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下飯綜藝回來了,人間風味,嘗過才知道!

2020-12-22 好融藝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在那些與美食相關的影視作品裡,《深夜食堂》撫慰著都市人奔波的身心,《小森林》描繪出一人四季三餐的恬淡和美好。李安的《飲食男女》則傳遞出了食與味、愛與欲、解不開的生活謎題,以及說不盡的萬般生活愁滋味。

人,終究還是抵抗不了食物的誘惑,有了食物、有了煙火氣息,才能叫做生活。而國內關於吃的文學、影視作品,則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道不盡。

當然,其中最為生猛的還是當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出神入化的旁白文案,犀利直白的鏡頭,讓無數中國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食物的香氣,口水一吞再吞。

長在中國,吃在中國,《舌尖上的中國》將中華五千年美食一一呈現,用自然質樸的食物,徵服了愛吃、會吃的中國人,獲得了超高的評價。

不過因為一些因素,當《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時,觀眾卻發現變味兒了,豆瓣評分也從前兩季平均8.9的高分直接跌到3.8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敗在哪裡?

《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都圍繞著食物進行,通過食物,展現各地的風土人情,通過食物的魅力,勾起人們的原始渴望。但是第三季卻偏離了這一主題,圍繞著器具、人物故事等,進行大篇幅的描寫,而有關於食物本身的內容及其質量都大打折扣。

或許是掌舵人的更換,讓節目主題出現了偏差,《舌尖上的中國》自然也就崩了。而這就不得不說說《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總導演陳曉卿了。

陳曉卿,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1986年獲準到中央電視臺軍事部實習,而後在央視擔任攝影、編導、製片、導演等工作,創作了《遠在北京的家》《劉少奇》《百年中國》《森林之歌》(自然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2》等高口碑紀錄片。2017年,陳曉卿離開央視,然後在2018年帶著紀錄片《風味人間》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小海鮮》《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雲南》,再到剛開播的《風味人間2》,陳曉卿將美食紀錄片拍到了極致。

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離不開生產它、烹飪它、享用它的人。而有了人,食物開始承載人的情感和寄託,然後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和靈魂。在陳曉卿的影片中,鏡頭是口舌,將食物的每一寸紋理和味道細細品嘗,食物背後的人和環境,變成了背景板、歌頌者,食物為大。

如今,由陳曉卿擔任總導演、《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原班人馬打造的《風味人間2》正在播出。一脈相承的風格、潤物細無聲的配音旁白、食物熱氣騰騰的畫面,讓人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香味。

《風味人間2》再次用鏡頭語言俘獲了觀眾的味蕾,徵服了觀眾對於食物內心原始的渴望。所以如果你還沒想好要用什麼視頻下飯的話,那麼《風味人間2》一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VS《野生廚房》:誰的文案更下飯?
    最近品牌君發現,綜藝江湖中又湧現出兩檔「下飯」節目,一個是《風味人間》,另一個則是《野生廚房》。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必定又是兩檔吃飽飯才敢看的節目,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它們不光畫面看得人直咽口水,連文案都很饞人!
  • 它算得上是殿堂級的下飯綜藝了吧?
    這還用猶豫嗎,手速飆起來,快點選下飯綜藝啊!再遲疑一會兒可被別人搶光了!下飯綜藝有多火這件事,看看《嚮往的生活》和《拜託了冰箱》就知道了,簡直是綜藝界的常青樹。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檔節目呢,完全可以擔得起「殿堂級下飯綜藝」這七個字。在這檔節目中,主角不再是好看又有梗的嘉賓,全部的鏡頭都聚集在各式各樣的美食上。它就是《風味人間》,準確來說是一部美食紀錄片。
  • 象山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第二季,光是看看都下飯!
    象山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第二季,光是看看都下飯! 《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象山的年糕、淡菜……而在新一季的《風味人間
  • 《拜託了冰箱》「下飯」綜藝,最難得的是親切感
    如今市面上能夠超過5年的綜藝節目已經屈指可數,不知不覺間,《拜託了冰箱》已經做到了第六季,而且口碑依舊良好。尤其是在《康熙來了》停播之後,《拜託了冰箱》更是被網友們稱為「最強下飯綜藝」。為什麼那麼多號稱「下飯綜藝」的節目,只有《拜託了冰箱》立住了招牌?歸根結底,還是節目中那種難得的親切感最圈粉。
  • 絕對不能錯過的下飯綜藝節目!
    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刷綜藝節目的朋友們必看的,千萬不能錯過的綜藝 ——《拜託了冰箱》 尤其是在《康熙來了》停播之後,《拜託了冰箱》更是被網友們稱為「最強下飯綜藝」。 為什麼那麼多號稱「下飯綜藝」的節目,只有《拜託了冰箱》立住了招牌? 歸根結底,還是節目中那種難得的親切感最圈粉。
  • 《風味人間2》的文案,看餓了!
    來源:品牌家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慢綜藝成為了熱門,人們都開始享受綜藝節目帶來的生活感與鬆弛感,其極具治癒系的畫風也深入人心。大火的《風味人間》2,今年又如約而至,依然是大眾熟悉的畫面與風格,在滾燙的畫面中,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這支豆瓣評分高達9.4的美食節目中,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充滿煙火氣息的畫面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文案帶來的新鮮感。
  • 《風味人間》太「狠」了!竟把杭州宋代名菜搬了出來,知道菜名的人...
    一部讓人垂涎三尺的下飯紀錄片  《風味人間》  昨天第三集了  小編餓著肚子咽著口水  心心念念盼著  杭州菜終於登場亮相  這道蟹釀橙背後,還藏著一段鮮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從融合到歷史,從變革到傳承,很有「風味」範兒。
  • 年度最強「餓勢力」:風味人間完美收官!
    它就是——《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的又一標杆!12 月 16 日也就是上周末,《風味人間》結束第八集完美收官。相比前七集的視覺盛宴與美食誘惑,作為最終集,而是揭秘這段「全球尋味之旅」幕後的故事。或許有些人覺得最後一集有些多餘,又或許有些失望。但精彩從不是從天而降,也正是有了「風味之旅」的付出才有《風味人間》的出現。
  • 風味人間:沒麵包就沒朋友的法國人最喜歡的麵包,第一位果然是它
    最近大家最新的下飯綜藝應該少不了《風味人間》的身影《風味人間》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的孿生姐妹(同一製作組)從第一集就喜提「絕對不能在大晚上點開的綜藝」3.Painde campagne鄉村麵包大多以小麥粉作為基礎,再混入黑麥麵粉或全麥麵粉,野生酵母也會帶來獨特的風味,直徑從20cm到40cm都有,有些甚至可以超過1公斤。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舌尖》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帶著「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回到了大家的視野。《風味人間》開播後口碑流量雙豐收,在騰訊視頻上線一天多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1.9億次,豆瓣評分高達9.4分。
  • 《風味人間》溫暖收官 精彩講述中華美食故事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在12月16日上線第八集「風味之旅」,將鏡頭對準幕後工作者,揭秘尋找風味過程中的奇遇,帶領觀眾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攝製組在冬牧場拍攝深入無人區、親嘗鯊魚肉 首度揭秘《風味人間》幕後故事在前七集中,《風味人間》向觀眾展示了許多全球風味,有些難得一見,有些獨具特色,第八集「風味之旅」記錄下節目組與這些美食相逢的過程,堪稱「美食紀錄片」的「紀錄片」。
  • 13部假期必看的下飯綜藝全都在這裡!
    放假前,我總有無數種關於假期的構想,可是假期到了眼前,只想真正給自己放個大假,窩在家裡,一手肥宅快樂水,一手零食,一邊吃吃喝喝一邊看些不用費腦子的綜藝下飯。 這大半年來,小編也攢了一柜子的綜藝等著看。
  • 《風味人間》第2季解鎖「重口味」 品醬料百味
    本文轉自【網易娛樂】;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三期「醬料四海談」,於昨晚21:20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在經歷了「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兩期「連環暴擊式」的美食洗禮後,近期各大社交平臺持續刮著一陣強勁的「風味旋風」,有關風味美食的討論層出不窮。而第三期以醬料為主題,讓這位憑藉一己之力便可左右整道菜餚賞味體驗的「調香烹味高手」走到臺前,帶領觀眾領略全球各種醬的「風情」。
  • 必看下飯綜藝推薦
    《明星大偵探》真的是我必備的綜藝節目。現在第五季已經完結,我的快樂源泉離開了。常駐嘉賓有盛世美顏何老師,芳心縱火犯撒撒,腦洞大開白敬亭,鬼馬少女鬼鬼還有顏值氣質俱佳王鷗。這幾個在一起真的是十分歡樂了,撒老師被馬雲打擊(我不喜歡錢)之後逐步走上諧星的道路,帶領明偵團開車不是一路開飛機。
  • 這家《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暗訪過的合肥土菜館 很低調但很下飯!
    這家店可是連《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都來吃過,還特意發了個朋友圈表示想要再度光臨的寶藏店鋪——金鍋小廚。老闆從未想過用陳曉卿來吃過作為噱頭,因為千人千味,他不認為自己味道多好,只覺得對得起食客就行。老闆是一個愛吃、懂吃的人,從12年開始就從事餐飲行業,四年前開了金鍋小廚,來過這家店的顧客有些和老闆成為了好朋友,而更多的是成為了回頭客。
  • 《風味人間》種草尼泊爾 訊飛翻譯機3.0讓你輕鬆暢遊
    「下飯神器」回來了!由騰訊視頻出品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於4月26日正式開播,節目首播後豆瓣開出 9.5 的高分,備受網友好評。這季《風味人間》的八集對應八種風味,第一集《甜蜜縹緲錄》為觀眾「種草」尼泊爾米亞格迪美食。
  • 《風味人間》第2季美味紛呈魅惑人間
    網易娛樂6月8日報導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七期「香腸萬象集」,已於上周日晚21:20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隨著本季節目漸入尾聲,《風味人間》第2季描繪的全球美食圖景愈發清晰——從崖蜜到魚子顆粒,從廟堂到市井鄉間,鏡頭跨越山川湖泊,生動展現了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人情。
  • 《風味人間》帶火瓦屋山冷筍,大自然還有這般美味!
    曾經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俘虜了萬千吃貨的心在今年秋冬交替之際《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帶著全新力作《風味人間預告片的視頻裡,馮玉先夫婦拿著筍子說了一句「瓦屋山冷筍巴適得很」四川方言一出吃貨們知道又有一個四川美食即將登場《風味人間》第一集就把鏡頭瞄準了四川的瓦屋山記錄了馮玉興夫婦去深山密林中打冷筍的全過程
  • 《流行綜藝「下飯」?還得需要一口好鍋》
    (原標題:《流行綜藝「下飯」?還得需要一口好鍋》) 從《中餐廳》到《鮮廚100》,近年來「下飯綜藝」的熱度經久不衰。明星們或精心下廚或賣起「吃貨」人設,但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綜藝中露出的國貨廚具品牌。
  • 「最下飯」的國產綜藝還是它
    在國內做到三季以上的綜藝節目多到數不過來,可能做到每季的口碑都在七分以上的,卻是少之又少。做好一檔綜藝很難,一直做好一檔綜藝更難。而《拜託了冰箱》第六季即將來襲。看過《拜託了冰箱》的朋友們一定知道這部綜藝屬實「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