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總是習慣對他人遭受的痛苦、遇到的困難和不幸的過往表示同情。但當自己遇到種種境況時,卻不肯放過自己。
笑笑因為在公司的一次展會上,將產品帶錯,以至於展會沒法如期進行。在接下來上班的日子裡,她緊緊抓住自己的過錯不放,不斷打壓、責怪自己,使自己陷入深深地痛苦當中。
她一直處於低迷得狀態,工作也因此受到影響,經常出錯。
其實這種不斷譴責、批評自己的行為會使我們整個人處於一種低能量的狀態,會使我們喪失自尊。
當自尊低下,我們在生活中,會更加想要逃避一切加劇內心痛苦的活動;我們會減少在社交、學習或是工作上面的進取行為;
我們也會越來越不願意與其他人敞開心扉交談;我們甚至沒有動力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在《自尊》一書中指出:自尊的實質是對自己的同情。
也就是說想要提高我們的自尊,需要我們對自己具備同情心。
大多數人都認為同情就像善良和誠實一樣,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但當同情涉及到自尊時,它就不再僅僅是種優秀的品質。它也是一種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學會的技能。
通過做到對自己有同情心,可以使我們接受自己,不再自我詆毀,自我抨擊,從而提高我們的自尊,使我們更加自信的去生活。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自己犯錯的時候,在自己遇到困境的時候,不再自我批判,而是對自己富有同情心呢?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學會理解自己。
亮亮是名程式設計師,他一整天都是坐在電腦前修改各種程序漏洞。經常都要工作到凌晨,有的時候因為任務緊急他會非常焦慮和急躁,很多時候就算到了凌晨他也無法一下子完成任務。
所以他常常在下班後,去便利店買一大堆零食,回家後躺在沙發上,愜意又舒服的享受著難得在家的悠閒時光。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也會批判自己;"你怎麼就只知道想著吃,難道就不能為了工作再努力一下嗎?別人都在積極向上,你卻總想著偷懶。」
每每這個時候他的情緒都格外低落。想逼著自己繼續白天的工作,卻又感覺到一種深深地無力感。
這時候他應該問自己:為什麼吃零食總是能讓自己心情好一些?或許他可以意識到吃零食只不過是想逃避白天工作的焦慮和無助感。
這種突然的理解可以讓他明白自己享受在家吃零食的時光,只是對白天工作壓力的回應方式而已,並不能就此說明他偷懶和無能。
其實理解自己的實質並不意味著我們能想出解決辦法,它只能說明我們明白了自己的處事方式——在某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會那麼做;它同樣意味著我們已經對自己為什麼會成為某種樣子有了一定的意識。
有時候就算我們理解了我們做事的方式,明白了我們採取措施背後隱藏的原因,我們也還是不能夠承認它的存在。
所以在我們學會理解自己之後,其次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接受自己。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曾說:人一定要學會接受自己,只有學會接受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小蘭是名財務人員,她常常因為自己「矮醜胖」而極度自卑,悶悶不樂。她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始終有個聲音在她耳邊說:矮...胖...醜。
她的心理師教她進行了一個簡短的自我描述:我的身高1米55,我的體重75kg,我的皮膚雖然偏黑但很健康,我的鼻子挺拔,我的眼睛雖然不大,但總體看起來還是很協調。
在這樣的描述中她不再用貶義的詞語去評判自己,而是試著去承認自身的事實。
當她只是承認,而不是去評判自己的時候,她也就做到了接受自己,在今後的生活中她以一種新的姿態來面對自己,不再自我打擊。
其實接受自己身材不好的事實,並不意味著我不在乎我身材不好。而是我身材不好,我知道,我也許討厭這點。
但是現在我把自己的感受放一邊,不進行價值判斷,只看事實。這些事實是要被接受的,它不是來和自己過不去的。
所以接受自己就是承認存在的事實,但不加以任何價值評判。它不需要你表達贊成或者反對,只需要接受即可。
當我們學會理解和接受,再次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寬恕自己。
作為父母的我們常常因為孩子一些行為會忍不住對他們發火,事後發覺總是覺得愧疚,對此耿耿於懷,覺得對不起孩子,陷入深深地自責當中,整個人的情緒也變得低落。
這時候只有當你開始不糾結過去的錯誤,開始尊重自己,開始明白自己對孩子發怒的行為是不對的,並且會以此為鑑;
當你對自己說「到此為止」並將目光轉向當下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展望美好的未來時,才能不至於讓自己一直陷入一種失落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所以寬恕自己並代表贊成自己錯誤的行為,它意味著不糾結於過去,確保當前對自己的尊重,並且開始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大多數人會說理解、接受、寬恕這種廣泛抽象的概念,我們都能夠理解。但是當遇到具體的事情,內心評判自己的聲音不斷湧現出來攻擊自己的時候,我們始終有種無力感。
所以最後我們還需要藉助一套程序,幫助我們更好的去應對自己習慣性的負面評價模式。
在《自尊》的這本書中,它把這套程序叫做「充滿愛意的回應」,它可以使我們在理解、接受和寬恕自己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去同情自己,愛護自己。
想要做出充滿愛意的回應,我們首先要在面對自己的過錯或者評判時問自己三個問題,加深自己對問題行為的理解:我的這一行為要滿足什麼需求、影響該行為的想法或意識有哪些、哪些傷害或是其他什麼情緒影響了該行為;
接下來利用下面的三句話來提醒自己,我們完全可以毫無怨言、心無芥蒂地接受自己:我希望_____從未發生過,但這樣做的初衷僅僅只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我不加任何評判地接受自己;無論我的決定有多麼荒唐,我還是接受做這件事的自己,因為我和所有人一樣,都是為了生存;
最後利用下面兩個句子來說明是時候寬恕自己了:到此為止,我已經終止了怨恨;我不該為這個錯誤再次受到責備。
其實這套程序也就是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做到對自己的理解、接受和寬恕。
所以讓我們試著記住這套程序,在發現自己評判自己時拿出來使用它。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些修改,使語言和建議更加符合我們自己的情況,但前提是不要違背理解、接受和寬恕。
只有當你開始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寬恕自己時,你才能夠做到對自己具備同情心。
當你學著同情自己,說明你開始呈現自我價值;你犯錯時,你原諒自己;你也逐漸對自己有合理期望,能夠為自己設立能夠實現的目標;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會認為自己還不錯。
這個不錯的心理暗示會讓你充滿自尊和自信,會促使你更加勇敢地挑戰工作和學習上的難題,更加自信的和大家相處,更加有動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