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自信的人,都懂得自我同情

2020-12-17 易甜說心理

大家是不是總是習慣對他人遭受的痛苦、遇到的困難和不幸的過往表示同情。但當自己遇到種種境況時,卻不肯放過自己。

笑笑因為在公司的一次展會上,將產品帶錯,以至於展會沒法如期進行。在接下來上班的日子裡,她緊緊抓住自己的過錯不放,不斷打壓、責怪自己,使自己陷入深深地痛苦當中。

她一直處於低迷得狀態,工作也因此受到影響,經常出錯。

其實這種不斷譴責、批評自己的行為會使我們整個人處於一種低能量的狀態,會使我們喪失自尊。

當自尊低下,我們在生活中,會更加想要逃避一切加劇內心痛苦的活動;我們會減少在社交、學習或是工作上面的進取行為;

我們也會越來越不願意與其他人敞開心扉交談;我們甚至沒有動力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在《自尊》一書中指出:自尊的實質是對自己的同情

也就是說想要提高我們的自尊,需要我們對自己具備同情心。

大多數人都認為同情就像善良和誠實一樣,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但當同情涉及到自尊時,它就不再僅僅是種優秀的品質。它也是一種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學會的技能

通過做到對自己有同情心,可以使我們接受自己,不再自我詆毀,自我抨擊,從而提高我們的自尊,使我們更加自信的去生活。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自己犯錯的時候,在自己遇到困境的時候,不再自我批判,而是對自己富有同情心呢?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學會理解自己

亮亮是名程式設計師,他一整天都是坐在電腦前修改各種程序漏洞。經常都要工作到凌晨,有的時候因為任務緊急他會非常焦慮和急躁,很多時候就算到了凌晨他也無法一下子完成任務。

所以他常常在下班後,去便利店買一大堆零食,回家後躺在沙發上,愜意又舒服的享受著難得在家的悠閒時光。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也會批判自己;"你怎麼就只知道想著吃,難道就不能為了工作再努力一下嗎?別人都在積極向上,你卻總想著偷懶。」

每每這個時候他的情緒都格外低落。想逼著自己繼續白天的工作,卻又感覺到一種深深地無力感。

這時候他應該問自己:為什麼吃零食總是能讓自己心情好一些?或許他可以意識到吃零食只不過是想逃避白天工作的焦慮和無助感。

這種突然的理解可以讓他明白自己享受在家吃零食的時光,只是對白天工作壓力的回應方式而已,並不能就此說明他偷懶和無能。

其實理解自己的實質並不意味著我們能想出解決辦法,它只能說明我們明白了自己的處事方式——在某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會那麼做;它同樣意味著我們已經對自己為什麼會成為某種樣子有了一定的意識

有時候就算我們理解了我們做事的方式,明白了我們採取措施背後隱藏的原因,我們也還是不能夠承認它的存在。

所以在我們學會理解自己之後,其次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接受自己。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曾說:人一定要學會接受自己,只有學會接受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小蘭是名財務人員,她常常因為自己「矮醜胖」而極度自卑,悶悶不樂。她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始終有個聲音在她耳邊說:矮...胖...醜。

她的心理師教她進行了一個簡短的自我描述:我的身高1米55,我的體重75kg,我的皮膚雖然偏黑但很健康,我的鼻子挺拔,我的眼睛雖然不大,但總體看起來還是很協調。

在這樣的描述中她不再用貶義的詞語去評判自己,而是試著去承認自身的事實。

當她只是承認,而不是去評判自己的時候,她也就做到了接受自己,在今後的生活中她以一種新的姿態來面對自己,不再自我打擊。

其實接受自己身材不好的事實,並不意味著我不在乎我身材不好。而是我身材不好,我知道,我也許討厭這點。

但是現在我把自己的感受放一邊,不進行價值判斷,只看事實。這些事實是要被接受的,它不是來和自己過不去的。

所以接受自己就是承認存在的事實,但不加以任何價值評判。它不需要你表達贊成或者反對,只需要接受即可。

當我們學會理解和接受,再次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寬恕自己。

作為父母的我們常常因為孩子一些行為會忍不住對他們發火,事後發覺總是覺得愧疚,對此耿耿於懷,覺得對不起孩子,陷入深深地自責當中,整個人的情緒也變得低落。

這時候只有當你開始不糾結過去的錯誤,開始尊重自己,開始明白自己對孩子發怒的行為是不對的,並且會以此為鑑;

當你對自己說「到此為止」並將目光轉向當下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展望美好的未來時,才能不至於讓自己一直陷入一種失落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所以寬恕自己並代表贊成自己錯誤的行為,它意味著不糾結於過去,確保當前對自己的尊重,並且開始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大多數人會說理解、接受、寬恕這種廣泛抽象的概念,我們都能夠理解。但是當遇到具體的事情,內心評判自己的聲音不斷湧現出來攻擊自己的時候,我們始終有種無力感。

所以最後我們還需要藉助一套程序,幫助我們更好的去應對自己習慣性的負面評價模式。

在《自尊》的這本書中,它把這套程序叫做「充滿愛意的回應」,它可以使我們在理解、接受和寬恕自己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去同情自己,愛護自己。

想要做出充滿愛意的回應,我們首先要在面對自己的過錯或者評判時問自己三個問題,加深自己對問題行為的理解:我的這一行為要滿足什麼需求、影響該行為的想法或意識有哪些、哪些傷害或是其他什麼情緒影響了該行為;

接下來利用下面的三句話來提醒自己,我們完全可以毫無怨言、心無芥蒂地接受自己:我希望_____從未發生過,但這樣做的初衷僅僅只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我不加任何評判地接受自己;無論我的決定有多麼荒唐,我還是接受做這件事的自己,因為我和所有人一樣,都是為了生存;

最後利用下面兩個句子來說明是時候寬恕自己了:到此為止,我已經終止了怨恨;我不該為這個錯誤再次受到責備。

其實這套程序也就是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做到對自己的理解、接受和寬恕。

所以讓我們試著記住這套程序,在發現自己評判自己時拿出來使用它。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些修改,使語言和建議更加符合我們自己的情況,但前提是不要違背理解、接受和寬恕。

只有當你開始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寬恕自己時,你才能夠做到對自己具備同情心。

當你學著同情自己,說明你開始呈現自我價值;你犯錯時,你原諒自己;你也逐漸對自己有合理期望,能夠為自己設立能夠實現的目標;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會認為自己還不錯。

這個不錯的心理暗示會讓你充滿自尊和自信,會促使你更加勇敢地挑戰工作和學習上的難題,更加自信的和大家相處,更加有動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我不配」、「我活該」| 心理學家:不會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這樣的人,都一個共同特點:不會「自我同情」。在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日三省吾身」是好的,「自我批評」是好的,「克制情緒」是好的,但我們從未被教育說「自我同情」是好的。因為人們把自我同情視為軟弱、自艾自憐、藉口開脫,它從沒被當作一種優點為人所認可。
  • 心理學:自信來自內在的底氣,真正自信的人都有這三種底氣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自信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自信是高自尊的表現,我們是無法擁有自信的,真正的自信來自對自我的認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自我認知。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有的經歷和探索都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往往是看不到的,你要撞上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 自信的本質:自信從不是自傲,而是懂得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自我賦能
    在現代社會,要記住:自信並不是無條件自傲,而是懂得自我賦能,鞏固自信,贏得成功。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處於那樣的時代,但阿Q精神依舊存在在一部分認不清自己的人的靈魂中。書中,阿Q是個沒有能力的人,全莊的人都看不起他,但他卻有自傲的資本:「我的兒子會闊綽得多啦!」阿Q通過自己理性化的生活,來驅散現實生活給他帶來的困苦,而不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現狀,獲得自信。
  • 心理學:自信與認知密切相關,真正自信的人擁有這四個強大的認知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愛迪生說,自信是人生的第一步。自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在生活中,你會發現,真正的自信離不開正確認知的指引。一個人要想自信,最重要是擁有這五個強大的認知。真正的自信也是源於我們對事物成長有正確認知,你才不會盲目自卑,而是懂得擁有好的習慣,去塑造內在強大的自信。
  • 自助者天助,真正強大的人,都懂得靠自己
    一個真正自信自立自尊自我努力奮鬥的人,才會得到老天爺的幫助。那些內心強大的人早就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救世主,最好的救世主就是努力做好自己,讓自己能夠抓住命運所給予的機會,從而創造自己的一生。01靠自己:懂得自己是命運的主人每個人或許都要明白,真正命運的主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
  • 真正聰明的媽媽,都懂得跟孩子「示弱」,孩子以後獨立有自信
    而且,懂得示弱的母親,培養出的孩子會更加獨立,也更加有責任心和自信心,不信往下看。都懂得跟孩子"示弱"有位媽媽害怕蟑螂,這天晚上她正準備鋪床睡覺,沒想到卻突然看到一隻蟑螂竄了出來。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有些孩子夢想著成為孫悟空,有的孩子會裝扮成超人、美國隊長,有些孩子的偶像是奧特曼。所以,在爸爸媽媽適當示弱的時候,寶寶會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是能夠幫助他們的小英雄。在幫助父母做事的過程中,寶寶會肯定自我的價值,也可以收穫很多生活經驗、掌握許多技能。
  • 自信法則:人最害怕的不是自卑,而是不懂得欣賞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卑,適當的自卑會幫助我們看到差距,激勵我們不斷成長與靠近。自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懂得欣賞自己。無法欣賞自己的人,才是我們自信最大的攔路虎,抑制我們的潛能,讓我們的生活沒有更大的突破。如果我們想要變得更為自信,最重要是學會欣賞自己,這才是徹底告別自卑最好的方式方法。
  • 自信和自我是關聯詞嗎?怎麼區分?
    自信來自於內心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我們在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和自我中獲得。擁有穩定的自我,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真正自信的人,表現為從容,因為對自己的認可來自內心,不需別人確認。同時更會懂得人無完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可以」和「不能」。所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調高自己的自信,盡力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調低自信,去虛心學習,充實自己;或者選擇相信在這個領域內可以做好的自己,去幫助自己達成目標,這並不是示弱,而是對自我清晰的覺知和評估。
  • 真正自信的人,從不是表現自己的優秀,相反有這三種低調的表現
    ,真正自信的人,相反他是低調的,有素養的,在生活中會有這些切實與真誠的表現。他內心安定,沒有內耗和糾結,而是懂得欣賞萬物,也懂得欣賞自己。真正自信的人一定不會去證明自己有多麼優秀, 越是愛表現自己有多麼優秀的人,反而是一種自卑的表現,需要通過自己的優秀去證明自己的自信,內心就會彷徨。
  •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沉默是金」
    真正厲害的人,都清楚「沉默是金」的道理。一個人但凡能成就大事,首先就是要學會沉默,就像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雖然沉默的寓意不同,但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在「沉默中爆發」,成為真正厲害的人。
  • 沒有感同身受,不必自我同情
    剛才聊天,覺察到一點,所有的交流都是單向的,沒有理解。就算試圖表達觀點,我們也不過是模擬對方的感受,譬如我的感覺敏銳那我不過是我內部程式更精巧更迷惑人心。你經歷過的高於對方(談話對象)自然就能獲得較為開心的談話語境和感覺,那無非是你時刻在覺察對方的感覺來調整自我話題的度和傾向。
  • 自信來自對自我的滿意,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請培育三個行為習慣
    而許多人其實對自信有一個誤區, 認為自信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事實上,真正的的自信並不是我們要比別人做得好。好的自信來自對自己的滿意,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如何變得自信,請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三個行為習慣,這是自信的源泉和動力。
  • 內心強大的人,都有著不懼困難、取悅自我、樂觀自信的態度
    人為什麼要變得內心強大呢?因為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只有能克服自己內心的憂慮、懦弱等等不良情緒,不被自己所左右,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能主宰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活出自我。《道德經》中有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喜歡自我否定的人,如何從愛情中找回自信?
    有一種人,向來就喜歡自我否定。不是他不夠優秀,而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優秀,因為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而導致自信心不足。對於這樣的人,從愛情中找回自信便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她父母都是很嚴苛的人,總以很高的標準要求她,而她每一次做事稍微有點兒瑕疵,都會換來父母的輪番批評。長此以往,斐斐就覺得自己什麼事都是做不好的,要不然父母怎麼總是對她不滿意呢?
  • 真正優秀的父母,從來不是一味付出,而是懂得不斷自我成長
    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可以隨身攜帶的優良品質,更是如此。 但想讓孩子獲得這些,並不容易。反觀那些自信開朗,勇於表達自我的孩子,往往也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承襲了父母的各種品質換句話說,真正好的父母,從來不是掏空所有為孩子付出,而是自己懂得不斷成長: 情緒管理☞出現負面情緒,從不會一味發脾氣,而是懂得用更合理的方式來表達; 人際交往☞面對矛盾,他們懂得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爭吵或者逃避
  • 自卑者都缺乏自我認同,一個喪失自我的人,談何自尊自信
    不知道自己是誰,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不懂得如何處理與別人的關係,不知道如何平衡「做自己」與「守規矩」的關係;其實,這是自卑者都會遇到的問題,每個自卑者都迫切的想要療愈自卑、戰勝自卑,改變被自卑掌控的命運,那麼,現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
  • 真正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往往都懂得「自我實現預言」的原理
    儘快,從底層上去改變思維模式,從層次上去提升自我。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在眾多的電影題材中,永遠都不乏對於女性的描述,一些經典且刻骨銘心的女性角色,會帶給我們很深遠的影響。
  • 人,要懂得自我反省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在這個社會上人無完人,我們不是聖人,做不到完美,但是我們可以懂得不斷反省,可以在自我反省中改正錯誤 ,讓缺點變得越來越少,這對我們的未來是有幫助的。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接受別人的建議,認真去思考自己身上的意見,而同時我們也要懂得用美的眼光去看待身邊人,不要老是抓著別人的問題不放,這樣下去容易影響朋友圈。
  • 真正的愛,是懂得和陪伴
    父母彼此相愛,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家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其他的人和事都需要為此讓道。父母關係惡劣,自己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更不可能去考慮對方有什麼樣的需要了。如果在家庭之外有了情感寄託,心思就更不會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了。
  • 自卑大都來自不能正確看待自己,要想自信,請優化自我的三個意識
    比如有些人個子矮,就會被自我認定自己沒有出息。事實上,個子矮與智慧沒有一點關係,學會擺脫對自我否定,我們往往能擁抱更好的自己。客觀評價自己,要求我們不要否定自我,而是中正的角度去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當我們懂得持續看到自己的時候,我們內在才會一步步清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