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成為現代人主流的消費方式,小到襪子拖鞋,大到手機電視,幾乎所有商品都能從網上買到,在網上購物的人是忙得不亦樂乎,電商平臺也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購物理念(物美價廉),創立了好多「購物節」,而雙十一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如此熱鬧非凡的購物狂歡在11.11號拉開了帷幕,這是消費者的狂歡,更是電商平臺的狂歡,這一天能為我國的GDP提高好幾個百分點。
在這狂歡的背後也有許多人聲稱要剁手,因為這一次的狂歡,可能換來好幾個月的負債,消費是一時興起,還債可是日久天長,漫漫還債路,有苦說不出,悔不該當初的瘋狂消費。為了避免非理性消費,這篇文章分析一下都有哪些非理性消費行為,以及解決方法。
非理性消費的原因之一:東西便宜,降價就買。
這是大多數人經常犯的非理性行為之一,不管自己用不用的上這件商品,只要看到商品價格打五折,不禁感到機會來了,如果不買就會錯過良機,所謂時不我待,立即著手訂購,商品買回來後才發覺自己根本用不上。
我曾買過兩個加溼器,完全因為第二個加溼器價格便宜,所以就買了,買回來後覺得沒有第一個好用,所以第二個加溼器就閒置了,放了兩年,愣是給放壞了。
警示:自己需要什麼買什麼,不能只看商品的價格購買,其實商品的價格時時刻刻都在調動,等你需要購買時,它的價格依舊不會太高,可能比當時買的價格更低。
非理性消費原因之二:經常逛電商,商品太誘人,不買心痒痒。
只要逛商店,就是缺生活用品了,不然不會去商店,到商店後可能不只是買缺的那一件,順便還會多買些其他商品。在電商平臺一樣,現在人不用去商店逛就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商品,這些商品華麗精美,描述更是令人心動。心想,這麼精美無比的商品自己不買一件豈不是不懂欣賞。於是心癢難耐的放到了購物車裡,付款前會猶豫一陣,猶豫過後還是會選擇付款。
我買過好多沒用的東西,是漂亮精美,可以沒有太大的實用性,只覺得是雞肋,丟之可惜,食之無味,所以一直仍在儲物櫃裡,塵封了好多年,現在有些商品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了。
警示:如果沒特別需要的物品,儘量別逛電商,那些吸引人的廣告和誘人的商品,會一點點的掏空你的錢包,尤其是自控力弱的人士。
非理性消費原因之三:從眾心理,覺得別人瘋狂購物,自己也要參與其中。
作者認為這種消費行為是比較少見的,雖然不多但也存在,這種行為完全是從眾心理,雖然自己什麼也不缺,但是要跟著大家一起熱鬧啊,一起為「馬雲爸爸」的破億記錄做貢獻啊,要提高國家的GDP啊,所以怎麼也得買些東西吧,哪怕是條圍巾也算是跟著潮流走了。
警示:其實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要切記,可以買一些便宜實用的商品,千萬不能買自己用不上的貴重商品,比如我就買了個手機,之前是上一個購物節買的,兩個手機現在都不知道該用哪個。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三種非理性消費行為,希望大家避免。最後說一句,理性消費,拒絕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