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近日放榜,苦讀十二載的學子們,人生中的第一場大考驗,結果終將揭曉。
有人說,這個時代,高考就像過去的科舉。
古時有窮書生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從此走上仕途改變人生。如今的高考,也是寒門逆襲的唯一公平機會,是改變階層的唯一途徑。
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些片面和功利,卻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畢竟高考不論出身不論來處,不管家境寒微或是顯赫,不管身居都市或是鄉野,不管曾經所謂的起跑線相差萬裡,我們都曾走過十二年的求學苦旅,一路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終于堅持到今天,共同站在了同一條線上,是終點也是新起點。
從前你我各自攀登,如今才能在頂峰相遇。
如果說高考、大學是人生的分界線,那它所劃分的,不是上榜和落榜的群體,而是對每個考上大學的個體而言,此後人生,將有所不同。
走進大學,會發現朋友來自五湖四海,身邊個個都是優秀生。
第一天放榜,我被湖北理科學生唐楚玥震驚。
驚到我的,不僅是她725分的絕佳成績,當然這個分數足夠讓我不可思議,幾乎每科都與滿分相差無幾。
最讓人讚嘆的,是楚玥說,「高考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瞬間,我們應當做到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每次用這種信念提醒自己,就不會因為偶爾的考試失利而難受了。」
一句「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可以感知少年胸懷,志向千裡。
像這樣的唐楚玥,張楚玥,李楚玥們,他們可能是省狀元,市狀元,或者各科狀元,他們也許來自湖北湖南山東山西。
在大學裡,這些優秀的年輕人,終會相聚。
他們會成為同桌的你,個個志存高遠,彼此間又將產生怎樣的思想碰撞與共鳴?
他們各自帶來的,是不同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一起分享交流的,是不同的思想境界,走過看過的世界;除此之外,還帶來了各地的風土民情,生活習慣,以及不同地域的語言文化差異,甚至還有不同的品行與個性。
不必行萬裡路,從走進高校大門那一天,便可以看天下風景,辯四方真理,學慧眼識人了。
上大學離開熟悉的城市,多年後才發現,當年拼命想逃離的地方,如今再也回不去。
回憶我的高考,記憶裡印象最深的,卻是拿著錄取通知書去派出所遷出戶口的那個時刻。
小時候,我生長在北京,9歲因為父母工作需要,舉家搬去了外地某個小城。大概那時已經有了對城市的喜好,心裡沒有一絲歸屬感。時刻告訴自己那不是我的家鄉,總有一天我要離開。
高考填志願,我所有的選擇都不在當地。
直到收到上海高校的通知書,我拿著戶口本去了派出所。看到遷出證明和戶口本上的註銷印章那一刻,18歲的內心是決絕地對自己說,從此以後,再也不會遷回來。
大學四年在上海,第一次發現粽子湯圓可以是鹹的,一個宿舍的人說的中國話也有聽不懂的,潮溼陰冷的冬天是可以讓人萬念俱灰的……
一切都和從前不一樣,不論好壞,都要學著適應。
再後來畢業找工作,剛好北京有家大型國企來校招聘,於是便毫不猶豫地做了選擇,雖然那家企業身處北京遠郊的山裡。
多年以後,我在北京安家,跳槽,買房,父母退休後也把他們接來了北京。
從此跟那座小城再沒了牽掛。卻在朋友們聚會的時候,每每說起那是我的第二故鄉。
當年拼命想要逃離的地方,如今再也回不去。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願意離家,大學就選在生活的城市,熟悉的地方。但校園生活也是全新的,要靠自己打理一切。而四年後的選擇也有著無數種可能。
回不去的不只是家鄉,還有從前的生活。
當一個人的視野改變,他的世界也會不一樣。因為前路未知,走下去都是精彩。
此後人生,很多題再沒有標準答案。
多數人的18歲成人禮,也發生在高考這一年。邁過這道坎兒,後面還有無數坎兒。
大學選讀什麼專業,將來要做怎樣的工作,以後生活在哪座城市,此生想與怎樣的伴侶共度……往後人生,處處都是選擇題,而很多題都不會再有標準答案。
這些選擇,全都取決於一個人的三觀。而大學四年,恰恰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三觀沒有對錯,卻造就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必然影響到人生中的許多重要選擇。
高考成績,是用來判定能否走進大學,能走進哪座校門。
而邁進大學的那一刻,人生就是一個新起點。
從前那個少年,刻苦學習,心懷理想,被父母保護在羽翼之下;如今長大成人,思想獨立,放眼未來,一切前路都要遵循自己的選擇。
高考,大學,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每一位考生,都是從成長邁向成熟的人生分界線。
願你繼續全力以赴心中的夢,祝福你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