呢?
  • 趙季平代表:綜藝節目應對受眾負責 傳遞正能量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中國青年網記者楊茜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李川 楊茜 實習記者 梅寒)「我一直強烈呼籲,應重視中國優秀的傳統詩詞歌賦,要讓它插上音樂的翅膀,讓更多的年輕人去關注和喜歡。對於《經典詠流傳》這類節目,我給予高度評價。這是我一直在倡導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非常有推動作用的形式。」
  • 中華之光丨趙季平:用中國音樂與世界對話的著名作曲家
    這期間他不斷到民間採風,把陝北的延安和榆林地區的各個縣幾乎都跑遍了,還到陝南去採風,鑽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戶、銅川梆子以及外省不少劇種和各類樂器,《中國謠》、《北方的大樹》、《說西安》、《聽關中》、《這是祖國、這是故鄉》等100多首詞中,1/3以上的詞都是經過他的譜曲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深入基層,吸收地氣,使趙季平的歌曲創作有了豐厚的底蘊。
  • <長安之夢>---趙季平作品音樂會在獅城舉行
    這也是趙季平與該團的二度合作。據中國經濟網了解,本次音樂會除了再度呈現趙季平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以外,還包括了其他一些代表性作品,並首次推出新作《將進酒》。     也許有的人對趙季平的名字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說到《黃土地》、《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梅蘭芳》以及《孔子》等電影音樂,估計不知道的人不多,而所有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中國著名電影音樂大師趙季平。
  • 陝西團開放日 趙季平代表分享了一通剛剛接到的報喜電話
    「把學問寫進群眾的心坎裡」 文藝工作有了新引領2014年,趙季平參加了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文藝工作座談會後這幾年,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文藝工作者一直在實踐的深處前行,這個非常重要。大家一直在深入生活地創作,在埋頭靜下心、去掉浮躁地創作。」趙季平還指出,「有許多優秀的新生代音樂家,都處在實踐踐行的深處。」
  • 趙季平代表:文藝創作應面向生活 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日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文藝創作必須講好中國故事。趙季平的父親趙望雲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成名,被譽為平民畫家、一代大師,並開宗立派成為長安畫派創始人。「我父親一直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創作。他用中國畫筆反映現實生活,他的作品始終面向老百姓。
  • 趙季平聲樂作品演唱與創作研討會在南京曉莊學院召開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南京3月19日電(丁亞丁)17日下午,作為南京曉莊學院九十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延續,趙季平聲樂作品演唱與創作研討會在該校方山校區召開。
  • 趙季平《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出版首發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晶)10月12日,趙季平《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在西安音樂學院舉辦出版首發儀式,趙季平向西安音樂學院贈送了《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總譜及十分珍貴的9張25
  • 「作曲大師」趙季平來蓉 講《笑傲江湖》《水滸傳》《1942》裡的...
    一開場,趙季平針便分享了他最近的憂慮,他認為好的歌曲創作,應該有獨特個性,有感人的魅力,同時要有創意。1997年,張紀中擔任《水滸傳》製作人,他帶著厚厚的48集劇本找到趙季平寫主題歌。當時已經配樂過《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趙季平是拒絕的,為了保證音樂的完整性,他希望做的是整部劇的配樂和主題曲。
  • 兩會訪代表 | 趙季平: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 用優秀的作品傳承紅色基因
    趙季平說,在音樂創作上,他一直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這是一種信仰,「我一直堅守著這個信仰,這就是傳承。」趙季平告訴記者,接到連任當選人大代表通知時,他正在四川大涼山裡採風。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的名譽主席,趙季平說自己有責任去支持這場大山深處的特殊音樂會,去傳播音樂的正能量。這個系列音樂會一直以來都堅持「惠民演出」,沒有任何的經濟收益,目的就是讓大山深處的老百姓聽到優秀的音樂作品。
  • 趙季平將其全球首張籤名黑膠唱片贈予湖南師範大學
    紅網時刻10月22日訊(記者 周丹 通訊員  蔡頌 李翰 何純潔)10月22日,由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主辦,黃龍音樂季組委會協辦的「趙季平音樂創作國際學術高端論壇暨趙季平作品經典系列黑膠唱片全球首發儀式」在長沙舉行。   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李民簡要介紹了學校和音樂學院的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對趙季平將其全球首張籤名黑膠唱片贈予學校表示感謝。
  • 趙季平作品音樂會 奏響樂章
    本報訊 近日,趙季平作品音樂會在貴陽奏響樂章,一曲曲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引起全場觀眾共鳴。  音樂會在中國著名民族管弦樂指揮家張列指揮下舉行。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沈誠,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張寧佳等藝術家,攜貴州省民族管弦樂團、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實驗民族樂團,共同演繹趙季平的多首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