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得罪人特別簡單,一兩句話的事兒:
「小王,你的工作怎麼還沒完成?」「不好意思哈,這兩天略忙,耽擱了!」「耽擱了?有沒有搞錯?大家都在等你這部分的任務,你不搞定,咱們所有人都得跟著你一起拖著。萬一錯了截止日期,你負得起這個責任嗎?」「我都說了這兩天忙,又不是我故意不完成?切,瞧你說的這麼嚴重,至於嗎?」「我這還不是為你好?如果你完不成的話,老闆肯定會說的。」「為我好?你可拉倒吧,我看你就是想出風頭,切……」
……
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就這麼幾句,成功得罪了一個人。
本來是為了別人好, 為了公司好,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說著說著就跑偏了,差點吵起來不說,還得罪了別人,最重要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真是得不償失。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你們是在暴力溝通!
在整個過程中,雙方都是「暴力」的,根本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只是憑著一股子「任性」去評判甚至是批評彼此,漸漸演變成了互懟,結果就只能是誰也不服誰,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要學會非暴力溝通——在用心觀察和傾聽對方的基礎上,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求,用一種不指責不批評的平和方式去溝通,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其實很簡單,就四個步驟:事實、感受、需求、請求。
01、描述事實
事實,一定要是準確的,不可爭辯的,而且要是心平氣和的陳述,表達一個實際的情況。
就像上面那個例子:「小王,你的工作怎麼還沒完成啊?」
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但卻不夠心平氣和,在這場對話的開始就讓對方產生了反感的負面情緒,後面的溝通自然很難良好地進行下去。
我們應該這樣說:「小王,時間已經過去五天了,距離截止日期還有兩天,你負責的部分還沒有完成,大家都在等你了。」
「時間過去了5天」,「還剩2天」,「你沒完成」,「大家在等你」,這些都是無法爭辯的事實,對方只能接受,而且接受得很自然,為接下來的溝通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02、表達感受
感受,不是想法。
比如:「小王,我覺得你這樣不行的。」——這,就不是感受,而是想法。
真正的感受是,「小王,你這樣,我和同事們都有些失望。」
表達感受的好處是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對方了解我們心裡的感受,容易讓人產生同理心:「是啊,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沒有完成,我也會失望的。」
只有感受表達出來了,而且雙方都理解了這個感受,這個溝通才能在同理心下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03、說出需求
經常聽一些家長說這樣一句話——「我都是為你好」。
這就是需求,只是說得太過冠冕堂皇,太虛太隨意。
職場溝通時,我們說需求一定要很真實很實在,最好能夠突出對方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對方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意識到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從而產生責任心。
比如:「小王,你也知道,這個項目真的很需要你及時完成任務才行。而且,你負責的那部分又特別重要,說是至關重要都不為過,我們都需要你能儘快搞定。」
04、訴諸請求
請求,一定要越具體越好,讓對方知道你希望他怎麼做,什麼時候做以及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比如:「小王,要不你看這樣吧,項目還有兩天到截止日期,這兩天就麻煩你加下班,這樣公司才能及時交付。我知道這樣一來,你的工作任務會很重,如果你有什麼需要的,可以隨時找我,我和其他同事一定會盡全力幫你,你看這樣行嗎?」
案例總結如下:
事實:「小王,時間已經過去五天了,距離截止日期還有兩天,你負責的部分還沒有完成,大家都在等你了。」
感受:「我和同事們都有些失望。」
需求:「你也知道,這個項目真的很需要你及時完成任務才行。而且,你負責的那部分又特別重要,說是至關重要都不為過,我們都需要你能儘快搞定。」
請求:「要不你看這樣吧,項目還有兩天到截止日期,這兩天就麻煩你加下班,這樣公司才能及時交付。我知道這樣一來,你的工作任務會很重,如果你有什麼需要的,可以隨時找我,我和其他同事一定會盡全力幫你,你看這樣行嗎?」
寫在最後:
除了職場,非暴力溝通還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夫妻溝通,教育孩子等,只要抓住這4個要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