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雙十一」購物節提前到來,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網購消費熱潮,「尾款人」「退定金」等關鍵詞稱霸熱搜榜。看直播時衝動付定金,一付尾款就退款;為使用優惠券,拼湊了300元計劃外的商品……連日來,佛山消費者的網購熱情同樣高漲,受訪消費者反映,今年購物節時限長、玩法多、快遞到貨快,但也存在衝動消費、優惠不多等現象。
市民熱衷買買買時,不法分子也在蠢蠢欲動。近日,順德就有消費者被假客服以「解除購物網站的會員」為由,騙走近19萬元。市消委會、佛山警方發布消費提醒,購物節期間需警惕「假客服」「信用提額」等網購詐騙套路,理性消費,小心各種消費陷阱,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優惠方式眼花繚亂
「只有這麼多,快點搶!黑色、灰色賣完了,只剩棕色了……」伴隨著薇婭直播間的播報聲,順德的李小姐緊張地進入某品牌雪地靴購買頁面,來不及多做思考,迅速付了150元定金,「我媽下個月就要生日了,想作為禮物送給她,在直播間買能省四五百塊錢。」
然而,還沒到付尾款的時間,李小姐就後悔了。原來,她看優惠急著下單,並未仔細看鞋子模樣。「沒注意到鞋子的後腳跟處有個蝴蝶結,款式偏年輕活潑,不是我媽喜歡的風格。」李小姐說。
「衝動消費不可取。」李小姐哭笑不得,又不想白白浪費了定金,只好在11月1日當晚支付了尾款,並迅速申請退款。店鋪客服表示,由於訂單已經過倉,發貨量也比較大,沒辦法在幾千件商品中找到這件商品,只能等商品發出後聯繫快遞攔截,如果攔截失敗,到時候可以拒收。幸運的是,第二天李小姐的訂單攔截成功,她也收到了全額退款。
「連續幾年參加『雙十一』活動,規則越來越多,優惠力度卻越來越小。」禪城的董小姐說,身邊不少朋友都有同樣的感受。記者了解到,今年的優惠方式分官方優惠滿減的「滿300減40」和「滿200減25」,還有店鋪自選優惠活動,譬如連續七天籤到得大額優惠券、整點一分錢秒殺大額優惠券等,優惠方式多得令人眼花繚亂。
「再多的花樣不如直接降價來得實惠。」董小姐說,要想「薅」到羊毛,必須按照商家的玩法一個個籤到抽獎,身心俱疲。找出往年的訂單一對比,她發現經重重優惠後,商品最終價格並未優惠多少,有些反而高了。像她選購的一款500毫升精華液,去年活動優惠價是1400多元,送3瓶小樣;今年滿減加優惠券是1500元,送5瓶小樣共50毫升,「小樣只能算贈品,商品實際價格比去年還貴了。」
尾款模式收貨真快
11月3日中午,南海桂城的小慧剛取完快遞迴家,馬上又收到了一條到貨簡訊通知。「收貨是真的很快。」小慧說,她今年主要購入一些日用品和服飾,大約花了2000多元,共有17個包裹,目前已經收到了9個。她告訴記者,1日凌晨,她特地蹲點付尾款,後來發現付尾款的訂單很快收到貨,而仍在途中的幾個包裹都是晚下單的。
「2020年『雙十一』的快遞速度讓人嘆為觀止。」11月2日中午,剛安裝好新買的衣櫃和床,霍小姐就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首單」,並為發貨速度點讚。為布置新房,她今年購入的大部分物品都是家具,40多個包裹,一共花費約4.5萬元。從1日凌晨零時30分付尾款開始,2天內她已經收到了7個包裹。
「如果在零點30分第一批付尾款,能明顯感覺收貨速度更快了。」霍小姐說,通過付定金開展預售形式進行銷售,很多商家會根據預售情況,先將貨提前發往賣家附近的物流點,在尾款通道開啟時,如果能夠搶到這一提前批庫存,就能在第二天及時收貨。
為了收貨更快,霍小姐網購時還有意識地選擇了佛山本地的賣家,不僅送貨速度快且有實體店,還可以保障售後服務。以購買的床和衣櫃為例,1日零時30分剛付完尾款,2日上午10時已經上門安裝完畢,其他家具也在陸續送貨中。她開心地表示,多虧了「佛山速度」,讓她能夠在一周之內布置好一個家。
理性消費謹防詐騙
10月底,陳女士接到假客服的陌生電話,對方表示因工作失誤將陳女士資料錯誤登記入了平臺網站會員,每個月要收500元會員費。陳女士聽後詢問該怎麼辦,對方勸說陳女士要先取消銀行卡綁定個人信息,防止網站後臺自動扣費,陳女士需要先將所有銀行卡裡面的錢轉到公司的「安全銀行帳號」上代為保管,待明天他們處理好後才能一次性歸還。陳女士聽到客服能準確報出她的購買訂單和手機號,信以為真,於是先後轉了近19萬元。
民警提醒,每逢購物節,針對網上購物的詐騙案件也隨之高發,消費者在購物時請擦亮眼睛,遇到任何陌生電話要求轉帳的,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官方客服核實處理,或撥打110報警求助。
「今年購物節,定金+尾款模式被商家廣泛使用,定金立減、跨店滿減、店鋪禮券等優惠算法令人眼花繚亂,促銷背後甚至可能是先漲價再降價。」11月3日,市消委會發布消費提醒,提醒消費者網購時要選擇有口碑、信譽度高的第三方購物平臺和店鋪,按需購買,不衝動消費。可事先列好購物清單,多平臺、多渠道對比價格,仔細閱讀平臺和商家的促銷規則,明確紅包及優惠券的使用範圍。
據了解,以往購物節,市消委會接到的投訴熱點主要是商品質量問題和售後服務拖延,個別消費者還反映商家低價促銷卻遲遲不發貨,以種種理由取消訂單。購物節期間,消費者要警惕低價陷阱,避免買到庫存商品,甚至是劣質商品。購買商品時,消費者應注意通過錄屏、截屏等方式妥善保存好商家名稱、地址和聯繫人方式、優惠促銷頁面、直播頁面、聊天記錄、購買記錄等購物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爭議,可及時與商家協商和解,協商不成可申請平臺介入,或向商家所在地的消委會、市監部門投訴。
原標題:「雙十一」購物節提前來襲,時限長、玩法多
優惠算法迷人眼 理性消費防詐騙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周龍鳳、王旖荻、唐格楨、韋娟明
編輯|何欣鴻