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在那些與美食相關的影視作品裡,《深夜食堂》撫慰著都市人奔波的身心,《小森林》描繪出一人四季三餐的恬淡和美好。李安的《飲食男女》則傳遞出了食與味、愛與欲、解不開的生活謎題,以及說不盡的萬般生活愁滋味。
人,終究還是抵抗不了食物的誘惑,有了食物、有了煙火氣息,才能叫做生活。而國內關於吃的文學、影視作品,則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道不盡。
當然,其中最為生猛的還是當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出神入化的旁白文案,犀利直白的鏡頭,讓無數中國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食物的香氣,口水一吞再吞。
長在中國,吃在中國,《舌尖上的中國》將中華五千年美食一一呈現,用自然質樸的食物,徵服了愛吃、會吃的中國人,獲得了超高的評價。
不過因為一些因素,當《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時,觀眾卻發現變味兒了,豆瓣評分也從前兩季平均8.9的高分直接跌到3.8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敗在哪裡?
《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都圍繞著食物進行,通過食物,展現各地的風土人情,通過食物的魅力,勾起人們的原始渴望。但是第三季卻偏離了這一主題,圍繞著器具、人物故事等,進行大篇幅的描寫,而有關於食物本身的內容及其質量都大打折扣。
或許是掌舵人的更換,讓節目主題出現了偏差,《舌尖上的中國》自然也就崩了。而這就不得不說說《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總導演陳曉卿了。
陳曉卿,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1986年獲準到中央電視臺軍事部實習,而後在央視擔任攝影、編導、製片、導演等工作,創作了《遠在北京的家》《劉少奇》《百年中國》《森林之歌》(自然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2》等高口碑紀錄片。2017年,陳曉卿離開央視,然後在2018年帶著紀錄片《風味人間》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小海鮮》《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雲南》,再到剛開播的《風味人間2》,陳曉卿將美食紀錄片拍到了極致。
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離不開生產它、烹飪它、享用它的人。而有了人,食物開始承載人的情感和寄託,然後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和靈魂。在陳曉卿的影片中,鏡頭是口舌,將食物的每一寸紋理和味道細細品嘗,食物背後的人和環境,變成了背景板、歌頌者,食物為大。
如今,由陳曉卿擔任總導演、《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原班人馬打造的《風味人間2》正在播出。一脈相承的風格、潤物細無聲的配音旁白、食物熱氣騰騰的畫面,讓人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香味。
《風味人間2》再次用鏡頭語言俘獲了觀眾的味蕾,徵服了觀眾對於食物內心原始的渴望。所以如果你還沒想好要用什麼視頻下飯的話,那麼《風味人間2》一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