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第1天狀元們的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2020-09-03 一隻旅行的蝸牛

最近,各省高考成績紛紛出爐。


這屆高考生,真的太不容易了,疫情、洪水、高考推遲......磨難似乎對這一屆的孩子,格外「關照」。


十年苦讀,三年拼命,才換來了今天的結果,那些孩子在查成績的時候緊張到不知所措,大哭大喊著掩飾內心的驚慌;



有的孩子在高考成績出來的那一刻,崩潰痛哭;


這個衡水中學的孩子,考了631分,創了自己有史以來的最高分記錄,想必這一刻,他也感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吧。



還有很多關心著高考生的網友,也開始向這些孩子介紹著似錦的前程。


那個曾經被清華「搶走」的高分考生,有聲有色地訴說著當年被清華和北大「瘋搶」的經歷,也在告訴他們——努力過的人生,真的比你想像的還要爽。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從來沒有在哪一刻,像今天這樣讓人感動。


而在這個時候,水木君在後臺看到了一位讀者的投稿,十分受觸動。


這封來自媽媽的信,值得每位家長讀一下。


一封媽媽的信


親愛的孩子,這兩天看到高考生的視頻,總是感到心酸。


他們是用盡了多大的力氣,才能換來這一天啊。


可沒想到,這些畫面,並沒有感動到同樣寒窗苦讀的你。


昨天你看完後,隨口而問的那句嘮叨,直接讓媽媽愣住了——


一個高考成績,至於嗎,北大出來的,都去賣豬肉了,他們還這麼開心......


媽媽才發覺,原來有些話,是需要講給你聽的。


接下來的三點,是媽媽經過深思熟慮,想要告知你的。


它聽起來沒有那麼高雅,卻是人生在世,最現實的追求。


「命運裡所有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媽媽知道,你每天起早貪黑,趕往學校上自習,即使放假,也總會被媽媽叫醒學習,沒有幾個可以睡懶覺的機會。


你可能不明白,被逼成這樣,究竟是為了什麼。


說的直白點,這能為你換來一個好的前途,不必為錢憂愁。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高考,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嗎?


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17年前,同樣是出生在廣東貧困區的譚志佳,以900分的成績獲得了廣東省的狀元。


現在的他,早就褪去了農家子弟的模樣,成為了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而那些蔑視高考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12年前,安徽有位叫徐夢南的高考生,原本是可以衝刺二本的能力,卻在考場上故意交了白卷,震驚了全中國。


之後,他在各類工廠打工,以體力換取薪酬,累癱的他,終於看清了生活的真相。


想要重回課堂,卻為時已晚,只考取了一個專科學歷,之後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變。



這就是最現實的差距。


讀書與不讀書背後,相差的是整個人生。


也許你會反駁:「可是那個學生賣豬肉也能賺上億元,這也是事實啊!」


實際上,這並不是讓人感到震驚的觀點。


這樣的言論在現代社會,我們聽到的太多了。


可你不了解的是,他把豬肉賣的這麼好,靠的到底是什麼。


在成功後,他著作了一本約有14萬字的講義《豬肉營銷學》。


從養豬到銷售,每一步裡都藏著學問,內容甚至涉及了市場營銷學、營養學、禮儀學、烹飪學等多個學科知識。


他能成功,靠的哪裡是賣豬肉呢?


不過也是知識賦予他的,營銷的思維方式罷了。



誠然,職業沒有貴賤之分。


但人的能力,卻有高低之別。


孩子,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思維和能力,即便讓你去賣豬肉,你也不可能達到他那樣的水準。


「錢好賺」的錯覺背後,都是看不見的知識在做支撐。


當你有了這個支撐,還有什麼職業,不可以被視為一項好的前途呢?


如果你仍然覺得這是個例,不妨看看這組數據。


2018年,大專生找工作,起薪只有2900;本科生找工作,起薪能達到4500;碩士生找工作,起薪6100,博士生更是能達到8000。


《2018年高校應屆生就業報告》


高學歷不會確保你一定成功,但他能提高你成功的機率。


因為它所代表的,也是能力的較量。


「命運裡所有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孩子,你要知道,那些讓你豔羨的一切,都要靠錢銀來換取。


可世界上沒有什麼平白無故的財富會砸到你的頭上。


舒心的未來,是靠現在的辛苦求知才能得到的。


而高考,就是助你登上更廣闊的求知之路,最簡單的方法。


「努力,是為了擁有說不的權利」


孩子,你還記得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嗎?


記得你小學的時候,和媽媽說長大想做一名教師,像你最喜歡的語文老師一樣,站在講臺上傳道授業。


有夢想是件好事,可如果你看不清夢想背後的代價,這個想法就會變得格外奢侈。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孩子,如果沒有十年的苦讀,你連上講臺的資格都沒有。


這就是讀書能帶給你的第二個好處——關於生活的選擇權。



有一部十年前的記錄片,在前幾年又火爆了起來,不知你有沒有看過。


在節目裡,有幾個富人,包括富二代,公司CEO等,走進了貧民窟,體驗了一下窮人的生活。


本身就是富二代,又在哈佛畢業的田北辰,在節目錄製初始,就放下了豪言壯語:如果有鬥志,弱者也能變強者。


可當他被帶入居住地時,瞬間懵了。


房間只有十五平方尺(約等於1.6平方米),開門後只能看見一個窄窄的小床,所有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都在四周的牆面上掛著。


諷刺的是,這樣的裝置,在貧民窟裡,都已經算作「豪華版本」了。



然而,這樣的條件並沒有擊退田北辰。


他每天六點十五分跑到大街上做清潔工,想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一點事情。


可辛苦工作了一上午,他只能在十五港幣(約等於13元)之內選餐。


這個數額在香港連一碗熱湯麵都吃不起。



白天辛苦工作17個小時,晚上回家累得倒頭就睡,四五個小時後,繼續起床撿垃圾......


這就是在貧民窟的窮人們。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情。


幾天下來,田北辰也終於接受了現實:


「我這兩天只是考慮吃東西,我完全沒什麼盼望,什麼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頓好的,怎會計劃下星期,明年,將來會怎樣?最重要是解決下一餐。」



孩子,看到這,或許你會疑問:


為什麼他們這麼累,還要過這樣的生活呢?


答案很簡單,這是一條死胡同。


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連溫飽都滿足不了,他們拿什麼資本,用什麼精力,去思考未來的生活?


不屑於讀書的人,最終都會走上這樣的死胡同。


在這條惡性循環的故事中,他們沒有選擇。



寫到這,媽媽突然想起了龍應臺說的那段很經典的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有人能實現夢想,就有人會為溫飽憂愁。


孩子,你想做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有選擇的資本。


當然,世間之事總有一些事情不能順遂心願,可如果你有了選擇權,即使在追夢的路上改變了初衷,也完全不用怕。


因為讀書至少能保證讓你在未來,拒絕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和事情,不必為了生活委曲求全。


「大膽地成為一個有欲望的人吧」


前段時間,媽媽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問題:


考上985、211的學生在高三能有多瘋狂?



下面有一條故事分享,是一個曾經被高考逼到想要自殺的孩子寫的。


為了節約時間,他曾連續289天在早上4:30起床學習;為了記住知識點,他曾寫卷子把手都磨破了皮,還貼上創可貼繼續寫;為了考高分,他曾把過去15年的所有高考真題,全寫了3遍......


光看文字,就能想像到這個孩子曾經有多拼命。


裡面還有一段感悟,讓媽媽印象極為深刻:


「這個世界上最讓奮鬥者欣慰的是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被曾經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過並且做到過。」


後來的他,不僅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還一直保持著當時早起的習慣,在未來的學業和生活中,越挫越勇。


因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想到曾經能扛下所有壓力,為了目標拼命過的自己。



孩子,這就是媽媽想告訴你的第三個道理。


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優秀是一個階段的結果。


當這個結果成為習慣的時候,你根本想像不到,未來的自己能被激發出多大的潛力。


這就是想要尋求進步的欲望。


還記得我們一起看過的《最強大腦》嗎?


「我最唯一,最核心的想法就是想贏。」



當那個叫孫勇的孩子說出這句話時,你也被他的自信折服過,但難免還是覺得有些狂妄。


畢竟站在他對面的選手,是有著高達170智商的孩子。


可最後的結果,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從參賽到結束,從個人戰到團隊戰,他真的一場都沒輸過。



憑什麼?


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他是2016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狀元。


因為有過拼命的經歷,他更堅信了努力大於智商的硬道理。


不管在大學學業還是比賽上面,他都不想放過任何一個讓自己進步的機會,在努力這件事上,把自己逼到了臨界點。


「我代表了千千萬萬中國最普通的學生們。」


這是比賽結束後,孫勇在他的微博上送給所有人的話。



孩子,人生從來都不止一個高考。


學業上的高考,只是生命裡需要邁過的第一個坎。


這個坎能帶給你的,從來不是高分這麼簡單,還有想要進步和贏的野心。


當你在未來遇到了更多的困難,你就會感謝曾經拼命過的自己。


那個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格局,終將伴隨你的一生。


當你有了尋求進步的欲望,未來還有什麼困難,會讓你望而卻步呢?



每個人的樂與苦,都是有規律可尋的。


現在的你,用十年之內的苦,能換來一世的幸福。


可如果你貪圖這十年的幸福,最後得到的,就是一輩子的苦難。


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儲殷曾說:


「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很窮很窮的山村,或者很好很好的城市,他們坐在一個教室,住在一個寢室,甚至將來可能在一個單位工作,成為同事。你會時時刻刻發現,階層是在流動的。高考,分數是硬道理。很多人說高考有問題。是有很多問題,但你知不知道,這裡面有多麼大的公平。」


所以,孩子,千萬別在能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高考對你來說,就是改變命運最公平的方式,你盡情去努力,去付出,結果自會有評判。


當你努力度過這個階段,你就會發現,原來差不多的世界,實際上差的是整個人生。



到那個時候,你就能驕傲地拍拍自己的胸膛,說:瞧,這就是我為自己爭來的天下。


媽媽等著那一天的到來。


願每個孩子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高考放榜3天後,高考狀元朋友圈曝光:人生結局,10年前就有答案
    那個曾經被清華「搶走」的高分考生,有聲有色地訴說著當年被清華和北大「瘋搶」的經歷,也在告訴他們——努力過的人生,真的比你想像的還要爽。昨天你看完後,隨口而問的那句嘮叨,直接讓媽媽愣住了——一個高考成績,至於嗎,北大出來的,都去賣豬肉了,他們還這麼開心......媽媽才發覺,原來有些話,是需要講給你聽的。
  • 高考放榜第1天,狀元們的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高考,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嗎?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而那些蔑視高考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12年前,安徽有位叫徐夢南的高考生,原本是可以衝刺二本的能力,卻在考場上故意交了白卷,震驚了全中國。
  • 高考放榜第1天,狀元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高考,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嗎?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7年前,同樣是出生在廣東貧困區的崔志佳,以900分的成績獲得了廣東省的狀元。現在的他,早就褪去了農家子弟的模樣,成為了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而那些蔑視高考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 高考放榜第3天,狀元們的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高考,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嗎?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而那些蔑視高考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12年前,安徽有位叫徐夢南的高考生,原本是可以衝刺二本的能力,卻在考場上故意交了白卷,震驚了全中國。
  • 高考放榜,狀元們的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同樣是出生在廣東貧困區的崔志佳,以900分的成績獲得了廣東省的狀元。,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他是2016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狀元。
  • 高考放榜日,狀元們的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高考,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嗎?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7年前,同樣是出生在廣東貧困區的譚志佳,以900分的成績獲得了廣東省的狀元。現在的他,早就褪去了農家子弟的模樣,成為了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而那些蔑視高考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 2020高考狀元朋友圈被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白巖松每一年的高考放榜季,都備受矚目。 那些拔得頭籌,被高考狀元光環籠罩的孩子,少年得志,一夜之間成為「國民孩子」。很多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所謂的神仙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他們的成長有跡可循。高考,成為無數家長驗收成果的同時,也成了大型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這個時代的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上限,學校教育只是底限。
  • 31省高考放榜,狀元們的朋友圈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高考,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嗎?30年前,陳東獲得了廣東文科狀元的稱號,如今的他,是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7年前,同樣是出生在廣東貧困區的譚志佳,以900分的成績獲得了廣東省的狀元。現在的他,早就褪去了農家子弟的模樣,成為了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而那些蔑視高考的人,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 今年高考放榜後,又有多少高考狀元四年後被美國收割?答案很殘酷
    這兩天就是高考放榜的日子了,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學子寒窗苦讀十餘年,一朝聞名天下知;有的學子則無緣心中夢寐以求的學府,傷心落淚無人問。在這萬千學子之中,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一定會第一時間成為坊間熱議和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畢竟高考狀元代表的是全國各地考試成績最優秀的那個人,理應得到這份榮譽。
  • 香港高考放榜了!今年7個狀元讀哪科?
    高考放榜了!(圖源:新浪微博)原本內地高考是6月放榜,但今年疫情導致考試推遲了一個月,所以就出現了一件非常巧的事情——跟香港「撞期」。沒錯,就在昨天,香港高考也放榜了!當然了,跟內地一樣,每年高考成績一出來,大家最關心的是——狀元!眾所周知,今年香港DSE充滿了挑戰。先是受疫情影響,考生們需要在雙重壓力下戴著口罩開考,後來又出現了歷史考題風波,而隨著近期香港疫情捲土重來,就連昨天放榜都史無前例地採用了電子放榜的形式。
  • 香港高考(DSE)放榜,7名狀元首選專業曝光!
    (諮詢電話:17301955082)香港高考昨日放榜,共有7名學生考取狀元,較去年減少5人。其中2人同時在數學延伸部分獲得5**,成為「超級狀元」。DSE具體考試數據分析請點香港今年參加高考的共有45,257名學校考生及5,552名自修生出席文憑試,最終約有18,000人考取本科大學最低要求。
  • 高考放榜後狀元們分享高分秘籍:良好的心態有多重要?
    23號,廣東省的高考放榜,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各路記者、招生辦老師也紛紛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與屏蔽生們接觸,長槍短炮準備起來!,誰也不知道誰是NO.1。昨天寫了篇文章,叫《高考放榜後一躍而下:孩子,你的人生還很長》,嘆息了下高考出成績後選擇一跳了之的孩子。這就是很明顯的心態崩了。
  • 香港「高考」放榜 「狀元」心繫香港社會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龍曼 韓星童 王姝 吳瑜)有香港「高考」之稱的中學文憑考試於11日清晨放榜,學生們紛紛返回學校領取成績單,5萬多考生中,共誕生9名「七優狀元」。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簡稱文憑試或DSE,是由香港特區考試及評核局於2012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相當於內地「高考」。考試科目由4個核心科目與2至3個自選科目組成。
  • 10年前的高考狀元,如今過的怎麼樣了?
    1991年,易車公司董事長、蔚來創始人李斌以太湖縣文科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但算一下時間,這些人也基本上是30年前的高考狀元。那麼,題主所問,10年前的高考狀元如今過得怎麼樣?那就限定了時間,那就是2010年。首先我們來定義高考狀元一詞,翻閱百度百科:「高考狀元」 一般指中國大陸地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高考成績第一名。
  • 高考結束,此後人生,很多題都不再有標準答案
    高考近日放榜,苦讀十二載的學子們,人生中的第一場大考驗,結果終將揭曉。 有人說,這個時代,高考就像過去的科舉。古時有窮書生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從此走上仕途改變人生。如今的高考,也是寒門逆襲的唯一公平機會,是改變階層的唯一途徑。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些片面和功利,卻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的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高考狀元,卻無緣清北,人生真的有很多選擇嗎?
    截止到今天,2020年高考放榜基本已塵埃落定,各地的高考狀元也一一被公布出來,據說分數剛出,各地的高考狀元就收到了清北大學招生辦的電話。但是有一位高考狀元卻無緣清北,甚至全國的985、211也去不了。今年江蘇的高考文科狀元 - 白湘菱,江蘇高考總分480分,她以430分的好成績取得江蘇高考文科狀元,但卻因為一門歷史選修拿的B+,無緣報考清華北大。
  • 2020高考成績放榜!各地高考狀元身份揭秘,他們的原生家庭如何
    2020高考分數陸續放榜,各地的高考狀元也陸續出爐了,今年的高考狀元都是些什麼人呢?一起來看看吧!01湖北省高考狀元湖北地區是高考大省,又是今年疫情重災區,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是何許人也?根據已經公布的消息,今年湖北理科狀元是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25)班理科學生唐楚玥,高考成績高達725分。湖北採用的是全國1卷,也就是公認作文最難的一卷,即使這樣,唐楚玥的語文146分、理科數學149分、外語143分、理科綜合287分。
  • 四川等地率先啟動高考分數查詢:高考放榜多些淡定
    【新聞隨筆】作者:李思輝6月22日,甘肅、四川等地率先啟動高考分數查詢,拉開了2017年各地高考成績放榜的序幕。恢復高考40年來,每個高考放榜日的來臨,都牽動千千萬萬家庭的神經。作為一個全民話題,人們更樂於討論的是誰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誰是今年的高考狀元,狀元背後有什麼故事。於考生而言,高考放榜日對應的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實。是考試,必然有分數多寡、排名高低;有競爭,難免要分出榜內榜外、線上線下。可不論如意與否,都應該多些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