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集合與常用邏輯的複習

2020-12-11 高考網

  集合

  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2)能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

  2.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於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集合的基本運算

  (1)理解兩個集合的併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併集與交集

  (2)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能使用韋恩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

  常用邏輯用語

  1.命題及其關係

  (1)理解命題的概念

  (2)了解「若p,則q」形式的命題及其逆命題、否命題、與逆否命題,會分析四種命題的相互關係

  (3)理解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意義

  2.簡單的邏輯聯結詞

  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1)理解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對含有一個量詞的命題進行否定

  考題分析

  高考對集合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集合的運算與集合間關係的判定與應用,常用邏輯用語考查知識面十分廣泛,可以涵蓋函數、立體幾何、不等式、向量、三角函數等內容。考查的形式多為選擇題,難度不大,但需掌握基本知識與方法。

  集合的概念與表示

  集合是數學中一個基本概念,是近現代數學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在數學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特殊重要性。在數學的《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一般地我們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簡稱集);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1.屬於: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A,記作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於A,記作 3、集合分類根據集合所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確定的了。

  任何一個元素要麼屬於該集合,要麼不屬於該集合,二者必具其一。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固定的順序。

  集合的分類

  根據所含元素個數不同,可把集合分為如下幾類: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無窮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作N 。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集合是數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由一個或多個確定的元素所構成的整體叫做集合,若x是集合A的元素,則記作x∈A。

  集合與集合的關係有「包含」與「不包含」,「相等」三種:

  1.子集概念:

  一般地,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說集合B包含A,記作A ?B(或說A包含於B);

  也可記為B ?A(B包含A),此時說A是B的子集;A不是B的子集,記作A ?

  B,讀作A不包含於B。

  2.集合相等:

  對於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反過來,集合B的每一個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即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我麼就說集合A和集合B相等,記作A=B。

  3.真子集:

  對於集合A與B,如果A?B並且A≠B,則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B?A),讀作A真包含於B(B真包含A)。

  集合間基本關係

  1.性質1: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傳遞性:A?B,B?C?A?C;A?B,B?C?A?C

  (4)集合相等:A?B,B?A?A=B

  (5)含n個元素的集合A的子集有2n個,非空子集有2n-1個,非空真子集有2n-2個。

  命題

  命題分類亞里斯多德在《工具論》,特別是其中的《範疇篇》中,研究了命題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關係,根據形式的不同對命題的不同類型進行了分類。亞里斯多德把命題首先分為簡單的和複合的兩類,但他對 複合命題並沒有深入探討。他進而把簡單命題按質分為肯定的和否定的,按量分為全稱、特稱和不定的命題,例如,"愉快不是善"。他還提到個體命題,這相當於後來所謂的以專名為主項、以普遍概念為 謂項的單稱命題。

  亞里斯多德著重討論了後人以A、E、I、O為代表的4種命題。他所舉出的例子是:"每個人是白的";"沒有人是白的";"有人是白的";"並非每個人是白的"。關於 模態命題,他討論了必然、不可能、可能和偶然這 4個模態詞。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模態,是指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可能性等。

  亞里斯多德以後的邏輯學家,如泰奧弗拉斯多、 麥加拉學派和 斯多阿學派的邏輯學家,以及中世紀的邏輯學家等,又對包含有命題聯結詞"或者"、"並且"、"如果,則"等的複合命題進行了不斷的探討,從而豐富了邏輯學關於命題的學說。

  傳統邏輯分類

  19世紀下半葉歐洲邏輯讀本對命題的分類不盡一致。大體說來,按關係即按命題主謂項之間的關係分,有 直言命題、 假言命題(後件主謂項的聯繫以前件為條件)和 選言命題(謂項之間對 主項有選擇關係)。從質的角度分,有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從量的角度分,有全稱命題,包括單稱命題、普遍命題(凡S是P)和 特稱命題。

  這些讀本還討論了其他一些關於數量多少的命題,如涉及"多數"、"少數"之類的命題;並認為,"多數 S是P"等值於"少數S不是P","少數 S是P"等值於"多數S不是P"。因此,從"所有S是P"推不出"多數S是P",也推不出"少數S是P"。這些傳統邏輯讀本在討論選言命題時,也往往論及 聯言命題、分離命題(非A並且非B)等。另外,還有一類可解析命題也是常常提到的。在這類命題中,有一種叫區別命題,其形式為"只有S才是P";還有一種叫除外命題,其形式為"除是M的S外每個S是P"。

  命題的四種形式

  1.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 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 逆命題。

  2.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條件的否定和結論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 否命題。

  3.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的否定和條件的否定,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為逆否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 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 逆否命題。

  相互關係

  1.四種命題的相互關係:原命題與逆命題互逆,否命題與原命題互否,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相互逆否,逆命題與否命題相互逆否,逆命題與逆否命題互否,逆否命題與否命題互逆。

  2.四種命題的真假關係:

  (1)兩個命題互為逆否命題,它們有相同的真假性。

  (2)兩個命題為互逆命題或互否命題,它們的真假性沒有關係(原命題與逆否命題同真同假,逆命題與否命題同真同假)

  (3)能夠判斷真假的 陳述句叫做命題,正確的命題叫做 真命題,錯誤的命題叫做 假命題。

  (4)「若p,則q」形式的命題中p叫做命題的 條件,q叫做命題的 結論。

  3.命題的分類:

  ①原命題:一個命題的本身稱之為原命題,如:若x>1,則f(x)=(x-1)^2單調遞增。

  ② 逆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顛倒的新命題,如:若f(x)=(x-1)^2單調遞增,則x>1。

  ③ 否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

  結論全否定的新命題,但不改變條件和結論的順序,如:若x<=1,則f(x)=(x-1)^2不單調遞增。

  ④ 逆否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顛倒,然後再將條件和結論全否定的新命題,如:若f(x)=(x-1)^2不單調遞增,則x<=1。

  4.命題的否定命題的否定是只將命題的結論否定的新命題,這與否命題不同。

  邏輯聯結詞「或」、「且」、「非」

  或(∨)

  1.用聯結詞「或」把p與q聯結起來稱為一個新命題,記作p∨q,讀作「p或q」。

  2.命題p∨q的真假的判定:

  當兩個命題p和q其中有一個是真命題時,形成的新命題p或q就是真命題。

  當兩個命題p和q都是假命題時,形成的新命題p或q就是假命題。

  且(∧)

  1.用聯結詞「且」把p與q聯結起來稱為一個新命題,記作p∧q,讀作「p且q」。

  2.命題p∧q的真假的判定:

  當兩個命題p和q都是真命題時,形成的新命題p且q就是真命題。

  如果兩個命題p和q其中有一個是假命題,形成的新命題p且q就是假命題。

  非(┐)

  1.對於一個命題p如果僅將它的結論否定,就得到一個新命題,記作┐p,讀作「非p」。

  2.命題┐p的真假的判定:

  在命題和他的非命題中,有一個且只有一個是真命題。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備戰2020年高考數學: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強化考點,複習必備!
    前面給大家講了不少高考物理複習策略,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數學這門學科,讓大家久等了!請繼續往下閱讀:備戰2020年高考數學系列一: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四、2020年考情預測1、2019年高考對集合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集合的運算與集合間關係的判定與應用,常 用邏輯用語考查知識面十分廣泛,可以涵蓋函數、立體幾何、不等式、向量、三角 函數等內容。
  • 數學專題複習: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高考真題練習,拿去練習一遍
    眾所周知,集合是高一新生進入高中後接觸到的第一個數學知識點,也是高中數學大廈的基石。高中數學,學生僅有粗淺的感性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對數學知識的理性分析與認識,做一萬道題也沒有用。因此在集合教學中,必須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並從集合的學習中初步掌握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 高考數學五年(2016-2020)真題系列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高考數學五年(2016-2020)真題系列之 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 高中數學想學好,高一數學很重要!高一起步:集合與簡易邏輯介紹
    初高中銜接,新課程新教材高一數學第一章集合與簡易邏輯考點說明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其實已經學過集合,如各種數集、不等式的解集和點集等等,以這個為基礎,我們新課程新教材料,安排了高一數學第一章集合與簡易邏輯。集合包括集合的概念,它們的關係和運算,使用集合的語言比較簡潔準確的表述數學的研究對象。
  • 高考知識點:高中數學常用公式匯總
    高考知識點:高中數學常用公式匯總 2018-08-28 11:26 來源:優能1V1全日制 作者:
  • 高中數學《集合、函數、導數及微積分》高考複習思維導圖
    所以,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強烈推薦一種高考一輪複習的方法,就是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快速回顧總結所學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高考數學《集合、函數、導數及微積分》這些章節的內容都有哪些。一、 集合高中數學-集合思維導圖在高考數學中,集合這一塊一般只考察集合的運算和集合的性質,一般會結合起來考察,主要為選擇題的形式,分值不高,掌握基礎就夠了。
  • 2021高考複習資料大全:高考數學所有知識點一覽
    向學霸進軍整理出2021高考複習資料大全之高考數學所有知識點,希望給2021高考生和家長帶來幫助。本文試圖通過表格,整理高考數學所有專題最基礎的公式定理。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複數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學結合思想
  • 高中數學中,怎樣快速理解並掌握集合與邏輯用語的知識?
    雖然高考對這兩個知識考查要求並不高,但是集合與邏輯用語是數學的基本語言,高中數學中的很多概念都以集合為基礎.掌握這些基礎對後而把學習非常關鍵.在高考中常常與其他知識相關的題型中出現,尤其是近幾年的高考一直強調在知識交匯處命題,而用集合語言或者邏輯用語來包裝其他知識點,則是一種常用的綜合題的命題手段
  • 高中數學知識點思維導圖之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高中數學知識點思維導圖之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 高三數學複習知識點 高考數學必考考點
    高三數學複習知識點 高考數學必考考點高考數學成了不少考生的老大難問題,必看題型主要有函數與導數、平面向量與三角函數、數列、不等式、概率和統計、空間位置關係、解析幾何等,大家高考前要仔細研究,各個擊破。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三數學複習知識點 高考數學必考考點》,僅供參考!
  • 新高一暑假預習:高中數學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知識點
    大家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高中數學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的知識點!新高一暑假預習很方便哦~更多初中、高中學習知識內容,請關注我!數學大師
  • 2020年高考數學集合 簡易邏輯 經典問題聚焦
    高三要努力提升各科成績,儘量不要讓弱項科目在高考的時候拉低總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三數學快速提高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三數學快速提高方法  夯實基礎的重點方法  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一定要老老實實的從課本開始,不要求快,要複習一個章節,掌握一個章節。
  • 高考數學複習,列舉法表示的集合,何時驗證互異性,易錯題型分析
    高考數學複習,列舉法表示的集合,何時驗證互異性,易錯題型分析。一般來說,當列舉法表示的集合中的元素含有字母的時候,要驗證互異性。具體的做法是:求出字母的值後,將其代入集合,如果集合中出現了相同的元素,則這個字母的值不合題意,捨去;如果集合中沒有出現相同的元素,則這個字母的值符合題意。第1題:第1題,﹣3∈A,說明﹣3和集合A中的其中一個元素相等,所以要分兩種情況:A中的第一個元素等於﹣3和A中的第二個元素等於﹣3。
  • 高考數學複習,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簡單題都是這樣丟分的
    高考數學複習,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簡單題都是這樣丟分的。對於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首先要弄清楚代表元素是誰:豎線左邊的字母就是代表元素,然後要根據題意弄清楚代表元素表示的確切含義。弄清楚了這兩點,才能在遇到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題目時少出錯。
  • 《集合的基本運算--補集》
    適合高一、高二新知識的學習,適合高三總複習提升;針對高中學習的各個知識點獨立講解,哪裡需要點哪裡,針對性強,免去你地毯式搜索的煩惱;全程免費學習,學習方式簡單,只要關注公眾號,隨時隨地即可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 2011年數學高考總複習——集合
    2011年數學高考(論壇)總複習:集合  北京四中網校獨家提供  知識網絡    目標認知  考試大綱要求:  1.  高考(論壇)考點分析:  集合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它貫穿於整個中學數學教學之中,並且作為一種數學語言和工具在其他數學問題中有廣泛的應用,在高考中,它也是年年必考的內容之一,集合問題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涉及集合本身的問題;二是以集合為載體,綜合其他數學知識構成的綜合題。  1.對於集合概念的認識與理解,重點是對集合的識別與表達.
  • 2019寒假高考數學一輪二輪銜接課之集合元素等數學語言
    高中數學的開篇教學就是集合元素和數學邏輯關係等。作為高三複習階段的孩子在一輪複習和二輪複習之間要做好學過的知識的總結工作。這個總結首先是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任何科學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由於數學語言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因此,它常成為高考數學複習的難點。數學語言具有明確性、單義性、緊湊性、普適性、直觀性、抽象性、邏輯性等優點,是星際交流的理想工具。
  • 高考數學|| 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今天分享一份關於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資料,文末附免費獲取資料方式。
  • 常用邏輯用語,命題,充分必要條件核心統統掌握奠定集合堅實基礎
    前面我們講了集合論中的集合基本概念,集合的運算,常用的數集,對高一數學的基礎支撐章節集合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這一章節的第二部分,常用邏輯連接詞,命題以及充分必要條件進行深入探討和學習,希望大家能和大黃一起,掌握此版塊兒知識核心,為集合論奠定堅實基礎。
  • 準高三,擁有一份超詳細高考數學一輪複習資料,是怎樣一種體驗?
    沒錯,這是一份誠意滿滿的一輪複習資料呢,可以說是高中數學一輪複習最全面的資料整理了。僅公式、定理、重要概念就列出了滿滿76頁,快快收藏起來。當然,對知識定理的總結是用來提出問題的,需要解決問題還需例題、練習、變式的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