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代替 畢業照的夏季
錯過典禮 錯過說喜歡你
哪怕黑夜 隔離所有熟悉
約好了要變成光
明天的我 沒有標準定義
答案要我 自己尋找謎底
這是一支經過重新填詞的《昨日青空》畢業特別版中的歌詞,歌曲由小紅書製作並出品,由尤長靖和數百名畢業生,通過合唱的方式,唱出了2020屆畢業生的心聲。
相比往年,今年考試推遲了一個月舉行。無論這一屆考生冒著疫情影響承受了什麼樣的壓力和不確定性,他們都已經邁過了這道坎,開始尋找人生新的答案。
沒有標準答案的成人禮
明天的我 沒有標準定義
答案要我 自己尋找謎底
這首歌的最後兩句,代表了很多高考之後年輕人的處境。
在很多國家中,都有給成年的孩子舉辦「成人禮」的傳統,不過對中國的孩子而言,高考就是我們的成人禮。這一時間點正代表著「舊認知的結束」,從結束考試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將不斷地探索認知的邊界,迎來新的成長。
年輕人的迷茫通常會在兩個時間節點達到頂峰:一個是剛進入大學,一個是剛進入社會。它們的共同點是,舊的知識不再有用。合唱中年輕人口中的:「明天沒有標準答案」,是快速變化的時代下,每個年輕人的精神坐標。
當這些年輕人從有著「正確答案」的校園進入到「沒有正確答案」的世界,每一次的自我突破本質上都是在讓自己向這個變化的世界靠近一些。
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發起這次畢業歌合唱的平臺是以「種草」為外界所知的小紅書。在長期主流語境下,小紅書出產的似乎是某種「標準答案」——好看,有錢,走向人生巔峰,但深入其中觀察,你會發現一個年輕人真正的精神世界:有熱愛,更不乏跳出既定軌跡的勇氣。
2018-2020年,小紅書連續三年高速增長,迎來了一群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的用戶進入社區,其中也包括超其一半用戶數的00後、95後。隨之而來的,是小紅書從「美妝」「消費」標籤演化到「旅行」「學習」「時尚「「美食」 「運動」 等多元化的世界。
看見更好的年輕人生活
距離2020高考還有6個星期的時候,小紅書用戶@軟檸檸 分享了自己關於「該如何看待高考失敗、面對高考如何調整心態」的筆記。筆記獲得了1.2W的點讚,幾百名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她從2月開始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如今已經有了近10萬粉絲。
「像我這種資質平平的普通人,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達到目標呢?」這是一段平實的自白,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從結果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的興趣和日常生活。和外界「種草、消費社區」印象不同的是,小紅書早已褪去了「美妝、種草,消費」的舊標籤,成為泛娛樂、甚至是知識分享的內容平臺。這背後的關鍵就是年輕人。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速發展,年輕人所能接觸到的物質和文化遠超前輩們。越是年輕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更多。自我表達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了他們關於生活的理解不同以往,這樣一群「有錢有閒」的年輕人所能帶來的變化,將會是比消費升級更加底層的代際變化。
除了@軟檸檸 的考試心得分享,你還可以在小紅書看見:吉他老師直播練琴、健身減脂的新方法,有人在裝修自己的新家;你關注的明星、熱門影視作品、動漫的手繪和討論。在疫情期間,美食成了小紅書站內發布量最大的內容品類;而在《動物森友會》發售之後,也有大批小紅書用戶分享自己的遊戲筆記心得,相關討論下儼然成了遊戲論壇。
這群出生在千禧年之後的年輕人,物質相對豐富,代際變化更快,往往可以夠快速成為社區的中流砥柱。
這也構成了推動小紅書變化的源動力。當年輕人用戶群與小紅書的社區氛圍深度綁定時,發展出更加豐富的社區環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年輕人促進了小紅書的成長,平臺的變化又指向年輕人的變化。
年輕人喜歡「分享」
小紅書的前身不是什麼網站或社區產品,而是一個導購屬性的PDF文件。彼時我國每年出境旅遊人次近一億,隨著小紅書App在2013年正式上線,目的主要是解決出境遊客海外購物問題。
而伴隨著早期產品一同上線的基礎功能「筆記」,正式標誌著小紅書從工具屬性的「攻略」進化為了「社區」:用戶可以分享基於品牌、價格、購物心得的內容,給其他用戶以指引。而伴隨海關總署2014年對跨境電商業務的放寬,小紅書的建立了自己的電商業務。在電商和社區產品的促進下,此時的小紅書已經聚集起了一大批年輕女性用戶。
以境外出行和美妝為中心,小紅書又逐漸拓寬自己的內容品類:從購物到吃喝玩樂,內容從「消費分享」過渡到「生活方式」。通過社區運營以及產品來引導用戶分享,邀請相關年輕用戶結構化地分享自己的內容,帶動很多垂直話題討論走入社區。
在「分享」這件事上,小紅書希望回歸「簡單、低成本」的本質,給分享者積極反饋,並鼓勵更加多元豐富的內容出現。給分享者認可,並圍繞分享建立社區,是小紅書在不同階段變化中的底層邏輯。
作品還是生活?
自從林允在小紅書自發分享了自己的筆記之後,眾多明星紛紛效仿。隨手打開社區,趙露思、虞書欣等等明星都在分享自己的日常。
在已經有其他成熟的社交平臺之後,為什麼明星會願意長時間留在小紅書呢?
答案正是「生活」。在這裡,他們不再是作品的生產者,而是生活裡的人。
以往我們聊到各大內容平臺的創作時,「有趣和專業」似乎是最為關鍵的因素,這也成了一種隱性門檻。也使得平臺大多數的關注,都集中在了頭部的少數創作者中。換言之,他們是要用「作品」說話的。
而小紅書的分享形態,只需要真實記錄和表達,就很容易引起共鳴。這為年輕用戶提供了一種簡單而開放的分享方式。
言外之意是:「你也可以」。
沒用過小紅書的人或許很難理解,這裡獨特的「生活氣息氛圍」:有這麼一群人願意把自己中午做的菜、家裡的裝修布置、期末複習心得、去了哪玩了什麼統統記下來分享給陌生人,將自己的真實生活展現出來。
這就是小紅書社區最大特點:基於生活而不是作品創作,每一位用戶都願意將自己展現出來,使這裡變成了人的社區,而不是作品的集合。
生活方式賽道上的新變局
當我們聚焦「生活方式」這個概念,還沒有一個足夠形成話題公司。甚至該如何精準定義「生活方式」也尚沒有共識。我們所看到的是,年輕人為行業不斷帶來的「新選項」:寵物,奶茶,盲盒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年輕用戶群體」的概念會被推上風口浪尖;因為新的商業力量往往就在年輕人想要求變的生活方式之中。
抓住年輕用戶已經成了各大行業的日常話題。但大部分時候,在公司本位的思維下,大部分人想的都是「年輕用戶可以給我帶來什麼」,而不是「我要給年輕用戶帶來什麼」。
前者的產物往往是「迎合年輕人」,後者則是與年輕人一同迎接變化。
在社區調性的變化中,小紅書並非一帆風順:不同圈層之間的陌生、新用戶與老用戶之間習慣上的偏差、社區氛圍的平衡,包括在平臺視頻化的進程下,用戶傳遞生活理念,分享生活方式的方式展現出了很多不同的特點。對小紅書而言,也只有不斷和年輕人一起「變化」,才是小紅書能否完成對生活方式心智建立的關鍵。
在小紅書上,有的人會晚上10點準時開始直播寫作業、有的人會將自己繪畫的過程記錄下來。無論是視頻還是表情包,當年輕人成為一個社區的主流力量之後,必然會帶來新的內容形態。而小紅書的現狀,也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縮影。對於身處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我們來說,一切都沒有標準答案。能做的唯有認清變化,並在特殊的成人禮上,率先邁出那一步,迎接新的可能性。
視頻時代下,生活方式如何被發現,被記錄,被傳播,一切都還是未知。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