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餅子,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山東單縣,有一種吊爐燒餅,之所以有名,除了其口感外,還有它特別的烘烤方式。
山東單縣的吊爐燒餅,創製於二十世紀初,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它的發明,是源於單縣的一位非常擅長做麵食的師傅,他叫「徐向清」。民國初期,他手藝高超,總是能做出受人歡迎的美食。
吊爐燒餅,就是徐向清在他多年積累的麵食製作技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探索,創製出的一種既兼具普通燒餅的特點,又有別於其他麵食的特色美食。
說其兼具其他燒餅的特點,是因為它有著烤爐燒餅的香酥之味、外酥裡軟等特點;而不同的是,它的選料之精良和烤制方式之獨特。
首先說說吊爐燒餅的選料吧。燒餅是以精麵粉為主,而且用上等的食用油、核桃、花生、肉丁、芝麻鹽和各種佐料,製成餡兒。當然,吊爐燒餅有帶餡兒的和不帶餡兒的,不帶餡兒的外皮有芝麻脆皮。
原料準備好了,就該製作了。先在面盆中將面和好,讓其充分發酵。然後將發麵放在案板上擀開,將提前做好的油酥和食用油均勻塗抹在上面,這樣可以使烤好的餅有更多的酥層。然後將麵餅捲起來,重新揉一遍,搓成長條,再揪成一個個面劑子。如果要做帶餡兒的,就將餡兒包進去,壓成圓餅,進行烤制就行了。但是,現在多是不帶餡兒的,做餅師傅會將餅皮擀圓,並在餅皮一周打上花刀,在餅皮的一面抹上食用油,沾上一層厚厚的芝麻,放進烤爐中。
說到烤爐,人們很熟悉,但是,製作吊爐燒餅的烤爐和普通烤餅爐大不相同。首先,在叫法上為「吊爐」。何為吊爐?與常見的爐子有何不同?
傳統的餅爐是火在下、燒餅在上的烤制方法,吊爐是火在上面,燒餅在下面。這個烤爐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分是個火罩,利用槓桿原理,是可以吊起的。其內部是一個用石灰巖土粉製成的空心圓頂狀,類似一個圓弧形房頂,頂端開一個圓孔,是用來觀察火候和及時添加果木柴的。中間是烤制餅的鐵板和烤餅鏊子。下部是放鏊子的鐵灶,前面開一方形口。
具體使用方法是:先用果木柴將鐵板和鏊子烤熱,;拉起爐罩,挪開鐵板,將做好的燒餅均勻擺入裡面,蓋上鐵板,放下火罩,繼續加柴燒火,同時在最下邊的灶堂裡添加些紅炭灰,利用上烤下烘的雙重加熱方式,使燒餅上下均勻受熱。
烤制好的吊爐燒餅狀圓如月,兩面金黃,除了能聞到一股木屑燻烤的煙火氣外,還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匍匐在脆皮表面,看上去猶如一件件做工精緻的藝術品,不禁讓人食慾大開。咬一口,除了小麥的清香外,還能感受到吊爐燒餅外酥裡軟,餅皮金黃酥脆,還夾雜著濃香的芝麻味兒,吃後令人久久回味。
不過了解單縣吊爐燒餅的人明白它最美味的一刻,就是「剛出爐時」。當然,也有些人會將燒餅從邊上劃開,在裡面夾上小菜或滷肉,也是不錯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