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爐燒餅市井裡的親切美食

2020-12-20 騰訊網

說到燒餅,應該是全國各地最親民和毫無距離感的一種美食,它品種繁多,花樣各異。這裡我們想說的吊爐燒餅,是活躍在北方民間的一種傳統麵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傳承,至今已有百年多歷史,雖不是山珍海味,卻凝結著許多人的情思與鄉愁。

傳統手藝的美味

張雲山做燒餅已經有32年了,他老家是山東菏澤,來寧夏多年,一直堅持做著他的老本行。雖然張雲山看上去像位「粗人」,但他的吊爐燒餅卻十分講究,外形狀圓如月,上部弧狀隆起,通體橙黃油光,口感外酥裡軟,餅蓋灑滿芝麻,看上去宛如一件做工精巧的藝術品。

「吊爐燒餅趁熱吃!」每個客人接過他的燒餅,他都會同時附上一句叮囑,因為剛出爐的燒餅焦香酥嫩,咬一口滿口留香,涼了就失去了一些好口感。

好口感,源自於傳統的手藝。張雲山每天凌晨五點多就起床,一天的忙碌工作便開始了,點爐、和面、擀圓餅、刷漿料、粘芝麻……儘管現在的科技發達,電器完全可以替代炭火,但是味道卻要大打折扣。傳統手藝做出來的燒餅,用炭火烤制,既保留了原來的味道,口感也很酥脆。

張雲山回憶,老家集市上賣燒餅的多,兒時也有走街串巷專門打燒餅的。在村裡把攤位支好,一吆喝,告訴街坊四鄰打燒餅的來了,有想吃燒餅的,便自己端上一盆和好的發麵過來,打燒餅的師傅收取手工費和燃料費。一家都打一籮筐,放在家中慢慢吃

一爐出21個不多不少

生意好的時候,張雲山每天能賣上千個燒餅。吊爐燒餅的生產工藝嚴格遵循祖制,食材和輔料保證質量,且絕不偷工減料。

做吊爐燒餅的前期工序有三:一是要用溫水把麵粉和成硬面,然後攤平開片,擀成半指厚的麵餅。二是把芝麻醬、五香粉等佐料合成醬狀,均勻塗抹在麵餅上。三是將麵餅團成捲兒,揪劑子、擀圓餅、刷漿料、粘芝麻,然後上鍋。一爐能出燒餅21個,不多不少。

每當人們問及燒餅的配料,張雲山從來都是全盤託出。「就是最簡單的白面、水、食鹽、花椒麵、白芝麻。」他說,燒餅的口味一向樸實,最多有兩種,一種是五香燒餅,這種最常見。還有一種是糖燒餅,有加白糖的,也有加紅糖的,風味獨特。

吃法多樣搭羊湯是絕配

啃個吊爐燒餅,再喝碗羊湯,這是張雲山老家的吃法。他說,在老家特色小吃中,吊爐燒餅和羊湯可謂是絕配。但在當地人嘴裡,一個小小的燒餅,也可以演變出千變萬化的吃法,不把這些花樣吃個遍,都不能說自己吃過燒餅。

張雲山說,最普通的吃法,趁熱直接吃,外殼焦香、芝麻香味濃鬱,讓人回味無窮。燒餅夾牛肉,是傳統的「高檔吃法」,「在老家,不少燒餅攤選擇和燒牛肉攤檔挨著,就是這個原因,除此之外,夾油條也是傳統絕配,另外,燒餅夾生菜、荷包雞蛋,再夾上一兩片上好的裡脊肉,也非常美味。」

正宗味道少不了一口好爐子

吊爐燒餅,最特別的就是爐子,張雲山的兩口爐子,陪伴了他二十多年,現在爐子上已經有了裂痕,「我家有兩口爐子,傳統的那口火在下、燒餅在上,另一口爐子,火在上,燒餅在下,是真正的吊爐。」

傳統的爐子下面是炭盆,用來放置木炭,炭盆上方是倒扣的一口八斤的大鐵鍋,在炭盆和鐵鍋之間留出個口子用來烤餅。「鐵鍋上有一層厚厚的泥巴,用來保持火的溫度,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非常實用。」張雲山說,另一口鍋現在已經不常用,但每次拉出去,依舊會引來不少人圍觀。爐子的上半部分是用鐵鍋做的火罩,用槓桿可以吊起,頂端開一個圓孔,用來觀察火候和添放果木柴。中間是烤制燒餅的鐵板,下面是放烤爐的鐵架子。

張雲山說,不論是哪一種烤爐,都能做出正宗的味道。(記者 閆茜)

相關焦點

  • 聊城餅類美食有哪些?武大郎燒餅第三,吊爐燒餅第二,哪個第一?
    隸屬於聊城的縣有很多,當然這裡的美食也很多,今天咱就聊一聊這裡的餅類的三絕。對於北方人來說,頓頓吃飯是離不開麵食的,這是咱北方人的飲食習慣,當然聰明的人們也根據人們的口味研製出來了許多麵食類的美食,今天就看看聊城這裡麵餅類美食,看看再這裡最受歡迎的前四名,這裡的餅類的四絕。
  • 單縣吊爐燒餅:香酥的味道,離不開別樣的烤爐
    但是,在山東單縣,有一種吊爐燒餅,之所以有名,除了其口感外,還有它特別的烘烤方式。山東單縣的吊爐燒餅,創製於二十世紀初,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它的發明,是源於單縣的一位非常擅長做麵食的師傅,他叫「徐向清」。民國初期,他手藝高超,總是能做出受人歡迎的美食。
  • 每一款美食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在吊爐燒餅裡吃到了鄉愁
    燒餅,主食界的男神,聽相聲的人都知道相聲演員燒餅自稱是主食男神,是不是男神不知道,但是食物中的燒餅確實是主食界不可缺少的 ,是大眾化的烤烙麵食。(來源網絡)說到燒餅,應是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毫無距離感的一種美食,這樣的,那樣的,品種繁多,花樣各異,琳琅滿目。吊爐燒餅,單縣民間傳統 麵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傳承,至今已有百年多歷史,雖不是山珍海味,卻凝結著許多人的情思與鄉愁。
  • 【聊城風物記064】大聊國吊爐燒餅
    看官,請忽略肉餄,我鋪陳了半天,想說的是燒餅,吊爐燒餅。每提及或吃到吊爐燒餅,我總是憶起兒時奶奶給燒的鍋灰麻花。發麵搓條,纏繞在秫秸杆端,放在將熄的鍋底灰堆裡慢慢地烤和焐熟,等了心焦時取出,湊近了,鼓起腮幫子,狠勁兒吹兩下灰,急急下嘴,哈著氣,倒著嘴,風捲殘雲。
  • 來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問候:小小吊爐燒餅,寄託思鄉之情
    小編有個朋友「老湯」老家在新疆,同樣擁有著拿得出手的特色美食「饢」的地方。老湯在黃驊定居後吃到了吊爐燒餅,讚不絕口,久不能忘,還專門拍了視頻短片講述黃驊吊爐燒餅的誘惑力,說它香醇的口感裡,有著這片土地無盡的美食故事和文化。
  • 曾經在「土」裡烤的燒餅,為環保只能另做爐灶,網友:完美還原
    今天,我們又來給大家聊美食了!這裡聚集眾多美食內容和資訊,而且每天都會有所更新!既然進來了,就先點擊關注一下吧!這種燒餅就叫做吊爐燒餅,它最特殊的地方,除了用泥做成的「拱形」烤爐之外,烤制方法更是堪稱一絕,所有被烤制的燒餅,全部都頭朝下地粘在爐子的頂部,下邊則是用炭火進行烘烤,烤製成熟後,用鏟子或者乾脆用手將其剝下即可,由於烤制的時候是緊貼在爐壁上的,所以也被叫做「鍋貼燒餅」,過去,這種燒餅在晉魯豫一帶比較多見,它的口感酥脆味道香甜,大家都非常喜歡吃。
  • 日均800張燒餅,6旬山東夫婦做了15年
    山東人酷愛麵食,譬如吊爐燒餅。其看似單薄實則韌性綿長。尤其是在蘇州這種江南富庶之地,極少能登大雅之堂。唯有城市邊緣,方能窺見它們的影子,熟悉又親切。 製作燒餅之吊爐,可謂名副其實。 吊爐燒餅,即在吊爐上完成烤制。
  • 吃貨品鑑國內最好吃「4大燒餅」,它排第一無人不服,它名氣最盛
    吃貨品鑑國內最好吃「4大燒餅」,它排第一無人不服,它名氣最盛中國是美食大國,好吃的美食數不勝數。中國又是麵食大國,麵食的種類有數百種之多。要說人們最常吃的麵食,當屬麵條、饅頭、燒餅了。今天咱們說一說燒餅。
  • 到山東旅遊,登頂巍峨泰山之後,也千萬不能錯過這幾種燒餅!
    「燒餅嘞!燒餅!」「剛出爐的燒餅呦!」如果你住在在山東,那這個場景可是最常見不過,走街串巷,早點店幾乎都會有燒餅。中國的美食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提起特色小吃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你想問去山東有什麼好吃的?我會告訴你,山東這個地界,引以為傲的可不是各色小吃,而是那特色的麵食哦~
  • 國內最有名的四大燒餅!各個香酥可口,沒吃過的真是可惜了
    導讀:國內最有名的四大燒餅!各個香酥可口,沒吃過的真是可惜了中國的美食也是非常多的,那麼南方和北方,相對來說美食也是有著一定的差異,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也就是國內最有名的四大燒餅,各個都是香酥可口的,如果是沒有吃過,那麼真的是可惜了。
  • 全國最出名的5張燒餅,比武大郎燒餅還好吃,吃過4種就算你牛!
    全國最出名的5張燒餅,比武大郎燒餅還好吃,吃過4種就算你牛!燒餅,可是中國最傳統的美食。因為燒餅的美味,白居易還曾經作詩一首。並且燒餅的品種有很多,像什麼傳統燒餅,油酥燒餅,芝麻燒餅等,我們現在來介紹一下中國最出名的5種燒餅,吃過其中4種就算你牛,吃過5個已經走了大半個中國了。
  • 國內最有名的4大燒餅,每個都香酥可口,尤其最後一種全國都知道
    說起北方和南方的飲食文化,燒餅絕對佔一席之地。據了解,燒餅似乎從古代的乾糧轉變過來的,它不僅耐儲存,在野外的時候還能及時給人體補充能量。不過現在條件好了以後,在街頭很少見賣燒餅的,只有在縣城才能看見三三兩兩賣燒餅。
  • 燒餅夾雞柳走紅上虞 ——體味街邊的市井美味
    在曹娥街道就有這樣一家店,用質樸的味道詮釋了市井生活中最具煙火氣的一幕。這,就是盧記小先肉香酥雞燒餅。夫妻創業,湖州美食落地上虞晚上7點30分,小先肉香酥雞燒餅門口不斷有食客前來。店內裝修十分簡潔,一個爐子、一個擀麵臺、兩個炸鍋。
  • 滄州河間市6大推薦美食,美食總是讓人心情愉悅
    #美食#河間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東與滄縣、青縣接壤,北與大城縣、任丘市交界,西與肅寧縣、高陽縣相鄰,南與獻縣相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河間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6、河間吊爐燒餅「啃個吊爐燒餅,再來一碗豆腐腦」,這是河間的特色,也是河間人早餐的標配。河間吊爐燒餅,選用精麵粉,放入酵母,經過劈柴、燒炭、和面、發麵、製作、烘烤等20多道工序,反覆捶打。一個吊爐,可制出兩種燒餅,一類是芝麻燒餅,一類是羅圈燒餅。
  • 經吃貨鑑定,這是國內最有名的「4大燒餅」,鹹香酥脆,肉香十足
    推薦語:燒餅有著很悠久的歷史的,在古代的大街小巷上,賣著燒餅的小販不在少數。這麼美味的小吃,人人都愛吃,據不完統計,全國有名的餅有將近200種,所以這篇文章只列舉了這麼幾張實在是太少了,首先武大郎同學就表示不服啊。
  • 十一月美食開箱
    地方傳統美食:大悟燒餅湖北省孝感市,市民劉師傅清晨早早就在大悟城關一條街邊製作燒餅。美味的燒餅吸引眾多客人前來購買食用。劉師傅介紹,他們家製作燒餅已經有三代人了,他們劉家燒餅製作第三代傳人。每天上午大約製作出售300多個燒餅,很受客人喜愛。有的外地客人還購買帶回去讓家人品嘗。「吊爐燒餅」其製作工具「吊爐」,頗有特色。它的設計非常科學,餅子貼在天花板一樣的爐壁上不掉下來,碳火內燒,節約能源的同時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積聚起很高的爐溫,將薄薄的白麵餅貼進內壁上空,麵餅內部氣體受熱急劇膨脹,麵餅體積隨之迅速增大,光從視覺上就能帶給人一種滿足感。
  • 為何說南京到北京,石家莊的燒餅吃不清?答案:品種多、風味殊
    石家莊各縣區美食不勝枚舉,僅風味燒餅就不下10種,其中不乏老字號。如油酥燒餅、缸爐燒餅、牛糞攤燒餅、石塔薛家燒餅、辛集吊爐燒餅等等,因此在石家莊區域,有句流產很廣的飲食俗語,「南京到北京,石家莊燒餅吃不清」。之所以這麼說,原因至少有兩點,一是品種多;二是做法不同,口味各異。
  • 80後農民夫婦用鐵板自製旋轉烤爐做燒餅,效率高銷量好堪稱神器
    吊爐燒餅是深受山東人喜愛的特色美食,不過使用傳統的土窯爐製作燒餅效率低下,而且笨重不易攜帶,非常不利於銷售。魯北農村一位80後的小哥在經過多年的探索後自己找人用鐵板製作了一個可以人工控制旋轉的小型燒烤爐,使用木炭為燃料,一次可以製作8個燒餅,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 開封人:朱記五香燒餅——朱國芳
    朱記五香燒餅在開封,可以稱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個兒大、芝麻多、香酥,都是朱記燒餅的優點。能做出地地道道開封吊爐燒餅的味道,老闆的祖籍卻不是開封。老闆名叫朱國芳,今年50歲,打從十一歲跟著父親學打燒餅,如今已和燒餅打了將近40年的交道。
  • 滄州任丘四大美食,羅圈燒餅和茄子餅最出名,其他兩個誰知道呢?
    羅圈燒餅羅圈燒餅出現的確切時間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只是相傳是在康熙年間出現的,這也只是說說,但是它已經存在了許多年了,而且手藝是祖傳下來的。羅圈燒餅是任丘人最愛吃的麵食,無論大人孩子都愛這一口。任丘燒餅的烤制還是最傳統的吊爐而且還是泥堂,還是炭火烘烤,不同於現在的電烤箱,這個就考驗手藝人的功底了,一般都是老師傅來烘烤的。剛剛出爐的羅圈燒餅,羅圈焦黃,香味撲鼻,酥脆可口,讓人食指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