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李冰從西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到了母校——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面對著熟悉的環境和曾經的師友,他不敢有任何絲毫的懈怠之情,而是暗暗下定決心,要將個人的成長同學院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為把化學化工學院建設得更加美好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李冰從基層的學院教學秘書做起,腳踏實地地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之後幾年,他又兼任化學系主任、材料化學學生黨支部書記、無機化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等,同時被聘為無機化學和學科教學(化學)專業的碩士生導師。
面對日益繁重的工作,李冰毫無怨言,將此看做是組織、同事對自己的信任和肯定。在他的辦公桌一側,貼滿了一張張便利貼,還有幾個不同的筆記本,上面清晰地記錄著他每天和近期的教學目標及工作日程。他指著一條條已經被划去的工作日程說,人這一輩子,就短短的幾十年,不光要幹事,還要學會怎麼幹。
隨著學校進入了「部區合建」高校行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流學科」建設步伐的也在不斷加快,化學化工人身上的責任越來越大,使命更加光榮,只有有條理,效率高,才能做更多的事。
作一名青年教師,李冰近幾年先後主持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發表SCI論文十餘篇。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和艱辛付出。平日裡,總能看到李冰在實驗室裡的忙碌的身影,他對工作的細心和對科研的嚴謹態度也感染著課題組的每位研究生,為了一個數據點的準確性,他們會反覆重複實驗,去落實實驗室牆上的那句話「每一個數據都要經得起考驗」!
李冰辦公室的書櫃裡放置著一大摞醒目的榮譽證書,有「青年教學優秀獎」「教學優秀獎」「教學質量獎」「寧夏大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自治區優秀論文獎」等等,記錄了他這些年的教學成果。「這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一個獎項。」李老師拿著「寧夏全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二等獎」榮譽證動情地說。「這次比賽,需要整理詳細的無機化學教案,化學化工學院很多老師齊心協力,僅僅一個星期,就完成了280頁的教案編寫工作!那些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在這個辦公室,許多老師坐在一起,大家都在思考、交流……沒有疲憊感,更多的是激情與活力。這是大家的功勞啊,讓我終生難忘!我為這樣一個特別團結,特別能戰鬥的集體感到無上的榮光。」李老師感慨地說著,眼裡閃著動人的光。
李冰老師很注重本科教育,他常說把學生的基礎打牢,在教學中融入科研,就能吸引更多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他很喜歡學生,很願意與學生一起學習,交流,給他們上課,李老師感到很快樂。每次上課,他會變得很興奮,甚至有時徹夜難寐。他認為,作為一名上化學基礎課的老師,不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要將趣味性、科學性、探索性融入一體,既要建立學生知識體系,又要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根本轉變。
李冰老師的課上,學生們總要搶著往前面坐,他們甚至離開座位,拿著凳子,坐在前排的過道裡,津津有味地聽講。學生喜歡他的課,他也為能給更多學生傳授知識深感榮幸。「是許多老教師對我的言傳身教,才促進了我的成長,我要把這種師德師風傳承下去,感染更多的學生,扎紮實實搞好本科教學,立德樹人。」這是李冰老師的肺腑之言。說話間,不時有學生敲門,詢問關於創新項目的實驗問題——這是他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良好見證。
李冰老師常說,寧夏大學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在逐年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潛在品質更要不斷地深入發掘,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他希望每一個寧大學子,都能將寧大的「沙棗樹」精神傳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